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周希汉中将墓,位于麻城市烈士陵园。
图为周希汉中将墓。
周希汉中将的墓碑。
周希汉(1913—1988),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人。曾任太岳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却突然去世,享年75岁。骨灰安放在麻城市革命公墓。
作者:相忘于江湖
57位开国上将,陈伯钧恐怕是最低调的一个,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不太听说这位战将。
九十年始,曾经有一个说法流传较广:在湖南的一次战斗中,钟伟49军被"小诸葛"白崇禧包围,陈伯钧下令撤退,钟伟不同意。陈伯钧说自己是兵团副司令说了算,钟伟用手枪顶住他的脑门爆了粗口:"再说撤退,老子毙了你!"
其实这一绘声绘色的描写子虚乌有:陈伯钧是四野12兵团副司令员,而"中国巴顿"钟伟49隶属于程子华的13兵团。青树坪战斗被白崇禧3个师包围的是49军146师,仲伟和陈伯钧没有被包围过。两个人倒是都参加了衡宝战役,取得大胜。
陈伯钧上将
一个开国上将,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会没有"存在感"呢?
实际上,陈伯钧上将虽然高开低走,战功没有"三杨"、"三陈"、"三萧"那么显赫,但一生性格耿直,可谓"缩减版的彭德怀",火爆脾气成为制约他上升的天花板。
陈伯钧,原名陈国懋,1910年出生于四川达县(近达州)。
在6岁时,陈伯钧就进入小学,13岁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为参加被开除。17岁时,考入黄埔武汉分校六期一大队,平定夏斗寅的战斗中火线加入组织。
随后,陈伯钧被编入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但是由于张发奎扣押没有追上南昌起义部队,却歪打正着在江西高安参加了20军独立团,担任团部副官。随后参加了秋收起义,任排长、连长。主席派陈伯钧、徐彦刚、游雪程到袁文才、王佐部进行改造和训练。
年轻气盛的陈伯钧为了掐断袁文才的财路,抓了袁文才的10个土豪劣绅"金主",但没有向主席报告就私自枪毙,引发了起义军和"山大王"的矛盾,受到主席严厉批评。
陈伯钧
1928年3月,陈伯钧在军官教导队担任副队长,队长是黄埔四期的吕赤。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陈伯钧懊悔一生:当时起义军大多数人是梭镖长矛,只有三分之一有枪,更不要说手枪。陈伯钧在战斗中检获一支生锈的手枪,拿去跟老乡、黄埔师兄和上司吕赤炫耀。
吕赤一看还笑他:这哪是什么手枪,不过是半斤废铁。
陈伯钧撂下一句话:你等着,等我修好再拿给你看。吕赤当时也没在意,没几天陈伯钧兴冲冲跑来,用枪指着他的头:你看看这是不是一支手枪?
可是,陈伯钧无意中扣动扳机,一声枪响,吕赤应声倒地。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本是天经地义,可是考虑到陈伯钧是无心之失,井冈山用人之际,刚刚失去一个黄埔四期,不能再失去一个黄埔六期。陈伯钧免去一死,撤销了副队长职务,下到部队当副连长,同时重打手心一百大板。
陈伯钧的手被打得血肉模糊,一直咬牙坚持,自始至终一声不吭。
陈伯钧
经历了打板子的教训以后,陈伯钧的军旅生涯进入快车道。
1929年1月,朱、毛率红4军出击赣南转移敌军注意力,陈伯钧因伤留在井冈山,协助彭德怀、滕代远红5军守黄洋界。井冈山失守后,陈伯钧被捕,5月被营救出来。
1930年7月,陈伯钧任新成立的红20军参谋长。11月,与主席重逢调任红3军7师师长,1932年7月,陈伯钧任红15军军长。宁都会议后主席失去军权,陈伯钧也被免职。
1933年1月,赵博生牺牲,陈伯钧继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由于战功卓著,陈伯钧获得二级红星奖章。在反"罗明路线"中,再次因主席降为红13师师长。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红五军团负责殿后。
红五军团只有两个师:陈伯钧13师和陈树湘34师,各有6000多人。但这2个师战斗力很强,在长征中肩负着最重的担子,尤其是湘江一战34师全军覆没,13师也只剩3000多人。
元帅评价:13师是我最放心的师。主席看到战报直呼:13师万岁!
