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风水测算

裴兴雷(裴兴雷个人资料)

时间:2024-01-24 22:44:17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获赞“全景式爱国主义教科书”,粤产大剧《太行之脊》献播“八一”建军节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图/广东卫视

由张玉中执导,傅建文、张雪峰、薛环等人编剧,杨均柏、史鑫、裴兴雷等担纲主演的30集历史题材电视剧《太行之脊》讲述了抗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在、等率领下,立足太行山,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辉煌故事,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部粤产大剧,《太行之脊》自2020年8月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和央视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播出以来,受到不少专家、媒体和观众好评,还成为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之一。“中国视听大数据”亦显示,《太行之脊》首播取得收视率1.210%,收视份额5.281%的好成绩。

中国视协名誉主席赵化勇认为:“《太行之脊》一剧通过讲述八路军一二九师英雄故事,较好地塑造和刻画了抗日战争英雄群像,还在剧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华社则发文称:“《太行之脊》生动呈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传承并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

在2022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这部粤产大剧在广东卫视(7月25日)、深圳卫视(7月23日)再度献播。重播之际,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太行之脊》总编剧傅建文、主力编剧张雪峰,听二人阐述、分享该剧的创作思路和幕后故事,他们表示:“《太行之脊》堪称是一部全面的一二九师抗战史,是一部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希望能以这部历时六年精心琢磨而就的剧集,再飨观众。”

傅建文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实虚结合打造主旋律精品

傅建文是《太行之脊》总编剧,也是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战士文艺》执行主编,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长城谣》、中篇小说《窑神》等,并担任电视剧《羊城风暴》《元帅》编剧。

羊城晚报:比较其他抗日题材的主旋律剧,《太行之脊》的新意和突出着力点在哪里?

傅建文:撇开那些“神剧”不谈,关于抗战题材的主旋律剧也非常多,光是涉及太行山抗战的作品就不下十余部。但是,这些作品大多专注于描写战争史实的某个侧面,未对太行山在抗日战争大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厚重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表现。而《太行之脊》的突出着力点就在这里——从大量细节入手,重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山上抗击日寇的真实故事,并娓娓道来地告诉观众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山进行的战斗对于整个抗战大局的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羊城晚报:《太行之脊》的立项背后有哪些特别的故事可以分享?当初为何决心要做一部着重书写一二九师抗战史的影视剧?

傅建文:最初有人提议让我写《太行之脊》,我是犹豫的,原因就是重复太多,难出新意。但有两件事打动了我:一是我和尹东鸿编剧的《元帅》在中央台一套首播后不久,原南京军区司令、时年95岁高龄的向守忠将军,花费三天时间一集不漏地看完了,并委托刘帅的女儿刘弥群将军,向我们编、导、演等主创转达了谢意,还分享了一段长长的观感,这让我深有感触——老一辈革命家舍生忘死打江山,留下那么多珍贵的历史财富,我们有责任进行传承和弘扬。这一次,向守志将军获知我们在进行《太行之脊》的创作和筹备时,专门为本剧题写了“太行之脊”的剧名。二是刘弥群将军认为,《元帅》一剧中,对刘帅个人的书写已经表现得较为充分了,但从一二九师整体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内涵还没有挖掘出来。她着重提到了“人民战争”“敌进我进”“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等概念,也就是说,她认为一段较完整的太行山抗战史是值得表达的。刘弥群将军非常鼓励和看重《太行之脊》的创作,她也转达一二九师很多老同志及亲属的期望。也正是这两件事,促使我们再专注于这段一二九师抗战历史的影视化创作。

羊城晚报:创作中,你们是如何构建戏剧结构,如何把握真实历史和虚拟故事间的关系的?

傅建文:戏剧结构对于一部三十集的长剧十分重要,如果以纯纪实的手法写,很可能就是一本流水账,难以引人入胜,也难以达成艺术上的圆满。因此,我们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剧中塑造了武大存、欧阳春、裴勇、杏儿、杨子、杨四贞等一批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群像,又加入了近一半的虚构故事,以达到强化戏剧效果,让观众爱看的目的。创作过程中,薛环编剧还发挥自己的女性优势,用敏锐的创作触角,给剧中人物赋予了细腻的人格特质,让剧中人“活”起来。

羊城晚报:既然一二九师的抗战事迹是本剧的书写重点,为何《太行之脊》还特地留出空间对全国抗战整体大局和正面战场做了侧写?

傅建文:“八路军”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的抗战,包括一二九师的抗战都是全国抗战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写一二九师进行的每一场战斗、每一次行动,都是会放到重大的战役和战争大局中写的。全国抗战形势,国、共两党军队和日军在不同战场的博弈,在剧中都有所体现。另外,一二九师也有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从最初不过一万多人,到后来发展到十九万多正规部队、近四十万民兵,一二九师在整个抗战大局中的作用也随着力量的发展而日渐重要,在抗日战争最后阶段,一二九师建立了广大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拖住了华北近百万日伪军,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能够全景式地展现这支部队成长的过程,让观众意识到“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张雪峰

“无规矩不成方圆”,创作者心中应当有敬畏

张雪峰,《太行之脊》主力编剧,教授、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若干。

羊城晚报:剧中,苫米地、井上靖、宫泽惠子和益子重雄等一批日本侵略者角色不仅有比较重的戏份,你们似乎还格外重视展示他们多样化的性格特征?

