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是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两人也是人尽皆知的死对头大冤家。而史上著名的鸿门宴更是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要说这两个死对头还曾有一场著名的对话,虽然言语简单不过寥寥几字,但是却被后人所铭记。
话说公元前204年,刘邦率领大军于广武山一带和项羽兵马对峙,与此同时大将韩信已经取得了讨伐齐国大战的胜利,龙且大军更是被韩信尽数消灭。如此一来项羽也就失去了后援被刘邦大军给围困。不仅如此当时的项羽更是因为粮草告急,眼看就要陷入必死的危机境地,此时项羽意识到只有速战速决才是突围的上策。
然而项羽有意决战,奈何刘邦却当起了”缩头乌龟“,任凭项羽的人马如何挑衅言语辱骂刘邦都不为所动,摆明了是要避而不战活活拖死项羽大军。
此时项羽按捺不住了亲自来到阵前并且对刘邦说到:”你有胆子和我单挑吗?“刘邦一听心中暗想,你项羽力拔山兮天下谁人不知,和你单挑不是找死吗?于是刘邦回复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寥寥八字,既婉拒了项羽的挑衅又不失大将风范,可谓是一箭双雕。
最后的结局我们当然都知道,因为刘邦的”拖“字诀,最好把项羽大军给硬生生的拖死了,项羽走投无论只得自刎于乌江。
而刘邦的那句”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更是成为了后来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的口头禅嘴边绝招,因为正是用”智“的刘邦打败了用”武“的项羽,因而这句看似示弱又势弱的话语就显得杀伤力十足了。
探讨:汉高祖刘邦真的是流氓吗?
大汉缔造者刘邦的“流氓”标签,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给贴上去的,已经难以考证。在一些历史方面的文字里,经常有“刘邦是流氓”的说法;听到别人谈论汉史提到刘邦时,也经常会有如是说:“哦,刘邦,那个流氓成了皇帝。”
刘邦和他的战友们
为什么人们会给刘邦贴上这个尴尬的标签,是出于怎样的动机?总结起来,我觉得大概应该是出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戏谑的心态,首先,刘邦不是个严肃刻板的人,有时,因为要施权谋能端住;有时,在社会交往中态度随意,甚至不庄重,不是那种能装大尾巴鹰的主儿。往积极方面说,是能跟广大人民群众及下属打成一片,平易近人没有高高在上的丑态;另一方面的理解,就是有些没上级的样子,有时表现得过于平民化,跟下属们也没大没小的开玩笑。后人因为刘邦的玩笑过多,对他也就持有一种玩笑的态度。反正刘老大也不在了,戏弄一下也不会惹祸上身;就是刘老大在世,听到了,顶多也就是骂上两句或踹上两脚,可能还没有招猫逗狗惹的麻烦大。
第二种,批判、批评的心态,持这种声色俱厉批判态度的人,大多应该是一些思想观念正统,行为方正的“道学家”。至少表面是这样的,至于他们是否道貌岸然,是否干过风高放火,月黑杀人的勾当,那就是未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见不得一次坐立举止不端庄,听不得一次说话带脏字。而刘邦行的不端,坐的不正的时候有很多。所以,被“圣贤”们拉出来示众,冠以“流氓”的美称,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种,赚取噱头的心态,帝王的题材,加上“流氓”的标签,自然可以博来眼球。相反,如果去描述一位帝王,给他贴上正面的标签,诸如什么“勤政、爱民、仁孝、聪慧”等等,人们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略显寡味平淡了。相反的,如果一个帝王的关键词是“残暴、荒淫、嗜血、昏聩”等等,也会让人觉得毫不意外。而一位帝王,是如何的“流氓”,显然能抚摁到人们的兴趣点。
两千多年来,刘邦之所以受后人的诟病,大致是因为他的一些行为有些令人侧目、甚至哂笑。那么,让我们解读一下,刘邦的那些“流氓”行为。
第一点,不从事劳动生产,整天呼朋引类,东溜西窜。尽管家里有田地,但成年后的刘邦从来不去田间劳作,寡居的大嫂觉得刘邦是家里的累赘,气得跟刘邦及老爷子分了家,眼不见心不烦。
在封建社会里,都是大家庭一起生活,在大家庭中出现分家另过日子的成员,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刘邦的大嫂如果不是对刘邦忍无可忍,是不敢做如此主张的;刘太公,即刘邦的老父亲,如果不是因为刘邦的原因,觉得愧对大儿媳妇,是不会同意分家的。
家,虽然分了,但大嫂大劫难逃!刘邦不但经常自己去大嫂家蹭吃蹭喝,还吆五喝六地带朋友们去蹭饭,弄得大嫂不胜其烦!最后,刘邦大嫂,在烦闷中迸发出劳动妇女智慧的火花,成功地将刘邦阻击于家门之外。
如果是无业而游手好闲,偷鸡摸狗为非作歹,就会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流氓,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而刘邦算是个有公职的人,他的职务是“泗上亭长”,属于秦王朝最基层的,介于农民与公务员之间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方圆十里左右司法治安方面的工作,要经常操作处理农村基层的工作。
刘邦曾经带辖区的民工去咸阳服徭役,亲眼目睹秦始皇出行的仪仗队,先是羡慕,继而神往,激起雄心壮志;在芒砀山起义,是他又一次带队去服徭役的中途。
所以说,刘邦不做其他方面的持家经营,也是可以理解的。话说回来,如果刘邦老实巴交,一心扑在农业生产上,以多种地多产粮为人生最高理想,那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日后也不会成就什么帝王之业。
大汉首任相国萧何,以及汝阴侯夏侯婴、舞阳侯樊哙、骑兵司令灌婴、长安侯卢绾等,跟着刘邦打天下闹革命的战友们,都是刘邦没有造反时的好朋友。交朋友,必有交游,在一起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也是人间常态,没有弟兄们的支持,也难以取得造反事业的成功。
萧何月下追韩信
第二点,在酒馆喝酒不付账。刘邦的家庭住址,在江苏省沛县丰乡(丰乡在刘邦做皇帝以后,升级为丰县)的阳里,他家附近,有两家女性老板经营的酒馆。两位女老板一位姓王,称为王媪;一位姓武,称为武负。“媪”与“负”都是老年妇女的意思,但这两位女老板年纪应该不太老迈,称她们“媪”与“负”,只是对女性朋友的一种尊重吧。刘邦是这两家酒馆的常客,甚至有以酒馆为家的味道:喝大了就躺在酒馆睡觉。刘邦在酒馆酒没少喝,却从来没有买过单,都是记账打白条。
其实,无论是社会大哥,还是政府官吏,吃饭喝酒打白条,都是常见的,但这也确实不是什么体面的行为。不管是谁,如果打了白条赖着不还账,也就真的与流氓行为无异了!