长征中,陈伯钧13师负责收容了好几千名落单的战士,出任红五军团参谋长。
红二方面军王震(左三)与陈伯钧(右一)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陈伯钧调任红9军参谋长。
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一边倒支持南下,红一的何长工、罗炳辉、李卓然、邵世平也发言支持南下。而公开在会议上反对南下的,除了朱老总和总参谋长,陈伯钧也表态反对,险被当场枪毙。
陈伯钧在日记中写道:随军长(罗炳辉)、政委(李卓然)去张总政委处,听一般同志谈及一、四方面军纠纷问题,深为愤慨。后来贺龙到来,朱老总安排他和去了红二方面军,任红大校长,陈伯钧任红六军团军团长,一路还不忘读书。
主席得知二、四会师,还不忘给他写信:
伯钧同志:闻你在六军,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都想念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努力!此致革命的敬礼!
1937年8月,陈伯钧任120师359旅旅长,副旅长王震。
流传很广的"少将旅长名片事件"发生在1937年秋,陈伯钧到延安见主席,递上"少将旅长"名片,主席不悦。随后询问部队问题,回答都不满意,于是斥之:什么少将芝麻酱!
这个事的可信度不大,因为八路军师长、副师长多是中将,旅长多是少将。主席不会为了一个所谓"名片事件"而将信任的陈伯钧弃之不用。萧克、罗炳辉,都没有受南下的影响。
打仗之余,陈伯钧还写了《论运动防御》《游击战术中的袭击与埋伏》等。
1938年秋,陈伯钧听说主席要结婚,特地写信劝阻。主席回复:天塌不下来。
1939年初,陈伯钧调任抗大训练部部长,负责全校教学,远离了抗日一线。有人认为这是主席对他的冷落,实际上120师主要就是保卫陕甘宁边区,而抗大教育也是重要阵地。
1943年1月,陈伯钧任王维舟385旅的副旅长。1945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从抗战8年来看,作为120师主力旅长的陈伯钧,的确是高开低走。
陈伯钧(左二)与聂荣臻(左三)
抗战胜利后,陈伯钧主要在军调工作,然后是军事教育和东北地方军区。
1948年8月,陈伯钧任东野1兵团副司令员,协助萧劲光围困长春、攻打沈阳。
1949年4月,萧劲光率先遣12兵团南下,陈伯钧任第一副司令员,韩先楚任第二副司令员。唐天际任政治部主任,解方任参谋长。9月的衡宝战役,12兵团40、第41、45军是中路军。
随后,陈伯钧指挥41、45军在粤东、桂东南剿匪。
1950年11月30日,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任院长(后兼政委)。陈士榘是训练部部长,陈伯钧、陶汉章是副部长,钟期光是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刘忠是院务部部长。
1955年9月,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9月,出任第三任军事学院院长。
1974年,陈伯钧上将病逝,享年64岁。陈伯钧上将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个妻子何克春,长征后去世。第二个妻子陈琳是山西晋城人,生于1926年。两人育有两女一子,皆有所成。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周晓红(左二)一家与周希汉当年的房东后代张世恒(左三)合影。
双胞胎姐妹周鄂、周晋之墓。
4月6日上午,沁水县十里乡西峪村的村民向满沟自然庄崖脑顶方向汇集——一个俭朴而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山顶的土坡上举行。
沁水县副县长孙晋军代表沁水县委、县政府致辞。沁水县副县长张连平、沁水县民政局局长车海林、十里乡党委书记谢新雷和晋城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杨兴瑞、执行会长元小爱,同当地群众100余人,为在抗日战争中夭折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墓碑举行揭碑仪式。
