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分钟,益智又健脑。
【成语名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成语拼音】chuō lì fèn fā,dǔ xíng bù dài
【成语释义】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履行所学,永不倦怠
【成语出处】《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
【成语造句】1.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实现国家强盛。2.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创造美好生活。3.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书写更多荣光。
4.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汗水换来收获,以实干开拓进取,我们定能交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成语接龙】
踔厉奋发 ↣ 笃行不怠 ↣ 怠惰因循 ↣ 循循诱人 ↣ 人面鬼心 ↣ 心悬两地 ↣ 地地道道 ↣ 道学先生 ↣ 生知安行 ↣ 行不顾言 ↣ 言不逮意 ↣ 意气用事 ↣ 事无二成 ↣ 成仁取义 ↣ 义薄云天 ↣ 天之骄子 ↣ 子曰诗云 ↣ 云游天下 ↣ 下气怡色 ↣ 色艺双绝 ↣ 绝薪止火 ↣ 火海刀山 ↣ 山鸡映水 ↣ 水中捉月 ↣ 月晕而风 ↣ 风风雨雨 ↣ 雨散风流 ↣ 流里流气 ↣ 气吞湖海 ↣ 海岱清士 ↣ 士死知己 ↣ 己溺己饥 ↣ 饥不择食 ↣ 食不糊口 ↣ 口口声声 ↣ 声色狗马 ↣ 马面牛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道人情 ↣ 情若手足 ↣ 足不出门 ↣ 门户之见 ↣ 见危致命 ↣ 命世之才 ↣ 才气超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人家 ↣ 家累千金 ↣ 金华殿语 ↣ 语重心长 ↣ 长天老日 ↣ 日行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家大计 ↣ 计上心来 ↣ 来路不明 ↣ 明日黄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互动】
今日成语的尾字是“怠”,这个字开头的成语,你知道吗?欢迎来挑战以“怠”开头的成语接龙吧。
☞请来评论区写下您的成语接龙吧
1962年许倬云博士毕业留影(左起王正义、连战、钱存训先生及其夫人许文锦、许倬云)。 (作者供图/图)
这篇文章主要为了回顾我的学习过程,如此即可理解形成我思考的方式,和我写文章和讨论问题的形式,为什么是如此。
我受的教育是不正规的,但是因为小时候不能上学,反而比别人更早开始接触到中国的古典。我在七八岁就开始一面读白话文,一面开始读浅近的文言。没有人教导,自己摸索,因为我如果摸索错了,随时可以找人问,我父亲随时可以告诉我。于是自己瞎蒙瞎看,到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基本上古文阅读没有困难,我自己用古文写短文也可以。当时我自己没把握,但是据我姐姐们以及她们的朋友看,认为大学生的水准也不过如此。这听上去像是在吹牛,我只是告诉一个事实:我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就专心做这件事。清朝改革科举以前的传统教育,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就可以考童生了。童生就是秀才,他的程度就可以写议论文、八股文、诗词,我的进程跟他们没有大的差别。
到十三岁的时候,我们从战地回到重庆。那时候可以得到机会,看梁任公的文章,读《大公报》的“学灯”副刊,每个礼拜一次,各个专业的教授们写的讨论文章,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都有。我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我也吞下去了,也消化了——所以,人的消化能力是很强的。那时候我就钦佩费孝通、周鲠生、吴宓这一类人物写的文章。今天认为经典式的文章,我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都已经当作平常应该看的。
我也不是独学无侣,一样有问题可以找父亲请教。姐姐、哥哥夏天暑假和年底的春假,从大学回到家里的时候,我问他“这个对不对”,他们也看了,他们也知道。所以,我这个过程不是没有考核的,而这种互相帮忙非常重要。看得懂费孝通的东西,就可以看得懂吴宓。这个关口,使我从古典文化的学习走到近代社会科学的吸收,不成路数,但比别人早起步三四年时间——一般的朋友到十六岁左右,上高中才开始看这些东西。