刘邦同志虽然从不还账,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他很无耻,因为两家酒馆的女老板从不向他索要,并且会自行销毁刘邦的欠账记录。司马迁在记录往事的同时也做出了说明:一是因为在刘邦醉后睡在酒馆时,身上隐约有龙盘踞,酒馆女老板遂感惊诧与景仰;二是每次刘邦来喝酒时,酒馆生意就会兴隆起来,营业额直线上升。所以,两位女老板一直免费供刘邦同志吃喝。
醉酒后的刘邦同志,是否会被真龙覆罩?不必讨论,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至于说刘邦来喝酒带动了酒馆的业务,这倒是完全有可能的。
《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同志有这样的描述:‘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一个阳光仁爱、外向洒脱的刘邦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司马迁也揭发了刘邦好酒好色。
这样乐善好施、朋友众多、自带喜感的刘邦,一则会与酒馆女老板关系处得热火朝天,二则能为酒馆拉来顾客,提升上座率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得到实惠的酒馆老板,自然也就不会计较刘邦的饭费了。
第三点,脸皮厚,做没羞没臊的事,没有任何顾忌。 可以佐证的有两个事例,都关乎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
其一,纳石奋之姐。刘邦在攻打项羽时,路过河内郡,
负责伺候他的是河内郡的小干部石奋,看到石奋非常谨慎规矩,刘邦对石奋顿生好感。就跟他聊了起来:“你家还有什么人哪?”
石奋回答:“家里有老母亲,双目失明了,生活比较困难!”
“还有什么人呢?”刘邦又问。
“还有个姐姐,她会弹琴。”石奋回答。
“那就把她送过来吧!”刘邦同志毫不掩饰顿起的欲望,为了方便快捷,也没托媒人、测测八字合不合什么的,直接就下了命令。
“你以后就跟着我了!”刘邦也收下了石奋。
刘邦同志通过联姻方式,不但改善了石奋家的经济状况,还改变了石奋及其子孙的人生命运。
其二,受张敖之妾。张敖是刘邦和吕后的姑爷儿、鲁元公主的丈夫,袭承了他爸张耳的赵王爵位。
刘邦统兵征讨河北北部的乱军,班师时到了女婿那里。对于自家的娇客,刘邦极为鄙视,呼来喝去,非责即骂,吓得张敖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左右为难。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张敖急中生智,把经自己的小妾赵美人奉献给了老丈人,这是一个为刘邦同志量身定制的方法,赵王张敖以此摆脱了困境。刘邦走后,赵美人没有被张敖回收,他不敢,因为美人怀了刘邦的孩子。
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张敖很窝囊,刘邦很荒唐,赵美人毕竟算是晚辈。不过,刘邦同志并没有使用放刁撒沷等下流手段,去强占别人的女人。 如过度地以今天的伦理道德观念去批判古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那个时代的人和那个时代的事,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第四点,经常骂人,语言不美。其实刘邦不但爱骂人,而且还经常欺负人。在他做亭长的时候,对他的同事们就随便捏咕。但是刘邦的欺负,是有前提的,司马迁用了“狎侮”两个字概括了刘邦的不羁行径。“狎”是前提,也就是亲热而不庄重,“侮”也就是发生欺负的行为。刘邦他跟朋友同事们关系都很“铁”很“磁”,是达到了可以一起扯淡胡闹、撕袍捋带开玩笑的那种程度。在沛县工作夏侯婴,就曾经与刘邦动手开玩笑,被刘邦“侮”得受了伤。
刘邦同志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又长期在乡村基层混事儿,无论是遇到生气着急的事,还是舒心兴奋的事,在口头表达上难免粗糙一些,这也正说明刘邦有率真的性格 ,绝非扭捏作态之流。如果刘邦整天“温良谦恭让”或是“之乎者也亦焉哉”,不要说造反大业干不成功,就是最初的“亭长”工作也可能中途被下岗。
史书比较清晰地记载刘邦骂人有三次。
第一次:大骂项羽。两军对阵时,刘邦与项羽语言沟通,但沟通效果极差,项羽打手势下命令,其部下向刘邦射出了暗箭,刘邦中招,致使他形成贯穿伤,即从前胸射入穿透到后背。刘邦大骂项羽为“恶贼”。不要说刘邦受了重伤,就是欢蹦乱跳时,他也不敢去跟项羽单挑。刘邦同志很无奈,也只能骂几句疏散一下胸中的郁结之气。
第二次:怒骂韩信。汉军当时在鸿沟与项羽对峙,处境比较艰难。韩信率军在东线攻下了齐国,给刘邦打报告,要求任命他为代理齐王。刘邦接到报告后,大骂:“我这里仗打的这么艰苦,从早晨到天黑地盼他来帮忙,他娘的他却想自立为王。”骂完马上就要带兵去找韩信算账,当场就被张良给劝冷静了。韩信的请求任命报告,是试探刘邦的态度,同时,也挑战了刘邦的权威和底限。结合自身所处的不利态势,心明镜儿似的刘邦,不可能不恼怒,故有先骂而后欲收拾韩信的不明智念头。
刘邦与张良
第三次,对着医生大骂。公元前195年的夏季,刘邦同志病重,吕后为他请来了主治大夫,大夫望闻问切之后,吕后问“怎么样?”主治大夫回答“能治”。刘邦听后,完成了他生命中的绝骂:“我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提三尺剑,打下了江山。这不是上天的安排吗!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就是扁鹊来了能治好我吗!”叫骂之后,赏给主治大夫五十金。(金,指的是铜,当时的流通货币。五十金,是一笔不菲的赏金。)
主治大夫的态度或许是很勉强,刘邦那么有灵性的人,应该能感觉到自己病危了,已无治愈的可能,故而,那场绝骂,实际上是发了一阵感慨而已!
综合起来,我们看到,刘邦之于“流氓”,形似而神亦似,但实质上不是。刘邦同志只是性格外向,爱说爱笑,不拘束,不迂腐。就是跟看大门的老大爷,也能兴致勃勃搬脖子搂腰地聊上半天。看似缺心少肺,实则是有大格局,有心胸,故而能够成就帝王的大业。那些所谓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不足以把刘邦推到真正的“流氓”的行列里。
如果知道后人戏称他为“流氓”,以刘邦性格,能怎样面对呢?也许只是哈哈一笑,信口骂一句:他娘的,老子是流氓?老子就是流氓!
一个货真价实的流氓不可能成就帝王的伟业,一个脱颖而出的帝王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流氓。
(补充说明:在秦汉时,“流氓”一词的含义,应该是泛指四处流浪,无家可归无田可耕的人,类似于今天的“盲流”,即无明确目的四处讨生活的人民,造成他们流动的根源是社会状态。)
冯占宇原创作文
大将鬼谷子:听名字就知道水平了,半仙半人(约前40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
鬼谷子
鬼谷子在玄学中水平,一个是算命占卜,盲派祖师爷,世传称骨算命就是他的杰作,把人八字换算多少量,按图索骥,比如
4两人的命运
平生衣禄是绵长,件件心中自主张;
前面风霜多受过,后来必定享安康。
5.2两
一世亨通事事能,不须劳苦自然宁;
宗族有光欣喜甚,家产丰盈自称心。
其次,鬼谷子精于奇门八卦、天文历算,他将“七政四余天星学”与“奇门遁甲”融合运用,创立了《鬼谷子奇门遁甲》,后来经宋朝隐士陈抟、陈希夷先师的修改创制,成为一直在高人隐士中秘密传承的《天星奇门遁甲》。
星宿图
鬼谷子有弟子五百,他最出名的徒弟有五位,第一位是商鞅,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他搞的。苏秦和张仪是他两个最杰出的弟子,其他弟子如庞涓和孙膑也是当时纵横天下的大人物,左右着历史命运的走向,他的徒弟尚且是神人,更何况是他呢?
