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鼠

蓬蒙(蓬蒙怎么读)

时间:2024-01-16 02:56:47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今滔滔」施恩于人,反遭恩将仇报,是犯了两个错

  什么叫施恩于人却被恩将仇报?

  《孟子》一书记载,史上恩将仇报的典型,名叫蓬蒙。

  蓬蒙才华横溢,骁勇善战。他获得了后羿的器重,拜师后羿学射箭,后羿尽其所能传授技艺,蓬蒙学成后,寻思天下唯有后羿射箭强过自己,于是偷偷射杀了后羿。

  先别急着唾骂蓬蒙。

  孟子认为,蓬蒙艺成杀师,做老师的后羿有错。

  施重恩于他人,必定是要求回报的。

  不一定要求回报自己,起码要求受恩者回报社会和他人。

  倘若周济了丧失做人底线的人, 培养了没有礼义廉耻的人,擢升了心术不正的人,重用了居心叵测的人,恩将仇报的对象,不仅仅是恩人,而是整个社会,施恩者因此负有失察之责。

  施恩于人,反遭恩将仇报,在儒家看来,至少犯有两个错误。

  一,醉于“巧言令色”

  只要手握资源,看到听到都是“巧言令色”。倘若醉于甜言蜜语,就施仁布恩,仗义疏财,无疑是引狼入室,日后被人利用完,轻则弃如敝履,重则被人谋财害命,也是自取其祸。

  区分人品高下,不是看其对待强者的态度,而是看其私下对待弱者的态度。

  二,交友只重才艺,栽培只重资质

  我们都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都愿意培养资质聪慧的人。

  而儒家相人,向来注重“文质彬彬”,才高八斗,更要德被四方,能力越大,“恻隐之心”越不能缺少。

  没有德行与仁爱加持,能力单方面壮大,犹如洪水猛兽,祸害苍生。

  才能考量很容易,德行考量实属不易。

  假如后羿在招收学生时,不仅仅看重天资,也暗中考察学徒的品德,传授技艺的同时,也教导做人的德行,既传艺又传德,日后也不至于惨遭毒手,落个恩将仇报的结局。

  文/漫画 周滔

编辑 刘诗雅 胡锐

编审 田旻佳 杨韬 施昱凌

符号里的中秋

作者:赵运涛

人是“符号的动物”,“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系主任赵运涛的新著《符号里的中国》从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精选能够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上到传统神话与故事中的龙、凤、貔貅、太极图、八卦图,下到孩子们喜欢的葫芦娃、孙悟空、哪吒,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作了细致考辨,将“文化中国”以可亲可爱可感的方式娓娓道来,彰显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魅力。作者博物洽闻,通达古今,通过读懂符号里的中国,在高科技、时事、考古等热点中发现文化价值,将日常生活变成一场充满趣味的人文之旅。

古代的中秋节可以通宵玩耍?吃月饼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谁是第一个月宫之主?中秋将至,让我们从“符号里的中国”寻找答案。

最早的月宫之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源于远古的祭月崇拜。《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就是夜晚祭祀月亮。而八月十五被定为一个节日则是到了唐代。《唐书·太宗记》曰:“八月十五,中秋节。”

到了唐代,祭月变成了赏月,并增加了“团圆”的内涵。到了宋代,中秋节极为兴盛,成了重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游玩。《东京梦华录》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元代末年,又出现了吃月饼的习俗。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仿照圆月的形状,也是为了祈祷团圆。到了明代末年,北方一些地区又出现祭祀兔儿爷的习俗。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曰:“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时至今日,每到中秋月圆之时,人们仍会仰望月宫,追寻嫦娥、玉兔、金蟾、桂树以及吴刚的踪影。然而,这些人们想象的月亮上的神人或精灵,并不是在同一个神话体系中一下子同时出现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叠加而逐渐被人们“凑”在了一起。

上古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高山上有山神,深渊里有水神,月亮上自然有“月精”。月有圆缺,古人又认为“月精”可以死而复生。《楚辞·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顾菟”并不是兔子,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举出十来个证据,证明“顾菟”实际上是蟾蜍,而蟾蜍就是“月精”,这是在人们的幻想中最早登上月球的“宫主”。

那么,我们常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兔子又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月亮上的呢?汉代刘向《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这是认为月中有兔子和蟾蜍两种精灵。从西汉帛画中,我们发现,月亮上确实还有一只兔子,但这只兔子在奔跑而没有捣药。传说捣药的兔子本属于西王母神话,大概因为有关嫦娥的传说往往说她吞服了不死药,而月亮又被看作能“死而复生”,这些联想最终使得月亮上的兔子有了本职工作——捣药。

