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是我们过年时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在除夕的夜里,我们会全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交流感情,还要一起守岁。可是,“除夕”这个节日名字却有些令人困惑,为什么大年三年会叫除夕呢?除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个跟“年兽”差不多的传说故事,说有一只恶兽,名叫“夕”,每到年末那一天,就会出来害人,人们只能躲到附近的竹林中。一年,人们在躲避的“夕”兽时,遇到一个小孩,他说他有赶走“夕”的办法,于是人们照小孩的说法,在门上挂了红红的布条,果然,“夕”到门前,看到红布条,但没敢进门。小孩拿起竹节,扔进火里,潮湿的竹节在火里劈劈啪啪作响,“夕”听到炸响声,就吓得逃走了。而那小孩的名字,就叫做“年”。
这样的民间传说,跟“年兽”的传说一样,都是根据节日的名字编出来的,恐怕是古时有小孩问大人,今天为什么叫除夕呀,大人也不知道,便编了这么一个传说。要明白“除夕”的意思,要从文字训诂上去理解。
“夕”字在甲骨文中,与“月”字作极相似, 它的意思,也正是来自于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 “夕,莫( 暮) 也。从月半见。”夕“就是傍晚的意思,因为傍晚的时候,月已经开始升起,所以它的字形跟月有关联。
“夕”还可引申为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月的下旬,《尚书·五行传》注中有云:“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后来还可以引申为一月的最后一天,如《管子·立政》有云: “季 冬之夕,即季冬之暮。”
那么,“除”字又是什么意思呢?“除”字的本意是宫殿前的台阶,后来才引申出“去除”之意。但是“除夕”的“除”,并不是用“除”字的意思,因为它在这里是个假借字。它是“涂”的假借字,与本义无关。
《尔雅·释天》: “十二月为涂。”郝懿行义疏: “涂者,古本作荼,荼亦舒也,言阳虽微,气渐舒也。舒、荼,古字通用。也就是说,古时十二月也叫舒月,因为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过了这个月,春天就到来了,十二月虽然阳气很微弱,但已经缓缓地透露出来了。舒就是“徐徐地,缓缓地”的意思。十二月称为舒月是取其冬去春来,气候渐渐舒缓之意。
因为古人常用假借字,舒借为荼,荼借为涂,涂借为除,所以十二月也常叫作除月。舒、 荼、涂、除四字,今天读音差距很大,但古音同属平声鱼部,读音相近,易于假借。
综上,“除夕”本义,其实是指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与凶兽没什么关系。除夕可以说是三“夕”,因为它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过除夕都最看重晚上,也是一天的最后之时。
除夕马上就到了,作为一年最后一天,人们在这一天会有许多传统习俗会做,大家都知道除夕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但是为什么会有除夕这个节日呢?除夕的来历是什么?小编为您整理了除夕由来起源的简单介绍。
除夕的由来
除夕的由来起源来历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的来源
除夕的来历简短20字30字左右
除夕的来历简短50字左右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来历
除夕的来历简短150字左右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动物,非常厉害,人们把它叫做“年”。
“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年”这东西一出来,就会危害人类,给人来造成很大的灾难。“
年”在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人们到时都熄灭灯火,整夜不眠,躲避灾害。后来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出的声响,可以把“年”赶跑。
于是,每到年末时,觉着“年”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祈求来年好运。所以过年大放鞭炮习俗,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