奇门盘面
剩下的弟子如: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蠡、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魏僚等都是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人物。这些弟子进山之前都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出将入相,名流千古。
京房
大将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研究《易》, 京房跟随焦延寿学《易经》,深得焦氏《易经》学“真谛”,他开创了今天《易经》学“京氏学”,自成一派体系焦延寿常说:“能够学到我的思想学说又因此亡身的人,一定是京生啊。”焦延寿擅长预测自然灾异变化,用风雨寒温来占卜:每次占卜都能应验。京房也格外精通。就是这样一位开山立派的易学大师,却在与政敌石显的斗争中落败,被陷害致死,年仅41岁。京房早逝也给易学后背敲响警钟,班固评论说:“京房区区,不量深浅,危言刺讥,构怨强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悲乎!”
京房六十四卦
京房是金钱卦也就是纳甲筮法创始人,占卦时.首先将三个铜钱平入于手心,两手合扣,问事之人要集中意念,脑子只准专想所要预测之事,反覆摇动手中铜钱,然后将铜钱掷于盘中,看铜钱的背和字的情况。
一个背,两个字,称作“单”.画乍“ ′ ”为少阳。
两个背,一个字,称作“拆”,画作“ ″ ”为少阴。
三个背,没有字,称阼“重”,画作“O”为老阳,是变爻。
三个字,没有背,称作“交”,画作“X”为老阴,是变爻。
共摇六次,第一次为初爻,画在卦的最下面,依次上升,第六次为第六爻,画在卦的最上边。如遇有X、O,再画出变卦来。
六爻卦例
大将 张良(约前250年—前189年),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精通黄老之道,汉高祖刘邦曾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被后人尊为“谋圣”。
张良
张良年青时候有一次经过下邳的圯上,遇一老者坐于其上,而鞋子却掉到桥下去了,老者很不礼貌的对张良说:“小子,快给我把鞋子捡起来!”张良待要发怒,见是一老者,只得把怒气忍了下去,怏怏地走到桥下帮老人捡起了鞋。老者又傲慢地对他说:“穿上!”张良再一次强忍着不平之气为其穿上。老者起身扬长而去,但去不数步,却又折转身来对张良说:“后五日平明在此等我。”五日后的平明张良赶到约会地点,老者已先到了。老者见张良晚于他,非常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为什么滞后?五日后再会。”五日后鸡尚未鸣,张良便来到了约会地点,可老者又先到了。老者再次生气地说:“这一次又晚于我,为什么?后五日再会!”这次还没到半夜,张良就赶到了约会地点。老者也随之赶到,并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来送给张良说:“读了此书,可以作帝王之师;可以帮助有帝王气慨的人建立新的朝代……”这本书就是“奇门遁甲”。
奇门排盘
张良凭着自己的刻苦精神和聪明才智,很快就把“奇门遁甲”的原理弄通了。他感到“奇门遁甲”局数虽多,却跳不出洛书九宫之数,因此也对“奇门遁甲”进行了一次删改。他把姜子牙的七十二局减到了十八局,在十八局中再分阴九局和阳九局,使“奇门遁甲”的布局更为精当,这就是“奇门遁甲”历史上的第三次改革。张良后来在帮助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平定诸候、战胜项羽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天遁、地遁和三奇并进之方法。
待续
项羽和刘邦是一对冤家。从一道反秦的兄弟到最后反目争夺天下,从鸿门宴上刘邦叩头求饶到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可谓是现实精彩胜于演戏。
这两个人的命运从三个细节的PK上可见端倪。
第一个回合:言志
《史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白话: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项羽)说:“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
《史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白话:高祖(刘邦)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啊!”
评论:前者简单粗暴,后者委婉柔和。
第二个回合:破立
《史记》载: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白话: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做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史记》载:(鸿门宴后)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白话:鸿门宴之后,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
评论:前者是建设者,后者是破坏者。
第三个回合:注意
《史记》载: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白话:(在垓下被围时,项羽)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当?”
《史记》载: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白话:(刘邦当皇帝后荣归故里时)自己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
评论:前者以物为本,在意狗马声色;后者以人为本,在意人才邦国。
人的差别在于微妙之处。套用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命运成败其实早就由其性格上的微小差异所决定了。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庶民皇帝——刘邦的生平。我们可以把这本书当作《始皇帝》那本书的续集,因为他们俩的生活是有交集的。
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那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微山湖。说到微山湖,你有没有想起“微山湖上静悄悄,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这句歌词?这是铁道游击队活跃的地方。
刘邦的本名叫刘季,他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他叫刘季。辛德勇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开玩笑地把他叫刘老三,因为他排行老三。刘邦这个名字并未见于任何正史,只是在注脚里有一个注,称他为刘邦。作者认为,刘邦是当年的方言,意思是刘大哥,“邦”是哥哥的意思。刘邦一直在混社会,他在社会上有广泛的人脉交际,所以“刘邦”是一种江湖上的称呼,是大家对他的尊称。
他在家里排行老三,跟他的两个哥哥是异母兄弟。他从小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喜欢笼络豪杰,喜欢交朋友。《史记》说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就是说他特别大方,喜欢请别人吃饭,大大咧咧。
而且他“轻士善骂”,特别喜欢骂人。“轻士善骂”到什么程度呢?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刘邦的部下把项羽手下第一勇将英布赚了过来——这是《水浒传》里常用的一个词,叫“赚过来”,就是把英布骗过来了,骗英布来投靠刘邦。“淮南王(英布,也叫黥布)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来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在干什么呢?他坐在床上,把两只脚岔开,让别人给他洗脚,这是一个特别不礼貌的动作。英布一看,心里说完了,投错地方了,立刻就要拔刀自杀。结果呢?“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大家听明白了吗?刘邦擅长使用的方法是:表面上轻慢英布,在英布面前洗脚,让英布觉得刘邦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让他的期望值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结果他一出门,发现居住、饮食的环境,还有服侍他的人的规格,跟刘邦是同等的,于是英布又大喜。就是在这种大起大落中,刘邦俘获了人心。所以,刘邦是很有驾驭他人的天分的。虽然他“轻士善骂”,但是他真的很有俘获人心的能力。
