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物壮则老(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时间:2024-01-20 04:19:12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道德经》:保持淳朴的状态,避免物壮则老,这也是一种智慧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强调的是用一种柔弱的态度去为人处事,不要太过于刚强。用谦虚低调的状态,反而会有一个更持久的状态。如果太过于尖锐,他过于锋利,反而不利于长久的生存。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多次在强调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太过于露锋芒。很多事物到达一个强壮的时候,就会走向一个衰老,这就是物壮则老的一个道理。

在《道德经》中,第55章含德之厚,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叫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事物过分强壮的时候就会走向衰老,这叫做违反了道德法则。不遵守道德常规就会消亡,在这一个整个篇章中,老子说的思想就是说,含德深厚的人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有毒的毒虫也不会蛰咬他,毒蛇也不会伤害它,凶猛的鸟也不会攻击他。婴儿的一个小手握东西很牢固,虽然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是婴儿的却经常,这就是精气充足的一个状态。

小孩整天哭叫,但是嗓子却没有沙哑,这就是和气旺盛的缘故,老子在多次强调,他喜欢那种婴儿的一种状态,因而无欲无求。没有更多的一个欲望,所以婴儿就是合乎道的一种状态。

老子主要讲述的是人的最佳状态,老子把无为的大道,修炼的最高程度,所能达到的状态就是进入一个无为的状态和忘我的赤子状态。其实老子说的这一种方式是稍微有一些夸张的手法,他比喻成一个婴儿无欲无求,也不会伤害任何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不会对他进行了很多的伤害。

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刚出生的婴儿,他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了,就知道吃了睡睡了玩儿。然后他并不知道这个世界充满着邪恶,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伤害,更没有什么欲望。除了满足本能的一个吃和睡的这种需求之外,其它没有思想,没有欲望,这就是心无杂念的一种状态,这也是老子强调的人生活的最佳状态。

比如说老子就说,我们成年人多说几句话,就会口干舌燥,声音沙哑,但是婴儿却没有这样。婴儿高声啼哭很久也不会声音嘶哑,这是为什么呢?他就认为婴儿正是因为无欲无求,是一种大道的一种状态。所以说生命力极其的旺盛,老子认为这就是一种合理的生存状态,只有这样便是最好的一种赤子之心。

那么老子所说的物壮则老,也就是说,当一个婴儿慢慢的成长,懂事了之后,就有了很多的欲望。到达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就是最强壮的时候。到达这个时候,反而会跌落到原点,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物极必反,这也是老子所说的物壮则老的一个道理。

没有遵守最初的赤子之心,没有最早的那种无欲无求的大道的智慧,不遵守这个道理就会物极必反。人在婴儿时期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无欲无求。大了之后私心也就随之而来,也就出现了衰亡的一个过程。

我们总结老子所说的这一个思想,很多事情都有一个物极必反,物壮则老的一个道理。当他走到一个限度的时候,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一个反面。其实我们在这一章学到的应该是归结于四个字:适可而止。

​本文由国学书书舍原创,您对于老子这个思想怎么看的呢?

《道德经》传世版本与马王堆版本对照译文——第五十五章

传世版本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CHAI蝎)虺(HUI毒蛇)蛇弗螫,攫鸟猛兽弗博。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含容道德深厚的人,得到道的呵护,与婴儿得到母亲的呵护一样。对于婴儿,有毒之虫类不来蜇害,凶猛的野兽不来扑捉,善抓善捕的鹰鸟不来攻击。他们筋骨柔弱却能把东西牢固地握住,不知道两合但是官却能自然兴奋起来,因为他们精气纯正。他们整天哭号却不会嗓音沙哑,因为他们与自然的呼吸一样和谐。知晓自然的和谐之气,也就理解了永恒不变之道。人们知道了永恒不变之道,就有可能达到明察的境界。但是,人们却想要增加自己的生机,认为这是可以达到长生目的的;然后,人们又根据自己的心愿而役使精气,认为这样可以变得更强大。看起来,从婴儿到成人,似乎是越来越强大了,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一旦强壮了就开始衰老了,追求强壮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会提前导致死亡。也就是说,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强壮,反而会加速死亡,不如复归于婴儿。  

马本 

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蜂虿(CHAI蝎)虺(HUI毒蛇)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博。