张雪峰:过去很多影视剧中,日酋及日军官兵,大多是一种概念化的符号,仿佛由一个模板印制出来,创作者大多仅表现了他们的残暴、阴险、狡猾的一面,有些“抗日神剧”还着力表现侵略者愚蠢的一面。从憎恶侵略者的朴素情感上来说,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对这些反派角色的性格特征、行为举止、个人修为、军事素养等方面进行立体描述,是让其“活”起来的关键。如果非要把我们的对手进行刻板化、弱智化书写,那实际上也是不尊重我们的战士——正因为我们的敌人是狡猾的、强大的、难以对付的,我们的军队才更伟大,胜利才更来之不易。因此,《太行之脊》在战争的表现上,还是以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为主,侧重于战争智慧的表现,侧重于游击战争理论的贯彻与实践,毕竟,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巨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可能有“神”剧情。

羊城晚报:剧中除了战争戏,还展现了一二九师抓生产、生活的内容,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张雪峰:这也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事实上,抗战的中后期,尤其是1941年日军“五一大扫荡”之后,太行山根据地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日军重重封锁,顽固派虎视眈眈,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在这种极端的困难条件下,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开荒种地、修水渠、和敌人争夺粮食,在敌占区购粮购物和偷运……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武装斗争,组织了近百支武工队深入敌后,搅得敌人日夜不安。生活生产方面的深度挖掘和形象表现,能向观众说明,中国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靠的不仅是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还要发动人民,建立牢固的根据地,探索的建立等等。

羊城晚报:革命历史题材在创作上往往会面临“戴着镣铐跳舞”的难题,对此,你如何理解?

张雪峰:所谓的“镣铐”,其实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影视剧本的创作,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肯定要依据事实来进行。“抗日神剧”们为什么会被观众广泛吐槽?就是因为抛弃了“规矩”,所以诸如“手撕鬼子”“手雷炸飞机”这样悬浮的情节都出来了。创作者心中应该有把尺、有规矩、有敬畏,不懂历史、不尊重历史、胡说戏说历史,肯定是不行的。

羊城晚报:请从编剧的角度,总结本剧的亮点。

张雪峰:首先是虚实结合,此剧虚构人物戏份较重,在不影响重大历史的前提下,在虚构人物和次要人物设置上,通过细节描写展开合理的艺术想象,为该剧铸造出了一种史诗品格。第二是填补了过往抗战剧中的一些空白,诸如大生产运动、沁源围困战等,本剧都拿出了相当大的篇幅,进行了较完整的描述。第三,该剧较完整地演绎了“敌进我进”这一游击战术和理论,特别着墨于“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这些方面都对打破日军封锁,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信看过的观众会对中国的抗战历史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编辑:鲤鱼

谭歆柔《太行之脊》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 首演八路军很期待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广东广播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卫视、中视线传媒集团、广东广视传媒、磨铁娱乐集团、广东卫视文化传播等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长篇电视连续剧《太行之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该剧由著名导演张玉中执导,实力派演员杨均柏、史鑫、李君峰、裴兴雷、谭歆柔等悉数亮相新闻发布会。剧中青年演员谭歆柔饰演卫生员杨子。

电视剧《太行之脊》以八路军一二九师八年抗战这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为主线,讲述了中华儿女在内忧外患、民族存亡之际所表现出的团结一致、御辱于外、奋起抗争、可歌可泣的大爱情怀。曾执导过《雄关漫道》、《风云1927》、《百团大战》、《元帅》、《胜利大会师》等多部影视剧的著名导演张玉中秉持着“正能量、家国情”的创作指导思想将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青年演员谭歆柔在剧中饰演八路军卫生员杨子,抗战中曾经为元帅包扎过伤口,后来在一次与日军的对弈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谭歆柔所饰演的杨子戏份已提前杀青。她表示:出演《太行之脊》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入行这么多年来演过白富美的现代戏和气场强大的古装戏,年代戏还是第一次接触,很荣幸出演八路军卫生员杨子这个革命者的角色,先感谢选角导演段卫平的力荐,感谢张玉中导演的信任,感谢和她搭戏的李君峰老师,在这个和谐的创作团队中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从而更加坚定了信心,也拓宽了自己以后的戏路。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长篇电视连续剧《太行之脊》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将于2019年9月份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让我们预祝电视剧《太行之脊》收视飘红,同时也期待谭歆柔饰演的杨子的精彩表现。

