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书。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荐:韩琦镇长安,荐知(主持,掌管)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凶):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数。
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囚、系。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难道不、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五、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六、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9、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10、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辄捕论之。
11、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12、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13、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14、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15、罪:惩处,判罪
16、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17、赈:救济
18、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19、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20、劾:揭发罪状
21、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22、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
23、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24、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七、军事
1、伐:讨伐,进攻;声讨,如口诛笔伐;功劳;
2、袭:偷袭;继承,随封爵或职;因循,沿袭
3、克:战胜,攻破;能够;克制,如克已复礼为仁;约定或限定(时间),如克日会战
4、拔:攻取;提拔;突出,超出,如出类拔萃
5、破:打败,攻克;
6、敌:仇敌,敌人;抵挡,抵抗,如寡不敌众;相当,匹敌,如势均力敌
7、距:通“拒”,抗拒,抵御;距离;
8、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9、怀:安抚,如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思乡怀远;心意,情怀;关心,如“少者怀之”。
10、部:统率,指挥;部队;官署,行政机关;
11、将:带领;扶,持,如出郭相扶将;将要,行将,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拿,用,如将功赎罪;且,又,发将信将疑
12、间:离间;隔阂,疏远;间或,断断续续地,如时时而间进;秘密地,悄悄地,如屏(屏退)人间语;从小路,如道芷阳间行。
13、引:率领,引导;拉开弓,如引而不发;延长,伸长,如引领西望;避开,退却,如秦军引而去;取过来,如引酒而饮之;引用,如旁征博引
14、徇:示众,如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巡行,如籍为裨将,徇下县。
15、次:驻扎,士卒次舍。
16、勒:率领,三日而勒兵。
17、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如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地势);坚持,如管仲固谏;固执,顽固,如汝心之固;固定,稳固,如固本清源;鄙陋,如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本来,如人固有一死。
八、人际交往
1、诣:到-----去
2、造:到-----去,造访;制造;成就,造就
3、谒:拜见,请见;请求;告诉,陈述
4、过:拜访,探望;责备,批评;错误,过失;胜过,超越
5、存:看望,问候,如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抚恤,如养幼少,存诸孤;思念;
6、劳:慰劳,如帝亲自劳军;功劳;费力,吃力;疲劳
7、访:看望,拜访;询问;查访,侦察
8、问:问候;问,询问;追究,考察(问罪);管,干预
9、顾:探望,拜访,如三顾茅庐;关心,照顾,如大臣争于私而不顾于民;思念,如顾恋慈母;回头看,如瞻前顾后;看,如君臣相顾,泣下沾巾;回头,如康顾视日影;只是,不过,如顾吾念之。
10、吊:慰问,如吊民伐罪;悼念死者;
11、延:邀请;引进,迎接;蔓延,扩展;伸长,延长
12、遇:对待,接待;待遇;会见;接触,感触,如臣以神遇;遇合,逢时,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如怀才不遇。
13、通:交往;交换,如通财货;通报,传达,如不肯为通;得志;地位显贵,显达;通晓,如通于兵事;共同的,通常的,如前代通则。
14、致:送达,如远方莫不致其珍;献出,尽,如事君能致其身;传达,表达,如遣吏存问致意,再如致谢,致敬;招引,引来,如致市民,取聚万货;取得,得到,如知其可以致功也;意态,情趣,如闲情逸致。
15、遗:赠送,给予;遗失;遗留
16、施:给予恩惠,施惠;施舍;施行,实行;
17、怀:安抚,如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思乡怀远;关心,如“少者怀之”。
18、赡:供给,供养,如皆以赡给九族;富足,充足,如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19、与:结交,亲附;给予,授予;参加(与师);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20、比:勾结,如朋比为奸;比较,如与天地兮比寿;认为与-----一样,如自比于乐毅管仲;并列,挨着,如鳞次栉比;及,等到,如比去,以手阖门;接连地,如比三年日蚀。
21、信:言语真实,如信言不美;讲信用,如言必信;相信。
22、微:地位低下,卑贱;衰败,衰弱,如周室卑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不显露的,如微服而行于民间(微服:国君或官吏穿着一般人的衣服);暗中伺察,如童微伺其睡
23、攻:攻打;抨击,指责,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4、夺:强取,夺取;强行改变,如匹夫不可夺志也;丧捧,耽误,如勿夺农时。
九、心理
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2、恨: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3、望:埋怨,责怪,如宗室贵族多有怨望者;名望,名声;盼望,期望;农历每月十五
4、期:期望,要求,如良剑期乎断;一定的时间期限;约定(日期);约会;周(年、月)
5、冀:希望,如冀复得兔。
6、幸:希望,如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驾幸;侥幸,如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幸亏,如幸来告我。
7、矜:怜悯,同情,如矜恤孤羸;注重,慎重,如人矜节行;庄重,如矜持(竭力保持庄重);骄傲;夸耀,如自矜功伐。
8、伐:夸耀,如无伐善
9、施:夸耀,表白,如无施劳。
10、耻:耻辱;羞愧,羞耻心;以---为耻。
11、厚:看重,如固前圣之所厚;深,重,优厚,如厚待;(为人)厚道,不刻薄。
12、多:称赞,如人以此多之。
13、少:轻视,看不起;稍微
14、易:轻视;交换;改变;容易
15、鄙:看不起,轻视,如时议以此鄙之;庸俗,浅陋,如孤陋寡闻;边疆,边远的地方;谦称自己。
16、哀:同情,如吾哀之。
17、贷:宽恕,如虽亲属不贷;借出;借入
18、患:担忧,忧虑,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灾难,如有备无患;得-----病。
19、尚:崇尚,尊重,如尚轻侠;尚且,如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还,如尚能饭否。
20、厌:通“餍”,满足,如“抑为之不厌”;讨厌,如“与可厌之”。