我的进度慢慢跟大家的进度看齐,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注意到,《国史大纲》那时候一篇篇出来了。《国史大纲》的写法和以前另外几部国史,像夏曾佑、章嵚等人的完全不一样。他谈的是制度,不是谈人;他不是按照《资治通鉴》的想法,他的想法等于仿照了司马迁《史记》的办法。《国史大纲》有政治史,如同司马迁的“本纪”“列传”部分,就是他的主干;当然他也有经济史,相当于把《食货志》《货殖列传》镶嵌进去;还有地理、宗教,包括《封禅书》等因素,也嵌进去。我第一次觉得,钱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写得真好。
到了高中,我就很容易衔接下去。在无锡(东林书院所在地)读高中的时候,我老师觉得我的中文、历史、地理不用补,甚至不用听课。好几个老师如裘维霖先生等,他们鼓励我看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等这一类的书籍。这一类的东西,使得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就是中国传统学问里面,一样有一批人花了大力气来做这件事。这时候的背景是,“东林”的子孙们关怀老百姓的生活,我也关怀老百姓的生活,这是“东林”给我们的训练。
1954年,许倬云在台大。 (作者供图/图)
到了台湾,我上台湾大学,报考的是外文系。朋友们的母亲替我报的专业,他们觉得我身体残疾,读好了英文做翻译有饭吃——文笔不错,没准会出来另一个傅雷。但是我的兴趣在历史,读到二年级的时候,遵照老师们的吩咐,我就转去了历史系。历史系第一步接触到的,是李济之先生的考古学,凌纯声先生的民族学,因为这是历史的必修课。这个阶段给我完全一个新的面貌,就是在中国的书本跟文类以外,由社会科学以实证的方式,去搜来了新的材料,作新的解释。考古学是要从一块瓦片、一件石刀,去推测许多书上没写、石头上也没写的事情——怎么样生产,如何制作,谁在使用,遗址里面谁住在这个房子里……五分厚的考古地层,一层层摞上去,其转变的过程、演化的历史,埋在一丈深、多少层的考古的地层里头。这种想法,是许多大学的历史学者没有得到的,很少有其他大学,有个史语所摆在历史系里。
等到二年级以后开始有断代史,史语所的老先生们教我,劳榦的秦汉史,严耕望的隋唐史——我没有选过严先生的课,因为他没有在台大开课。但严先生后来跟我坐在一个房间里面——那个时候我是学生,后来毕了业在史语所工作,严先生、劳先生和我三个人一个房间。等到后来再读经济史,读的是全汉昇的近代经济史。这样一种过程,整个史语所的历史组,摆在台湾大学历史系,我们全部同班同学十五个,真正花心思愿意像我这么选课的,到后来大概只有两三个,后来都进入史语所。这个过程将我的历史,导向和其他大学的历史系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刚刚讲了三位老师,他们论文的写作方式和同样北大毕业、比他们早两三年的老先生教的书不同,与姚从吾、夏德仪教的书也不一样。他们虽然进北大的时间差四五年,实际上他们学术的背景差上一代。
我这个过程,就脱离了传统中国大学里面的教学方式——以中国为主,以史事为主,以个人为主的方式。所以,我的思考就是文化的、社会的、人民的,演变是渐进的,是变化的。人的变化是因素最小的,制度的变化更重要一点,文化的变化更重要一点,地理的条件更长久一点。这种方式是“大历史”的模式,是史语所的传统。但史语所的“大历史”,是每个人分担其中一节,在“大历史”里面,你这一段要和前面、后面别人的研究可以衔接得上。这句话并不容易做到——你在做隋唐史,要考虑到和秦汉史怎么衔接,要考虑到怎么和宋史衔接;甚至于更遥远的像经济制度或者隋唐时候的经济制度,怎么跟全汉昇的近代史衔接。这些是我在史语所受到的训练、熏陶,我终身感恩。
凭良心说,1949年史语所到了台湾,穷途末路,收不到学生。学生大学毕业,考到海外留学,常常读的是英文系,或者在当地找个小学校教汉学、教中文。实际上,在当时美国大学的汉学教授,让很多中国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去教“你好吗”“我很好”“邮政局哪个方向走”“车站在哪里”这种课程。对史语所我感恩的是,一辈子有幸在史语所这个传统之中,作为一个成员,而且承受了几位前辈大师的熏陶和教育。尤其李济之先生,把着学生的手在教。要知道,他读考古学之前,他的博士论文是《中国民族的形成》,讨论的是建造城墙与长城的一个民族,有几个学历史的用这个观点来写文章?所以,这个“大历史”的方向,于我而言从小就培养了。
等到我写大学毕业论文的时候,李玄伯先生(李宗侗)从法国学欧洲古代史、希腊的罗马古历史(归来),他学希腊历史与罗马历史,是从法国当时已经正在进行的民族学、人类学的方向去思考。他思考的是民族怎么样形成,文化观念怎么样变成一个系统。这种教法是他给我的观念:古代史不是历史,是人类一步一步走向未来的早期的步伐。比如,姓名有没有蕴含信仰的信息?为什么要叫图腾?为什么有姓氏?周人的姬姓是怎么来的?商人的子姓是从哪里来的?子姓的涵义很清楚,是跟随燕子飞来的——燕子是个使者,带来日光的恩宠和力量,燕子带来的天命,就等于像努尔哈赤讲的一样,他们的祖先吞了三个仙女给的朱果,朱果是燕子衔来的,都是这一条路上的文化传统。这一类的传说,可以当作界定族群的标志,也是古代的所谓“记号”,人类学叫做“图腾”,这个词源自印第安语“totem”,不是中国原有的词汇。
