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牛龙相配吗(牛龙相配吗能旺财)

时间:2023-10-04 16:45:47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追迹攻略 | 山西运城市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武圣关公的故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

垣曲县境内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距今4000万年,把人类的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距今180万年,是旧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遗存。万荣县的后土祠,是为了祭祀人类始祖——母系氏族时代的首领女娲而建的。最早的记载是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以祭后土。从汉文帝开始建祠,官方的祭祠活动一直延续到宋代,曾经有43位皇帝来运城祭过后土。

文物旅游景点1600余处,国保文物102处、省保文物67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关帝庙,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鹳雀楼,艺术宫殿——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祭祖圣地——舜帝陵,中华瑰宝——黄河大铁牛,国内独此一家的盐湖黑泥浴、豪门望族——闻喜裴氏宰相村,关圣文化建筑群名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五位。

1、永乐宫

批次:第一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芮城县 城北3公里龙泉村东侧

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址在永济县永乐镇,因三门峡水利工程,1959年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至新址复原保存。宫殿规模宏伟,布局疏朗,殿宇巍峨,气势壮观,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

2、万荣东岳庙

批次:第三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 县城西大街8号

亦称岱岳庙、泰山庙。始建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置汾阴郡时即有此庙,元至元廿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年)重建,明景泰、天顺、万历年间和清代屡有扩建修葺。现存建筑飞云楼为明建清修,其余多为元建明修。

3、解州关帝庙

批次:第三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 解州镇五一路145号

关帝庙创建于隋,宋代扩充,明代曾予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毁于火,经十余年修复如故。现存建筑均为清代所建,平面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以结义园为中心,由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北部为正庙,仿宫殿式布局,分前殿和后宫两部分。前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东西两侧配以钟鼓二楼、崇圣祠、追风伯祠、胡公祠、木坊、碑亭、钟亭、官库等附属建筑。后宫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春秋楼为中心,左右刀楼和印楼对称而立。整体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南北两大部分,自成格局,但又统一和谐。前后有廊庑百余间围护,既像庙堂,又像庭院,为全国"关庙"中绝无仅有。

4、西侯度遗址

批次:第三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芮城县 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

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初步确定,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文化遗物共发现石制品32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器。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遗址中发现了带有人工砍砸或刮削过的鹿角和用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大大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

5、禹王城遗址

批次:第三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夏县禹王乡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

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据初步研究,大城可能为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使用年代最长,可能为原安邑的宫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

6、司马光墓

批次:第三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夏县 水头镇小晃村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夏县人。著名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涑水纪闻》等。元元年(1086年)卒,赠太师温国公,归葬故里祖茔内。陵园东西长约290米、南北宽190米,占地约5.5万平方米。

7、西阴村遗址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

1926年由李济先生发现并主持第一次发掘,这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为新石器时代仰韶庙底沟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三里桥类型文化和商代二里冈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8、绛州大堂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新绛中学校内

绛州大堂,第四批国保,位于新绛中学校内(原州署衙门内)。始建于唐,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东西长29.20米,南北宽15.40米,占地面积311.28平方米。

9、万荣后土庙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 宝鼎乡庙前村

第四批国保,据碑刻记载,这里历史上曾属于著名的"汾阴睢地",自汉武帝时,汾阴后土庙已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地神,祈福育民的胜地。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年)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事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 祠庙规模宏阔,祀势极盛。后来屡遭黄河水患,后土庙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4年) 易地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门仍为元建,秋风楼为明代遗构,上存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碑刻。

10、东下冯遗址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夏县 埝掌镇东下冯村

第五批国保。遗址位于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遗址共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房子、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

11、蒲津渡遗址与蒲州故城遗址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永济市 城西约13公里处的蒲州古城西门外

蒲津渡为黄河一渡口,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唐开元十二年,改建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1988年,经勘探,明确了遗址的方位,1989年出土了唐代系缆固桥的铁牛。1991年3月,对该遗址进行全面发掘,出土的遗物有铁人四个,铁山两座;铁墩四个,七星铁柱一组(七根),明代防护石堤约50米及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记事碑一通。

12、马村砖雕墓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稷山县 下迪乡马村

据"段楫预修墓记"和对墓葬形制的判断,为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墓地。墓皆南北方向,结构形制近同,仅有大小和繁简之别。墓道有斜坡、阶梯、竖穴三种形式,较狭窄。墓门外仿木构门楼装饰华丽,或设重台勾栏,或雕武士、镇兽。门洞内砌筑板门。墓室平面多为长方形,部分为方形,墓顶均为方形覆斗顶。墓室建筑主要表现墓主生前的豪华宅地――四合院,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雕飞马、奔鹿等兽,刻工精细。也有少数中间雕墓主"开芳宴",而次间置屏风雕孝子图。

13、万荣稷王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稷山县稷王山麓太赵村北隅

相传上古时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因名稷神山,俗称稷王山,为纪念后稷而建庙。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中轴线上的正殿、戏台。正殿是稷王庙的主殿,金元时期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建筑面积252平方米。