21、异:惊奇,奇怪,如“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奇特,与众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
十、语言
1、谢:感谢;道歉;辞别;推辞,拒绝;告诉,劝告,如多谢后世人;衰亡,凋落
2、属:嘱托,如属吾属文以记之;委托,交给,如以兵属蒙恬;交给官吏治罪,如乃以秦王属吏;连接,如冠盖相属;写作如属文;------之类。
3、责;责备,责罚;要求,如求全责备;索取
4、让:责备,责怪;辞让,谦让
5、谯:责备。
6、数:列举罪状加以责备,如使吏数之;计算,如楚兵之多,不可胜数;一一列举;屡次,如数犯边境;六艺之一,算术;规律,必然性;天命,命运。
7、非:非难,责怪,如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不对的,不合理的;不是。
8、刺:斥责,指责,如面刺寡人之过者;名帖,名片
9、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毁谤
10、讥:非难,指责;讥讽
11、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如讽齐王纳谏
12、喻:告诉,如故作书以喻意;知道,了解,明白,如家喻户晓;比喻。
1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如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说;指责,如季布面折其短;折断,如折颈而死;弯曲,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挫折,损失,如损兵折将。
14、慎:表告诫,相当于“千万”,用于否定;谨慎,慎重。
15、可:许可,允许;合适,适合,如可口;可以;大约,约计
16、许:答应,允许;赞许,赞同。
17、却:推辞,不接受,如却之不恭;退,如李牧连却之。
18、趣:催促,如王趣见;趋向,奔向,如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赶快,急促,如趣为我语。
19、质:质问,问,如质责汤于上前;评判,对质,如而欲质天之有无;人质;作人质,如燕太子丹质于秦;质地,如黑质而白章;质朴,朴实,如其人质直,市无二价;刑具,杀人时用的砧板。
20、敢:谦词,冒昧,如“赤也感,敢问?”;表反问,岂敢。
十一、其它
1、显:显扬,传扬,如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显贵,显赫,如百乘,显使也;明显,显著;显露。
2、蹶:受挫折,如一蹶不振,必蹶上将军(使受挫折);倒下,跌倒;竭尽,枯竭,如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3、阴:暗中,暗地里,如孙膑以刑徒阴见;山之北水之南;阴险。
4、迨:等到。迨至境上。
5、用:因为。人用是多(赞扬)李疑。
6、稍:慢慢地,逐渐。其后秦稍蚕食魏。
7、竟:穷尽。未能竟其义。
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常常见到古人被判流放,俗称外派或流放。《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武松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朋友认为流放是换个地方生活,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流放刑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雏形,称之为流放或窜。例如殷商君主太甲,就曾由于执政无道,被权臣伊尹流放到桐宫,史称伊尹放太甲,自然这类流放归属于政治软禁。吃喝安心仅仅使你闭门思过。
秦汉时期的流刑称之为迁,迫使犯罪分子远离家乡居住,或送往边境地区驻防。比如秦朝的嫪毐其党羽已经迁到蜀地,总共有四千多人。这一时期的流放大多是随意的,慰藉于国家的法律法规调温当中,这与后世的流放大相径庭。流放刑在唐代正式确立,成为五刑之一。唐代流放有三个层次,2000里、2500里、3000里。虽然是按距离流放,但古代人的计算并没那么精准,便是流放到偏僻落伍的地区。
到了流放地后,罪人只需要服役一年,然后在那里自由生活。当罪人被流放时,他们的妻子必须陪伴他们,他们不能以此为由离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害怕罪人在流放中会过于孤独,所以他们派妻子陪伴他们。至于父母和孩子,都是自愿的,想跟着就跟着。一般流放期为六年。六年后,罪犯可以返回原籍或再次留到流放地。人们通常选择前者。流放期内,假如碰到了皇上的大赦令,罪犯也可以提早返回原籍。古代流放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古代人不愿离开家乡的观念,以此作为惩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迁刑也不会再是一件很悲痛的事儿。古人在心理状态上也能接纳像唐朝的流刑,没有任何额外的惩罚,他们只是搬到了其他地方,甚至带着他们的妻子和孩子。期满后,他们可以自由地回到家乡,这就像是一次长期的旅行。流放服刑一年后,罪人可以自由生活,有的甚至通过经商致富。唐朝的裴伷先因罪被流放到北庭地区。裴伷先在流放地过得很自在轻松,不但经商发家致富挣了上千万的家产,还娶了胡人皇室的闺女为妻。
到了宋代,国家意识到流放的刑罚严重不足,并以此进行改革。宋代时,充军与杖刑、面刺与劳役合二为一,形成了刺与配的一站式刑法。当时流放判决多为重罪,为一级重刑。流放中的囚犯必须先被鞭打20个大板子,宋代的杖刑特别残酷,杖刑后罪犯还需要接纳官府的刺青服务项目,也就是刺面,又称之为黥刑,才最后发配到流放地服役,这刚挨打个半死,然后旅途劳累,许多罪犯是吃不消的。
在流放地,重罪犯可能会服无期徒刑,就算是碰到皇上大赦令也不可回乡。对于宋人来说,最可怕的流放地是沙门岛。《水浒传》中的卢俊义就曾刺配沙门岛。沙门岛也是今天庙岛群岛中的庙岛。宋朝时归属于登州府管辖。在沙门岛服刑的真实生活就像炼狱。宋朝的沙门岛,关键刺配谋反、劫匪、杀人、纵火、奸污等重罪犯。因为是重罪犯,沙门岛的监守对犯人是非常苛刻,常常凌虐乃至滥杀犯人,沙门岛的囚犯配额是300人,但具体总数常常超量。超量的囚犯没有国家的食物分配,所以囚犯们经常挨饿。如果囚犯严重超额监守确实会将囚犯扔到海中去喂鱼。
清代的放逐刑最猛的就是流放宁古塔,假如再加上一句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可进关,那么就相当于被打进了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装甲人员指的是守卫边境的士兵。这些人天性粗暴,被当作家奴,就像动物一样。而且,这种苦难是无止境的,由于流放者的后代也是奴隶和贱民,儿子不准读书认字,女儿长大后也是男主人的玩物。凡主人有男子结婚为奴者的妻子和女儿还会被拉去试床,遭受是十分的凄惨。
小编自我点评一下,宁古塔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海林市。那时候是极寒之地。如今的宁古塔地区已经成为冬季的旅游胜地和线上名人景点的雪乡。这是一个古代人永远不会去的地方,但今天人们花钱奔向它。这就是世间的沧桑。
《图片仅供参考》
第三单元
9 三峡
【导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法指导一:
【文言实词理解法】
1.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的含义,其形式同现代汉语的组词法一样。
2.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等对立位置使用近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领略一下1500多年前雄壮绝美的三峡风光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ǎn) 属(zhǔ)引 御风(yù) 长啸(xiào)
2.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四字短语
①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②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③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④沿溯阻绝: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⑤乘奔御风:骑上快马,驾着疾风。
⑥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⑦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⑧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来源:Z|xx|k.Com]
⑨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