在这种训练之下,我对古代史的眼光,就和其他读尧舜禹汤禅让、文王、周公、五霸七雄这一类历史的学生,完全不同了。我的大学论文在玄伯先生他老人家指导之下,写的是“室内葬”,将死者埋在房子里。用古古学上的一种现象,来讨论“灵魂”的问题。整篇文章里面,讨论灵魂是什么,灵魂是怎么来的,灵魂是什么样子——它是像飞鸟的样子,看不见;它有个歇脚的地方,可以叫它来,可以将其放回去有所依靠。子女的血,是代表灵魂最后跟下一代的联系,所以把子女的血滴在神主牌上叫“点主”,使得父母的灵魂有个可以回归歇脚的地方——这不是那块木板,是那滴血。
这个观念,我将古代的丧仪——从病了之后的“叫魂”到最后的埋葬、祭祀,整个讨论一遍。到最后讨论《礼记》里面的祭祀,祭祀是在想象——听见门在响,听见祖宗在咳嗽、讲话、哼唱这一类的声音,要自己想象,“祭神如神在”。这种训练当然也是一个特权,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生写这类论文的。因为我们史语所跟台大特殊的环境,我有幸找到玄伯先生做弟子,他对我的恩宠毕生难忘。
1989年,许倬云于台北素书楼拜见钱宾四先生。 (作者供图/图)
有一门李玄伯先生的课,只有我和李卉两个人选。我脚走路不便,李先生派他自用的三轮车到台大,接我到家里和李卉一起上课,李卉后来嫁给了张光直。这种教育,使得我的方向走向文化史。
等两年不到硕士毕业,我写的论文就是“天”和“帝”的界定:“天”究竟是什么?“帝”究竟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力量是什么?我讨论的草原上面,“长生天”的力气;讨论茫茫苍天,讨论到苍天像盖子、像穹庐笼罩着我们;也讨论到盘古开天地,上半部的蛋壳升上去作天。但天本身要有一个力量,力量是“生命”。还有一个是,生命从哪里来?生命的成长,是从地底下蹿出来的。所以商人的“命”,它的力量是燕子从天上带来的;西周的“命”,是草原边上石头上的一种生物,就是今天的枸杞子——姬姓,枸杞子从石头上给的生命,吃下去不仅疗饥,而且可以治病。
生命从地下来,生命从天上来,生命从女性象征的记号来。所以伏羲和女娲的交配,是阴和阳的交配,这就界定了中国宇宙观的“两分法”。两分合一——一动一静,一上一下,一阴一阳——就变成八卦的基本构成。祭祀究竟是祭“天”,还是住在天上的“帝”(神明)?很难说。神明的抽象化是生命,生命的具体化是苍穹——苍穹给了你雨露,“帝”给了你力量。所以沈刚伯先生在课堂上讲笑话:“忽然而天也,忽然而地也。”
这使得我到芝加哥去上学的时候,有了明确的方向。芝加哥大学的东方研究所(Oriental Institute),其发掘两河、埃及的文化遗址的专业,是美国考古方面最强大的单位。两河、埃及以及古犹太学三门学问,是东方研究所的特色。中国的“东方”,是附在里面的一个小单位,但芝加哥大学博物馆里也藏有几百片甲骨文。当年一个汉学前辈劳佛尔(Berthold Laufer),讨论到世界上植物的起源地,以中国为主体,考察哪些物种从哪个方向进入中国,他是美国汉学的“祖宗”。这并非传统的课题,而是文化学与生物学的课题——研究西瓜从哪儿来,葡萄从哪儿来等等,他是个生物学家。这条路后来就启发了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计划。他因为劳佛尔的一本书的引发,去往云南留居数年,正好赶上西南联大搬到昆明。那时候,劳佛尔已经去世了。他的学生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是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位以英文发表,介绍商代遗址的考古成果,比史语所发表的论文还早。他指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正在发掘的商代遗址:如此一个枢纽作用的点。他的眼光锐利,站在工地上看了五个月,就得出如此结论。全世界知道中国有这么重要的一个遗址,是他的功劳。顾立雅说:“你不用选我的课,一个礼拜我们两个人谈两个小时。”
他那时在研究韩非子与申不害,到后来以申不害为主。他觉得申不害被忽略了,其实他作了许多重要的贡献。比如要怎么客观评断一个官员的责任和表现,这是中国文官制度的开始。老实讲,申不害在中国的法家里面不太受重视,他这个论点有他巨大的眼光。到后来马克斯·韦伯讨论“现代性”的时候,就讲有一种官员要以职业为终身的“职志”,而官员的考核要是客观的。顾立雅就指出:官员的考核,申不害的方法是可以量化成分数的。所以“刑名”不是“刑法”和“名字”,“刑名”是“表现”和“内容”。
在这么偶然的因素下,我主要选的课是埃及学,跟着约翰·威尔逊(John A.Wilson)读埃及学,主要的集中点在埃及的宗教改革。第一次独神教的出现,那一尊神原是城市或部落的保护神。太阳神就是从独神教中出来的,它和法老也有关系。这个论点,与我的硕士论文《“天”和“帝”》的论点正好扣上,所以和威尔逊先生的路子正好配套:为什么中东是独神专一的权威?而中国的天和帝,却是普世而全在的?
