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另有观点:《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称为《易经》。《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但核心含义是变易。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爻:交错之义。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与事理。卦象为大象,爻象为小象。
17、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18、天道:五、上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为三才之地道。
21、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22、位: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下)、二、三、四、五、上。依此说明上下相对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与下卦的二为中。
24、正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为正。
25、君位:指四爻与上爻之间的第五爻。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两爻能代表一卦的总体意义就是主爻。
27、元:易经中一般认为是始,是大,是善。
28、亨:易经中一般认为是亨通。
29、利:有利,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收缩,成熟。
30、贞:原意是占卜,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正而固。
30、吉:顺从易理为吉。
31、凶:违反易理为凶。
32、悔:犯了过失,心中想要补过迁善,知过而能改,悔后趋吉。
33、吝:犯了过失,找理由掩饰与推诿,知过而不能改,吝常趋凶。
34、咎:灾祸。
35、当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
36、不当位:阴爻居于阳位,阳爻居于阴位。
37、阴位:从下至上,二、四、六(上)为阴位。
38、阳位:从小至上,一(初)、三、五为阳位。
39、內卦:六爻卦的下三爻为內卦。
40、外卦:六爻卦的上三爻为外卦。
41、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如果一为阴爻而另一为阳爻,则为相应。
42、不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彼此同为阴爻或同为阳爻,则不相应。
43、承: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下面,承助在上面的阳爻,叫阴承阳或柔承刚,大多顺而善。
44、乘: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上面,乘驾在阳爻上面,叫阴乘阳或柔乘刚,大多逆而劣。
45、经卦:又叫三画卦,共八个,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46、复卦:又叫六画卦、成卦,共64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64卦,每个复卦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
47、反卦:前一卦像卷帘一样反过来就是后一卦,后一卦反过来就是前一卦。比如屯蒙两卦。
48、对卦:两卦六爻从初至上阴阳相对,比如乾坤两卦。
49、八卦: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50、本卦:无论用什么方法起卦,得到的这一卦就是本卦。
51、变卦:变卦相对本卦而言。如果本卦中有“动爻”,即老阳、老阴之爻,此爻即为“变爻”,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那么本卦相应的就会转变,原来相应的的阳爻就变为阴爻,阴爻变成阳爻,因而得到一个新的卦,即为变卦。
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创起源现在多为神话,比如众所周知的后裔射日,夸父逐日。在华夏文明早期流传三本易书,均有史书记载可考查。
周代(大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周代《筮人》: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所以用现在的话讲,易经经过了3个版本的迭代。
1:《连山》据考诞生于神农时期,为天皇氏所创,卦象顺序从“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这种思想归根于那时的远古先祖还处于部落母系氏族社会,面对巍峨耸立的高山是极为崇拜和畏惧的: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龙之首,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说十三人)。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治所在浙江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共在位一千八百年,在位年代:2607 BC-2575 BC。)
2:《归藏》诞生于黄帝时期,从“坤卦”开始描述自然万物,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缘由于时的农业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人口增加,国家疆域也随之扩张,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和热爱与日俱增:
《归藏》之名,现存文献最早见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以及《山海经》。相传为天皇氏末代所作,也有传为轩辕氏所作。归藏在秦书中有精简版,即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的:“《归藏》四千三百言。《归藏》藏于太卜。”晋干宝《周礼注》、宋朱震《易丛说》、李过《西溪易说》、罗泌《路史》等书存有《归藏》的一些佚文,清马国翰、黄奭等人有辑佚本。但对于此《归藏》,很多学者怀疑其真实性。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3:最后传到商朝末年,因君主与地方伯侯势力的争斗,名为姬昌的西伯公(商灭建周被追封周文王)在被纣王长期囚禁时,重新整理前世的连山,归藏两部典籍,再结合当时社会变革产生的各种所见所闻用做比喻,编撰出了全新的易经版本《周易》。
如今,《连山》、《归藏》前两个版本的易经均已失传,仅存《周易》流传至今。但因三本典籍是迭代产生,实为一脉相承的典籍,所以后世也多称《周易》为易经。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内容不但涉及个人修身养性,也囊括了平家治天下的权谋之术,所以前两本在周朝之前为统治阶级及精英阶层所垄断掌握,这也导致存世稀少终成失传。至商代末期,因西伯公姬昌重新整理了六十四卦,并分别为每一卦加上了卦辞爻辞,使得其更易于解读,从而逐渐广泛流传于民间。
再往后,历经周朝八百年兴衰更迭,各种学术思想流派的诞生与兴盛和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当时最著名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流派,构成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些思想几乎全部与《易经》相通,大部分学说理论甚至一脉相承,所以《易经》被后世赞誉为万经之首。
《卦相》
卦象最早源于华夏神话传说中的河图洛书。
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源自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银河系平面图与河图形状吻合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深邃无穷。
“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银河。二十八星宿也是从银河里面出来的,有人认为“河出图”非指黄河出图,而是指从蕴含星宿的星河中得来的(几千年前的古人到底是如何观测研究的不得而知)。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不断精简概括,逐渐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