⑩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肃静。
⑪属引凄异: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⑫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逻辑分析法。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意思逻辑推理。
4.成语助解法。成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中某些语素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5.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意义不明确的就要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种含义与这个词语环境贴近,由此推断它在此处的含义。
学法指导二:
【景物特征概括法】
1.抓写景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语句。
2.抓描绘景物时运用的方法,如象征、联想、想象和修辞。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3)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②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③不以疾也 (古义:快;今义:疾病)
④良多趣味 (古义:真;今义:好)
(4)一词多义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绝①沿溯阻绝 (动词,断。)
②绝多生怪柏 (副词,极,特别。)
③哀转久绝 (动词,停止,消失。)
(5)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④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4.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感受美景
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再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齐读),用“三峡的________美,你看那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交流点拨】三峡的山美,你看那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析美景 突破难点
1.阅读课文,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山和水)
2.在描写三峡的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交流点拨】“两岸连山……不见曦月。”
关键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
【交流点拨】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交流点拨】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隐天蔽日。”正面写山多,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狭窄,苍天一线。“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侧面表现夏水迅疾。“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②动静结合。静景:山 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③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2.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交流点拨】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3.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交流点拨】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上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阔的三峡工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如何变化,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交流点拨】《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
【附:板书设计】
三峡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水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雄奇秀美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0 短文二篇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计划】
2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授课。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无不让你心旌摇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诗,像画又像诗,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欲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欲,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
4.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5.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6.朗读指导。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8.背景介绍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整体感知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交流点拨】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清幽雅静,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么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2.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积累古诗词里描写山和川的诗句。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附:板书设计】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写景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遂(suì) 寝(qǐn)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g)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3.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思念、读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5.朗读指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点拨】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清闲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交流点拨】一个“闲”字饱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赏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交流点拨】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附:板书设计】