同时我还修读两河流域的考古学,那时有一个重要观念,是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ld)提出来的:Urbanisation。这个名称在中国一般翻译为“都市化”,其实是误解了原意。Urbanisation是指定居的聚落,内部的结构是复杂而分工的现象。但一群人住在一起不是Urbanisation,一个村落不是Urbanisation,村落里有不同的性质:人职、神职、商业、农业这类分工,以及军人、老百姓的分别。这个现象才是走向国家化的过程,国家的出现,社群有机体的出现。这个特殊的定义,因为中文翻译的误解,使得中国的学者很少真正读了他的文章就知道他的解释,只能望文生义,就紧扣“都市化”做文章。到今天,中国考古学领域还有人犯这种错误。
我在那里读这些,目的是三个大古代文化——两河的三个朝代,埃及的两个朝代,以及一个没有朝代、没有国家的犹太信仰,与已经有国家的波斯信仰(波斯是两河的后代)。波斯古文化是四千年前,骑马民族进入农耕以后,出现的重要据点。有了骑马民族,才有民族远程的征伐,有远程征伐才有移民,欧洲才被移民充实。这个特点在芝加哥,我们认为是很重要的一个论点。但是在一般人读古代史的时候,没有注意这种观点,也没有将欧洲的形成放在比较的境况内、东亚的草原上跟农村的对抗放在图像里面。
许倬云/口述 匹兹堡大学亚洲中心荣誉研究员冯俊文/整理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我国大陆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学校是一所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拥有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等4所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协和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妇儿临床医学院、肿瘤临床医学院等8所临床医学院。在福建省设有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临床教学医院27所,专业实践教学基地90个。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是福建省首批建设高水平医院,均进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百强排行榜”和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附属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建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附属协和医院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建设单位,附属第二医院为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附属口腔医院为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建设单位。
一、申请条件
(一)拥护“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
(二)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不超过30周岁,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①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②《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三)学校各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要求请参照教育部、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当年公布的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二、入学途径
(一)参加全国联招考试入学
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 (以下简称“全国联招”),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发布的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二)招收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简称学测)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考生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数学A或数学B)、英文考试科目中的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者。