《太行之脊》举行新闻发布会 裴兴雷忆先辈历史感慨多

近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电视剧《太行之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电视剧由张玉中导演,裴兴雷、杨均柏、史鑫等主演,讲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八年抗战这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

发布会当天,演员裴兴雷身穿八路军服装与英雄将领的后代交流先辈们艰苦战斗的经历,并观看了电视剧片段。革命烈士的遗属对裴兴雷的演绎表示认可。剧中,裴兴雷饰演敌工科科长,他冷静睿智,常常深入敌后获取情报,为前线战争取得先机。他饰演的科长形象凝聚了无数先烈的美好品德,也代表了许多在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裴兴雷凭借出演《风筝》、《圣天门口》等多部战争题材电视剧,获得观众的认可与好评。以往的演出经历为他此次出演《太行之脊》打下了基础,他也为这次出演做了许多功课。裴兴雷在了解当时历史的基础上,熟读剧本研究人物。他善于在复杂的大环境下,通过自己细腻的表演让情感自然流露,刻画出人物的悲欢离合,为观众带来切实生动的角色。此次在《太行之脊》中裴兴雷又会为我们带来哪些精彩表现,让我们一起期待。

每个时代都有成功者:细数“演而优则导”的典型

每个时代都有“演而优则导”的例子,每个时代都有“演而优则导”的成功者。

上个月,一部名叫《转型团伙》的港片悄然登陆院线,这部影片的上映引发热议:敢同《复联4》硬刚,这部港片是多有底气?

这部电影的导演、主演都是吴镇宇。出于好奇,以及对吴镇宇这张港片老面孔的信任,许多观众买了票,可结果大失所望:生硬的剧情,浮夸的表演造就了3.4的超低评分,原以为吴镇宇会奉献一部经典,没想到却一地鸡毛。

【《转型团伙》豆瓣评分3.4分】

无独有偶,《转型团伙》上映前几天,实力派演员郭涛也捧出了导演作《欲念游戏》,不仅亲自主演,还请来范伟、梅婷等众多实力派,三大实力派演员首度联手令观众寄予厚望,谁知影片上映后,因为剧情太烂,五毛特效,换得一片嘘声,在豆瓣上创造了比吴镇宇还低的3.1分。

【《欲念游戏》豆瓣评分3.1分】

对于这些“演而优则导”的老演员,这个4月并不美好,连带着“演而优则导”也引来大家的怀疑。如今凭借丰富的资源,越来越多成功的演员开始跨界当导演,这是大势所趋还是逆势而为?下面就来全面分析一下(注:在此仅讨论影视演员,不讨论像小沈阳、冯巩这类曲艺演员)。

演而优则导1.0版:20世纪80年代,从实力派演员到实力派导演

1.周星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涌现了百花齐放、类型多样的港片,也捧红了成龙、梁朝伟、周星驰、张曼玉等一批香港艺人,而其中最具喜剧才华的无疑是周星驰。

周星驰出身寒微,七岁那年,父母离婚,母亲抚养他与另外两个女儿长大,生活条件的艰苦导致周星驰性格比较孤僻。

【周星驰小时照片】

长大后,周星驰为维持生计进入无线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先签约电视台工作,当儿童节目主持人并在《IQ成熟时》、《射雕英雄传》等一些电视剧中跑龙套。

【周星驰在83版《射雕英雄传》中跑老套】

1988年,周星驰将自己的工作重心由电视剧转移到大银幕,并贡献了电影作《捕风汉子》,在那部电影里他还是个龙套角色。

【周星驰在电影《捕风汉子》中跑龙套】

同年,周星驰获得伯乐——香港著名电影人李修贤的赏识,邀他参演电影《霹雳先锋》,扮演一名小人物偷车贼,并给他充分的演技发挥空间。周星驰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第二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颁奖礼上26岁的周星驰一脸青涩,眼神中还透着些许紧张,用粤语激动地说:“我会继续劳力(努力)”。

由于早年生活在贫民中间,周星驰善于观察并演绎形形的小人物,通过《一本漫画闯天涯》、《赌圣》、《逃学威龙》等一系列影片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无厘头演法,并因此而渐渐走红。1992年,香港电影票房排名前十位里,前5名都是周星驰主演的电影,这一年被称为“周星驰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演而优则导,1994年,周星驰推出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国产凌凌漆》,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导演才华。影片中,周星驰将自己的无厘头导演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对外国007系列进行了颠覆与调侃。在形象上,外国007都是西装笔挺、帅气多金、能文能武的花花公子形象。

【国外零零七帅气造型】

可周星驰扮演的凌凌漆一出场却是个胡子拉碴,穷困潦倒,故作优雅的猪肉佬。他枪法低劣,自命不凡,贪财好色,有着市井小人物的各种缺点。但经过一系列搞笑的遭遇后,最终以出神入化的杀猪刀战胜了敌人。

