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钱锋走访联系常委,调研钦赐仰殿,了解道观历史发展和疫情防控情况,并座谈交流。市政协民宗委部分委员参加。
钦赐仰殿道观原名东岳行宫,又名太清宫,位于浦东新区源深路。相传始建于三国,志载初建于唐,宋代扩建,明永乐年间重修,明末毁于兵燹。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建,占地三十余亩,气势非凡,系沪上主要道教宫观,亦为清代申江胜景之一,素有“千年古观,祈福圣地”之称。1982年起,上海市道教协会对钦赐仰殿进行修葺,并于1983年重新开放。2001年起,道观开始全面重建,历时10年,全面竣工,成为浦东新区最大、最完整的一所道观,在海内外颇有知名度。2002年1月14日,钦赐仰殿大殿被列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该场所在现任住持丁常云常委的带领下积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职人员培养力度,持续开展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弘扬道教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听取丁常云的介绍后,钱锋详细询问了道观的日常管理、公益慈善、道教文化研究与宣传等建设发展情况,重点询问了道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所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等情况。他希望,道教界要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弘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道教中国化、现代化方向,主动联合高校协同开展道教文化研究,不断提高道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面对新冠病毒变异防控难度加大的形势,宗教活动场所要提高警惕,进一步做细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原创 政协头条(本文图片均由李贤聪摄)
作者:李贤聪
编辑:刘 毅
浦东新区源深路,有一座钦赐仰殿,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道观,也是全国重点道观,2002年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钦赐仰殿,又名“东岳行宫”,相传三国时东吴孙权为其母吴国太而建。又传是唐代皇帝敕建。也有传此殿原名“金四娘殿”,清乾隆改为“钦赐仰殿”,供奉东岳大帝。
要了解钦赐仰殿的历史和由来,必须结合浦东地区的陆地形成的历史。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东岸,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由长江、吴淞江、钱塘江和海浪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据专家考证,公元4世纪前,浦东还处于浅海之中,至唐代,沿海人口大量增加,居民为抵御海潮侵袭,不断地沿海筑堤,与海争地,也推动着海岸线向东发展。近年来,考古和地质工作者也在这一线的地下,发现了一条断断续续的沙带,沙带内侧发掘出许多唐代器物,如瓷壶、瓷碗、瓷罐、陶缸等陶瓷碎片,特别是在今浦东东方路附近(原川沙县严桥乡)发现一处唐代初期村落遗址,即严桥遗址。这说明早在唐代已有人居住。而今天的钦赐仰殿位于浦东源深路,原属川沙县严桥乡光辉大队,正是在这个村落遗址的附近,所以如果说三国时期当地还在海中,建庙无从谈起,那么从唐始有道教宫观,是存在这个可能性的。
钦赐仰殿的“钦赐”顾名思义是皇帝下令建设的。据《同治上海县志》卷三十一记载:“钦赐仰殿之名,不知创于何代。相传唐时敕建,梁上有信官秦叔宝监造字。”关于这个传说,同时期还有一条史料可印证,清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云:
东岳行宫在浦东,相传唐敕建兴工。
信官叔宝秦建造,钦赐还称仰殿雄。
《上海县竹枝词》是清季上海贡生秦荣先(1840年——1904年)撰,写于1903年,其弟子胡祖德整理编辑于1911年,存五百三十首,全文仿地方志顺序而写。秦荣光在竹枝词后自己加了小注说:“东岳行宫在二十四保二十图,名钦赐仰殿,相传唐时敕建,梁上有‘信官秦叔宝监建’。”这个二十四保二十图,是当时行政区划名称,这就是今天钦赐仰殿所处的位置。词中记载传说它始建于唐,系钦赐,称仰殿是为突出其雄伟。
《上海县竹枝词》
以上资料指明,钦赐仰殿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命大将秦叔宝监造的。历史上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秦叔宝,也就是秦琼,据《旧唐书·秦琼传》,他是唐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名将。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然,笔者以为清代翻修道观卸下殿堂大梁时,发现题记由此断定它是唐时皇帝敕令建造的,证据牵强。即便唐代浦东严桥地区已经成陆,唐太宗请秦琼大老远跑到海边渔村修建道宫,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并非很大,所谓秦叔宝,可能另有他人。
那么,钦赐仰殿是“金四娘殿”的谐音吗?