14、清凉寺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芮城县 陌镇坡头村西

据寺内碑文载,寺创建于元大德七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寺内原有建筑大部已毁,现仅存大雄宝殿一座,为元代遗构。寺坐北朝南,大雄宝殿位于寺院正北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572平方米。殿前月台宽敞,殿顶筒板瓦覆盖。斗五铺作双下昂,昂为琴面式,减柱造,柱础方形,柱径甚大,达0.83米。梁架为彻上露明造,草袱作法,前后乳对四椽用四柱,前后金柱上各施大额枋横跨三间,元代特点显著。

15、广仁王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芮城县 城北4公里中龙泉村北侧

因庙前有五龙泉,庙内奉水神,封号"广仁王",当地乡人尊称"五龙王",故庙名又称"五龙庙"。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为唐太和五年(833年)遗构,是国内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殿前乐楼为清代重建。

16、芮城城隍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芮城县 永乐南街小西巷

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明、清屡有修葺。现存大殿为宋代原构,享亭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享亭、献殿、大殿、寝殿。前院东西两侧为廊房,后院东西两侧为厢房。

17、泛舟禅师塔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 大渠乡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

寺已毁,现仅存唐代报国寺泛舟禅师墓塔。塔始建于唐贞元九年,长庆二年镌造墓铭。塔为单层圆形砖塔,总高10米,底面直径5.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高度约占三分之一。塔基砖砌圆筒形,座上有砖雕门并隔以间柱。须弥座上为砖砌圆形塔身,塔身中空,南面正向开门,门槛、门颊和门额均用石料制成;塔身内为六角形小室,顶部为叠涩式藻井,正中有0.4米的小孔,直通上室,上室仍用反叠涩砖收缩至塔顶。室外以八根倚柱分隔为八面八间,门侧按木构形制刻破子棂窗;塔刹下部为两层山花蕉叶,其上承托覆钵、垂莲、仰莲、宝盖,最上端冠以宝珠。

18、临晋县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镇

为元代时临晋县衙署所在地。廨署创建于元大德间。明清两代及年间均有修葺,大堂的梁脊板上留有23年(1934年)10月最后一次重修题记。现存主体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是山西省目前保留下来的三处元代大堂建筑之一。

19、太阴寺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 卫庄镇张上村023乡道西100米

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寺院主体建筑南大殿为金代建筑,殿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卧像。木佛由独木雕成,为金代原物,在国内仅此一件,珍贵无比。

20、福胜寺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泽掌镇光村

寺建于唐贞观年间,金天眷年间废,二年后修复。金大定三年(1163年)赐名"福胜寺",元至正十四年(1345年)增补修建,明、清两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释迦殿、后大殿下部窟洞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21、稷益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西南15公里阳王镇

祀奉后稷(教民稼穑)和伯益(辅佐大禹治水)的纪念性建筑,因地处阳王镇,又俗称阳王庙。寺庙创建年代不详,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重修正殿三楹,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德年间(1506――1521年)扩建重修,清代及年间均有修葺。现仅存正殿、舞台,为明代建筑。

22、青龙寺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稷山县 城西4公里的马村西侧

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元至元二十六年重建腰殿,至正十一年重修大雄宝殿,明、清两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腰殿、大雄宝殿及垛殿为元代原构,余皆明、清所建。

23、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闻喜县 邱家庄与上郭村相连的鸣条岗丘岭上

上郭古城址位于上郭村,在村东10米处发现古城址的北墙,墙残长500米,宽7―8米,为春秋时期的古曲沃城址。上郭村向北的墓葬为西周、东周时期;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邱家庄墓地位于闻喜县官庄乡邱家庄村北100米战国汉墓群。

24、黄河栈道遗址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平陆县 三门乡至曹川镇老鸦石沿河北岸

古栈道地处三门抵柱以东的深山峡谷之中,古栈道遗迹20余处,累计长3000余米。在山崖凸出的栈道拐弯处、内侧岩壁上均发现纤夫挽船时绳磨下的深深槽痕。在绳槽最多的位置还发现一种立式转筒状机械装置痕迹。在五一石膏厂和老鸦石村附近栈道岩壁上分别发现"唐总章三年"和 "宋绍圣元年"题记。

25、崔家河墓群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夏县 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

墓葬多为竖穴墓,随葬品以铜鼎、豆、壶为主,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26、妙道寺双塔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临猗县 城北街双塔学校旁

西塔原属妙道寺内建筑,东塔在寺外,寺已毁,仅双塔幸存。据西塔地宫出土的地宫碑记载,西塔创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东塔形制与西塔相近,建造年代应相隔不远。

27、白台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泉掌乡光马村

创建年代不详。据碑刻记载,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金大定明昌间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两代补修。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有山门、三滴法藏阁、释迦殿、后大殿。寺内存有唐、宋、元、明、清碑碣7通,唐九级造像幢一座,北宋经幢和云牌等珍贵文物。

28、舜帝陵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 北相镇西曲马村南鸣条岗

据庙内明清重修碑记载,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元末毁于兵火,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积2.7万平方米,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庙内现存明、清、时期重修碑刻7通。

29、乔沟头玉皇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泽掌镇乔沟头村

创建于唐,金元时期、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现存大殿、舞台、马王殿、献殿等建筑。大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与大殿相对的连三舞台(中舞台己拆除),为明代遗构,后台留有清光绪时演出题记。马王殿内东西墙留有清代壁画17平方米。

30、后稷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闻喜县 阳隅乡吴吕村

创建年代无考,中轴线上仅存有后稷殿、戏台。后稷殿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右门墩石上有"至元二十九年五月"所建题记。戏台上有明清两代重修题记。

