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常识
《中庸》记载:诚则形,形则著。
意思是:达到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了,就会日益显著。
形:显露,表现。
著:显著。
二、小故事,大智慧
《捕捉寒鹊被摔死》:有位姓杨的人,以捕捉擒鸟为生。
有一天,他看见一只寒鹊在树枝上栖(qī)息。于是就拿了装上黏胶的竹竿,爬到树枝上去捕捉这只寒鹊。结果数值断了,他就从树上摔下来,刚好被手里拿着的竹竿刺到了头部,顿时流血过多而死。
鸟既然已经栖息在树上,就好像人已经上了床睡觉一样,此时如有所惊动骚扰,岂不是全家都被惊扰了吗?
太上(老子)不要人们惊动栖息在树上小鸟的教诫,和孔子所说的“弋(yì用带绳子的箭射鸟)不射宿的理念是一样的。”
《仙经》上也说:“凡是能够随时随地行方便,救护众生性命的人,必定会得到福德长寿的果报。”
三、圣贤教育
《太伤感应篇》中说:“发蛰惊栖。”
老子说的意思是: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
天冷的时候,虫都蛰伏在土地里面冬眠,若是把虫挖掘出来,必定会冻僵死掉。
鸟儿既然已经停在树上休息了,就不要惊动他,更不可捕捉它。
太上(老子)特别告诫的目的,就是提醒人们要爱惜,怜悯这些蛰虫和栖鸟,要像宋朝大将曹彬那样“冬不修屋”;像孔子那样“弋不射宿。”
近期,一段武汉某教师用戒尺打学生手心的视频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据报道:相关老师已被当地教育局勒令停课反省,并向学生和家长致歉。对于这件事,我不想评论,这里只说说“戒尺”是个“神马”东西。
鲁迅在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他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手中也有一把戒尺。课文注释中是这样解释的:旧时书塾里教师用来责罚先生(打手心)的木板。其实这种解释过于片面,并没有把“戒尺”解释清楚。
“戒尺”通常有两种解释:
一是指佛教的一种法器。它是用两块木板制成,两块木板一仰一俯,这种“尺”通常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仪节中使用,所以叫做“戒尺”。许多禅师在考问弟子时,通常是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性。
第二是旧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惩戒时所用的工具,它是宽约4公分、长约1尺的木板(有的是随便找一根木条)。不打不成才,那时的先生信奉“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子”的真理,常用它来责罚那些学习不刻苦用功的淘气学生。但戒尺不仅仅是为了处罚而存在,有时学生大声地朗读或喧哗,老师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叫几声都听不到,这时就会用戒尺在讲台上拍一下,可以让大家都听得到。
“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准。“戒尺”也含要有惩戒有度的意思。不是随随便便就惩戒的,它是有一定尺度的。不依规矩,难成方圆。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触犯一些规矩,这时老师就会用戒尺进行惩戒,这也只是在口头教育等起不到效果时,采使用的最后一种方式。所以“不常用”,有时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地落下来”。至于学生被打得手肿,也只是个别现象。很多情况下,当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挨老师的戒尺后,学生回到家里也往往还要再挨上一顿打。因为,私塾是家长自己出钱请来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学而优则仕”、光耀门楣,对自己的孩子淘气、不思上进觉得一种羞耻。因此父亲把鲁迅送到“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那里。
老师不要要求过高,学生不要玩得过头。一些老师由于怕掌握不好惩罚的尺度,为控制自我,往往在戒尺上刻上警戒自己的文字。另外,私塾老师也大都是“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有的也希望自己将来能考取功名,也往往在戒尺上刻着警戒自己的字句。玩过头的学生看到“戒尺”便会马上想到自己的正事,伏案苦读了。
另外,“戒尺”即“戒耻”。老师以“教无所成”为耻;学生以“学无所成”为耻。是师生荣辱观的体现,也借此物警戒自己和学生:法非此不行,礼非此不齐,德非此不修,人非此不耻。
到了晚清,办西学、兴新学,学校也进行着“洋务运动”。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旧教育的产物——私塾制度以及塾师,亦退出了历史舞台,“戒尺”也便成了惩罚教育的代名词。
我们现在还要不要“戒尺”?
假日到河滩上转转,看见许多孩子在放风筝。一根根长长的引线,一头系在天上,一头系在地上,孩子同风筝都在天与地之间悠荡,连心也被悠荡得恍恍惚惚了,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儿时的放风筝,大多是自己的长辈或家人编扎的,几根削得很薄的篾,用细纱线扎成各种鸟兽的造型,糊上雪白的纸片,再用彩笔勾勒出面孔与翅膀的图案。通常扎得最多的是“老雕”“美人儿”“花蝴蝶”等。
我们家前院就有位叔叔,擅扎风筝,远近闻名。他扎得风筝不只体形好看,色彩艳丽,放飞得高远,还在风筝上绷一叶用蒲苇削成的膜片,经风一吹,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是风筝的歌唱,在蓝天下播扬,给开阔的天地增添了无尽的韵味,给驰荡的童心带来几分疯狂。
我们那条胡同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放的风筝几乎都是叔叔编扎的。他的风筝不卖钱,谁上门去要,就给谁,他乐意自己贴钱买材料。
后来,这位叔叔去了海外,放风筝也渐与孩子们远离了。不过年年叔叔给家乡写信,总不忘提起儿时的放风筝。香港回归之后,他的家信中说到,他这只被故乡放飞到海外的风筝,尽管飘荡游弋,经沐风雨,可那线头儿一直在故乡和 // 亲人手中牵着,如今飘得太累了,也该要回归到家乡和亲人身边来了。
是的。我想,不光是叔叔,我们每个人都是风筝,在妈妈手中牵着,从小放到大,再从家乡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啊!