【周星驰扮演的凌凌漆】

荒诞搞笑的剧情,无厘头的表演风格为周星驰导演的作品打上了鲜明的标签,使他从演员成功过渡为一名导演,而这些与周星驰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喜剧效果的精神分不开。

吴孟达、张雨绮、文章、林允等很多与周星驰合作过的演员都领教过周星驰苛刻的导演风格。吴孟达称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演员,他都会一视同仁,不厌其烦地要求一遍遍重演,直到演好为止。

【吴孟达认为周星驰太严格】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上阵指导主演怎么演,这一方面保证了他导演影片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影片风格的统一。

【周星驰教张雨绮怎么摆姿势更迷人】

由于周星驰对片场操控力度太强,被导演王晶称为“暴君,主宰一切的人”。尽管被很多人诟病,周星驰依然坚持认真做好每一部电影。在拍摄《西游·降魔篇》时,演员文章曾因跳舞那段戏不过关而闹情绪,却被周星驰一句话化解并感动,他说:“我希望我们制作的电影都是经典”,或许这就是周星驰跨界当导演取得成功的秘诀。

2.姜文

几乎与周星驰同时,内地也诞生了另一个演而优则导的天才——姜文。姜文比周星驰小一岁,出生在河北唐山的军人家庭,之后举家搬至北京。姜文童年时代在部队大院长大,每天和院里其他孩子玩耍,性格也因此沾染几分痞气。

这一时期的内地,经济大发展,电影产业破旧立新,涌现出了许多大导演,至今他们仍是电影界的大佬,比如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以及之后的管虎、娄烨、姜文等,而在这些导演中姜文是演而优则导的最典型。

【姜文小时候照片】

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姜文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了一年左右的话剧。随即因出演电影《末代皇后》中的溥仪而走上影视之路。为演好溥仪一角,姜文做足功课,读了许多关于溥仪的书,还专程拜访了溥仪的弟弟溥杰,成功塑造了溥仪这一形象。

【姜文在《末代皇后》中饰演的溥仪】

随后,姜文先后出演了《芙蓉镇》、《红高粱》、《春桃》、《本命年》、《大太监李莲英》等电影以及经典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凭借娴熟且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表演,知名度越来越高。

【姜在电影《大太监李莲英》中国饰演的李莲英】

1995年是姜文生命中的高光时刻,他首次跨界当导演,将作家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搬上荧屏,而这部影片便是著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虽然是导演作,但姜文拍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的一群大院子弟,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迷茫而绚烂的青春的故事。影片以黑色幽默的叙述风格,用虚幻而温暖的画面重现了青春的躁动、迷茫、绚烂、成长,以及幼稚和失败的革命精神。

【《阳光灿烂的日子》虚幻而温暖的画面】

这部影片一上映便收获超高口碑,票房也吊打当年的《红番区》、《狮子王》、《阿甘正传》等经典影片。它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95年度世界10部最重要的影片之首,使国产片扬眉吐气,而姜文也一举跻身世界名导行列。

姜文外表散漫,但做导演十分严谨。作为一名艺术家型导演,姜文只关注影片质量,对其他因素并不在乎,据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原本拉到的投资仅有100万美金,但姜文拍片向来不问成本,只在乎拍得好坏,结果影片后期严重超出预算,以近200万美金收场。不过,这些钱可都是花在影片上,姜文究竟有多“狠”呢?由于他喜欢临场发挥,捕捉即兴灵感,影片素材总共拍了25万英尺,创下了中国导演耗片比最高记录。

【姜文与演员夏雨】

对于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还特地出了一本书叫做《一部电影的诞生》来记述拍摄经历,书中对拍摄这部电影的周折记录得很详细。

《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姜文潜心做导演,陆续拍出极具个人风格的《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等影片。如今,只要一提姜文,人们马上想到的是导演而非演员,一提姜文风格的电影,很多观众也是充满了期待,可以说是“演而优则导”的典型。

演而优则导2.0版:从实力派演员到隐身幕后

1.陈冲

时间推移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随着演艺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国内涌现出了许多老戏骨,比如、唐国强、张国立、陈道明、陈冲、柳云龙等,这些演员中也有跨界当导演的成功人物,比如,陈冲和柳云龙这两位老戏骨。

陈冲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年轻观众有些陌生,但七八十年代的老观众都对她记忆犹新,在那时陈冲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大众第一个青春偶像。

陈冲于1961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从小学习弹钢琴、拉手风琴,在学校演出文艺节目,这些经历使她与表演结缘。

【陈冲童年照】

陈冲和姜文有些相似,都是天赋型演员。1976年,十五岁的陈冲在谢晋执导的电影《青春》中演哑妹而崭露头角。为拍摄这部电影,陈冲与7位女兵同吃同住,体验生活,塑造了一个坚强而热爱拼搏的聋哑女孩形象。