31、龙香关帝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店头乡龙香村

创建于宋,后历代予以重修。现仅存戏台、献殿、正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庙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献殿、正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式屋顶,四铺作单下昂斗,补间仅施一朵斗,殿内用减柱法,梁架结构为四椽通檐用三柱,用材粗大。殿内有关羽、周仓、关平等彩塑7尊,均为元代作品。

32、新绛龙兴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龙兴路2号

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唐高宗改称龙兴宫。后因宋太祖赵匡胤寓此,又改名龙兴寺。坐北朝南,大殿前左右有关公殿、娘娘殿;左侧留有山门,前有韦陀楼及西厢房三间,殿后有十三级龙兴宝塔。寺内存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及时重修碑记3通,经幢1座。

33、稷山稷王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稷山县 后稷街与西北街交叉口东150米

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中轴线依次有献殿、正殿、姜殿、两侧配有钟、鼓楼。庙内现存清代碑碣8通。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龙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案的石板构成屏形栏杆。姜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

34、景云宫玉皇殿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 横水镇灌底村

创建于唐贞观八年,明嘉靖年间进行过大修,清乾隆十年再次进行修葺。原建筑规模宏大,现仅存元代玉皇殿。玉皇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后乳用三柱。殿内现存唐贞观八年(634年)元始天尊孝碑一通。

35、大洋泰山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夏县 瑶峰镇大洋村

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元代大殿一座。庙坐北朝南。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内四椽底部有 "元大德八年重修" 等题记。

36、二郎庙北殿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垣曲县 蒲掌乡北阳村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结构。元代建筑,柱头、斗拱等木结构构建均为元代遗物,雕刻有精美花纹,极为珍贵。垣曲二郎庙北殿是现存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元代建筑之一,其造型浑厚古朴,木构建筑特色明显。

37、埝堆玉皇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垣曲县 皋落乡埝堆村

创建年代不祥,现仅存戏台与正殿,为元代遗构。庙坐北朝南,戏台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前檐施圆木大额,梁架结构为四椽通达前后檐用二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斗五铺作双下昂。前檐施通长圆木大额,梁架结构为四椽通达前后檐用三柱。

38、寨里关帝庙献殿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 泓芝驿镇寨里村

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元代献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无栏额,前檐施粗圆木通面额,额上施斗11朵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彻上露明造,其上施驼峰承接平梁,平梁上立脊瓜柱与叉手,四椽与平梁上皆施彩绘,与大殿同期,为四椽通达前后檐。

39、郭村泰山庙大殿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 上王乡郭村

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庙内建筑大多已毁,现仅存元代大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无栏额,前檐明间和次间施粗圆木通面额,上施斗七朵为四铺作单下昂。稍间无补间,为明清改建。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四椽对后乳用三柱。梁上均绘有彩绘。檩上有元至正七年、明成化、嘉靖、万历、清道光五年重修题记。

40、三官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 县城内韩家巷西口

俗称葫芦庙。据庙内彩塑主像胸中木柱上纪年,该庙为元至正元年创建,明清均有修葺。现仅存献殿和正殿,为元代所建。庙坐东朝西,两建筑紧密相连。献殿面阔一间,进深二间,平面呈方型,屋顶为十字歇山顶,正面设六扇板门。斗四铺作单下昂,蚂炸形耍头。

41、古垛后土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河津市 樊村镇古垛村

创建于元元贞二年,延五年增建,明代重修。现仅存元代大殿和戏台。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大殿正面为戏台,台基为正方形,台前檐施四根檐柱,檐柱上承托大额枋,斗为四铺作单下昂。后墙施四根后檐柱,中间施木隔扇,把戏台分为前后场。

42、万泉文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 万泉乡万泉村

现仅存大成殿和影壁。大成殿为明正统四年所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282.48平方米。前檐斗五踩双昂,后檐及两侧均为五踩单昂。梁架结构简洁,为六椽通达前后檐。

43、董封戏台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 安峪镇董封村

坐北朝南,砖砌台基,石条压面,高0.9米,面宽、进深均三间,平面近方形,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单檐歇山式屋顶。檐口施用粗大的额枋,五铺作双下昂斗,当心间施五铺作双抄斗,后檐斗五铺作双抄。四架椽屋用三柱结构,四椽上施月梁式平梁。

44、常平关帝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 常平乡常平村内

据题记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常平关帝庙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余则对立两侧,庙前为"灵钟盐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钟鼓楼相对两旁,石雕牌坊位于钟鼓楼之中央,正面雕"关王故里",为明嘉靖三年立。通过牌坊为山门、午门和献殿,三座建筑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献殿前后檐敞朗,梁枋简洁,皆饰彩绘。

45、匼河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芮城县 风陵渡镇匼河村周围

匼河文化是从西侯度文化和蓝田文化发展而来的,其地质时代为距今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早期。同时又是丁村文化的祖先,它上与西侯度文化,下与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匼河遗址为研究我国旧石器时古发展序列增加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46、坡头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芮城县 陌南镇坡头村

坡头遗址内文化内涵包括枣园文化、庙底沟文化、仰韶晚期遗存、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龙山时代遗存,是一处研究新石器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过渡的一处重要遗址,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古学文化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坡头遗址范围内的清凉寺墓地规模宏大,出土玉石器多达 200余件组,这是中原地区目前所见年代较早的实例,对研究晋南地区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作用。