(三)申请审核入学:免试入学试读
已获得医药学科院校专科以上(含专科)学历或在内地以外的大学就读本科专业的学生,可申请免试入学试读,经面试后进行录取,试读期限为一年,期满后如考核合格则进入正式本科阶段学习,反之按自动退学处理。
(四)参加我校单独招生考试入学
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需为学历教育),可参加我校单独招收台湾学生入学考试(笔试+面试),我校将依据入学考试成绩,结合各专业招生计划及考生志愿择优录取。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一)参加全国联招考试入学
请在2023年3月1日至3月15日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网址:http://www.eeagd.edu/lzks/)进行网上报名,详见《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https://eea.gd.gov/lhzs/content/post_4083208.html。
(二)招收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简称学测)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1.报名时间:2023年3月1日至31日
2.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和其他材料。
其他材料包含但不局限于:中学阶段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和个人兴趣特长,获奖证书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注意:
(1)考生所持《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必须在有效期内;
(2)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
(3)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3.考核方式:学校拟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征集志愿环节考生于6月上旬)安排面试考核。具体事项将在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站上通知。
4.其他未尽事项请详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办法》。
(三)申请审核入学和参加我校单独招生考试入学
1.申请时间及方式:即日起至5月20日,申请表(见附件)按要求填妥后(要求字迹工整)与以下材料一起用特快专递于5月20日前邮寄到学校招生办公室(以抵达地邮戳为准);同时请于5月20日前投递电邮材料,即将申请材料的彩色扫描件(影印本)电子材料发送至zsb@fjmu.edu,电子邮件标题为“2023年试读/单独招生考试入学***(姓名)申请材料”(注:申请资料一经寄出概不退回。我校收到申请书后,将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确认。若未收到确认的,请与我校联系)。
2.申请材料清单:
(1)《福建医科大学华侨、港澳台本科学生入学申请表》(附件)同时提交电子版和学生本人签名后的PDF扫描件;
(2)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3)《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
(4)经公正的本人最高学历证书。申请免试入学试读者,提供专科以上(含专科)学历证书(与申请专业相关);
(5)最高学历阶段所有成绩单及获奖证明。申请免试入学试读者提供专科以上(含专科)阶段成绩单及获奖证明;
(6)近期免冠证件照电子版(JPG格式,文件命名“2023年免试入学试读/单独招生***(姓名)”);
(7)医院或体检中心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体检项目参考内地公务员入职体检项目,需含既往史、内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项目);
(8)当地警察局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9)其它能够体现申请者能力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