钦赐仰殿还有种说法,是“金四娘殿”的谐音。“金四娘”是民间传说中的驱蝗神,亦称“金姑娘娘”。清代褚人穫在笔记《坚瓠餘集》中描述:“康熙癸未夏,吴中乏雨。有人自江北来,传有一妇,趁柴舡,行数里即欲去,云我非人,乃驱蝗使者,即俗所称金姑娘娘。”清代褚华在《沪城备考‧订误‧钦赐仰殿》中也说:“金姑娘娘,驱蝗神也,其祀盛於(明朝)崇禎庚辰辛巳间。田家赛神多用之。或称金四娘。”褚华明确表示,钦赐仰殿是“金四娘殿”的谐音,需要“订误”。
藏经阁
应该说,江南地区,古代农业发达,但时常受到蝗虫的侵扰。金四娘是浦东地区的捕蝗能手,殁后受到乡亲的敬重,立庙祭祀,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对于道教宫观的名称因谐音而流传不胜枚举。如位于上海闹市南京东路上的虹庙曾是上海香火最盛的道教庙观之一,它又名保安司徒庙。明清时此处位于上海县高昌乡二十五保的一、二、三、四图交接地带,四图百姓合造此庙,供奉土地神以求保护地方平安,本名保安四图庙,后庙里道士为招揽香客,利用谐音附会汉朝时的大司徒袁绍,改名保安司徒庙,以抬高地位。
对于明代浦东地区的道教兴盛,在考古学上也有例证。20世纪60年代,各地都掀起了挖掘防空洞的高潮。在今天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挖洞”过程中,意外的挖到了两座明朝古墓葬。这两座墓占地很大,约40亩。考古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清理,两座墓葬均为一墓双穴,据墓志记载,墓主陆深为“明通议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右侍郎。”陆深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其子陆楫卒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座墓分别为陆深夫妇及子陆辑夫妇墓,两座随葬品混在一起,有折扇、木梳、霞帔坠等100多件。其中墓葬中还出土了两枚铜镜。一枚是四神八卦镜,镜呈六瓣葵花形,直径15.5厘米,镜背纹饰为铸造精良的四神和八卦图案。四神是典型的道教神灵,《三辅黄图》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汉代,四神体系已基本确立,成为拱卫天帝的四大方镇,代表了东西南北四方星宿的名称。将四神表现在铜镜上,反映了人们信仰道教,祈求阴阳调和、四方和顺的美好愿望;此外,陆深家族墓中还出土了一枚仿汉画像镜,直径18.5厘米。其图案为道教神仙人物,表达了人们企慕神仙世界,幻想羽化升天及长生不老的思想。可见,当时的浦东乡土民间信仰醇厚,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道教碑刻
到底是“唐太宗敕建”,还是“金四娘殿”的谐音,今人很难有准确的论断。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长陈耀庭教授在撰写《上海宗教史‧道教史》的部分时表示:“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推测,它可能是一座不知名的古庙,到明代才成为崇祀驱蝗神的宫观。”
历史上的钦赐仰殿数次毁于兵火。史料记载,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进行过一次大的重建,形成了前为东岳庙,后为三清大殿,左右十五殿,道舍配房二十余间,占地二十多亩的规模,是上海道教胜地。其后,又遭战火浩劫。上海解放前,浦东士绅集资重修钦赐仰殿,但很快又遭到当局织捣毁查封。
新中国成立后,道观建筑和宗教文物得到了切实的保护,广大道教徒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并且逐步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后,宗教活动加快恢复,钦赐仰殿“古观重光”。1983年钦赐仰殿恢复宗教活动。借着浦东开发的春风,1990年代后,钦赐仰殿开始进行重新改扩建,目前占地达7000余平方米,由牌楼、东岳殿、三清殿、藏经楼、仙居楼、偏殿组成,殿堂宏伟,神像庄严。日益成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道教香火最旺的道观之一。海内外前来道观访问的友人日益增多,先后接待过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朝鲜、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全国各地名山宫观的道教界人士。钦赐仰殿道观在成为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同时,也成了上海市一个优美而独特的旅游景点。
————————
参考资料:1、阮仁泽、高振农:《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丁常云等:《钦赐仰殿与东岳信仰:一个宗教人类学视角的考察》,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年版。3、庄秀福:《上海名观钦赐仰殿》,载《浦东老地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4、何继英:《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来源:李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