47、金胜庄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芮城县 大王镇金胜庄村及四周

金胜庄遗址的主体内涵属于庙底沟文化遗存。遗址的分布范围广,文化层包涵器物丰富,对研究晋南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1955年发现,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遗址文化层厚1~3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地表采集到大量的彩陶、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残片;彩图图案有圆点、弧形三角纹,器表纹饰有绳纹、划纹及附加堆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罐、鬲等。

48、东庄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芮城县 永乐镇岳村南300米处

东庄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对仰韶时代的认识,仰韶时代早期的东庄类型分布于山西晋南各地,因1958年发掘芮城县东庄村遗址最为典型而得名。东庄类型的年代略晚于半坡类型,正向庙底沟类型过渡。遗迹有房址、窖穴、墓葬等,遗址内仰韶时代遗存发现的房基平面呈圆形,居住面为白灰地面;另有椭圆形居住面,径3.8~4.8米。

49、西王村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芮城县 风陵渡镇西王村西南侧

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代表性遗存,丰富了对晋西南的汾水和涑水流域仰韶晚期遗存的认识,考古界将此处的仰韶晚期文化命名为 "西王村类型",成为代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遗存。遗迹现象包括仰韶早期灰坑和瓮棺葬以及仰韶晚期、龙山时期的灰坑等。出土的器物包括陶刀、石铲、陶纺轮等工具类和陶盆、钵、碗、杯、釜、罐、小口瓶、器座、器盖等生活用具。另外有猪、狗、兔等动物骨骼,龙山时代遗存有瓮、罐、尖底瓶等器物,为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

50、周家庄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绛县 横水镇周家庄村北坡地

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遗址总面积达500余万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庙底沟二期、二里头期和二里岗期多个时期的遗存,有灰坑、墓葬和壕沟,以由环壕围绕的龙山时期聚落面积最大。从发掘结果来看,周家庄龙山时期的环壕聚落,是本地区最大的中心聚落,以壕代城,环壕之内安置居址、墓地,应为该区域的最高统辖中心。周家庄遗址对于探索本地区早期复杂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51、古魏城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芮城县006乡道与829县道交叉口西北150米

于1956年发现,1961年、1962年进行调查,城墙由夯土版筑而成,城基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北城墙保存最好,东、南两城墙现存残段与基址,西城墙残存很少。遗址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战国时期筒瓦、板瓦等,另见有少量汉代堆积。古魏城遗址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国早期城址的宝贵资料。

52、下阳城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南300米

俗称 "金鸡堡",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82年进行全面调查,地表残存墙垣数段,其中最长一段长约200米,宽3~5米,残高4~6米,墙体为夯筑。城内发现西周~春秋时期墓葬,出土铜编钟、鼎、簋、豆、壶、车马器以及编罄、铜贝、包金贝、货贝、骨贝、铲币、玉器等随葬品。下阳城遗址面积大,建造时代早,文化遗存丰富,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古代城址的建造、形制、贵族墓的埋葬习俗、规制以及虢国历史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53、虞国古城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四周、张店村东南

据古文献记载,该城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古虞国的都城。目前城址基本轮廓清楚,埋藏丰富,文化遗存保存较好,对研究周代晋文化等问题提供了实物依据。城墙夯筑,墙基宽 15~20米。南、北城墙保存较好。现残存城外郭南城墙西段300余米,西城墙南段残长100余米。城址内发现火膛与文化层,城内曾钻探出大型夯土基址。在城址附近还发现枣园村西周墓群、尧店滑里春秋墓群、北横尖"冢圪塔"(疑为虞君墓)等。

54、虞坂古盐道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平陆县张店镇坪头铺至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南界

地处平陆县20km的中条山北麓,是历史上河东(运城)盐池的产品运销秦、豫的主要通道。该盐道开凿年代久远,留存有众多重要文化遗迹,其内涵十分丰富,是探索河东(运城)盐池开发史、古代交通史以及解盐或潞盐运销史的重要遗迹。

55、程村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东北部

第七批国保,程村遗址保存较好,历史较长,对东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与年代、墓葬制度、东周时期车制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遗址东西宽约1100米,南北长1150米,面积126.5万平方米

56、猗氏故城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

据《晋书》地理志载此处为 "猗顿城",历经西汉、新莽、东汉、三国、两晋、至北周。其间经过多次修复,历时700余年。猗氏故城遗址规模较大,保存完好,使用时间长,对研究中国古代城池、筑城技术,以及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晋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57、玉壁城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均安村一带

始建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丞相高欢倾全国之力,与西魏在玉壁城进行了一场历时六十多天的战争。该城地形险要,是我国著名的古战场之一。玉壁城遗址,对研究北朝时期的政治史、民族史、军事史、经济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58、冯古庄墓地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新绛县三泉镇冯古庄村南鼓水东南

已发掘墓葬时代属西周中晚期。该墓葬出土文物丰富、精美。从勘探发现该墓地有西周车马坑的情况推断该墓地级别较高,应属西周诸侯封国的墓地,对于研究西周时期晋南诸国的分布地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9、山王墓地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河津市柴家乡山王村西泰山庙地

