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寒衣节是什么意思是哪一天)

时间:2024-02-09 00:46:56 作者:龙行天下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三大“鬼节”之寒衣节,有什么习俗和禁忌?寒衣又有何深意?

文 | 读书君

#传统文化#

民间将清明节、中元节以及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寞阴节”,它和清明节、中元节等一样,都是我国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农历十月初一,天气已经寒冷。在古代,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般的天气变化,都会给古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一旦有极速的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的发生,都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致命的打击。

所以,古人们会在气候变冷之前,都会提前缝制御寒衣服,储备好相应的越冬食物等。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是此意,意思就是说从7月开始,天气逐渐从酷热转为凉爽,9月开始,天气开始慢慢变凉,古人就要缝制衣服,准备过冬了。

农历十月初一,天气已寒,在这一天,古人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以此来提醒人们,寒冬就要来了。

01寒衣节的习俗演变

寒衣节,最早起源于周朝的一种祭祀,但是有准确的文字记载的朝代出自于宋代。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天气寒冷了,在想到为自己、家人们添置御寒的衣裳的同时,也会想到逝去的亲人。人们怕已故的亲人、祖先缺衣少穿,便会在这一天祭祀的时候,焚化冥衣给祖先,称之为“送寒衣”。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

“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意思就是寒食节这一天,需要祭祀已亡故的亲人们,祭祀时除了要摆供食物、香烛、纸钱等日常供物之外,还要为逝去的亲人们烧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等挡风御寒衣物,以免他们受寒受苦,以此表达孝道和悲悯诚意之心。

从中也可以看出,寒衣节的习俗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且非常隆重。如今,民间过寒衣节的节日习俗渐淡。

在古代,寒衣节的习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授衣、烧衣。第一,烧衣,也就是前面具体提到的。第二,授衣。授衣,除了自己制作外,还有朝廷颁发的,主要是公职人员,国家公务员可以领皇帝赏赐下来的棉衣。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月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

《岁时杂记》也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在当时,寒衣节是一个相当被重视的节日。

在古代,在经历了社会的各种战乱和朝代变更后,贵族阶层逐渐被打破,市民阶层也在逐渐崛起,尤其是到了宋代的时候,提倡于士大夫共治天下,公职人员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福利待遇也跟着提了上来。那时,不仅是寒衣节,包括端午节等习俗节日,都能获得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授衣的习俗,最早其实是在9月,到了宋朝时,这一习俗才被移到了10月。隋唐五代时,授衣时间甚至不是固定的,通常在九月的某一天。到了宋代时,朝廷给百官授衣的时间固定为十月朔日。

如今,各地过寒衣节的习俗大同小异,其中送寒衣和祭祖是最核心的主题。

一些地区民间还将十月一日这天视为孤魂会,这天人们在给已故的先人们送寒衣的同时,还会给无主的孤魂烧寒衣,且晚上还会在家门前烧纸哭奠。

寒衣节同清明、中元一样,都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鬼节”。

02 寒衣节起源故事,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有关

关于寒衣节起源的说法,被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

相传,秦朝时期,有个善良、漂亮的女子叫孟姜女。有一天,孟姜女和丫鬟在逛后花园的时候,意外发现有个人藏身在丝瓜架底下,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此人叫范喜良,是一个逃难者,为了躲避给秦始皇修长城的苦活,翻墙进去逃难。那时,外面官兵正在抓劳工,范喜良乞求孟姜女帮忙,不要出声,将此事透露出去。

孟姜女将事情禀告了父亲,老员外找来了范喜良询问了一些情况,见小伙子知书达理、一表人才,就暂时让他藏身在了自己家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老员外发现范喜良人很好,很是喜欢,且当地的适龄青年基本都被抓起修长城了,老员外和女儿商量后,打算让范喜良做女婿。

逃难的范喜良听闻了这个消息后,也非常开心,欣然接受了这份“厚礼”。不久之后,老两口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给新人简单地摆了几桌酒席,为新人成了亲。

然而,结婚还不到三天,家里就闯进来了官兵,不容分说,要将范喜良抓去修长城。

范喜良被抓走后,孟姜女悲愤交加,成日思念丈夫,可是远方的丈夫音讯全无。孟姜女焦虑担忧不已,心想,与其在家干着急,不如直接去长城找人,见见丈夫。于是,她日夜为丈夫赶制御寒的衣裳,次日简单地收拾行李出发了。老两口见状,拦也拦不住,只能任由她去了。

念夫心切的孟姜女,一路翻山越岭,风尘仆仆,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终于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到达了长城。