――节选自李恒瑞《风筝畅想曲》
Zuòpǐn 9 Hào
Jiàrì dào hétān·shàng zhuànzhuɑn,kàn·jiàn xǔduō háizi zài fàng fēngzheng.Yīgēngēn chángcháng de yǐnxiàn,yītóur jì zài tiān·shàng,yī tóur jì zài dì·shàng,hái zǐ tóng fēngzheng dōu zài tiān yǔ dì zhījiān yōudàng,lián xīn yě bèi yōudàng de huǎnghuǎng-hūhū le,hǎoxiàng yòu huídào le tóngnián.
Ershí de fàng fēngzheng,dàduō shì zìjǐ de zhǎngbèi huò jiārén biānzā de,jǐ gēn xiāo de hěn báo de miè,yòng xì shāxiàn zāchéng gè zhǒng niǎo shòu de zàoxíng,hú·shàng xuěbái de zhǐpiàn,zài yòng cǎibǐ gōulè chū miànkǒng yǔ chìbǎng de tú'àn.Tōngcháng zā de zuì duō de shì “lǎodiāo”、“měirénr”、“huā húdié”děng.
Wǒmen jiā qiányuàn jiù yǒu wèi shūshu,shàn zā fēngzheng,yuǎn-jìn wénmíng.Tā zā de fēngzheng bùzhǐ tǐxíng hǎokàn,sècǎi yànlì,fàngfēi de gāo yuǎn,hái zài fēngzheng·shàng bēng yī yè yòng púwěi xiāochéng de mópiàn,jīng fēng yī chuī,fāchū “wēngwēng”de shēngxiǎng,fǎngfú shì fēngzheng de gēchàng,zài lántiān·xià bō yáng,gěi kāikuò de tiāndì zēngtiānle wújìn de yùnwèi,gěi chídàng de tóngxīn dàilái jǐ fēn fēngkuáng.
Wǒmen nà tiáo hútòngr de zuǒlín-yòushè de háizimen fàng de fēngzheng jīhū dōu shì shūshu biānzā de.Tā de fēngzheng bù mài qián,shuí shàngmén qù yào,jiù gěi shuí,tā lèyì zìjǐ tiē qián mǎi cáiliào.
Hòulái,zhèwèi shūshu qùle hǎiwài,fàng fēngzheng yě jiàn yǔ háizi men yuǎnlí le.Bùguò niánnián shūshu gěi jiāxiāng xiěxìn,zǒng bù wàng tíqǐ érshí de fàng fēngzheng.Xiānggǎng huíguī zhīhòu,tā zài jiāxìn zhōng shuōdào,tā zhè zhī bèi gùxiāng fàngfēi dào hǎiwài de fēngzheng,jǐnguǎn piāodàng yóuyì,jīng mù fēngyǔ,kě nà xiàntóur yīzhí zài gùxiāng hé//qīnrén shǒu zhōng qiānzhe,rújīn piāo de tài lèi le,yě gāi yào huíguī dào jiāxiāng hé qīnrén shēnbiān lái le.
Shìde.Wǒ xiǎng,bùguāng shì shūshu,wǒmen měi gè rén dōu shì fēngzheng,zài māmɑ shǒu zhōng qiānzhe,cóngxiǎo fàngdào dà,zài cóng jiāxiāng fàngdào zǔguó zuì xūyào de dìfɑng qù ɑ!
Jiéxuǎn zì Lǐ Héngruì《Fēngzheng Chàngxiǎngqǔ》
鸢,翱翔,弋于天;善翱翔于天。
“鸢”,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一种中型猛禽。
正因此,
也成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一个组成要素。
纸鸢,鸢飞戾天,
中国还有句古话说:“鸢者长寿”!
什么意思?
那就,
一起鸢·弋翔游于天——
01
“鸢”,在小学课文中
—纸鸢
诗文中的“纸鸢”
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语文课本中《村居》诗中,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其中“纸鸢”是什么?
那么“鸢”作为一种鸟,指的是什么?