这只兔子又是如何“去”了月亮上的呢?闻一多在《天问·释天》指出:“盖蟾蜍之蜍与兔音易混,蟾蜍变为蟾兔,于是一名析为二物,而两设蟾蜍与兔之说生焉。”实际上只有一只蟾蜍,“兔”完全是出于读音的误会。月亮上有了兔子的传说后,又因为后人喜欢兔子而不太喜欢蟾蜍这种动物,“玉兔”的形象就逐渐压倒了蟾蜍,成了月宫中嫦娥的陪伴者。

嫦娥何时“奔月”

嫦娥可能是从《山海经》里的常羲演变来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羲是月亮的母亲,“羲”古音与“娥”相近。嫦娥奔月的传说大概先秦时期就有了,到了汉代,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载。《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姮娥即嫦娥,她趁羿不在的时候,偷吃了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宫去了,这是第一次将嫦娥和后羿联系起来了。为什么嫦娥能拿到后羿的不死药呢?到了东汉,高诱在《淮南子》注释中进一步做出解释说:“姮娥,羿妻。”《淮南子》中,有不死药的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射日的后羿,早期是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妻子的记载的。直到东汉,高诱才说嫦娥是射日的后羿之妻,乃是“误”认,但从此人们也就认定了嫦娥与后羿是一对。

到了明末,题作钟惺编辑、冯梦龙鉴定的《有夏志传》再一次发生“误”解,又把历史上的后羿与嫦娥看作了夫妻。说夏朝国王太康看上了后羿的妻子嫦娥,想用一座城池跟后羿交换,后羿居然答应了,嫦娥知道消息后大失所望,偷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月宫。这就又把历史上本有妻子的后羿与神话传说中的后羿混淆了,而且还为嫦娥奔月找了一个新理由,那就是:嫦娥是被逼无奈而吃了不死药奔月的。早在唐代,李商隐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能会为自己吃了灵药后悔吧,因她自己的私心而只得独守广寒宫。大概因为当时还没有传说说她是被逼无奈的。

除了《有夏志传》,后来民间又有传说说后羿不在家,其徒弟蓬蒙想抢夺不死药,嫦娥无奈吞药而升月,等等。嫦娥奔月的理由,后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至于嫦娥奔月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蟾蜍与嫦娥本来是毫不相关的故事,只因为都在月亮上,所以到了汉代,人们把嫦娥的故事与月亮上的蟾蜍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解释月亮上蟾蜍的来历,另一方面又能解释嫦娥与后羿故事的结局。在汉代,人们认为嫦娥奔月后变成了蟾蜍。《初学记》卷一引古本《淮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是说嫦娥到了月宫,最后的结局是变成了癞蛤蟆。大概后来人们觉得美女变蟾蜍的故事过于破坏美好了,就渐渐将嫦娥的故事独立出来,于是月亮上就有了嫦娥和蟾蜍两种生物。再后来,随着道教的发展,嫦娥作为月宫仙人的形象胜出,嫦娥变蟾蜍的故事就渐渐消失了。

《西游记》中,嫦娥也有出场,是美女的形象,与之相关的最有名的故事大概就是猪八戒调戏嫦娥了。除此之外,在收玉兔的时候,嫦娥也出现了。“行者回头看时,原来是太阴星君,后带着姮娥仙子,降彩云到于当面。”太阴星君是道教后来创造出来的“月神”,民间常把她与嫦娥合二为一。当太阴星君收了玉兔之后,来到国王面前,孙悟空介绍说:“天竺陛下,请出你那皇后嫔妃看着,这宝幢下乃月宫太阴星君,两边的仙妹是月里嫦娥,这个玉兔儿却是你家的假公主,今现真相也。”围绕在太阴星君身边的是众多嫦娥,也就是说月宫中有很多仙女都被称为嫦娥,当年猪八戒调戏的嫦娥可能只是月宫中的嫦娥仙子之一。太阴星君还介绍说,这位公主本是月宫里的“素娥”(嫦娥的别称),只因为她在月宫打了玉兔,又思凡下界,就转世做了公主,而玉兔为了报仇,才下界取代她,又想着和唐僧成亲。可见在《西游记》中,月宫上的神仙是极多的,而实际上这些又都可看作是传统嫦娥的“分身”。

中秋的吉祥元素

早期神话传说中,月宫是很冷清的,只有嫦娥与玉兔、蟾蜍,嫦娥是很孤独的,连个邻居都没有,所以李白《把酒问月》诗曰:“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到了晚唐,月宫中才又多了一个人,即吴刚。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记载,西河有个叫吴刚的人,因学仙有过,被罚到月亮上砍桂树。这棵桂树很神奇,一斧子砍下去,瞬间就又能复合,于是吴刚只能不停地砍,而树则随砍随合。《西游记》中沙和尚曾夸耀自己的兵器说:“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也就是说,沙僧的禅杖是吴刚伐下来的一根桂枝。