属于西周中晚期墓葬群,出土的青铜礼器等级较高,且有铭文,年代明确,可以认定为西周时期诸侯级别的墓葬。据文献记载,西周侯国,至公元前 661年方被晋国所灭。而这组青铜器的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为研究西周历史、河东地区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新的文字资料。

60、横北倗国墓地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

横北倗国墓地年代明确,规模大,级别高,大型礼器众多。考古发掘工作揭开了倗国这个史书没有记载的小封国的地理谜团,对于研究西周时期晋南地区的封国及其与晋国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61、薛嵩墓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夏县水头镇大张村西

薛嵩墓于唐大历八年(773年) 营造,为研究唐代墓葬形制与唐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神道碑体量高大,记载薛嵩事迹齐全,可与史载互证,亦可补史缺;碑文字体为隶书,运书劲健流畅,为研究唐代历史与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62、北阳城砖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中心

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1.68米,原为9层,现存8层,高约10米。北阳城砖塔体量较小,外观不做仿木构装饰,塔身向上逐层收分,每层檐部均叠涩出檐,檐口微曲。北阳城砖塔造型简洁,时代特征明显,为研究宋代砖塔和当地民间佛教活动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63、巷口寿圣寺砖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芮城县古魏镇巷口村西

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残高约47米,为寺内仅存建筑,始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该塔坐北朝南,塔身向上逐层收分,每层均叠涩出檐,每面宽3米。塔身底层较高,第1~3层檐下用砖雕刻出仿木构斗栱,下施砖普柏枋,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五铺作出双杪;4层以上各层为砖叠涩檐。塔内中空,底层内因空间高隔为两层,共计11层楼板。

64、闾原头永兴寺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临猗县猗氏镇闾原头村东北约200米

俗称闾原头塔,方形九层楼阁式砖塔,残高15米。原为永兴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期间寺院被毁,仅存此塔。永兴寺塔始建年代不详,根据造型及与同类型砖塔对比分析,该塔建造年代应为北宋时期。闾原头永兴寺塔造型简洁,比例匀称,具有唐代砖塔特征,同时又保持了北宋建筑的风格,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65、张村圣庵寺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临猗县北景乡张村

据清康熙三十八年《猗氏县志》记载,此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平面为六边形,七层,塔底层每边长约1.5米,残高约11.62米。圣庵寺塔坐北朝南,塔身向上逐层收分,每层均叠涩出檐,第1层塔檐下装饰仿木结构斗栱、普拍枋,斗栱不出跳,把头绞项作,斗口出蚂蚱头。第3、4层塔身用砖雕刻出仿木构板门、直棂窗。塔身底层设有塔室,高约2.5米,结顶处设六边形叠涩藻井,南面辟券门。1958年,圣庵寺被毁,仅存此塔。20世纪70年代,塔身第7层和塔刹遭雷击损毁,现仅存部分刹木。张村圣庵寺塔造型简洁匀称,其结构与雕饰时代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66、万荣稷王山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东南方稷王山顶峰

八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残高 23米。据塔内碑铭记载,始建于北宋元二年(1087年),原属后稷庙的一部分,现庙毁,仅存此塔。塔平面八边形,底层每边边长2米,塔身向上逐层收分,每层均叠涩出檐。万荣稷王山塔始建年代可考,造型简洁,时代特点明显。

67、中里庄八龙寺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

方形七层实心楼阁式砖塔,高约23.9米,寺现仅存此塔。据《荣河县志》记载:"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祀汾阴过此,见八龙垂像之瑞,因建寺。"塔北一层中间曾镶有宋熙宁七年(1074年) 重修碑碣。此外,寺内还存有一口金正隆元年(1156年)铸铁大钟。中里庄八龙寺塔建造年代可考,造型挺拔秀丽,对研究本地区北宋时期砖塔发展与演变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68、万荣旱泉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县城西南孤山西麓

方形十一级密檐式砖塔,残高约31.2米。旱泉塔原属槛泉寺一部分,寺毁后仅存此塔,亦称槛泉塔。据版《万泉县志》记载,该寺与塔均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万荣旱泉塔始建造年代可考,造型挺拔,外形美观,对研究本地区北宋砖塔演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69、南阳村寿圣寺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中心小学

俗称南阳塔,八角形九层楼阁式砖塔,残高30余米。寿圣寺已毁,仅存此塔。另外,院内遗存有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铸铁大钟1口。该塔坐北朝南,塔身向上逐层收分,每层均叠涩出檐,塔基八边形,每边边长2.8米,直径6.6米,占地面积34.2平方米。南阳村寿圣寺塔体量宏大,造型简洁,时代特征较明显,为研究晋南地区北宋砖塔提供了重要实例。

70、运城太平兴国寺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安邑街道东北方向

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现存11层,残高59米。根据塔身构造和与同类型砖塔对比,始建年代应当不晚于北宋。运城太平兴国寺塔注重装饰手法,对研究晋南地区北宋砖塔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71、宋村永兴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

又名重兴寺。现存有正殿、东耳房、砖塔。始建年代不详,明、清、时期曾多次修葺。现存正殿为金代建筑,东耳房、永兴砖塔为清代建筑,原山门、过庭、献殿等皆已毁。

72、长春观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 陈村镇东荆下村

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坐北向南,现存一进院落,占地面积 1739.5平方米。混元宝殿为元代建筑,东配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则为清代建筑。长春观内保存了元、明、清各代的建筑,特别是混元宝殿保留有较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73、河津台头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河津市 新耿南街与龙岗路交叉口东北