3.材料审核:请申请者面试时携带以上材料原件、影印本(1份)及5张1寸近期正面半身免冠证件照来校。考生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经查实即予取消报名或录取资格。
四、考核及录取
(一)参加全国联招考试的考生,将根据其考试成绩和志愿,择优录取。
(二)参加台湾学测考试的考生,将根据其考试成绩和志愿情况,结合面试考核,择优录取。
(三)参加我校单独招生考试入学的考生,笔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和面试时间将另行通知。
(四)申请审核入学的考生,我校将根据申请人报名材料(基础信息、考核成绩和综合素质等)进行初筛,随后进行面试,择优录取。初筛结果及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学校确认录取名单并报送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简称联招办)审核后,将以快递方式将《福建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寄送录取学生本人。
五、入学相关要求
(一)录取学生请持《福建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按指定时间到校报到注册,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准。在规定时间内未经批准而未报到注册者,学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二)入学报到时,录取学生须提供所有“申请材料(含附件)”原件。学校将核查学生入学资格并组织新生体检。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学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六、招生专业、培养与管理、缴费等规定
(一)招生专业目录
备注:实际招生专业以学校本科招生办网站公布的当年招生专业为准,不另行通知。
(二)培养与管理
1.在读期间,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同质化管理。按照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和《福建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培养与管理;思想政治课和军训课学分可以其他国情教育类课程学分替代。
2.招收的预科生与试读生,预科或试读期限均为一年,期满后如考核合格则进入正式本科阶段学习,反之按自动退学处理。
3.在读期间可以申请教育部、福建省等面向台港澳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台湾学生还可以单独申请“台湾学生奖学金”。学校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协和奖学金等,多渠道鼓励和支持港澳台侨学生完成学业。
4.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福建医科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
(三)学费及住宿费
1.学费(币种:人民币,单位:元/人/学年)(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均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住宿费:1300元/人/学年(四人间)。
3.其他必要的费用:以学校公布的收费项目为准。
七、申请条件
(一)学校通过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招生官网发布招生信息,包括面试信息及最终录取名单。
(二)各专业具体招生人数视申请人数和水平确定。
(三)本简章由福建医科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有疑问请与我办联系。
八、联系方式
咨询部门:福建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
咨询电话/传真:+0086-591-22862773卓老师、柴老师;
邮箱:zsb@fjmu.edu;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行政楼C-308(邮编:350122);
网址:www.fjmu.edu/zs;
招生微信公众号: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招生。
附件:福建医科大学华侨、港澳台本科学生入学申请表(微信扫描)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
编辑:黄灵箫
审核:王晓锋