刘邦年轻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讲叫任侠。任侠是什么?就是混社会的,喜欢打抱不平,喜欢用民间的力量解决问题。他那时候有个好朋友叫卢绾,卢绾跟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从小在一块儿长大。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追随的大哥叫王陵,王陵是刘邦的爸爸的兄弟,跟刘邦的爸爸是一辈的,但是刘邦称王陵为大哥,你说刘邦这人奇怪不奇怪?他们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大哥,叫张耳。张耳这个人有来头,他见过大世面,是信陵君的门客。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什么叫亭长?我们过去总说亭长是保安队长,实际上“亭”是交通运输的一个末端机构,就是一个建在高处的亭子。刘邦在这个地方做亭长,负责两件事:一件事是迎来送往,做接待;另一件事是维持当地的治安。刘邦有八个部下,分成两种职位:一种叫亭父,就是负责接待的人;一种叫求盗,就是捕快。刘邦手下大概有四个亭父,四个求盗。所以刘邦手下既有搞公关的人,也有能够打架的人,他就有自己的力量了。
刘邦当了亭长,算是有公职的人了,就抖起来了,挥霍无度,整天在两家酒馆里喝酒。一家酒馆的老板娘叫王媪,一家酒馆的老板娘叫武负。老板娘特别喜欢刘邦,因为只要他来了,酒馆的生意就变好了,酒馆就变热闹了。但刘邦不怎么给钱,就说记在账上,就走了。他说记在账上,这些人觉得没问题,但他的小弟说记在账上,就不行。说明刘邦的领导力非常强,他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
酒馆中逐渐传出一些传言。武负是一个善于看相的人,她说,当刘邦喝醉了酒,趴在桌上睡着的时候,在他背上就会隐隐地出现一条龙,所以这人不得了。甚至有传言说,刘邦的妈妈刘媪跟一条龙交配,生下了刘邦,这就让刘邦的出身变得更加传奇。
刘邦特别高兴、张扬,给自己做了一顶很有名的刘氏冠。就是他专门找人给他做了一顶高帽子,像喜鹊的尾巴一样翘在半空中,很怪,但看上去很挺拔。
刘邦在做亭长的时候,认识了夏侯婴。夏侯婴是车夫,也是有官职的人。夏侯婴这个人很了不起,他救过惠帝——我们待会儿会讲到,夏侯婴救刘邦的儿子。夏侯婴还救过韩信、季布。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宅心仁厚、比较有担当的人,他一直为刘邦驾车。
公元前216年,刘邦二十二岁的时候,作为亭长出差咸阳。我说的二十二岁是作者考证的,跟《史记》和《汉书》的都不一样。你想,要从山东、江苏这一带走到咸阳,这是很远的一段路,出远门就要靠大家给盘缠,一般的朋友给了三百钱,萧何给了五百钱,因为萧何是副县长,官比较大,就给了刘邦五百钱,刘邦感激得要命。这次出差,他总共得了一万多钱,那是相当多的一笔钱,因为这人善交际,大家都待他不薄。刘邦一直记着萧何给了他五百钱,比别人多两百钱。他是怎么回报萧何的呢?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给萧何封地的时候,多分给他两千户,这两百钱就换了两千户。
他这次去咸阳,萧何给了他两个任务。第一,找到张耳。张耳被秦朝的政府通缉,逃走了,但他是江湖上的大哥,联络网不能消失,所以要找到张耳,看他在哪儿。第二,要打探一下秦国的情报,看看秦国现在在做什么。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秦国杀了六国那么多人,六国的老百姓都非常憎恨秦国,民间酝酿着一股又一股的反叛风潮。
刘邦走出了自己的家乡,这一路开阔了眼界,在咸阳的时候,刘邦见到了秦始皇。秦始皇的车从街上驶过,刘邦看到了以后目瞪口呆,感叹了一句“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意思就是大丈夫就应该像这个样子呀。大家知道,秦始皇喜欢到处走,所以项羽也见过秦始皇。项羽在人群中,看到秦始皇的时候,说“彼可取而代之”,这个人可以被取而代之。这些年轻人的心气都好高啊!
大概过了九个多月的时间,刘邦服完劳役之后就回乡了。大家都对刘邦很感激,因为他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一路上有钱就会给大家分。
这里插播一下,讲讲吕雉。吕太公他们为了躲避仇家,逃到了沛县。吕太公一家在江湖上很有地位,又是名门之后,所以萧何就组织大家一块儿上门恭贺,结果去恭贺的人太多了,家里坐不下了,怎么办呢?萧何规定:捐一千钱的,也就是贺礼超过一千钱的,可以坐到堂上,其他人就坐在院子里。刘邦一进去,直接写了一个“贺礼万钱”,把帖子往那儿一放,自己就大大咧咧地坐到堂上去吃饭。他哪儿有万钱呀,那是空头支票。
吕太公听说有人贺万钱,就赶紧过来看他。一看,吕太公跟刘邦说,小老儿我也是比较会看相的,我这一辈子就喜欢看相。您的相是贵人之相,我要把女儿嫁给你。吕太公要把吕雉嫁给刘邦。吕雉的妈妈不愿意,指责吕太公把女儿嫁给这么一个开空头支票的小子,不像话。吕太公说,不是你们这些女人家能够了解的。光这一句话,就有好多人考证,说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有人认为这是刘邦跟吕太公演的一出双簧戏,他们早就勾兑好了,故意表演了一出戏等等,这都不好讲。总之,吕太公一看到刘邦,就被他征服了,然后就把吕雉嫁给了他。
吕雉这个人太厉害了。《史记》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就是吕后绝不是刘邦身后的女人,而是跟刘邦一块儿并肩作战的女人。而且“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就是刘邦在建立了西汉王朝以后,诛杀了那么多大臣,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基本上都是吕后下的黑手,所以吕后是一个相当有手段的人。
吕后真的很刚毅,作者说:“只要为了刘邦,吕雉可以无所畏惧。因混迹于无法无天的地下社会,刘邦曾遭到通缉,而吕雉却顶替逃亡的刘邦进了监狱。为了帮助躲避在芒、砀山泽地带的刘邦,吕雉抱着乳臭未除的孩子,为其运送必需物资,传递重要情报。在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击败后的三年零十个月里,吕雉度过了作为项羽俘虏的屈辱岁月,同时还照顾着同为俘虏的刘邦之父。”这个人多厉害!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开始修长城;公元前212年,开始修阿房宫。公元前的年份都是倒着数的,所以大家要习惯。为什么要提修长城和修阿房宫的事呢?这两件事情征用的民夫实在太多,导致整个社会的流民增加。在中国古代社会,只要你听说哪个时候流民增加,那就快乱了,比如三国之前就有大量的流民。这时候,刘邦又被征用,要他带着人去咸阳工作,但是刘邦没去,逃亡了。你看,刘邦的逃亡不是偶然的。
同一个时期还逃亡了两个人,就是陈胜、吴广。陈胜、吴广两个人是要到渔阳服役,结果他们走到大泽乡这个地方,下大雨,实在是走不了,没法按照工期到。不能按照工期到,到了那儿就要被杀头,所以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造反还有一线生机,那为什么还要去呢?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喊出了一句特别振奋人心的口号,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是我们中小学都学过的。
刘邦逃到芒、砀地区,也就是芒山、砀山这附近,和《水浒传》的英雄们一样藏在水泽之中,跟一帮兄弟混在一起,别人找不到他。这个时候加入他阵营的人,有樊哙、周勃、灌婴。大家一听就知道,这几个人能征惯战,是擅长打仗的人。刘邦集团的人员层次开始变得丰富了,之前像夏侯婴等人是有秦朝公职的公务人员;而现在,樊哙是杀狗的屠夫,周勃是织席、贩席子的小贩,灌婴是贩丝的一个小贩,他们都是民间人士,而且都是典型的武夫,善于打仗。
在大泽乡起义的两个月以后,也就是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举兵反秦。那个时候,秦国刚刚打败了六国,跟六国结了特别多血仇,还用这么高压、残酷的政策统治,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陈胜、吴广一举起义旗,各地纷纷自立,各个县都反了。沛县的县令也想反,就跟萧何商量。萧何就说,你反恐怕够呛,你是被秦朝任命来这儿的官吏,如果你反了,老百姓未必会跟随,要不然这样,我给你介绍一位藏在芒、砀水泽当中的英雄,叫刘邦,他比较厉害,他身边有很多兄弟,如果他能跟你一块儿造反,我觉得把握更大。这个县令被说服了,于是就赦免了刘邦的罪,欢迎刘邦回来一起造反。
于是,刘邦带着大量的队伍往回走。刘邦快到城门前的时候,这个县令又害怕了。因为县令知道,各地造反都是要诛杀县令的,造反的标志就是先把地方官给杀了。所以这位县令有点害怕,赶紧把城门关起来了。这一来一回,把刘邦惹生气了。
刘邦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到城里边,让父老乡亲们看。这封信很有名,上面说:“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意思就是,你们跟着这个县令,到时候整个城被屠掉了,咱们全完蛋。不如你们把这县令杀了,找可立的子弟,把他立起来,咱们一块儿混吧!