又称西岳庙,据现存碑文记载,明成化四年和九年、清道光十年均有重修。台头庙现存10座殿宇,自南向北轴线依次有大门、中门、献殿、东岳殿;两侧配有后土祠、西岳殿、东西过殿、东西耳殿。河津台头庙是现存较完整的早期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74、南柳泰山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 南樊镇南柳村

庙院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雍正十三年,乾隆二十九年曾多次修缮。现存正殿、后土殿及圣母殿主体结构为元代建筑。庙内原有戏台、献殿、正殿、钟鼓楼、廊房、阎王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殿、廊房、娘娘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现仅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殿、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

75、上冯圣母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夏县 埝掌镇上冯村委会院内

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庙宇坐北朝南,现存有圣母殿、配殿、香亭各一座。圣母殿为元代建筑,香亭为明代建筑,配殿为清代所建。圣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立柱采用八楞柱,柱头有卷刹,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当心间有补间斗栱一朵,并出 45°斜昂,稍间无补间斗栱,前檐柱头斗栱后尾设斜栱挑承垂莲柱,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76、南阳法王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委会正西

全称玄天上帝法王之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梁架题记及碑文记载明、清均有修葺或增建。庙内现存明成化七年、弘治十五年、万历三十六年重修记事碑3通,村北一千米左右的田野发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重修碑记一通,其中明成化七年(1471年)《法王庙创建舞庭记》碑阴线刻有法王庙全景图。

77、夏县文庙大成殿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夏县 瑶峰镇解放南路80号

现仅存大成殿。据清乾隆二十七年《夏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元至元十四年(1354年) 重修,明清时期屡次增建修葺。目前是山西境内保存规模最大的县级文庙大成殿,其琉璃脊饰保存完好,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两山面博风板和山花表面皆镶以琉璃饰品。

78、泉掌关帝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泉掌镇泉掌村村委会东

现存正殿,创建年代不详。据殿内梁脊板及石刻记载,明弘治八年、弘治十年、嘉靖二十六年、雍正八年、雍正九年、乾隆五年均有修葺。正殿保存完整。建于高 0.9米的砖石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顶。正身三间,副阶周匝,一周设 20根石雕副阶柱。檐柱柱头皆有覆盆式卷杀,普拍枋上施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斗栱。

79、绛县文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紫金山路邮政储蓄斜对面

据清乾隆版 《绛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式屋顶,属厅堂型构架,仍保留有元代建筑的特征。明伦堂,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前檐内廊,单檐悬山顶,现为清代遗构。

80、薛瑄家庙及墓地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

原有前后两院,现仅存前院,为薛瑄的第六代世孙薛兰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创建。坐南朝北,一进院落布局,整体布局保存完整。薛瑄墓地保存完整,体现了明代陵墓形制,家庙中的文物为研究地方史、家族史提供了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81、运城关王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中城街道红旗西街61号

创建于元代,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山门、献殿、正殿,为明清遗构。运城关王庙保存了明清以来的格局和建筑,修缮沿革可考,建筑装饰风格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82、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南城街道解放南路南端

池神庙是自唐以来为供奉盐神而建的庙宇,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戏台、西厢房和偏院等古建筑,另有唐至清碑刻四十多通。盐池禁墙为防护盐池之用,环盐池而建,据记载为明成化十年(1474年) 由御史王臣所筑,正德十二年(1517年) 进行加厚重修,立有碑记。

83、绛州文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四府街105号

创建年代不详,据十七年版 《新绛县志》 及庙内石碣记载,宋咸平二年(999年)、元、明多次有重修。绛州文庙保存了明代纪年建筑,大成殿具有明代建筑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84、北池稷王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

据庙内正殿脊枋题记,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创建。后多有重修扩建。庙内正殿和戏台为明代建筑,其余全为清代建筑。中轴线上南为戏台北为正殿,两侧有配殿、耳殿等东西配殿为天王殿、财神殿,东西耳殿分别为关爷殿、圣母殿。

85、玄帝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河津市樊村镇樊村东北角

据碑文记载,创建于明隆庆三年(1570年),明万历三十二年(1603年)竣工。三进院落,整体布局保存完整,庙内建筑保留有明代纪年题记,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86、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南樊镇西堡村

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 12米,宽8.50米。

87、乔寺碑楼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绛县横水镇乔寺村

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面宽六间,单檐歇山顶,檐下饰砖雕仿木斗栱。

88、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口道路两旁

牌坊坐北朝南,是清光绪年间,为清盐提举仇嘉谟之母孙宜人所建。旁有仇氏碑亭5座,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牌坊为石质,六柱五门式,三重檐歇山顶,高约15米。碑亭分布于村口长约130米的道路两旁,路东2座,路西3座

89、闫景李家大院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高村乡闫景村

建于清道光至年间,现有院落 11组,房屋 230间,共占地8.3万平方米。景李家大院作为近代晋商发迹史的实物例证,其建筑风格、院落布局既富有地方传统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