月宫上有了嫦娥,也有了吴刚,那么他们两个是夫妻关系吗?辛弃疾词曰:“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嫦娥究竟有没有嫁人呢?最晚到西汉就有嫦娥飞天的完整故事了,东汉时她被“误”认为是后羿的妻子,而到了唐代才有吴刚学仙的故事。吴刚的故事要晚得多,所以至少在唐前,是不会有他们是夫妻的传闻的。

后来民间确有一些传说将吴刚与嫦娥视为夫妻,但这种说法应该是近现代才出现的。大概因为他们同在月亮上,一男一女,嫦娥的形象又常是手拿桂枝,而吴刚是伐桂的,于是出于各种目的,如对爱情圆满、家庭团圆的向往等,总希望嫦娥与吴刚能有点“绯闻”。

总之,中秋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为中国传统文化增色不少,它本身就是“团圆”的象征,是相思的寄托。月宫上的诸多神话传说形成的符号,也形成了各种吉祥元素,如嫦娥是美的象征,桂枝是“贵”的象征,等等。在古代绘画、家具、剪纸等艺术作品中常见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玉兔捣药等图式,这些都是古人审美及美好愿望的体现。(赵运涛)

来源: 解放日报

解密《小镇故事》之温汤镇(一)

温汤镇

明月山温汤镇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南方15公里处,全镇辖地171.6平方公里,共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万人口,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万人,境内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明月山和国内罕见的地下富硒温泉,发展旅游疗养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先后被授予\"全国村镇建设先进乡镇\"、\"全国1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文明城镇\"等光荣称号。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无癌村。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城市1对1》、《远方的家》等栏目先后多次走进明月山进行跟踪拍摄、录制节目。

美丽传说

关于温汤镇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后羿射日立下奇功后,西王母娘娘赏赐他一颗长生不老仙丹,一个人吃了可以成仙,两个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后羿与嫦娥夫妻恩爱不忍分离,就将仙丹交给嫦娥保管。一日蓬蒙来盗取仙丹,嫦娥一路狂奔来到明月山下,走投无路吞下仙丹,从明月山奔月而去。广寒宫内,嫦娥日思夜想后羿跟凡间的亲人,伤心不已。“泪飞顿作倾盆雨,化作温泉留人间。”温汤镇的温泉就是嫦娥的眼泪,富含硒,巧的是硒元素在古希腊语言中就是月亮女神。

富硒温泉

明月山硒温泉历史已有近2000年。2000年来水位一直未减,水温一直未降,常年保持在68℃-72℃,日出水量可达13000吨。经专家论证:“明月山富硒温泉水无色无味、可饮可浴。在抗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功效。”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主席索利曼、副主席乔瓦尼先后多次专程来到明月山实地考察,对明月山硒温泉和优美的旅游环境赞叹不已。

历史记载

01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宜春南乡三十五里,有温泉,冬夏常热,涌出,投生卵即熟,以冷水和之,可祛风疾。”

02

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袁州知州曾孝序在其《灵泉记》中曾引隋唐时期的宜春《图经》所载:“州南三十里有温汤,其中出鱼,能熟鸡卵,去风疾,至今如故。

03

宜春历史记载

明朝严嵩编撰的《正德袁州府志》之《山川•宜春县•温泉》记载:“府城西南三十里,修仁乡温汤里定光院前,气温如汤,冬可浴,以生鸡卵放之即熟,水中犹有鱼。凡三出:一出在东岸,僧人汎为池;一出涌出江心石中,石类锅状,石上宽五六尺许,平坦可坐,游者多于此饮为乐;一出在西岸下。 ” 显然,远在明朝时期,宜春温汤的温泉便有三处之多。

04

清乾隆间,宜春知县黄河清在其《定光院记》中,亦说此泉“有蠲疾:涤垢之功”。

风情小镇

为打造风情小镇,温汤外环北路种植了多品种、多面积的欧洲月季,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使小镇多了几分浪漫。为在植物配置上增加色彩,在明月山天沐度假村旁的华夏公寓门口,有面长达50米的欧洲月季花墙,可供游客游览拍照。

文人赞美

01

宋高宗建炎初(公元1127年年),宋朝大词人阮阅(舒城人,今属安徽)出任袁州州知事,游遍了宜春山水,退休以后就定居在宜春城。他的一首诗词是历史上最早赞颂千年禅宗温泉之美--

《郴江百咏并序•温泉》

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

从赐骊山妃子沐,人间处处得温汤

02

在清朝,诗人郑鼎游山归来又浴温泉时,曾盛赞温汤温泉:“千汕揽遍未须钱,薄暮荒村又得泉。热不困人寒不冷,亦狂亦狷亦神仙”。

寻一座小镇,

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生活。

欲知更多故事,

聆听小编下回解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