【陈冲在电影《青春》中饰演哑妹】

三年后,陈冲参演唐国强、刘晓庆主演的电影《小花》,将被父母寄养在农村,有着特殊命运的赵小花演得极具感彩,并因此荣获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和南斯拉夫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陈冲在电影《小花》中饰演的赵小花】

其后,喜欢追求自我的陈冲不愿被盛名所累,于1981年赴美留学,沉淀自己,通过奖学金,图书馆、餐厅打工来维持生活。此后,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学习电影制作,1986年起,只身勇闯好莱坞。

次年,26岁的陈冲参演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中外合拍片《末代皇帝》并一举成名,她在里边饰演皇后婉容,将一个战乱年代漂泊流离,受过西方教育,受到封建皇权压迫女性的性格变化演得非常有层次感。影片荣获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

【陈冲在《末代皇帝》中饰演的皇后婉容】

陈冲是个敢于挑战的演员,喜欢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四年后,陈冲在由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台湾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饰演表面风情万种,但内心痴情的房东太太王娇蕊,因精彩的表演而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再次走向事业高峰。

【陈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饰演的王娇蕊】

一年后,陈冲出任柏林电影节评委。由于看到太多没有意义,缺乏价值的电影,陈冲决定自己编剧、导演。两年后,陈冲导演的作《天浴》小范围上映,引发热烈反响,并一举夺得了台湾第35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音乐等七项大奖。

【《天浴》剧照】

《天浴》成为当年《时代周刊》评出的十大佳片之一。它裸批判了那个特殊时代对人性及命运的摧残,揭露了时人的麻木与冷酷。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浴》也是演员李小璐的成名之作,当时,李小璐才十七岁,凭借在《天浴》中的精彩表现拿下了许多成年女星都望尘莫及的金马奖,同时,也获得了法国水城首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首次演电影即登顶巅峰的成就也使李小璐被很多同行所羡慕,为之后的从影之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十七岁李小璐在《天浴》中饰演知青文秀】

在谈及影片创作体验时,陈冲表示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经经历过那个动荡年代,因此,《天浴》的故事就是为了还原那个特殊的年代,讲述一代人的狂热,牺牲以及最终的幻灭。

【电影《英格力士》剧照】

令人期待的是:陈冲导演的《英格力士》也将在今年上映,本片网罗了王志文、袁泉、王传君等一众实力派演员,有陈冲的艺术加持,不火也难。

2.柳云龙

济南人柳云龙比陈冲小八岁,他表演天赋非常高。1989年,柳云龙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三大影视院校同时录取,最终,他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

柳云龙与著名影星邵兵、俞飞鸿是同学,在他们都成名时,柳云龙尚且默默无闻,但谁也没想到才华横溢的柳云龙竟会最终成为北电表演系89级学员中最火的一个。

【柳云龙】

柳云龙在学校是公认的才子。柳云龙的指导老师李苒苒教授——著名演员马精武的妻子回忆称:柳云龙是她在1989年的夏天到电影学院烟台的考点亲自招考的。他生于1968年,比班上的同学都大两岁,高中毕业后在家里多呆了两年才报考,所以看上去比别的学生成熟沉稳。他的形象不错,声音也好,在当时的考生中非常拔尖。

【柳云龙与恩师李苒苒教授】

大学四年,柳云龙的表演始终是高分,他比其他同学成熟,有悟性,对生活的观察力也很强,同时,又不是一个死用功的学生,对表演比较有个人的想法和看法。

入学的次年,柳云龙首次参演电影《青春无悔》,在里边饰演一名大夫,与张丰毅扮演的男主角是情敌,因为角色本身戏份不突出,柳云龙也没什么出彩的表现,电影上映后柳云龙就沉寂了。

【柳云龙在电影《青春无悔》中饰演一名大夫】

和陈冲类似,柳云龙也属于那种比较自我的类型。1993年,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他南下广州改行开广告公司,做电器生意。三年后才回到北京,重新开始拍电影。

历经三年的社会磨砺,柳云龙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洞悉,次年,柳云龙演技爆发,与袁立主演电影《非常爱情》,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其后,陆续出演影视剧《凤求凰》、《和平卫士》、《公安局长》、《玉观音》,连续塑造了风流才子、公安战士、侦查员、黑道毒枭等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深厚的演技。

【柳云龙《非常爱情》剧照】

2005年,柳云龙集制片人、导演、男主角三重身份,首次执导谍战剧《暗算》,一举夺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年度电视剧奖,第十五届北京影视春燕奖,2006星光大典新锐导演奖。相比于《潜伏》,《暗算》更早地将谍战题材搬上电视荧屏,因此,柳云龙也被称为“中国谍战剧第一人”。

柳云龙拍摄《暗算》的灵感来源于麦家的同名小说《暗算》。作为谍战小说的集大成者,麦家善于讲述特殊时期那些深入敌营的潜伏者们的传奇故事,剖析他们幽暗隐秘的内心世界。由于麦家本身从事过情报类工作,因此对于特情工作的一些细节比较了解,讲述起来头头是道。而柳云龙被麦家的小说所吸引,决心将之拍成电视剧,没想到强强联手开创了谍战剧的先河。