描绘庭中月色贬官谪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1* 与朱元思书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此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zhuàn) 鸢(yuān) 飞戾(lì)天 经纶(lún) 横柯(kē)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表约数。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跟、随。 缥碧:青白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 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 交映:互相掩映。
3.通假字
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显现,显露。
4.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哀转久绝:消失。
以为妙绝:极。
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边,名词作状语。
从从流飘荡: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顺从(采纳)。
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
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点点。
争高直指:指向。
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尽头。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5.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6.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
经纶世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
7.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8.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高)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析美景 突破重点
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交流点拨】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交流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从人的感官角度看,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交流点拨】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2.从修辞角度看,课文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①比拟: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夸张、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交流点拨】树木茂密。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是说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从流飘荡
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2 唐诗五首
【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赏读《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gāo) 徙倚(xǐ) 驱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历历:分明的样子。 长河:黄河。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作者简介
①王绩(约589—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②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③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背景介绍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停顿。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学法指导一: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学法指导二: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月:思乡、怀人。
菊:隐逸、清高。
莲:超凡脱俗。
梅:高洁。
兰:高洁、隐士。
松:坚贞、不屈。
竹:正直、虚心。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乡思。
鹧鸪:离愁别绪。
寒蝉:思乡、离愁别绪。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柳:送别、思念。
雁:思乡。
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
阑干:思念、寂寞、离愁。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二 学习《野望》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名句赏析。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两句的妙处。【交流点拨】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交流点拨】这两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祥宁静。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步骤三 学习《黄鹤楼》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2.名句赏析。
(1)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2)尾联中的“烟波”一词妙在哪里?
【交流点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步骤四 学习《使至塞上》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终于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2.名句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交流点拨】一“征”一“归”,一“出”一“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交流点拨】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
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黄鹤楼》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诗人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涤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寂寞伤感的情绪。
课外搜集王绩、崔颢、王维的诗歌赏读。
【附:板书设计】
野望首联——远望、徘徊——百无聊赖
颔联
颈联暮中所见秋色,落晖
牧人,猎马——远景近景搭配
静态动态结合
尾联——无言、高歌——孤独无依
黄鹤楼首联——鹤去楼空——怅然若失
颔联——物在人非——世事茫然
颈联——绿树芳草——引发乡愁
尾联——落日暮江——烘托乡愁
使至塞上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尾联叙事壮丽风光
抑郁心情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