易念错姓名 、地名、民族名和古国名的正确读音
(让您的孩子都看看)
从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时、做客嘉宾受访时、领导讲话时说(念)错的字中选出100个字,这些字都是单音字,括号内为正确读音:
恬(甜)静 包庇(毕) 唾(tuo去声)弃 湍(tuan阴平)急 酗(序)酒
木屑(谢) 绚(炫)丽 谄(产)媚 棘(集)手 机械(泻) 造诣(义)
谒(页)见 舐(是)犊 拯(整)救 箴(珍)言 翌(艺)日 哺(补)育
恪(客)守 怂(song上声)恿 赏赐(次) 书笺(肩) 贮(注)存
阐(产)述 迁徙(喜) 瑰(归)宝 澎湃(派) 同胞(包) 簇(醋)拥
麻痹(毕) 濒(宾)临 玷(电)污 罹(梨)难 嗾(叟)使 鞭笞(吃)
饿殍(瞟) 逮捕(补) 粗糙(操) 拂(服)晓 嗔(抻)怒 炽(赤)热
歼(肩)灭 发酵(叫) 狙(拘)击 酝酿(niang去声) 憧(充)憬
干涸(河) 畸(基)形 咆(袍)哮 手帕(怕) 翩跹(仙) 蓦(漠)然
糟粕(破) 掮(前)客 怙(户)恶不悛(quan阴平) 铿(坑)锵(枪)
脍(快)炙 褴褛(旅) 抚恤(序) 愤懑(闷) 龋(取)齿 冗(rong上声)长
吸吮(shun上声) 按捺(纳) 回溯(诉) 鞭挞(蹋) 塑(诉)料 狡黠(匣)
媲(屁)美 讣(副)告 斡(沃)旋 联袂(妹) 赈(镇)济 汲(鸡)取
浸(进)透 刚愎(闭) 窠(科)臼 潸(山)然 妊娠(身) 阴霾(埋)
砧(真)板 粗犷(广) 揠(亚)苗 修葺(泣) 悚(song上声)然
惴(坠)惴 高耸(song上声) 栉(至)风 纨绔(裤) 桎梏(固) 瞠(撑)目
膏肓(荒) 咳嗽(sou去声) 百舸(ge上声) 淙(丛)淙 针砭(匾)
嫩(nen去声)叶 莅(粒)临 谬(miu去声)证 券(劝) 喟(溃)然
取缔(第) 混淆(xiao阳平)
容易读白字的词和成语的正确读音
恫吓(贺) 要挟(邪) 呜咽(业) 拓(榻)片 禅(善)让 呆(癌)板
凹(ao阴平)陷 叨(涛)扰 提(低)防 堆(dui阴平)积
咯(卡)血 龟(君)裂 屏(丙)息 侧(摘)歪 亲(庆)家
参(cen阴平)差(ci阴平)不齐 数(朔)见不鲜 自怨自艾(义)
否(匹)极泰来 审时度(夺)势 心宽体胖(盘)
一曝(铺)十寒 一叶扁(篇)舟 大腹便便(pian pian阳平)
瓜熟蒂(第)落
容易读错的姓名
B
贲:读ben1(奔),姓。“贲门”是食管与胃相连接的地方
C
岑:读cen2,姓。不读“陈”或“秦”
查:姓读zha1(渣),不读“茶”音
晁:读chao2(巢),姓
仇:姓氏应读为qiu2(求)
D
笪:读da2(答),姓
单:读Shan4(善),姓。但是“单于”也是姓,读chan2yu2(馋鱼)
F
符:姓读fu2(福),不读“富”。“苻”也读fu2(福),但二者不是同一个姓
G
盖:姓氏应读为ge3(葛);但是,常被读为“概”音
郜:读gao4(告),姓
勾:姓,读gou1(沟),也写为“句”。也有读gou4(够)的姓。
过:姓,读guo1(郭),不读guo4,是4声
H
华:姓,读hua4(化),但是,近年也有读hua2(划)的
桓:读huan2(环),是姓,也是地名
惠:读hui4(慧)。但是,陕西人也把姓氏“惠”读为xi1
J
翦:读jian3(简),姓
蹇:读jian3(简),姓
解:“解放”、“解决”读jie3(姐)。但是,姓氏读xie4(谢)
瞿:姓氏读qu2(渠)。读JU4(聚)时,是惊视的意思。
L
乐:姓,读yue4(月)。也读le4(勒)。两者是不同的姓。
郦:读li4(力),“郦食其”汉朝人,读为li4yi4ji3(丽益基)
M
米芾:“米”是姓,“米芾”读Mi3fu2(米伏),宋代大书法家。也写为”米黻”
牟:读mou2(谋),不读“木”
P
邳:读pi1(批)。是姓,也是古国名和地名,邳州在今徐州
Q
綦:读Qi2(奇),姓。綦江,地名,在重庆
区:区域的“区”。但是,姓读ou1(欧)。也有姓“欧”或“欧阳”的
R
阮:姓,读ruan3(软)。“阮咸”是一种乐器
任:姓读ren1(忍),不读‘认’
S
佘:姓读she2(舌)。跟余要区别开。
T
邰:读tai2(抬),姓
佟:读tong2(同),姓
W
万俟:复姓,读mo4qi2(墨齐)
隈:读wei1(危),姓。“隈”是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尉迟:读yu4chi2(遇迟),姓。“尉犁”读yu4li3(玉犁),在新疆
X
冼:“冼”或“洗”,作为姓,读xian3(险)
莘:读Shen1(深),是姓。地名,如山东莘县。也读xin1(辛),如上海莘庄
Y
弋:读yi4(易),姓。弋阳,是地名,在江西省
员:同贠,姓,读yun4(运)
翟:读zhai2(宅),是姓。也读di2(迪),是指野鸡或野鸡的长羽毛
经常被读错的地名
B
蚌埠:读beng4bu4(蹦步),不读“棒阜”,在安徽省
北碚:读Bei3bei4(北倍),在重庆市
亳县:读Bo2xian4(博县),在安徽省
郴州:读Chen1zhou1(抻州),在湖南省。勿跟“彬”淄混。彬县在陕西省
D
儋州:读dan1zhou2(单州),在海南省
东莞:读dong1guan3(东管),在广东省
F
番禺:地名,读pan1yu2(潘于),在广州市