这封信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这个县令真的就被杀了。大家迎刘邦进去,这就是刘邦的第一支力量。他开始在沛县做县令——不是秦朝封的,是他们自封的县令。萧何、曹参的地位明明比刘邦高,为什么这些人不当县令呢?比如萧何是副县长,而且长期是他们这个地下组织的领导,为什么萧何不来领导呢?因为萧何、曹参这些人觉得,这事还八字没一撇呢,不一定会成功,而且他们是文官,觉得自己还是算了,就直接把刘邦推举上来,成为大哥。
刘邦怎么确定自己的正当性?你得有一个说法才能起义。像陈胜、吴广,就说自己是项燕和扶苏的部队。刘邦怎么说呢?刘邦的气魄更大,《史记》说:“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就是秦朝的时候旗帜皆黑,刘邦首先从视觉上就跟秦朝分庭抗礼,秦朝用黑色,那他就用红色,全部都换成红布。他打的旗号比陈胜、吴广的旗号大多了,他打的是黄帝、蚩尤的旗号,这是上古时代的先人。他打着黄帝、蚩尤的称号,要统一全国。
刘邦搞定了自己的正当性后,安排雍齿守丰邑。丰邑就是他老家,他的老婆、孩子、老爸,都在丰邑这个地方住着。然后他逆着泗水北上,先控制了泗水镇。结果在这个时候,魏国也造反了,魏国的力量比他们的力量大。然后魏国攻打丰邑,威胁雍齿如果不开城门就屠城,结果雍齿没有什么操守,直接开门投降了。这下等于把刘邦的家眷都给魏国了,刘邦心下大乱。怎么办呢?他想打丰邑却打不下来,因为他的力量太弱小。
没办法,他只好归顺楚王景驹。楚王景驹是楚国的一个贵族,他们举起了楚国反叛的大旗,刘邦就投靠了他。这时候,刘邦遇到了张良。张良后来回忆起两个人的相遇,说我从下邳这个地方起事,在留这个地方遇到了陛下,这是老天爷把我作为礼物送给了陛下,陛下喜欢听从我的计谋,幸运的是,我还经常能说对。张良特别客气。实际上,张良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张良就是刘邦的老师。而且这两个人一见面,谁把谁征服了呢?按照这个作者的说法是刘邦把张良征服了。虽然张良也干过恐怖,在博浪沙袭击过秦始皇,但是他一见到刘邦这个人,他觉得这人才能成事,自己做不了,得跟他一块儿混。
当时,张良给刘邦提了两个简单的建议。第一,你现在没法跟别人硬杠,你得投靠别人,你必须得先找一个大腿抱着,这样咱们才能活下去。第二,虽然我们在打工,在就业的过程中,但是我们要不断地笼络人心,招募天下英才,一边打工,一边琢磨怎么开始创业。这就是我们讲的“反脆弱”,杠铃式配置。张良是一个反脆弱的高手,他提的这个建议,就好像《离经叛道》那本书里讲的,创业不用辞职,一边工作,一边创业,最容易酝酿出伟大的想法。所以,刘邦就继续跟着楚王景驹。
结果楚王景驹被项梁杀死了。项梁是楚国更正宗的贵族,两个人一碰,楚王景驹不敌,被项梁杀死了。刘邦一看觉得自己拼不过项梁,因为他连景驹都打不过,更没法跟项梁打了。二话不说,他带着自己能够整理出来的一个最豪华的队伍去见项梁。那时候他势单力薄,也就一百骑。项梁一看,说这小伙子不错,就把他收入麾下,因为那个时候群雄并起,每个人都希望笼络英豪。
刘邦对项梁说自己的老婆、孩子、父亲都被围困在丰邑,能不能让我去打丰邑?项梁给了他五千兵马,派了十个大夫将跟着他——其实这就是盯梢的,要负责看着刘邦,不能让他谋反。刘邦的力量一下子大增,估计这个时候他的手下有小一万人。这一次,刘邦把丰邑打下来了,雍齿逃到了魏国,刘邦的势力就变大了。
接下来就到怀王之约了,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项梁会盟,张良出来讲话,非常受重视,因为张良的出身好,他是韩国的宰相的后代。范增也出场献计,认为他们必须打出王族的旗帜,光靠项家贵族的名号还不够,要找王族。找谁呢?他们找来一个放羊娃。这个放羊娃的名字叫心,他们要把心捧为楚怀王。也就是说,他们为了自己的正当性,立了一个傀儡当王,宣布自己是楚怀王带领的部队。有一个说法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说楚国既有很多能打仗的人才,又有很多谋臣。
这个时候,魏国和齐国在反叛的过程中纷纷失利。项梁和项羽攻大梁,请刘邦做顾问。当时刘邦相当于项梁和项羽的员工,是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到这个军团当中的,他并没有很大的独立性。结果项梁兵败,在定陶这个地方突然阵亡了。
怀王本来是个傀儡,但这时候他开始说话了,他说你们既然说我是怀王,那我就要发布命令,“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谁能够先进咸阳,拿下咸阳城,那我就封他做关中王。因为当时是打乱仗,那么多路兵马都在打仗,但是怀王这个放羊娃竟然有这样的一个远见,认识到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把咸阳打下来,所以他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说谁先打下咸阳,谁做关中王。说完,还封刘邦为砀郡长,这意味着刘邦独立了。就是项梁死了以后,刘邦有了独立的力量,有了砀郡作为他的根据地,开始逐鹿中原。
大家既然约定了“先入关中者王之”,那就看谁跑得快了。项羽认为肯定是他,因为只有打过秦国,才能走到函谷关,再从函谷关到关中,这是入关的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刘邦怎么办呢?刘邦跟张良商量,想想还有没有别的路线。“刘、张两人选择抄了小道,因为从中原进入关中,除了经过函谷关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先南下到汉水流域,然后逆汉水的一条支流丹水而上,再过武关,越过秦岭山脉,沿霸水进入咸阳。”这两个人没有打硬骨头,没有攻克函谷关,而是绕路了。
在这段路上,刘邦几乎没怎么遇到大仗,一路上别人望风而降。刘邦不杀投降者,不杀的结果就是后边人继续投降,他们觉得挺好,投降了以后自己还能接着在这儿当官。但是张良告诉刘邦一个狠计,张良考虑到这帮人都是秦国的部队,帮秦国守着这些关口,他们现在是投降了,可将来如果我们在里边吃了败仗,要往外逃的时候,他们又回归了秦朝怎么办?所以张良建议刘邦先骗他们把关打开,等进入关中腹地后,回过身来再把他们灭了,不能让秦国的部队替自己守关。所以张良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
刘邦很顺利地进入咸阳。汉元年,就是前207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像出殡一样来到了城外,把秦朝的玉玺、图章,全部都交给刘邦。
你想,刘邦这个人出身并不高,喜欢斗鸡走狗、美色财宝,所以刘邦一进去特别高兴,准备搜刮一番。樊哙和张良两个人竟然把他劝下来了,告诉他不能这么干,因为刘邦只是第一支进来的队伍,后边可能还有项羽。于是刘邦还军霸上,退了出去。后来范增进入咸阳,一看,认为刘邦这个人不得了啊,他知道刘邦贪财好色,但是刘邦进了咸阳以后,竟然一个女人都不动,一个财宝都不动,范增认为这个人心太大了,这是有野心的人。所以范增就一定要项羽治刘邦于死地,很可惜,项羽没有这么做。
萧何进到咸阳第一件事,是把秦朝的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收起来。今天人们还能考察到当年的那些秦简。那些简上记录的是什么呢?人口、地理、军事部署、粮食的分布。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不知道国家的幅员多大,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子民,不知道这些子民分布在哪儿,那刘邦就没法当皇帝。所以萧何也是一个心思非常细密的人。