孟姜女一个工地又一个工地地打听,始终看不到丈夫的身影。最终,不知道走了多少回,打听了多少次,终于找到了一个在修长城的邻村的工友。见孟姜女如此可怜,工友心中十分怜悯和同情孟姜女的遭遇,便带着她一起打听,为她找到了和范喜良一起出工干活的工友。

当孟姜女问起范喜良的情况时,众人不语。后来,在她的一再追问下,终于问出了结果,原来范喜良于在上个月已经死了,遗体已经埋在了长城之下。

消息传到了孟姜女耳中,犹如晴天霹雳。只见她眼前一黑,悲恸不已,豆大的泪珠,从眼睑中滚滚地滴落下来。

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哭得昏天黑地,最终感动了上天。天越来越阴沉下来,风也越刮越猛,后来,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一段长城被哭倒了下来。

孟姜女抬头一看,终于看到了丈夫的遗体。之后,她含泪给死去的丈夫穿上了棉衣,重新装殓安葬。

这段故事被传开了之后,人们感动不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为“寒衣节”。

03 寒衣节的禁忌说法

如今,“寒衣节”已经成为人们缅怀祭奠已故亲人的风俗。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好五色纸、冥币、香箔等,五色纸会被用来制作成衣服、帽子、鞋子、被子等。

在扫墓时,还会摆上必不可少的供品,然后磕头祭拜,在坟前焚烧冥币及纸做的衣物等。

一些地方,还有“烧包袱”的习俗,即将冥纸装在一个子代理,然后袋子上写有接收人和送者的名字,称为“袱”。之所以如此,因为人们认为,已故的人在阴间也需要花钱,有钱就能买到许多东西,不至于挨饿受冻,所以会烧上不少的冥钞,以此送给死者。

民间认为,给逝者烧去的东西,要烧干净才行,否则这些阳间的东西,没有办法转化为阴间的东西。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和追忆。

由于寒衣节被称为“鬼节”,所以,寒衣节和中元节等一样,也有不少的禁忌讲究。

比如:

第一,忌将筷子插到碗里,民间认为,这样会引来鬼魂,和你分享食物。第二,忌偷吃祭拜的供品,与鬼争食,可能会遭来厄运。第三,忌吹口哨,以免引来鬼魂的注意。第四,忌晚上出门呼喊名字,以免被鬼魂记住……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当然,这其实也都是迷信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04 读书君说

不管怎样,在将要到来的寒冬里,衣,是再温暖不过的东西。寒衣节,给亲人制作御寒衣裳,给远方的亲人送去寒衣,给已故的亲人烧冥衣,无论是哪种,都是在表达对亲人的眷念和牵挂。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寒衣节,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愿我们不忘初心,时而能记起来,给自己的亲人们送去一份温暖。“寒衣”、“寒衣”,那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字符,更是一份牵挂和眷念。

“寒衣节”,寄哀思,尊重传统和孝道的习俗活动。

参考资料:

(1)扈光云,十月朔日“送寒衣”习俗形成的民间宗教方面脉络探析

(2)战雅莲,思亲祭祖寒衣节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下元节到了,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11月8日,为农历十月十五,被称为“下元日”“下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除了下元节之外,还有上元节和中元节,统称为“三元”。那么“三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元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呢?

文史作家侯印国告诉记者,上元节是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在南方,也被称为“鬼节”;传说地府在该日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同样要进行重大的纪念活动。

据侯印国介绍,“三元”的来历与道教有关。根据道教的说法:这三个日子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生日。对天、地、水的崇拜,在道教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并在先秦时就形成相应的祭祀制度。《仪礼》中说“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意思就是:祭天用焚烧薪柴的方法;祭山和丘陵,是到山上悬挂祭物或埋藏祭物;祭河流是把祭物投到水中,任其或浮或沉;祭地,就是祭后把祭物掩埋起来。道教产生后,形成了“三官信仰”,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太上三官经》中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有各自的执掌,天官主管赐福,地官主管赦罪,水官主管解厄。早期道教中有治病禳灾的仪式就叫“三官手书”,也就是把信众的姓名以及祈祷诉求一式三份,写在纸上或刻在金属片上,分别投入山上、地下以及水中,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天、地、水的祈祷。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提出了“三元”的概念,把三官祭祀的时间固定下来,也就是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下元(农历十月十五),这三天被认为分别是天、地、水三官的生辰。在下元节,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在这一天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代时,下元节还有三天官方假期。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后代。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

古人在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清心示诚,称为斋戒。以前,人们会在空旷的原野放孔明灯,在河面上放河灯;或者焚烧“金银包”、纸钱等,来祭拜祖先亡灵;同时,也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让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祛除水患、农作物平安过冬。也愿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古代民间也有将水官视为“道德天君”,也就是“太上老君”的说法。民间故事中,“老君”最有代表性的法宝是炼丹炉,因此也被视为“炉神”,与炉相关的行业,比如铁匠等,也将太上老君尊为祖师爷,并在下元节这一天祭祀炉神。