【著名谍战作家麦家】

《暗算》是中国第一部直接且系统描述反间谍部门——核心机关“701”工作的电视剧。它比以往的反特片更加逼真震撼,让人们见识到正面战场以外,坚守在背后的另一类特殊国家英雄。除了开拓意义外,谍战——这类兼具主旋律与商业价值的特殊题材也爆发巨大的市场价值,收视一路飘红,创造了当时的收视奇迹。

【柳云龙《暗算》剧照】

初次做导演便获得如此成功,坚定了柳云龙的信心。十二年后,柳云龙再次发力执导了又一部谍战剧《风筝》,却没想到这部作品自诞生起便命运多舛,一波三折。

《风筝》高度还原了谍战人员的生存状态与矛盾而隐秘的内心。同时,本着求真的态度,剧集对军统、中统其他党派人物的刻画也都有血有肉,最大限度祛除脸谱化,将中的一些有信仰的仁人志士也都给予了真实的呈现。

【《风筝》海报】

巨大的尺度使《风筝》成为同时期国内谍战题材电视剧的极限,也因此命运一波三折。经过柳云龙五年的努力,直到2017年底,这部谍战剧才终于同大家见面,这部经过修剪的46集电视剧比原片少了整整5集,部分台词更改也使得剧中有不少声画不对位的镜头。

尽管如此,在没有高调宣传的情况下,《风筝》依然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红蔷薇》、《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等各路电视剧合围下,连续13天稳坐收视第一宝座!连续14天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双台收视破1,最高破2。

剧集上映后好评如潮,包括央视、人民日报在内的二十多家著名媒体、几十家网站都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正面报道。

《风筝》上映后,参演的许多演员都感动落泪,饰演高君宝的青年演员裴兴雷特别写了一篇文章,写道:“我们当下的影视作品不能只停留在娱乐,我们得有表达真相的作品,表达我们的生活,表达人世间的情感,表达不同立场的不同信仰,表达人性的深不可测不可预见,表达信仰的崇高价值,在崇高的理想下走得再慢也能到达。”这恰是柳云龙导演通过谍战剧所传达给我们的价值观,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演而优则导3.0版:从实力派演员到隐身幕后

2012年以后,电影市场高歌猛进,演艺行业名利双收,越来越多有想法的演员开始跨界当导演,其中很多演员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比如:2003年,演员徐静蕾执导电影《我和爸爸》,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作奖。次年,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徐静蕾电影《我和爸爸》海报】

2013年,演员赵薇执导青春爱情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7.2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先后获得第33届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29届金鸡奖最佳导演作、第32届百花奖最佳导演等奖项。

【赵薇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海报】

2014年,演员苏有朋首次担任导演,执导电影《左耳》获得台湾金马奖提名。同年,演员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一个勺子》,荣获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作奖。

【陈建斌电影《一个勺子》海报】

在这些电影中既叫好又叫座,兼具艺术与商业价值的要属赵薇执导,改编自女作家辛夷坞同名小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赵薇于1976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母亲是一名音乐老师,她还有一个哥哥。

从小学开始,赵薇接受的都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初中毕业后,赵薇进入芜湖师范学校学习。1993年,由黄蜀芹执导,巩俐、尔冬升等主演的的爱情电影《画魂》在安徽取景拍摄,并在赵薇所在的芜湖师范学校招了一批临时女演员,赵薇通过摆了几个动作便获得了出演该片的机会,而首次触电的她在片中饰演了一个没有台词的青楼女子。

【赵薇在电影《画魂》中饰演的青楼女子】

自芜湖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外表出众、热爱文艺的赵薇选择赴沪就读于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在校期间即获得很多影视剧资源,大二时更是被琼瑶选中,获得了出演清装宫廷剧《还珠格格》的机会,该剧在1988年上映后,赵薇一炮而红,成了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女明星。

有趣的是,起初琼瑶安排给赵薇的角色是知书达理、温婉可人的夏紫薇 ,后来由于原先演该角色的演员辞演才让她饰演了女主角小燕子 。

【赵薇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饰演的小燕子】

自《还珠格格》后,赵薇的影视之路可以说顺风顺水,尝试扮演了很多类型的角色。但赵薇本人并不像小燕子一样大大咧咧,而是相对低调。2006年,结束《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拍摄后,赵薇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艺术硕士,沉淀自己。

然而,本应在2009年毕业的她却没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毕业作品而延期毕业。之后,据其经纪人介绍,赵薇是想将毕业作品做得更好、更慎重一些,不想应付,而这部作品正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没想到影片果然没令人失望,一经上映即引发轰动。