这时候,刘邦发表了他的重要宣言,叫约法三章。刘邦很会讲话,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就是在秦朝的法律体系下,乱讲话的人要受到灭族的刑罚,在大街上悄悄说小话的人,要受到弃市的刑罚(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就是约法三章,杀人的人死,伤人的人和偷盗者,抵罪。意思就是,刘邦安慰大家,说自己是来安抚、救亡大家的,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放心。这一下子让秦国人对刘邦极其拥护,大家都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他跟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就到了鸿门宴。实际上,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最大的功臣肯定不是刘邦。刘邦没怎么打过仗,他从南边过来,那边没什么重兵,真正的功臣是项羽。项羽走到函谷关,碰到了曹无伤,刘邦派曹无伤跟项羽说自己已经是关中王了,这地方归刘邦了。项羽大怒,派人攻打函谷关,最后函谷关被项羽攻下来了。刘邦一看,觉得自己根本打不过项羽,因为他自己没有打过几场胜仗,而项羽身经百战。所以刘邦害怕了,就屯兵霸上。
张良告诉刘邦既然打不过项羽,不如直接上门去投降。刘邦认为上门不就被宰了吗?如果被项羽杀了怎么办呢?张良说没事,有项伯在。张良救过项伯的命,而且已经跟项伯通过气了,按照辈分讲,他是项羽的叔叔,所以有项伯在,刘邦可以放心。
鸿门宴在哪儿呢?临潼新丰镇。这段我不用看书就知道,我三年级的时候去春游,就去了鸿门宴的景点。在西安上学就有这个好处,直接去现场看。那里有一个鸿门宴的大帐,里面放着很多泥人,他们的位置全是按照《史记》的记载来排布的。现在还是要给大家念一念《史记》这段,准确一点。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张良没有坐在主席上,张良是西向面朝着刘邦坐的,他是侍奉的,随时准备保护刘邦。
项羽一进来,刘邦就说,咱们都是一块儿奋战的同事,你在河北打仗,我从河南打过来,我没注意,突然就进来了,一定是有小人挑拨,才导致您跟我产生了隔阂。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意思是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挑拨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羽心直口快,直接就把曹无伤出卖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诛杀了曹无伤,把这个锅推在了曹无伤身上。因为假如他回去以后不杀曹无伤,那就代表着他骗了项羽。所以做戏做全套,既然项羽已经说了是曹无伤挑拨的,那刘邦回去就要诛杀曹无伤,这确实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在这个过程中,项羽的堂弟项庄舞剑,这是亚父范增安排的。我们有一句话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着剑就要过来杀刘邦。项伯说一个人舞没意思,我也来吧,然后两个人一块儿舞,项伯就拿身体挡着项庄。张良一看,觉得不行了,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就出门找樊哙。结果门口有站岗的士兵,不让樊哙进,樊哙就拿着大盾牌,一下子扛过去,把士兵全部撞开,自己进去跟项羽理论。
樊哙质问项羽:我们家刘邦打了这么多的仗,没有寸功可立,你竟然还要杀他?项羽说自己没这意思,并且给樊哙赐了一大块猪肘子。樊哙把盾牌翻过来,拿刀切着猪肘子吃。项羽被震住了,认为樊哙是一位勇士,觉得特别好。刘邦一看,情势缓和了,就借着上厕所逃出来,尿遁了。在逃往霸上军营的途中,只有刘邦一个人骑马,身后跟随的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这四个人,他们持剑盾步走,跟着刘邦跑回来了。鸿门宴就这样结束了,项羽错失了良机。
项羽回来以后,就跟楚怀王商量怎么办,因为现在刘邦已经占了咸阳。怀王说:“如约。”你看怀王对项羽真不客气,说“如约”,意思是我既然这么说了,就这么办。项羽非常生气,把楚怀王架空了,封他为义帝。在怀王被封为义帝以后的八个月,英布就杀了怀王。很明显,这是项羽的意思。
然后,项羽把自己封为西楚霸王,领了九郡;把其他的有功之臣封为十八王,光秦地就封了三王,所以我们今天叫三秦大地。然后他对刘邦说,你既然想封关中王,那巴蜀之地也算关中,就到巴蜀之地去吧,就把刘邦封到四川去了。刘邦一看,也没脾气。怎么办呢?又去找项伯说情,问能不能把汉中也给自己,项伯同意了。这时候,刘邦成为汉王,有了汉中和巴蜀。汉中很重要,因为汉中到关中相对比较近,诸葛亮打仗就是从汉中出发的。
这一路过去的时候,张良建议把栈道烧了。在山壁上插着木头,搭上木板,这个叫栈道。他们走那个栈道过去的时候,张良说,把它烧掉。烧掉有什么好处?第一,防止追兵。万一项羽反应过来,派人来追怎么办?第二,烧了栈道,就等于对项羽说自己不打算回来了,连栈道都烧了,重建栈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当汉王了。
刘邦到了汉中后,没过多久,齐国就先起兵造反了。齐国的田荣联合了陈馀、彭越起兵造反,马上又打起来了。刘邦的部队走到了南郑,那里有很多崇山峻岭,是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大量的士兵开始逃亡,刘邦也没办法,因为那儿都是森林,抓不回来。结果有一天,有人跑过来跟他说萧何也跑了。刘邦难以置信,萧何明明是自己的兄弟,怎么会跑呢?这让刘邦觉得很难过。第二天,萧何回来了。萧何去干什么了呢?追韩信去了。
韩信之前是跟着项羽的,但项羽始终发现不了韩信的能力,于是投靠了刘邦。韩信在刘邦麾下一直没有被重用,但萧何知道这个人能干。现在刘邦都被贬到南郑了,韩信就想走了,结果萧何月下追韩信,把他追回来了。所以我们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讲韩信的命运。
刘邦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倾听。萧何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以后,刘邦就跟韩信做了一次长谈。韩信问刘邦:“您觉得您和项王比起来谁厉害?”刘邦非常真诚,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我不如他。”刘邦意思是,自己各方面都比项羽差很多,打仗也不行,人品也不行,气度也不行,出身也不行,什么都不行。这句话,让韩信觉得刘邦特别靠谱。你想,一个领导能够坦然地承认自己不行,这个人一定有大气魄。