3、骨弱筋柔而握固。

4、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5、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6、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1、含德,而不是有德,意即隐藏德于身,并且这德厚重。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比于赤子,可以比过新生婴儿。

2、赤子好在哪里?毒虫不蜇,凶兽不碰,猛禽不窥。

3、何以这样?虽然婴儿骨弱筋柔但紧握拳头,蓄势以待,也就是霸气外露。

4、不知阴阳交合却能自然,精魄所至;终日哭啼而不嘶哑,调和所至。一个示阳,一个示阴,这是阴阳调和。

5、懂得阴阳调和,也就懂了自然规律,也就心里清明,也就有益生命而吉祥,以至心高气傲示刚强。

6、但是,物极必反,物壮则老,这叫不遵循道,不遵循道就早亡。

理解《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通行本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好像初生的婴孩。

毒虫不咬他,猛兽不伤他,凶鸟不抓他。

他的筋骨柔弱,但抓握却很牢固。

他虽然不知道男女之事,但他的却能,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

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

知道阴阳和合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

有益生命的就是吉祥(或贪生纵欲就会遭殃),以欲念主使精气叫做逞强。

事物过于壮盛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守常道很快就会灭亡。

逐句解释: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含有。赤子:纯净的初生婴儿。

拥有深厚道德修养的人,好比刚出生的婴儿。婴儿纯真而质朴,天真而无邪,没有一丝杂质。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毒虫:指蛇、蝎、蜂之类的有毒虫子。螫(shì):蜇人或咬人。据:兽类用爪子抓取。攫(jué)鸟:用鸟爪抓取食物的鸟,例如鹰隼。博:用爪搏击。

这样的人毒虫不会去咬他,猛兽不会去伤害他,凶鸟也不会去攻击他。因为纯洁如婴儿,对动物也没有威胁,因此兽类都不忍去伤害。人类也是这样,对于构不成威胁的一般都会有天生的怜悯,而不会痛下狠手。

骨弱筋柔而握固。

握固:抓握的牢固。

这样的人胫骨柔弱,然而抓握力却很牢固。这就是表面柔弱,内地实则刚强无比。好比道骨仙风的老人,看起来弱不经风,然而实际上力量刚强无比。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牝(pìn)牡(mǔ):母牛和公牛,雌性和雄性。朘(zuī)作:朘为男孩的,作为。

婴儿虽然不知道男女之事,但他的却能,这是因为他精力充沛,阳气旺盛的缘故。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嗄(á):噪音嘶哑。 和:和气,阴阳和合之气。

婴儿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知和曰常:常,指事物的常态和规律。和,指阴阳二气合和的状态。 明:明了,洞悉事物本质和规律。益:增益,增添。祥:妖祥、不祥,也有说祥瑞。强:强壮、逞强。

知道阴阳和合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有益生命的就是吉祥(或贪生纵欲就会不祥),以欲念主使精气叫做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过于壮盛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会灭亡。物盛则衰,物极必反,这就是客观规律。

心得总结:

本章主要是讲修道之人当返璞归真,如初生婴儿,这样的人才不会受鸟兽攻击,不被毒虫撕咬。人的一生经历颇多,世事沧桑,物欲横流,如果能在历经千帆后回归初心,保持纯真则是难能可贵的。老子把得道之人比喻成了赤子,这是因为赤子无欲、无为,不会给外界带去威胁,因此也不会招致来自外来的伤害。

“骨弱筋柔而握固”,婴儿虽然无欲无求,但他不是软弱的,不会任人欺凌。我们仔细观察婴儿的行为,他的小手虽然很柔软,但是非常有劲,攥东西的时候手握得十分牢固,很难将其分开。初生婴儿虽然外表柔弱,然而精力旺盛,自然,终日号哭而不哑。如果修道之人能重回到赤子境界,那就是达到了无欲、无为、无我的至高境界。这样的人能洞悉事物的规律,明察秋毫,做事情能得心易手,从心所欲,不会受到世俗的羁绊,也不会逞强称能、自以为是。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是告诉我们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凡事过犹不及,保持合适的状态是最为重要的。老子始终告诫人们是柔能克刚、弱能胜强、静能胜躁。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卑和虔诚的心态,虚心请教,不断进步,而不要高傲狂妄。