石碑立于靠山的坡前,上书“周希汉周璇爱女周鄂、周晋之墓”,石碑落款为“幺妹周娇娇代父母及兄周太安、周太阳、周南征、周抗援泣立”。
“痛哉!周鄂、周晋者,乃开国中将周希汉周璇之女。诞未足两月,夭折于战火之年。余每与世人谈及泪如涌泉……”374字的碑文让人痛彻心扉,也揭开了76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寻找双胞胎姐妹之墓
4月15日,提起这段尘封76年历史,晋城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元小爱想起了5年前的一段往事。
2013年4月11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战将周希汉》,在阳城县北留镇史山村开机。元小爱担任影片制片人。
当年3月19日,电影《战将周希汉》开机前,在晋城举行了一个座谈会。将军长子、1944年生于延安的周太安向媒体介绍了父亲生平及电影《战将周希汉》的剧情。
在晋城拍摄《战将周希汉》期间,周太安向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赠送了《周希汉中将》一书。从书中所述内容,众人才知道,抗战时期,周太安有一对未满两个月的双胞胎姐姐夭折在沁水。
根据书中所述的场景、地点,元小爱、杨兴瑞等人先后数次赶往沁水县十里乡西峪村。在十里乡文化站站长李保库、西峪村党支部书记马振芳和村里的红色文化倡导者贾世庭协助下,元小爱等人在村里寻找了解这段往事的知情人。很快,当年知情人的后代张世恒、张春鱼等人被找到,通过收集资料,开始寻找周希汉夫妇双胞胎女儿的墓地。
2016年初,寻找周鄂、周晋墓地有了结果。据村里人回忆,当年深耕土地时,有人在张春鱼的耕地里曾经见过两个方形小匣子。经过多方了解印证,最终确认:西峪村满沟自然庄的崖脑顶,张春鱼承包的耕地里埋着的两个方形小匣子,就是周鄂、周晋的埋葬地。
2016年清明节,由晋城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晋城市旅游摄影协会、西峪村村委会共同为周鄂、周晋扫墓。
2017年清明节,得知两个姐姐有了下落,周希汉最小的女儿周晓红(周娇娇)第一次前往十里乡西峪村。走进这座僻静而古老的村落,窑洞、松树、梨树……映入眼帘的草木房屋,与母亲生前的描述有太多的相同。
刚走到崖脑顶的高坡上,看到静静沉睡了70多年的两位姐姐的安葬地时,周晓红已泪流满面:“我已经感觉到了!这是血脉里的连接,我确信,我的姐姐就在这里!”
战火中周希汉痛失一双爱女
“从麻城周家坳走出来的周希汉中将,一生转战南北,大难不死。他既有虎将风度又有儒将见识,被誉为聪明过人、勤奋过人、才干过人的一代战将。红军时期,紧跟徐向前开辟鄂豫皖,转战陕甘川;抗日烽火中,伴随陈赓大将,东征平原大地,西征太行山区;解放战争中,驰骋三晋,逐鹿中原,鏖战淮海,横扫两广。”200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之《周希汉中将》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该书对周希汉将军的评价。书中记载,周希汉“建国后,出任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为创建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海军,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而呕心沥血。”
周鄂、周晋夭折的往事,尽管多有提及,但何时夭折?后埋于何处?鲜有说明。
从《周希汉中将》一书中得知,周希汉妻子周璇,是山西运城人,原名柴梨仙、柴英。1942年,周璇生下了双胞胎女儿。周希汉为女儿取名周鄂、周晋。据《周希汉中将》一书记载,这年冬天,日本鬼子大规模“扫荡”就开始了,此时驻扎在沁水县东西峪一带的第三八六旅,改称太岳二分区,周希汉任副司令。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周希汉得到报告,大女儿周鄂死了。当他摸黑翻过几座山头赶到了妻子身边时,才知道孩子是饿死的。原来,因部队抓紧时间赶路,周璇产后体虚,拼命才能跟上队伍。到了宿营地,周鄂张着嘴,眼睛微合,已经没了体温。周晋比姐姐周鄂多活了9天。那是一个夜间急行军转移,上半夜,翻过山顶时,她撕裂着声带哭了两次,人们还曾担心过她的哭声会暴露目标,好在她每次都是哭几声就止住了。周璇想看看背篓里的女儿可是做不到,只能拼命地走。到了拂晓前宿营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不知何时,狂暴的山风把裹在周晋身上的小被子刮跑了。后半夜安静下来的她,不是睡着了,而是被冻僵了,她的身体、小手……已不再柔软。那时,周希汉正在另一个山坳与日军激烈交火。经过一阵激战,与敌人脱离了接触,周希汉率小分队与机关会合,稍微松了口气的他找到了周璇。但无论如何不能相信的是,他抱起的竟是女儿僵硬的尸体。周希汉将两个女儿的遗体带回了西峪,埋葬在了一起。