涪陵:读Fu2ling2(服陵),在重庆市
藁城:读gao3cheng2(搞成),在河北省
H
洪洞:地名 读hong2tong2(红同),在山西省
桓:读huan2(环),姓。桓仁,地名,在辽宁省
J
蓟县:读ji4xian4(记县),在天津
郏县:读jia2xian4(戛县),在河北省
监利:读jian4li2(健利),在湖北省
井陉:读jing3xing2(井形),在河北省
莒县:读ju3xian4(举县),在山东省
鄄城:读juan4cheng2(眷城),在山东省
浚县:读xun4xian4(训县),在诃南省。“浚”读jun4(俊)时,是疏通河道
K
喀什:读ka1shi2(咖什),在新疆。但是,当地人称“哈什”
夔州:读kui2zhou1(魁州),在四川省
L
乐亭:地名,当地称lao4ting2(涝亭),在河北省
耒阳:读lei3yang2(磊阳),在湖南。“莱阳”读lai2yang2(来阳)在山东省
楞:读leng2(棱),巴音郭楞。“楞”读Leng2(棱角的棱),不读leng4(愣)
丽水:读li2shui3(离水),在浙江,不读“立水”
滦河:读luan2he2(銮河),在河北省。当地读“蓝河”
漯河:河名。在河南的,读luo4he2(骆河);在山东的,读ta4he2(踏河)
M
勐腊:读meng3la4(猛腊),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泌阳:读bi4yang2(必阳),在河南省。勿跟河南“沁阳”相混。“泌”也读mi4(密),例如“分泌”
沔县:读mian3xian4(勉县),在陕西,现改称勉县;沔水改称汉江
岷江:读min1jiang1(民江),在四川。“岷”不读min3(闽),闽江在福建
N
乸:“大姑乸”读da4gu1na3(大姑哪)。在珠海。鸡乸就是母鸡。
淖:读nao4(闹),如内蒙古的“巴彦淖尔”。“淖”是烂泥、泥坑之意,不读卓
P
邳州:读pi1zhou2(批州),过去称邳县,在江苏省徐州市。古有邳国、下邳
郫县:读pi2xian4(皮县),在四川省
Q
犍为:读qian2wei2(钱为),地名,在四川省。“犍牛”读jian1niu2(兼牛),是阉割过的公牛
S
剡县:读Shan4xian4(扇县),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县
渑池:读Mian3chi2(免池),在河南。“渑江”读“绳江”,在山东
嵊县:读sheng4xian4(胜县),在浙江省
台:“台湾”的“台”读tai2(抬);浙江“台州”的“台”读tai1(胎)
T
洮:读tao2(桃)。洮水在甘肃省;洮南县在吉林省
W
汶川:读wen4chuan1(问穿),在四川省
瓮:读weng4(翁的第4声),盛水的陶器;城门外的小城;贵州一县名
武陟:读wu2zhi4(武致),地名,在河南省
婺江:读wu4jiang1(雾江),在江西省;婺剧是流行于浙江金华一代的剧种
X
歙县:读she4xian4(射县),在安徽省。“歙”也读xi1(锡),吸气
忻州:读xin1zhou1(新州),在山西省。“忻”同“欣”。也是姓。
莘:读Shen1(深),是姓。地名,如山东莘县。也读xin1(辛),如上海莘庄
盱眙:读xu1yi2(需移),地名,在江苏省
Y
兖州:读yan3zhou1(眼州),在山东省
黟县:读yi1xian4(依县),在安徽省
弋:读yi4(易),姓。弋阳,地名,在江西省
荥:“荥阳”读xing2yang2(形阳),在河南省。“荥经”读ying2jing(迎经),在四川省
邕江:读yong1jiang1(庸江),水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郧县:读yun2xian4(云县),在湖北省
Z
芝罘:读zhi1fu1(芝服),山名,在山东
淄川:读zi1chuan1(资川),“淄博”读zi1bo1(资博),都在山东省
容易读错的民族名和古国名
D
鞑靼:读da2da2(答答),不读“达旦”,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大月氏:读da4rou4zhi1(大肉支),西域古国
傣族:读dai3zu2(逮族),分布在云南省
C
单于:读chan2yu2(馋鱼),是匈奴君主的称号。也是姓
D
氐:读di1(低),我国古代民族
侗族:Dong4zu2(洞族),生活在贵州、广西一带
G
龟兹:读为qiu1ci2(秋瓷),古代西域国名,今库车一带
L
拉祜族:读la1hu4zu2(拉沪族),分布在云南省
傈僳族:读li4su4zu2(立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和贵州
珞巴族:读luo4ba1zu2(络巴族),分布在西藏
P
邳:读pi1(批),邳国或下邳,古国,在今徐州一代。也是姓
S
畲族:读she1zu2(奢族),生活在闽浙一代
T
吐蕃:读tu3bo1(吐博)。也有读du3fan1(吐翻)的。青藏高原的古民族
W
佤族:读wa3zu2(瓦族),分布在云南省。
Y
仡佬族:读ge1lao3zu2(戈姥族)分布在贵州。“仡”也读(义),强壮、勇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