老子的话有的时候容易被误解,认为是消极避世,认为是循规蹈矩,认为是不敢创新。“物壮则老”也会被认为是不思进取,不敢发展壮大,其实这都是误解。老子的本意并非如此,他不是叫人不作为,也不是一味谦让退避,老子是告诫人们不要妄为,而是去做正确的事情,把正确的事情做到极致了就好了,不要再继续逞强,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与“道”背离。与“道”背离很快就会灭亡。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挑战,敢于创新,敢于为天下做表率,但是一定要牢记老子的话,过犹不及,物壮则老。

附帛书版: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以当今社会背景,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思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搞玄学、不故弄玄虚、不搬弄是非,实事求是、恭敬谦卑、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文章:如何理解《道德经》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老子》读书笔记-总结关于《老子》读书笔记-一个中年程序员的内心独白

https://github/jarry/daodejing

《道德经》|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道德经》:天道轮回,因果循环,越强大距离衰亡就越近。

《道德经》里有句话说: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真正顺道而行的君主,从来不会依靠武力强行镇压世人,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会遭受报应。

诚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百姓就如同水,君主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君主治理得当时天下如水一般风平浪静,君主治理的不好时,天下就如惊涛骇浪把君主的统治掀翻。

自古以来,军队真正的意义从来不是发动战争,强势镇压平民百姓。

军队和战争真正的意义是保护国家,保护百姓,让人们安居乐业,是一种被动防御,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王弼说: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

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是用军队来帮助人们度过灾难,而不是用武力来实现统治的野心。

比如现在的中国,各地洪涝灾害,解放军、武警相继出现,帮助人们抗击洪水,度过难关。

纵观历史,无论上古还是近代,每逢大军压境大地都会变得慌乱不堪,荆棘丛生;每逢战争过后,都会迎来一段时间的荒年,粮食无收,劳动力不足。

战争的存在往往伴随着灾难的降临,这是因为战争的存在本就违背了大道规律。

天道轮回,没有人知道天道是否存在,但是有些事物却是在不断演化,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目的不会自负,不会炫耀,也不会骄傲,他们心中明白这只是被迫用兵,倘若逞强必然会走向灾难的深渊。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战争本就有违大道,倘若取得成功之后不知收敛,只会给自身带来源源不断的祸患。

隋炀帝时期,自恃国力强盛,大兴土木开凿京杭运河,使得百姓叫苦连天。

随后又四处征兵,三次讨伐高丽,其中最惨的一次出征30万,生还2000人。三次讨伐全部失败,导致国内空虚,庄家青黄不接无人耕种,迎来史无前例的荒年。

极盛一时的大隋帝国就此走向衰败,隋炀帝也在起义军的讨伐中丧命。

隋朝当时确实强大,但终究还是在隋炀帝肆意用兵,频繁征战之下走向灭亡,成为一段笑料。

放眼当今,美国过去不也是如此吗?

多年来仗着第一强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强大时常对外发动战争,一言不合就对一些国家进行全方位限制。

强大是他们的底气,特朗普总统高傲,自大未将疫情放在眼里。最终却在疫情之下沦为全球笑柄,如今的美国确诊近400万,超过总人口1%,经济持续衰退,国内矛盾不断,更有很多人喊着“换掉总统”。

每日都有美国新闻,永远都是坏消息,整个国家乱象丛生。

陆希声曾说:

以德服人心,不以甲兵之力取强于天下。取强于人,人必恶之。

高明的统治者一向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依靠武力治理天下,用强硬的手段对待世人,必定会引起世人的反感,给自己招来灾祸。

隋炀帝致使隋朝灭亡,美国进入衰退期,不正是因为它们自恃强大,目空一切吗?

《道德经》中有句话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衰竭,它的存在不合乎大道,所以才会加速衰竭。

世间万物有因必有果,军队强大对外发动战争,事后国内会承受后果;事物超越极限不知收敛,过刚易折,必然会走向衰败。

其实,强大并没有错,错的是不懂得如何利用,因强大而产生的自大,骄傲才是导致一种事物,一个人走向失败的关键。

冥冥之中因果循环,你从其他地方拿走的,必然会以另一种方式失去,得到越多,失去也就越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