“周鄂、周晋这对孪生姐妹出生在抗日前线,出生在八路军战士的家庭,来到这个世间还不到两个月,没有直接死于战火,却双双夭折在同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被日寇夺去了无辜的生命。”回忆起这段历史,元小爱唏嘘不已,感慨万分。
当地民众为周鄂、周晋写挽联
电影《战将周希汉》是由邵兵、侯勇、卢奇等主演的。2014年,在第14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评选中,电影《战将周希汉》获优秀故事片一等奖。2016年,该片获山西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奖。
2018年春节前,受周晓红的委托,晋城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为双胞胎姐妹墓地立碑做前期工作。在西峪村村委会及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碑石于清明节前安放就位。
据村里人回忆,70多年前,周希汉与周璇就住在村民张世恒祖父的小院里。周鄂、周晋墓就在距小院数百米的山坡上,墓前有几株老梨树。
在西峪村居住期间,周璇认张世恒的祖母为干妈。周鄂、周晋辞世后,是张世恒的祖父与周希汉一起安葬了小姐妹俩。
4月6日,春寒料峭。在周鄂、周晋墓碑揭碑仪式上,当地民众在周希汉夫妇故居前为周鄂、周晋书写挽联。
前来参加仪式的周晓红对在寻找周鄂、周晋墓地过程中,予以倾力相助的张世恒等革命老区的群众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在晋城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杨兴瑞领诵下,周晓红一家与100多名参加仪式的人一起诵读碑文。
就在众人为周鄂、周晋肃立默哀时,崖脑顶上空飘起了雪花。“或许是上天为70多年前的那场悲剧感到痛苦和哭泣,也为革命老区人民与人民军队之间的血肉亲情而感动吧!”元小爱说。
李吉毅 原国堂
山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军授衔时,不仅出了许多将军,还出了为数众多的将军夫人。据初步统计,至少有以下40位:
李懋之少将夫人兰凤,安泽县人
杨世荣少将夫人张瑞,安泽县人
胡尚礼少将夫人苏静,安泽县人
张钧少将夫人郭庆云,安泽县人
刘金轩中将夫人田坚,沁县人
牛明智少将夫人付英,沁县人
苏鲁少将夫人张国英,沁县人
吕义山少将夫人田丽英,五台县人
肖文玖少将夫人张惠民,五台县人
洪水少将夫人陈剑戈,五台县人
王屏少将夫人郭寒冰,祁县人
张汉丞少将夫人马力,祁县人
刘鹏少将夫人张力,文水县人
裴周玉少将夫人林青,文水县人
王晓少将夫人樊旭,定襄县人
范富山少将夫人陈叶萍,定襄县人
孙超群少将夫人杜克卿,临县人
赵章成少将夫人高英,临县人
薛克忠少将夫人王云兰,洪洞县人
李良汉少将夫人刘光,洪洞县人
王新亭上将夫人田维新,壶关县人
张国华中将夫人樊近真,平定县人
陈康中将夫人郭青,沁水县人
周玉成中将夫人王克强,武乡县人
周希汉中将夫人,运城市人
倪志亮中将夫人石玉英,太谷县人
王耀南少将夫人曾林,闻喜县人
刘苏少将夫人曹文范,应县人
刘有光少将夫人刘佩雄,兴县人
刘华香少将夫人林波,大同市人
宋烈少将夫人张庆云,新绛县人
张英明少将夫人郝力妮,灵石县人
陈福章少将夫人张素娥,榆社县人
钟人仿少将夫人阎萍,榆次市人
高体乾少将夫人张贺廉,浮山县人
曹诚少将夫人孟静仁,怀仁县人
康庄少将夫人程鹏,寿阳县人
鲁瑞林少将夫人乔书泽,临汾市人
蔡爱卿少将夫人韩静萍,沁源县人
潘振武少将夫人冯光晋,孝义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