影片以陈孝正与郑薇在大学相恋,却因陈孝正追求前途而最终没有在一起的伤感爱情为线索,讲述了一群青春少年从大学校园的追爱之旅到步入社会的迷茫和抉择的故事。

和同类型囿于校园小格局的纯恋青春片不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通过对90年代的大学校园生活与场景的细腻呈现,反映了时间流变下从学生到步入社会后每个人的不同命运,有着深刻的现实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整部影片,赵薇在拍摄、剪辑、场面调度上都展现出了一名专业导演的素养,所动用的小技巧随处可见。比如,为了凸显大家毕业前后时期的区别,赵薇在影片前后巧妙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色调。前半段在大学的时光几乎是彩色的色调,而步入社会后,影片便少见彩色,从而展现两个阶段人物心态、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影片真实地呈现了青春的原貌,甚至将看、(被删减)、打扑克、群殴、堕胎、酒后乱性……等情节或幽默或幽婉地展现了出来。很多人都从影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据说,赵薇为本片的拍摄花费了不少周折。为了还原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建筑,剧组在赵薇的带领下辗转南京20余所大学,美术团队仅就“大学场景”细分就有100多个场景,以寻找每所学校中最符合电影气质的场地拍摄。包括电影中所用的道具:大学课本、工具书、收音机、CD、书桌、旧衣服、包等等,从开始搜集、制景、陈设就长达两个月之久 ,足见影片的成功绝非偶然。

演而优则导4.0版:大IP赢家通吃的年代

演而优则导的巅峰期应是在2018年左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高度发达,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电影的主要市场。外国大片持续输入,对我国本土电影造成巨大的冲击,使我国电影工业亟待转型,以便适应国际趋势。

大潮之下,一些有远见的演员主动担当导演,锐意开拓,通过努力拍出了很多提升观众观影品味,对促进我国电影工业变革有重大影响的划时代作品。最典型的莫过于演员吴京执导的《战狼2》,以及演员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

1.吴京

吴京大家再熟悉不过,1974年出生在北京武术世家,从小便在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后经张鑫炎导演发掘,邀请他出演《功夫小子闯情关》而走上动作演员之路。本来发掘吴京的用意是想让他复制一条和师兄李连杰同样的道路,可惜走别人的路注定无法确立自己的风格而失败。

【在早期电影中吴京只能担当配角】

彷徨无奈之下,吴京尝试自己担任导演,希望能拍出一部属于自己风格的动作电影,于是,他的电影作《狼牙》诞生,但这部电影因仍没突破功夫小子的形象,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水花。

【吴京电影作《狼牙》海报】

但吴京并没因此放弃,2012年,吴京选择从打拼近十年的香港回到内地,拍摄了《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似乎从那时起他便有了一个想法。

酝酿了很久之后,四十三岁的吴京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反映军人形象,富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战狼2》,成功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动作时代。

【《战狼2》海报】

《战狼2》最大的成功之处除了创立了军事动作这一全新类型片外,影片同好莱坞媲美的视觉震撼效果也令观众赞叹,当然,这都得益于吴京的敢拼精神。

为更好地演出军人的硬汉形象,吴京特意去特种部队体验了为时十八个月的军旅生活,与战士们同吃同睡同训练,而且临走时还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官方的表彰,至今,吴京仍能说出参加特训时吃过的全国各地蚯蚓的味道。

【吴京在特种部队体验时训练的图片】

为拍摄片头长达六分钟的水底打戏,吴京每天在身上绑4公斤的铅以便使自己沉下去,同时,要克服体力、呼吸、看不见等难题。在拍摄的七天里,吴京不仅每天泡水超10个小时,而且彩排过程中时常因体力不支无法浮出水面而导致生命危险。

【《战狼2》吴京拍摄经典六分钟水下打戏】

还有那场别出心裁,史无前例的坦克漂移戏码,吴京亲自上阵,特别学习了半年坦克知识,最终把坦克开出了赛车的感觉,连动作指导老师也忍不住夸赞吴京是个神奇的存在。

【《战狼2》吴京坦克漂移】

有关拍摄《战狼2》的艰辛还有很多,在吴京及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战狼2》不仅弘扬了爱国主旋律,同时,票房奖项双丰收:票房上狂揽56.81亿,打破了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记录,位列全球票房榜第55名。

同时,凭借优秀的导演才华,吴京荣获第四届成龙动作电影周最佳动作片导演荣誉、第十四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导演等奖项。而这一切与吴京勇于创新、敢于拼命,对作品真诚奉献的精神分不开。

2.黄渤

《战狼2》上映后的次年,知名演员黄渤执导的寓言体黑色喜剧电影《一出好戏》成为一部叫好叫座的现象级电影。

【《一出好戏》海报】

演员黄渤本来是一名喜剧演员,因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也被誉为“五十亿影帝”。但早在成名之前,黄渤其实因为长相原因并不受到重视。