90、稷山大佛

批次:第七批

类型:其他

地址:稷山县 大佛路北端大佛寺大殿内

大佛寺坐北面南依崖而建,始创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现存寺院建筑均为新建仿元木构建筑。稷山大佛为金皇统二年(1142年) 土雕彩塑大佛一尊,佛像依土崖而作,下部为土雕,上身为泥塑。通高16.68米,宽6.8米,双足下踩莲花台,右手上举呈 "说法印",左手扶于膝上,头饰密集螺髻,神目高鼻、两耳垂肩、唇角微扬,端庄祥和而又不失肃穆威严之势,衣纹流畅、褶皱疏密有致,彩饰依稀可辨,具有典型的宋金时期佛教造像的特征,虽历经劫难仍保存完好,为全国同类作品之前列。

91、解梁故城遗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四周

据传故城为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的智伯所建。遗址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长4.65公里,共设九座城门。城墙上宽4米,下宽15米,夯层明显,厚0.08米,土中夹杂有陶片。

92、栖岩寺塔林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永济市 韩阳镇上栖岩寺

清乾隆年间《蒲州府志》记载,栖岩寺初名"灵居寺",北周建德年间(572—577年),隋仁寿年间(601—604年)改名"栖岩寺"。隋文帝曾将国外所贡玛瑙盏施寺为供。隋唐时栖岩寺在河中诸寺中最负盛名,分上、中、下三寺,中、下寺已废。现存上寺宏伟的塔群建筑。

93、新绛寿圣寺大殿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泽掌镇北苏村

宋建隆二年 (961年)创建,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檐下斗四铺作单下昂,补间斗一朵。殿内使用减柱造,后槽施大内额一根,梁架结构为六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三椽与四椽上皆施彩绘。

94、北辛舍利塔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万荣县荣河镇北辛村旧村村西

塔原是崇圣禅院内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现寺已毁,唯塔尚存。塔为三级覆钵式砖塔,通称喇嘛塔,高21米。平面为正方形,边长7.8米。一、二层为正方形,三层为圆形覆钵,塔顶相轮已毁。

95、普救寺塔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

即莺莺塔,古朴端庄,原建筑为7层舍利塔,在明嘉靖三十四的一次地震中被毁,现存的是公元1563年重修的。塔内外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线形式,这些都说明莺莺塔保留了某些唐塔的特征。

96、永济万固寺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永济市蒲州镇运风高速永济西出口向西1.5公里处

始建于北魏时期,据明嘉靖十年重修白云禅寺碑记载:北魏明帝正光二年,敕赐额即有"太和六院,万固则首"。明洪武年间,又把石佛寺、竹溪寺、平陆县沉底村度门寺并入万固寺,合成丛林,时称"中条第一禅林"。那时该寺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号称佛教圣地。

97、永济扁鹊庙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永济市虞乡镇清华村东

第八批国保。扁鹊祠内存碑最早者为明万历庚子《重修扁鹊祠记》。扁鹊祠分东西二庙,西庙最早,西庙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仅存石狮1对及碑碣3通。东庙保存较全,有正殿、献殿。正殿暖阁中有泥塑扁鹊坐像,左右两侧侍立司药、司书男女童。东西两垛殿塑二药王坐像,旁侍司药、司书男女童,均保存较好。扁鹊像施彩沥粉贴金,龙袍玉带,有宋塑遗风。

98、董村戏台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永济市卿头镇董村西街

创建于元至治二年,清乾隆十六年、嘉庆二十年两次重修。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下有石砌台阶,高1.3米,东西长11.4米,南北宽11.4米,台上建筑分前后台,前台宽4米,后台宽2.6米。檐下斗五铺作双下昂,当心间出45度斜。前台中央悬光绪二年"遏云楼"木匾一块。

99、东姚温牌坊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永济市城西街道东姚温村西200米

东姚温砖牌坊共有两处,东姚温砖牌坊与东姚温石牌坊。其中东姚温砖牌坊坐西朝东,创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为旌表故太学士孟庭之妻王氏的节孝坊。东姚温石牌坊是明崇祯元年(1628)旌表蒲州故民卫武之妻张氏的节孝坊。

100、墙下关帝庙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夏县裴介镇墙下村

墙下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全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乐楼、看亭、献亭、正殿、寝殿,正殿西侧建有配殿两座,为观音殿,牛马王祠;东侧建有配殿一座,为土地殿。

101、阮氏双碑楼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河津市小梁乡西梁村

清代武德左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的德行碑楼,系父子双碑楼,西边为父,东边为子,两者相距1.27米,分别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和清光绪五年(1879)。两座碑楼坐西北朝东南,形制相同,均为仿木结构砖雕碑楼。

102、解州同善义仓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红旗街

据碑碣资料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河东大旱,光绪六年(1880)建此粮仓。整体布局为坐南朝北,二进院布局,为前院后仓。东西宽59.5米,南北长宽164.403米,占地面积9782平方米。

103、绛州三楼(并归入绛州大堂)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绛县城贡院巷

钟楼坐北朝南,创建于宋乾德元年,明弘治元年修葺,平面近方形,单檐十字歇山顶。内悬万斤铁钟,为金天德三年(1151年)本县天庆所铸。乐楼位于钟楼东北,创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后屡有修葺。坐南朝北,台基高2.5米,上下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楼前有石板坡道,俗称"衙坡",坡中部嵌有七颗石星,呈北斗星状,故又称"七星坡"。

追迹攻略 | 山西临汾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追迹攻略 | 山西大同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追迹攻略 | 山西长治7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追迹攻略|山西太原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追迹攻略 | 山西吕梁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追迹攻略 | 山西朔州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追迹攻略|山西晋城市7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豫见国保 | 平顶山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夫妻“同一属相”,到底好不好呢?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有一定道理

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才成为一个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国家。言行举止间,无一不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其中于每个人都有关系的就是传承下来的十二生肖的说法,也被称为属相。寒暄的话语中总是会包括一句“您属什么的?”

