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祭奠先人,为其上坟扫墓的日子。如果错过了这一天,村人说:不要紧,过了清明是寒食,过了寒食上十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错过了清明节,只要在十天之内就不算晚。
其实,有许多人弄错了,到底是先寒食再清明还是过了清明是寒食?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先说寒食和清明的来历。
先是寒食,也叫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再说清明,也叫清明节。
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看好了吗?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说明先寒食节才清明节,这个问题弄清楚了。
再谈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关系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说到这里,人们只好了解寒食节是怎么回事就行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生火吃“寒食”的现象基本不见了,无论人们祭奠的先烈还是自家的亲人,都固定在这一天了。
尤其今年情况又与往年不同,清明节上午十时,从国家到地方,都在为抗击疫情而献身的十四位烈士默哀,再就是傍晚前后人们都回家去祭奠自己家逝去的先人。
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个节日,放假调休,高速免费,让人们去祭奠,去踏青,从此成了国家法定的节日。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闽南网]
2019年寒食节是几月几日哪一天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
“寒食”是冬至以后第一百零五日,一般多在夏历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士介子推而创设的一个节日。介子推对晋国公子重耳有恩,重耳当了国君(晋文公)后,欲请介子推出山做官,介子推不愿,遂躲入山中。重耳为了逼他出山,遂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未出山。后来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天定为“寒食节”,即要禁火,吃冷食的意思。据唐人徐坚《初学记》卷四《寒食》条所载:禁火的传统可能在周代就已经存在。寒食节原先延续时间较长,大约一个月左右,后来天数逐渐减少,一月只有数天。唐代诗人元稹《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天,店舍无烟官舍绿。”描写的就是寒食节的情景。
相关阅读: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的由来起源来历故事50字
清明节是祭奠先人,为其上坟扫墓的日子。如果错过了这一天,村人说:不要紧,过了清明是寒食,过了寒食上十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错过了清明节,只要在十天之内就不算晚。
其实,有许多人弄错了,到底是先寒食再清明还是过了清明是寒食?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先说寒食和清明的来历。
先是寒食,也叫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再说清明,也叫清明节。
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看好了吗?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说明先寒食节才清明节,这个问题弄清楚了。
再谈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关系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说到这里,人们只好了解寒食节是怎么回事就行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生火吃“寒食”的现象基本不见了,无论人们祭奠的先烈还是自家的亲人,都固定在这一天了。
尤其今年情况又与往年不同,清明节上午十时,从国家到地方,都在为抗击疫情而献身的十四位烈士默哀,再就是傍晚前后人们都回家去祭奠自己家逝去的先人。
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个节日,放假调休,高速免费,让人们去祭奠,去踏青,从此成了国家法定的节日。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