所以韩信特别高兴,说:“但是,我曾是项王的臣下,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怒目圆睁之时,千名部下都会吓得魂飞魄散。然而项王不能任用良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此为匹夫之勇。项王对人恭敬慈爱,言辞谦恭和蔼,有人患病,他会唏嘘涕泣,并与之分享食物。但在有人立功应当封爵的时候,他却会在手中把玩印玺,直至破烂不堪也不愿授予,此为妇人之仁。”我们说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就是来自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什么叫匹夫之勇?打仗、发怒,这些没问题,但是他不能够用人,不能够让其他人发挥作用,这叫匹夫之勇。对别人唏嘘、关怀、心软,放走刘邦,这叫妇人之仁。但是他不能够真的对别人好,像刘邦对韩信,那就是我有什么,你就有什么,玉案、玉剑都给你,所以一下子就把韩信征服了。韩信之前在项羽那儿郁郁不得志,到了刘邦这儿以后,受到了刘邦这样的恭敬,登坛拜将,韩信觉得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刘邦在汉地没待多长时间,各地就乱了,整个中原地区又打起来了。刘邦想回去,韩信说要打仗就得趁现在。因为刘邦的部下都是山东、江苏一带的人,这些人现在逃亡,就是因为想回家,但如果他们真的在关中、巴蜀这样地方,待上个十年八年,待惯了,谁还有动力打回家?就要趁着这些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的时候,起兵杀回去,这时候会士气大振。刘邦一想,行,往回走。但是栈道都烧掉了,没法回去了,怎么办?学好地理很重要。除了这条道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我们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宝鸡陈仓那边又重新找了一条路回到关中。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再次向关中进发。项羽一听说刘邦又造反了,很生气,要讨伐刘邦,这时候张良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良二话不说,给项羽写了一封信,说齐国和赵国现在都在造反,而且他们用很多难听的话说你,讲了一大堆。其实就是给项羽下眼药,告诉他,你最恨的人,说你最多难听话的人,是齐国和赵国的那帮人。而刘邦只是觉得,既然他已经是关中王了,就应该让他待在关中,所以他的目标只是咸阳,等他拿下咸阳之后就不会再打了。你放心,把咸阳给他就没事了。项羽一琢磨,既然眼下有这么多敌人,而且刘邦也确实打下过咸阳,就相信了张良,因为张良在项羽心中地位很高。所以项羽就直接派兵去打齐国和赵国,而没有去围剿刘邦的部队。
然后刘邦一路打到河南,在河南做了一场表演。这个表演就是,他听说楚怀王——义帝死了,痛哭不已。其实他早就知道这事,那时候情报还是很发达的。他听到河南当地的人告诉他义帝被杀了,刘邦把衣服脱了,光着膀子大哭,哭得特别难过,说:“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你看,他每次都给自己找一个特别宏大的背景和理由,这次是为了义帝报仇。
于是,他把关中还有河南一带的兵力集结在一起,五十六万人直接杀向彭城。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这个地方是楚霸王的老家。因为西楚霸王去打齐国和赵国去了,所以彭城是空虚的。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带着五十六万人直接攻进了彭城。攻进彭城后,这次可没有像在咸阳那时候那么收敛了,因为他觉得项羽的老窝都被我端了,没有人再能打过我了,所以“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大多数人的军纪都放纵了,只有韩信一个人要求他的士兵不要出军营,其他人全部乱成一锅粥,连张良都跟他们在一块儿喝酒庆祝,觉得天下已定。
项羽在外边打仗,听说这件事以后大怒。你想,项羽这个人没吃过败仗,结果老家被刘邦这个他瞧不上的人给端了。项羽极其生气,迅速地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精锐部队——因为人少跑得快——快速地向彭城进发,没几天就赶回了彭城。然后,三万人进城,开始跟这五十六万人打。结果是什么呢?“五十六万人仓皇逃窜,这些兵卒只恨自己跑得不够快,甚至连身边的战友,都会被视为阻挡自己的障碍物。”这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
“项羽军团围住刘邦的大营,正在刘邦穷途末路准备认命的时候,突然大风从西北部而起,狂风大作,楚军大乱,刘邦率数十骑人马趁机逃走。”项羽部队中有一个叫丁固的人,就执意地追刘邦,一直追到刘邦跑不掉了,刘邦头发散乱,转过头来跟丁固大喊了一声:“两贤岂相戹哉!”意思就是咱们俩都是道上混的人,都是任侠之士,怎么要苦苦相逼呢?这句话讲完了以后,丁固还真有点犹豫,因为丁固的外甥是“为气任侠,有名于楚”的季布,就是他们都是在江湖上混过的人。所以丁固一想,这话说得有道理,就回去了。后来刘邦在获胜了以后,竟然当众斩杀了丁固,然后告诉所有人,就是因为他,楚王的天下才丢掉的。这人真够狠的。
项羽派兵到丰邑扣押了刘邦的家人,刘太公、吕公、吕雉都成为人质。然后极为偶然的是,刘邦在途中竟然遇见了与家人走散,四处流浪的亲生儿子刘盈——就是后来的惠帝,和他的姐姐。“刘邦让两个孩子乘上自己的马车,但身后的兵车在步步紧逼,逃亡的马匹开始变得缓慢。刘邦多次将两个孩子踢下马车,但是每当他把孩子踢下马车,作为御者的夏侯婴都会停下马车,把孩子抱上来。刘邦简直气急败坏,前后十余次想要杀掉夏侯婴,但是夏侯婴毫不在意,依然淡定地驾车疾行,最终脱离危险来到丰邑。”就是刘邦狠起来,会把自己的孩子从车上踢下去。这一次刘邦大败,败得很惨。刘邦跟项羽交锋,基本都是刘邦大败而归,而且每次就剩几十个人,再重新东山再起。
其实如果项羽在这个时候再次进攻咸阳的话,他依然可以定天下。但是项羽不打咸阳,项羽非得打刘邦,他只恨刘邦这个人。他不做战略思考,没有考虑过他可以把咸阳拿下来,天下重新一统,建立大楚王朝。项羽说我不管咸阳,我就看刘邦在哪儿,今天非杀了他不可!然后就追着刘邦到处跑。
刘邦发现韩信手下的士兵打仗能力很强,他就冲进韩信大营中,直接夺了韩信的帅印。韩信二话不说,觉得没问题。韩信如果想要反抗刘邦,那是分分钟的事,但是韩信对刘邦妥协了。这时候刘邦“复大振”,就是刘邦又快速地恢复了元气。
双方对峙的地方叫广武山,在荥阳的郊区。广武山中间有一条鸿沟,东边叫霸王城,西边叫汉王城,这里就是楚河汉界。在这个对峙的过程中,项羽非常吃亏,他背后有彭越在一个劲地捣乱,项羽的粮草送不上来,所以项羽没法坚持。而刘邦的背后是萧何,萧何掌握了关中,源源不断地送粮草上来,所以项羽很着急,老想决战,刘邦不理他,继续对峙。项羽想跟刘邦单挑,刘邦也不干。
项羽把刘邦的爸爸拉出来,威胁刘邦说要把他爸爸煮了吃。刘邦在城上笑着说:“你看,咱俩当年在怀王手下义结兄弟,所以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今天要杀你的爸爸,麻烦你分一杯羹给我。”我们说的“分一杯羹”,就是从这儿来的。实际上你说刘邦关心不关心他爸爸呢?很关心,刘邦最爱的人就是他爸爸,但是刘邦的内心相当坚强,他认为自己不能够因为爸爸这件事开城投降,他也知道,一旦给了项羽这样的兄弟名号,项羽就不会杀他爸爸,所以项羽没有杀太公。