没有见过它的样子,还是傻傻分不清,
还是只能停留在“鸢”字是一种鸟。
纸鸢,
纸风筝,
纸做的象鸢鸟一样翱翔在天空的风筝。
02
“鸢”,在初中课文中
—鸢飞戾天
在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中《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飞戾天】出处及本义
“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其中,“鸢”又名黑鸢,黑耳鸢或黑翅鸢。
是一种猛禽,属于鹰科隼目,也俗称老鹰,善高飞。
“戾”就是“至、到、止”之义。
诗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字面义是——
“鸢鹰在天空中翱翔,鱼在渊潭水中跳跃”。
指“鸢鹰自由翱翔天空,鱼自由游跃在渊潭水中”,
“鸢”、“鱼”很自由自在,自得其乐。
以此,来比喻形容
“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自得其乐。”
而“鸢飞戾天”——鸢鹰在天空中翱翔;老鹰高飞入天。
“鸢飞戾至、止于天”——飞上天,心比天高,欲步登天。
以此比喻人野心大欲登天。
后以此引伸
比喻为功名利禄而极力高攀的人。
在吴均《与朱元思书》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就用的此引伸义——
03
“鸢”,“弋”游在字中
按照现在字形解释,
弋鸟为鸢,
“弋”,木制,可投掷飞出;
表达鸢在空中游弋滑翔之义。
飞“弋”之“鸟”为“鸢”,
指的是游弋滑翔在天的鸟。
按照金文,
戈弋同自然属性,木制,可投掷而飞出。
按照《说文》
许慎《说文》中并没有“鸢”的小篆字形,而是“”。
04
“鸢”,在课外诗文中
《观村童戏溪上》
宋朝·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05
“鸢”,在纸鸢典故中
风筝,为什么叫纸鸢?
纸鸢的由来——
风筝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
最早的风筝是仿鸢鸟之形而做,木制的,称为“木鸢”,
其发明者是春秋时期墨子墨翟。
早期风筝主要用作军事传递信息。
在《韩非子·外储说》中记载:
“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意思是说
墨子曾就研究试制了三年,以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将其放飞并使其成功飞起,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这里所说墨子制“木鸢”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
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
而在《墨子·鲁问》中记载,
鲁班发明的“木鹊”比墨子的“木鸢”更加精巧: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在汉代造纸术出现之后,才开始出现纸做的风筝,才称为“纸鸢”。
纸鸢丨飘在天上的中国传统文化(风筝纸鸢图案)
“风筝”,唐时又称“风鸢”。
在【唐书·田悦传】中记录:
“临洺将张伾,以纸为风鸢,高百余丈,为书达马燧营。”
这里的“风鸢”是纸做的,其实就是“纸鸢”,
做什么用?“为书达马燧营”,
就是为书信传递到马燧营,军用通信用的。
而在南北宋间之书【续博物志】中记录:
“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
这里其实在说,放风筝,可以泄内热。
按中医来说,“纸鸢”可以“去火”。
去火,身心爽
所以中国有句古话说:“鸢者长寿”!
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
06
“鸢”,在科普属类中
鸢是一类中小型猛禽的通称。
如果按照鸟类动物分类来说,
猛禽分为“鹰、隼、鸮”
再下细分就是“隼、鹰、雕、鸮、鸢、鵟、鹫、鹗、鹞”
而作为猛禽的“鸢”
属于“隼形目、鹰科、鸢亚科”,
其下再分,共有5属8种。
鸢类有长而狭的翼,分叉很深的尾,薄弱的喙,
两足只适于攫取昆虫、蛙类和小爬行动物,
主要捕食蛇、鼠、蜥蜴、鱼等,
在食物短缺时也食腐。
各种鸢均善于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动作。
体长通常在500mm到600mm左右。
06
“鸢”,留在中国各地
“鸢”,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一种中型猛禽。
在中国分布的“鸢”,主要是黑鸢、黑耳鸢、黑翅鸢。
“黑鸢”,别名“老鹰、鹞鹰”,
在中国国内分布几乎遍及各地,终年留居。
脊椎动物,鸟纲,隼形目,鹰科。
俗称“老鹰”。
为中国境内唯一的一种中型猛禽。
体长约65厘米。
上体暗褐色杂有棕白色。
耳羽黑褐色,大部分为灰棕色带黑褐色纵纹。
翼下具有白斑,尾羽叉状,当展开翅膀回旋地飞翔时极为明显。
一般独来独往,常见于城镇、乡村附近,多在高树上筑巢。
主食啮齿动物,有时也袭击家禽。
空中滑翔时两翅极少振动,好像高悬空中。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
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一般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
黑耳鸢,
是黑鸢的亚种之一,也称黑鸢东南亚亚种。
是在中国最常见的猛禽。
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海南岛及青藏高原。
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黑翅鸢:
多数地区系留鸟不迁徙,
中国在云南省为留鸟,在浙江、广西、河北为夏候鸟。
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
主要以田间的鼠类、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07
“鸢”,在相关成语中
鸢肩鹄颈
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
鸢肩羔膝
肩似鸢耸,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态。
鸢肩豺目
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
“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
狼顾鸢视
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
鸢飞鱼跃
也作“鱼跃鸢飞”
鸢:老鹰。指万物各得其所、放任自然的乐趣。
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08
“鸢”,在不同状态中
“鸢”:振翅起飞
“鸢”:展翅翱翔
鸢展翅翱翔
“鸢”:俯冲捕食
鸢俯冲捕鱼
“鸢”:捕食瞬间
鸢捕鼠
鸢捕鸭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人字学习体系、说文解字、快速识字、汉字思维、国际中文,汉字博物】
想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