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方法有哪些?
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环境污染和紫外线照射的增加,人们对皮肤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越来越重视。了解皮肤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方法,对于保护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早期识别
1.自我检查:定期自我检查皮肤上是否有任何异常病变,如新出现的痣、斑块、溃疡、疱疹等。注意观察这些病变的形状、颜色、大小、边界和表面的变化。
2.ABCDE法则:这是一种常用的皮肤病变评估方法,用于识别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ABCDE代表病变的不对称性(Asymmetry)、边界不规则性(Border irregularity)、颜色不均匀性(Color variation)、直径大于6毫米(Diameter greater than 6mm)和进展(Evolution)。
3.视觉检查:皮肤专业医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或皮肤显微镜来检查皮肤上的病变。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病变的细节,如颜色、形状、边界和表面的特征。
4.皮肤活检:如果医生怀疑某个病变可能是皮肤癌,他们可能会建议进行皮肤活检。这是通过取下一小块皮肤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病变是否为癌症。
5.数字皮肤镜检查: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使用数字皮肤镜来观察和记录皮肤上的病变。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跟踪。
二、预防
1.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长时间待在户外。如果必须外出,应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遮阳帽、太阳镜和长袖衣物等也是必备的防护用品。
2.使用防晒霜:选择广谱防晒霜,能够同时阻挡UVA和UVB辐射。涂抹防晒霜应涵盖全身暴露的皮肤,并且每两小时重新涂抹一次,或者在游泳、出汗后重新涂抹。
3.避免人工紫外线:尽量避免使用日光浴、晒床和日光灯等人工紫外线照射设备,这些设备同样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4.注意防护儿童:儿童的皮肤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应尽量避免让儿童在强烈阳光下暴露,给他们穿戴防晒衣物和帽子,并使用儿童专用的防晒霜。
5.定期皮肤检查:定期检查皮肤上是否有任何异常的痣、斑点或其他病变。如果发现任何可疑的皮肤病变,应及时就医。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皮肤癌的风险。
三、治疗
1.手术切除:对于早期的皮肤癌,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医生会将肿瘤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一起切除,以确保彻底清除癌细胞。
2.冷冻疗法(冷冻疗法):也称为液氮冷冻疗法,适用于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通过将液氮直接喷射到癌细胞上,冷冻疗法可以杀死癌细胞。
3.激光疗法:适用于早期的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激光疗法使用高能激光光束来破坏癌细胞。
4.放射疗法:适用于大面积或深层的皮肤癌,或者在手术后可能残留癌细胞的情况下。放射疗法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5.化学疗法: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的皮肤癌。化学疗法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6.免疫疗法:适用于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7.靶向治疗:适用于黑色素瘤性皮肤癌。靶向治疗使用特定的药物来针对癌细胞中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质,以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皮肤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是保护皮肤健康的关键。通过合理的防晒措施、定期的皮肤检查以及及时就医,我们可以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早期发现并治疗皮肤癌,提高治愈率。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皮肤癌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共同为预防和控制皮肤癌做出努力。让我们一起关注皮肤健康,远离皮肤癌的威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六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黃帝內經•陰陽別論》
(接前文) 再往后是张志聪写的书叫《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他还写了一本叫《灵枢经集注》,同时他还写了《伤寒论集注》,张志聪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研究非常深,也是集中了很多他的学生、弟子,有一个团队一起来创作。他的《素问集注》对后世影响就很大,所以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应十二月者”,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他就往后开始推论了,起于手太阴肺经,最后结束于足厥阴肝经,所以它就是一个循环,这循环怎么来的?
第一个是手太阴应正月寅,农历历法里叫做“正月建寅”,“建寅”就是开始的意思,正月不是定在丑,也不是定在子,是寅时。(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手阳明大肠经应二月卯,足阳明胃经应三月辰,足太阴脾经应四月巳,手少阴心经应五月午,手太阳小肠经应六月未,足太阳膀胱经应七月申,足少阴肾经应八月酉,手厥阴心包经应九月戌,手少阳三焦经应十月亥,足少阳胆经应十一月子,足厥阴肝经应十二月丑,这正好就是一个循环。也就是是应十二个月,十二个月也是应一天当中的十二时辰,十二时辰要是应起来,正好就是针灸学里所讲的子午流注的这样一个概念。
子午流注大家都非常熟悉,知道子和午是子时和午时,子时是对应足少阳胆经,午时正好是十二点是对应的手少阴心经,所以叫做子午流注。这是指的取穴的时候用,大家注意,这也不是说你几点睡觉、几点休息、几点哪个脏腑活动,不是这意思。这个是指的在取穴的时候应用,它是这样一个意思。这就是十二月应十二经脉。
所以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就认为十二月是从手太阴肺应正月建寅,然后再往后正好应到最后一个是足厥阴肝经应十二月丑,最后结束。结束之后又继续手太阴肺,这样循环,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应用到每天的十二时辰,也就是二十四小时,你就会发现如果是从零点也就是子时,子时就是十一点,十一点到一点。一十点到一点这段时间正好是足少阳胆经当令,一点到三点是足厥阴肝经当令。
再往下凌晨三点到五点是手太阴肺经当令,凌晨五点到早上七点是手阳明大肠当令。从早上七点到早上九点,这段时间是足阳明胃经当令。再往下是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一点是足太阴脾经当令。从中午十一点到中午一点,这段时间是手少阴心经当令,这就到了午时了。
从这个下午一点到下午三点就是手太阳小肠经当令,从下午三点到下午五点,这是申时,这个时候是足太阳膀胱经当令。再往后就是酉时,就是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这段时间是足少阴肾经当令。再往后就是戌时,是从晚上七点到九点,戌时是手厥阴心包经当令。从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是亥时,亥时是手少阳三焦经当令。再往后就是子时,子时又轮到足少阳胆经当令,就是从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它这就是一个循环。
这是《黄帝内经》里建立起来的一个循环,正好是十二条经脉应十二时辰,跟十二时辰相应,这就是这段话的意思。所以是十二从应十二月,从就是顺从,这是一个循环。十二月正好应十二月的脉,所以每个月都有各自相应的脉,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有各自相应的脉,一年正好十二个月一循环,这个脉也循环一次,一天当中经脉的循环也正好十二时辰循环一周,这就是《黄帝内经》里建立的一个理论。咱们讲的这么细,先打下基础,便于将来我们学经络学的时候会用到,但是这一篇讲的重点还不是经络学,讲的是脉象、脏腑、病证之间的这样一个关系。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六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头号有新人#十二个时辰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古代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时辰,共是十二个时辰,其名称与对应的现代时间简介如下: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相当于晚上23时至凌晨1时。(子时)
鸡鸣:又名荒鸡,相当于凌晨1时至3时。(丑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即凌晨3时到5时。(寅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相当于早上5时至7时。
(卯时)
食时:又名早食,相当于上午7时至9时。(辰时)
隅中:又名日禺,相当于上午9时至11时。(巳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正午等,相当于中午11时至13时。(午时)
日映:又名日跌、日央等,相当于下午13时至15时。(未时)
哺时:又名日哺、夕食,相当于下午15时至17时。(申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相当于下午17时至19时。(酉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相当于晚上19时至21时。(戌时)
人定:又名定昏。相当于晚上21时至23时。(亥时)
古代还总结出了一首时辰养生歌,如下: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