刘邦在城上宣布了项羽的十宗罪,比如杀了义帝,杀了卿子冠军等等。项羽很生气,挽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结果刘邦喊了一句:“这个小子射中我的脚趾!”因为双方离得远,也看不清,他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被射中了胸口,然后赶紧封锁这个消息。他还带着伤巡视了一下军营,让大家看到自己没事。之后,他悄悄地回到了成皋去养伤,说明这一箭射得还是挺重的。
项羽被彭越打得粮草送不过来,没法打仗了,很头疼。所以项羽决定不打刘邦了,扭回头去打彭越。然后刘邦就带着部队追了过去,楚军大败。其实在这个时候,刘邦就已经可以剿灭项羽了,为什么还会有楚河汉界这个说法?因为刘邦的家人都在项羽手上。所以,项王与刘邦签订了和约,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是汉,鸿沟以东是楚。而且项王还释放了作为人质的汉王的父母和妻子,就是项羽这人太单纯,一听说刘邦要求和,就答应了,然后把刘邦的老婆、孩子放回去了。三个月之后,项羽就乌江自刎,自杀了。说明没过多长时间,刘邦就立刻继续追项羽打。
就算是在这个时候,刘邦的部队去攻打项羽的时候,还是吃了败仗,在固陵又被项羽打败——刘邦打不过项羽,这也可能是刘邦的心理弱势。刘邦一看,觉得没有韩信还是不行,马上就给韩信和彭越写信,承诺以后封他们做王,让他们来带兵打项羽。所以最终打败项羽的依然是韩信。
最后我们就来到陈下决战。我们过去都讲垓下决战,但是历史上很多人考证,包括很多中国、日本的史学家都考证,说这个决战应该发生在陈下,就是陈城的下边,而不是在垓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韩信让他的士兵唱楚国的歌,唱完了以后,项羽的人就认为完了,楚国人都投降了。“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就是一代英雄的结局。
项羽这个人是有人格魅力的,虽然我们说他“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但就是因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这个人才会那么可爱。但是这时候,英雄末路了,这就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画面,后来启发了很多电影、电视剧、京剧。
“项羽渡过淮水,终于逃至位于陈城东南约二百八十公里的东城,却在这里刎颈自尽。汉军为邀功而争相抢夺项羽的尸体,‘相蹂践’,以致‘相杀者数十人’。”就是为了抢项羽的尸体,汉军自相残杀,杀了数十人。“最后有五人各得项羽的一部分尸体,因功受赏,被封为侯。”就是只要能抢下项羽的一块肉,就能够封一个侯,这就是最终楚汉争霸的结果。项羽说“无颜见江东父老”,带着那么多的士兵,不愿意过河,最后选择了自刎。
之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在公元前202年,也是汉五年,刘邦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赐大臣丹书铁券。就是给所有跟他一块儿混的兄弟发丹书铁券,告诉大家,有了这个东西,只要泰山不倒、长江不枯,你们的家族都会永葆繁荣。大家觉得特别高兴。
最后有一段值得反思的,就是为什么刘邦这么一个地位低下、人品也不怎么样的人能够一统江山,而项羽不行?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让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自己能赢得项羽。这时候,刘邦的大哥王陵代表大家说话,他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就是王陵站在大家的角度说因为刘邦会跟大家分享,刘邦的股份制做得好。各位,这是错误的理解,如果你光靠分东西就能够获得天下,那大把的人都能成功。
刘邦的总结是对的,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个总结是领导力层面的总结,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做过大领导的人,才能够明白领导力的关键。如果一个大领导告诉你“打天下没有别的,给兄弟们分够就行了”,这个人境界一定不高,充其量做一个山大王。但是你要像刘邦这样,成就大汉四百年的基业,那一定要有很大的格局。刘邦是从领导力的层面反思,说善于倾听,善于用人,能够信任、授权别人,这才是自己和项羽最本质的区别。所以也希望大家能从刘邦的人生中学会一些东西。
这本书写到大汉王朝的建立就结束了,我觉得大家肯定意犹未尽,因为你听关于刘邦的书,你肯定希望知道刘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后续彭越、韩信、英布都被杀了,也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最后一年的时候,他派陈平和周勃到前线去杀樊哙。樊哙是从芒、砀根据地开始就跟着刘邦的,鸿门宴上还救过刘邦的命。而且樊哙跟刘邦是连襟——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这样的人,刘邦怎么可能要杀他呢?陈平很会处理这种事,他去了前线以后没有杀樊哙,而是把樊哙带回长安见刘邦,意思是要杀也是你亲自杀。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刘邦去世了,所以樊哙没有被杀。刘邦因为旧伤复发死了。
后来大家讨论,为什么刘邦到晚年要杀樊哙?樊哙明明没有反意。这就牵扯到最后的宫廷内斗。因为刘邦最喜爱的孩子是刘如意,说“如意类我”。刘如意是戚夫人生的孩子,而吕雉最恨的就是戚夫人。吕雉的孩子是后来的惠帝刘盈,所以刘盈要想登基,那就要有军事力量支持,能够支持他的最大的军事力量,就是他姨父樊哙。所以刘邦在最后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如意能够登基,要剿灭吕氏的力量,所以才要杀樊哙。
你会发现,这些人到最后都没有朋友,全是利益、权力的关系。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还回过沛县,跟他的父老乡亲们一块儿吃饭、喝酒、聊天。刘邦在那儿作了一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这么一个人,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首气魄宏大的诗,给我们打下了一个大一统的江山,他是孟子所说的“定于一”的“一”,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几百年安稳的历史,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刘邦这个人,这是我们所构筑的历史拼图当中的又一块重要的拼图,从秦始皇到刘邦,我们现在都知道了 。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