小孩子都能信手拈来的十二生肖作为民俗文化的符号,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久而久之,人们在婚丧嫁娶的各方面事宜也在生肖方面衍生了很多讲究和说法。

那么关乎到夫妻之间,如果是同一个属相,到底好不好呢?根据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经验而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属相的起源

古老的东方,就一直有生肖之说。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十二生肖体系,有文字书籍的记载。

十二生肖是由十二种形态各异的动物组成,有真实存在的,也有传说中的。由此可见,十二生肖的起源是与自然界的动物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

众说纷纭的生肖起源说法中,有几种是比较广泛流传的,也有说法一些因为陆续发掘到的考古证据被推翻,或是证据不足而不被认可。

郭沫若曾经提出“外来说”,在这一说法中认为生肖的起源并非起源于中国,是在汉代时期,西域的各个小国家在接触到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之后,模仿而来的。

但是随着秦简的出土并翻译文字得到的结果,证明早在汉代之前的秦朝时期就已经有生肖之说,所以这一说法被推翻。

还有一种比较让人信服的说法就是“图腾说”。图腾一般是指在原始社会时期,一个部落或氏族会选择一种动物或者非实物亦或一种自然现象的符号图形作为保护神。

原始人类会对图腾充满敬畏与期盼,认为可以护自己周全,并祈求“国泰民安”。所以图腾一般都是选择他们能够接触到的事或物。十二生肖由图腾演变而来的说法也更为可信。

在十二生肖中,可以分为六禽六畜两大类。其中,牛、马、羊、鸡、狗、猪这六个属相,人类出于经济发展或是生活富裕的目的,将其驯化、圈养。

这六种生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在十二生肖中可以归为“六禽”一类。

鼠、虎、兔、龙、蛇、猴这六种属相,多多少少都为人类的生命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困扰,甚至带来生命危险,统称为“六畜”。

其中除了龙这一属相是虚幻之物,其他动物都是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而是同人类共同生存的。

根据历史记载,黄帝于炎帝的阪泉之战中,出现的熊、貔貅、猛虎等都是意指各个部落的图腾,而不是真正的龙虎。

属相的演变与意义

从孩子时期就会说的“子鼠、丑牛、寅虎……”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的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相匹配的。

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知,发现年、月、日、时辰都是以十二为一周期,故将生肖取数为十二。也暗合了十二生肖是作为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一说。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生肖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加深,赋予生肖更多的特征与象征的意义。

自古传承的阴阳八卦、易经等说法中,都以生肖为基础,衍生了相生相克的说法,更多的是直观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方面。

民间的智慧是无边无际的,就像每一种属相,在民间的流传过程中,都拥有一个特定的传奇故事,慢慢就形成了一种观念的阐释,也是一种形象哲学。

属相与婚姻

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出生日期的年份就是属于自己的属相,是无法改变的。每十二年是一个完整的轮回。

因为长久的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认为某种属相的人都会有共同之处,例如性格、命运。

人们根据属相的动物特征,结合想象,总结出人的特征,例如属牛的人会像牛一样,默默耕耘、勤勉踏实,属虎的人则比较容易暴躁,雷厉风行。

也正是因为属相与性格特征的结合,人们开始把婚配与属相结合,作为一个姻缘的考虑因素。

十二地支与阴阳五行相配,就有了“虎兔属木;马蛇属火;鼠猪属水;猴鸡属金;牛龙羊狗属土”的说法。

属相的组合之说也由此衍生,开始影响到男女之间的婚配与命运发展问题。生肖相配的传统说法中,以“三合”、“六合”为最上乘的组合。

“三合”指的就是十二生肖对应五行之说形成的完美组合。“六合”则更简单一点,不涉及到五行之说。指的是十二个属相的两两组合为最佳。

同时生肖的组合还需要注意避免相冲、相害、相刑的不利说法。容易发生冲突的两个属相组合不适合一起合作共事。

古人的这些说法中,更忌讳的的是属相“相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属相“相刑”之说,这些不利的属相组合都会为生活或者是事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属相的苛刻的说法,例如必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的龙虎组合,不能长久在一起的两只羊,鸡犬不宁等等说法。

生肖婚配对女性更苛刻,有说属虎的女性进门,会伤人;也有说女子属羊,命不好,克夫克爹又克娘等等。 这些说法都直接对女性的婚配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以属相、生辰八字等条件作为婚配的前提,属相犯冲或不合适,八字不匹配等等原因,都会成为阻挡姻缘的理由。

结语

属相之说起源于动物的崇拜,在当代社会,属相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关于生肖的对联、书画、文章等成功的作品。

男女之间的姻缘问题,更多的是和每个人的性格有关系,不能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属相之说,可以作为简单的参考,但不可以一概而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