现在,人们可在家中纪念祖先,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在这一天,对一些身患疾病或者遭受不幸的亲朋好友,大家可以一起为其祷告、解厄,希望其缓解病苦、放松身心,早日康复。

作为节日,自然都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身影。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苏轼在下元节所作的诗《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农历十月十五,又逢一个月圆之夜,苏轼与同僚好友一起登上徐州黄楼。黄楼,是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楼成之时,苏轼心情极为畅快,作此诗以记之。

比起中秋时节的好天气,下元日的天气也并没什么不同;无需用红纱灯照着座位的旁边。“不用红纱”是反衬“明月皎洁”。远远望去,高山之下,白云冉冉,就像横铺的一条白色丝绢;俯瞰楼下,水中倒映一轮明月,就宛如横卧的一幅浮图画卷。这是写“下元之佳景”。

扁舟短棹尚未备妥,归去三峡尚待时日;然泛舟五湖之上,已经有约。这是写“下元之志趣”,有李商隐“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高洁志向。值得一提的是,这句并不是虚写。不久,秦少游也来徐州,同登黄楼,并写下《黄楼赋》,且与苏轼相约一同前往江浙游玩。

借问诸位,今日登临风景绝佳;可是,明年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位太守呢?这是写“下元之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能预料明年今日会怎样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寒衣节:十月一,送寒衣,寄思念,求平安

十月一,送寒衣。

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

寒衣节,是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拜祭先人,送寒衣,寄思念,求平安。

1

寒冬已至,取暖添衣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古时,人们从九月就开始缝制寒衣,预备过冬。

人间秋去冬来,岁月轮转,另一世界自然也寒风凛冽。

于是,在给自己添衣御寒时,念及故去亲人也需寒衣取暖。

所以在十月初一这天,便燃起烟火,为逝者送去冬日衣裳。

古诗有云:“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气,敬老孝老世代传。”

在这温暖节日里,要把思念送给远在天堂的亲人,为他们烧去寒衣。

因为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当我们在心中牵挂,他们就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当我们去祭奠缅怀,他们就会在天堂一直庇佑我们。

同时,也要把关爱留给身边陪伴的家人,为他们添置冬衣。

无论是家乡的父母长辈,或是为生活奔波的伴侣,远方求学的孩子。

一个电话,一句关怀,一件冬衣,让他们在严寒冬日,也能温暖如春。

2

祭祀敬祖,事死如生

寒衣节,也被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冥音节。

和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为中国传统“三大鬼节。”

清明节,是祭拜先人,慎终追远,打扫修缮墓穴。

中元节,是正值秋收,供奉新米,供先辈们品尝。

寒衣节,是天气渐冷,送去寒衣,可以御寒取暖。

衣食住行,对逝去的亲人,几乎是面面俱到。

因为对国人来说,生和死,不过是换了个住的地方而已。

正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对逝去的亲人要抱以同样的尊敬关怀,如生前一样,不能丝毫马虎。

让祖先在他方世界有人牵挂,也让我们的思念有归处。

孔子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每次祭祀的仪式和规矩,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孝道的体现。

寒衣节祭祀时,别忘了将五色纸剪成冥衣,焚化给祖先。

还要写上先人名字,烧得干净,确保先人能收到保暖衣裳。

冥途冷远,寒衣送暖,给逝者寄一份思念,为生者祈一份祝福。

我们深信,对逝者的关怀,亦是对活着的人最好的慈悲。

3

遥寄思念,祈求平安

《寄哀思》有云:“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

一年一年的寒衣,一日一日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思念。

送一件寒衣,愿天堂亲人,不再孤冷,身心皆安;

寄一份哀思,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人间安康。

他们虽已离开人世,但一直活在心中,永不相忘,时常思量。

回想过去的日子,才发现亏欠太多,没能好好陪伴,常去看望。

如今他们不在了,才渐渐懂得,什么是追悔莫及,抱憾终身。

人世间,最无奈的就是生离死别,最痛苦的就是天人永隔。

一旦离开,便是永远,再也没有来生,再也续不上前缘。

寒衣节,是提醒活着的人,不忘逝者,劝告活着的人,学会珍惜。

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每次相逢和别离,珍惜每份情意和缘分。

十月,寒夜漫漫风薄凉,唯有爱与温暖不可辜负。

即便山高路远,也要记得说一声:天冷请添衣,天冷请保重。

今日寒衣节,愿天上亲人,一切安好;愿烟火人间,平安吉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