“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表述天地空间变化的脉络。它的内容包括所有的时序与空间,我们日常最熟知的便是东南西北四个向,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一天当中的子午时分与清晨傍晚。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算术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
经由河图洛书,充满智慧和无穷求知欲望的古人们先是研究总结归纳出天地两个最基本的符号。
古时候人们眼中的天是包容地表一切的,地平线就是天的界限,所以用一横来代表天。而地在古人眼中不像天空那样是一个整体,地面上有山阻隔,有河流沼泽分割,所以将一横分两仪,精简演化成中间断开的一条横线。
再经过天地两个符号的叠加排列,得出四个象。分别为00老阴(午夜子时,冬季),01少阳(清晨,春季),11老阳(午时,夏季),10少阴(傍晚,秋季)。
再进一步推演,得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三画)卦,分别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现象,基本满足当时人们所能观察的一切事物类别区分。
从夏朝步入商朝开始,随着社会形态的复杂化演变,世间万物虽然本质未变,但结合演变出很多新的组合类别,有了更加复杂的发展变化趋势,原来的八卦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统治管理阶级的需求,便有了八个三画卦分别两两组合而成的六十四个六画卦。
当卦象从一画开天辟地直至六十四个卦象,易经的图形符号架构终于得到完善。古人认为无需再往后重复叠加和排列组合,皆因为这六十四个图形符号,再加上其错综复杂的变化关联,已经可以囊括世间万物在不断发展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变化规律。
归根到底,易经所希望阐述的不是单纯为了包容万物变化的所有表象,而是希望后世人们能够了解一切表象内部所蕴含的根源信息 ,认清楚变化是无法阻挡的,而一切变化的核心又是要遵循天道地德及人心本性的。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带领弟子为易经辅写了大量注解传于后世。当今我们学习易经的首要参照典籍如下。
易经总结了世间万事万物运转变化的规律,可说是一本解释世界的法则通典。
既是通典,自然也具备了推导演算功能,所以随着历朝历代的前人不断研习易学,诞生了各式各样的应用途径和阐述方法。
主要分为易理和术数两大类别。
研究易理的大多为个体修行之用,他们各自在易经中摸索出一套适应自身生存发展提升的法门,大多为不便与人道或以为无需与人道,故难成具备一定规模的群体,鲜有在公众舆论中展示自己的研究与认知。偶有大家愿意传道者,也多为小范围的讲学授业,经商管理等行为模式,不为大众所认知。
而第二类多有家传或师承术数,精于占卜术数,能够借助易经的变化规律及自家总结的技法,为遭遇险阻或心存疑虑的求助人推演预测未来事物走向,有些颇有渊源的“大师”还能够提供对应的疏导及趋吉避凶之法。这些在当下被大多数没有接触过易经思维的人误解成迷信思想。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千古流传的行业当中大有滥竽充数,欺诈钱财者存在。读易经能读出君子,也能读出很多的“小人”。
西方科学通过实验不断推翻前人的论证,更多着重于眼前的现实运用及成果,而我们古老东方的易学思维不但关注实际运用,更注重倡导心灵智慧的沉淀与升华。
这两者本质上并不矛盾,反而更应该融合起来。科技可以一直进化,但我们的人性,我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却不能随意改变。有变革的自然也应该有始终秉持坚守的。
《易经》不应沦为大家眼中的解卦占卜书籍。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著作。它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诞生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始著。
对易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我会在这里陆续分享自己对易经的学习整理及思考。
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另有观点:《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称为《易经》。《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但核心含义是变易。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爻:交错之义。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与事理。卦象为大象,爻象为小象。
17、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18、天道:五、上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为三才之地道。
21、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22、位: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下)、二、三、四、五、上。依此说明上下相对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与下卦的二为中。
24、正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为正。
25、君位:指四爻与上爻之间的第五爻。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两爻能代表一卦的总体意义就是主爻。
27、元:易经中一般认为是始,是大,是善。
28、亨:易经中一般认为是亨通。
29、利:有利,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收缩,成熟。
30、贞:原意是占卜,易经中一般认为是正而固。
30、吉:顺从易理为吉。
31、凶:违反易理为凶。
32、悔:犯了过失,心中想要补过迁善,知过而能改,悔后趋吉。
33、吝:犯了过失,找理由掩饰与推诿,知过而不能改,吝常趋凶。
34、咎:灾祸。
35、当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
36、不当位:阴爻居于阳位,阳爻居于阴位。
37、阴位:从下至上,二、四、六(上)为阴位。
38、阳位:从小至上,一(初)、三、五为阳位。
39、內卦:六爻卦的下三爻为內卦。
40、外卦:六爻卦的上三爻为外卦。
41、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如果一为阴爻而另一为阳爻,则为相应。
42、不相应:下卦的初爻对应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对应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对应上卦的上爻,彼此同为阴爻或同为阳爻,则不相应。
43、承: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下面,承助在上面的阳爻,叫阴承阳或柔承刚,大多顺而善。
44、乘:卦中相邻的二爻,阴爻居于阳爻上面,乘驾在阳爻上面,叫阴乘阳或柔乘刚,大多逆而劣。
45、经卦:又叫三画卦,共八个,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46、复卦:又叫六画卦、成卦,共64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64卦,每个复卦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
47、反卦:前一卦像卷帘一样反过来就是后一卦,后一卦反过来就是前一卦。比如屯蒙两卦。
48、对卦:两卦六爻从初至上阴阳相对,比如乾坤两卦。
49、八卦: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50、本卦:无论用什么方法起卦,得到的这一卦就是本卦。
51、变卦:变卦相对本卦而言。如果本卦中有“动爻”,即老阳、老阴之爻,此爻即为“变爻”,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那么本卦相应的就会转变,原来相应的的阳爻就变为阴爻,阴爻变成阳爻,因而得到一个新的卦,即为变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