早年,黄渤迷恋唱歌,初中时就开始在歌舞团演出,高中时成为第一批歌厅驻唱歌手,还组了一个叫“蓝色风沙”的组合,在全国各地演出,并做了7年的舞蹈教练。

【歌厅驻唱时的黄渤】

2000年,其貌不扬的歌手黄渤在老乡高虎的推荐下拍摄管虎导演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这部电影给黄渤的影响很大,一方面黄渤凭借自然、动情而有喜感的表演引起了片商的注意,另一方面影片获得了2001年度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给了黄渤很大的激励。

【黄渤在电视电影《上车,走吧》中饰演农村小伙高明】

同年,为了能给家里人一个交代,黄渤结束了大家眼中无业游民的生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在因形象问题被刷掉两次后,他成功进入了电影学院配音系,成了班里年纪最大的一名学员。

尽管有了系统的学习,但黄渤的演艺生涯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基本上在演艺圈就是一个高级群演的身份,没有台词,很少露脸。直到2006年,新晋导演宁浩请他参演《疯狂的石头》,黄渤凭借惟妙惟肖、喜感十足、接地气儿的演技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首次为全国观众所知。

【黄渤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饰演小人物黑皮】

三年后,黄渤在《斗牛》中饰演抗战时期,一位坚守保护奶牛使命的憨厚农民,凭借精湛的演技荣获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实现事业的小高峰。

【黄渤在电影《斗牛》中饰演农民牛二】

在演员地位获得巩固后,黄渤一边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拓宽戏路,一边琢磨自己当导演,就这样2018年由黄渤自导自演的寓言体黑色喜剧电影《一出好戏》上映,并收获了超高口碑与突破十亿的超高票房。

《一出好戏》以社会底层人物马进意外流落荒岛后逐渐崛起逆袭为线索,讲述了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上,为生存所面对的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

【黄渤《一出好戏》海报】

从影片中能看到黄渤的野心与细心:在野心上,整部影片在喜剧包装之下充满对人性的探索与批判。影片由职场切入,深化到社会,再升华到人性,具有极高的深度非凡的启迪意义。在细心上,台词、道具、美术、音乐都非常考究,在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里,张艺兴的脸上需要有一个脚印的样子,为了追求最真实的效果,黄渤放弃了原本用手画的方案,现场将侧拍师的鞋子脱了下来进行上妆造型,然后摁到了张艺兴的脸上。

《一出好戏》的成功得益于黄渤在早期生活磨炼中萃取的处世智慧与其本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影片使黄渤确立了极具个人气质的导演风格,并使寓言体喜剧被人们所关注。

为什么演员都喜欢演而优则导?

除了上述提到的演员以外,还有很多演员跨界当导演的案例,比如,邓超、陈思诚、王宝强、李晨、刘若英等等,都导出了自己的作品,其中有超高口碑的好片,也有被骂的烂片。

【《大闹天竺》海报】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演员都喜欢演而优则导?本质上,这是我国电影产业中“导演中心制”决定的。所谓“导演中心制”就是以导演为核心的拍片制度,在拍摄全过程中,导演掌握拍片领导权和指挥权,遇有不同意见时导演有最后裁决权。所以,演员如果想拍出自己想拍的片子就必须将自己安置于导演的职位,来调动人员,掌控拍片的风格与节奏。

那么,演员跨界当导演这股浪潮究竟是好事儿还是坏事?我认为演员跨界当导演是件好事。其一,虽然很多演员为追求利益或者因经验不足拍摄了骂声一片的烂片,但我们也要看到很多演员通过努力创作出了有意义的作品。因此,我们至少不应批评演员跨界当导演,他们拍摄的作品越多,大浪淘沙,总会有那些闪亮的好片被观众所发现,甚至推动国家电影工业的发展。

【《战狼2》吴京导演】

其二,如果仅允许导演拍片,势必会造成权力的聚焦与集中,久而久之,导致市场缺少竞争,进而导致权力滥用,反而拍不出好看的电影。这点看看以张艺谋、陈凯歌为首的第五代导演们,功成名就后创作力貌似已远不如前了。

【陈凯歌导演】

其三,演员跨界当导演有着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在资金上,演员片酬都很高,使得演员本身有着充分的资金来制作拍摄电影;在用人上,演员与演员之间通常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是朋友,或者是校友,彼此之间邀请对方来演个戏要比正规导演容易请得多;在宣传上,演员一般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固定的粉丝群,不用过度宣传就有人来买票。

所以,在我国独特的演艺圈利益链条下,演员跨界当导演实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演员们也必须清楚:观众已经越来越精明了,几个荧幕上的熟脸,随随便便攒个剧本拍个电影就能赚钱的日子早已远去,如果所导演的片子每次都是烂片,必然会失去票房号召力。

总之,追求商业利益也好,追求电影梦想也罢,想走向成功必须像本文提到的那些演而优则导的演员一样怀揣对艺术的虔诚,做好各方面功课,用心去拍电影,如此才能在导演的位置上坐得安稳,否则,只会被激流变幻的市场所淘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