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道器(道器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29 16:52:18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妙者文化 | 道器——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以 观 其 妙 |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於微而后成,始於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欢迎关注妙者,这是一个集众妙之地,让我们一起感受玄之又玄的天、地、人、事、物。

透过古代纹样,探访时代印记

欢迎阅读#说纹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道器相融,世界大同。让我们继续瓷中看道。

药王孙思邈像

“壶”是葫芦的象形字。葫芦既是一味中药,也是放中药的容器。与道教和酒有着很深的渊源。传说一行医老者常悬挂一葫芦在市井中出诊,故称壶公,因其乐善好施,老者悬壶济世的善行在坊间传为佳话,“悬壶济世”四字也成中医施仁术的美誉。

“壶公”与“壶”故事的延展在很多史料中都有出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昔费长房为市吏,见王壶公悬壶於市,长房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隐沦仙路。”说的是身为市吏的费长房跟随壶公到葫芦中修仙去了。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於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说了壶公妙手回春的医术。《云笈七签》卷二八引《云台治中录》:“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道……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讲了葫芦内可盛天地,是壶公出入的洞天福地。《拾遗记》卷十:”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形容海上三座神山形似葫芦。

晚清/彩绘绢本《蟠桃八仙会》图册之铁拐李

从这些神仙故事中可知,古人认为葫芦内有乾坤,是为仙境,也是仙人住所。又因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与道家思想的核心“仁”理念相同,葫芦成了道教常见的器物,也成了道教神话中各路神仙常伴的法器。后世的诗人更把“壶中天地”“壶中日月”喻为理想境界。

唐朝对道教的推崇不亚于宋朝,开国皇帝李渊甚至颁布法令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李白是诗仙、酒仙,也是道仙,素有“谪仙人”之称,曾作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来诉说自己想要修仙入道的心情。白居易一生求佛问道,也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这样的诗句,还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放入道教的文本中,写出了令人荡气回肠的《长恨歌》。元稹是唐代文学家,也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修佛道,作诗“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壶中洞天”从最初的道仙之所引申为一种超凡的人生意境,在人与仙之间嫁接了一“道”桥梁。

春秋/匏壶

山西青铜博物馆

葫芦与酒也有着很深的渊源,《诗经》上说“酌之用匏”,“匏”指的就是葫芦做的酒杯。古代以“匏爵”行祭天之礼,也是葫芦酒杯的一种, “酒葫芦”则是用来装酒的大号葫芦。但葫芦若保存不当,酒会变质,所以青铜器、陶瓷制作的葫芦形酒器开始流行。施耐庵的《水浒传》还把“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天”写在了武松醉打蒋门神那家酒馆门口的销金旗上。

唐/邢窑白釉葫芦执壶

邢台博物馆

唐代,邢窑是北方白瓷的代表,为皇宫贵族打造了众多优质瓷器。这件白釉葫芦执壶是邢台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二级文物,2003年12月出土于邢钢东生活区。回溯千年,筵席之上,谁在酒醉中悟出了另一番人生哲理?

唐 / 耀州窑黑釉双系葫芦瓶

奥尔梅克海外文物回流俱乐部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始烧制黑釉,这件双系葫芦瓶造型饱满,透露着大唐盛世热爱丰腴的审美趋势。深沉含蓄的釉色和醇厚质朴的风格也让这葫芦瓶多了几分关于宗祀庙宇的联想,曾满腹灵丹还是美酒四溢已无从知道,但足可见证耀州窑在陶瓷史画卷的起笔。

无论“悬壶济世”还是“壶中日月”,或者“醉里乾坤”,都脱离不了道家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古物,正记载了古人修身、修心、修德、修慧,渴望在自然天地中长存的追求。

感谢阅读 妙者#说纹。一起支持传统文化~

MIAO

这是一个集众妙之地

让我们一起感受玄之又玄的天、地、人、事、物

【书画中的委曲】道不自器,艺术委曲与现实委曲的区别

在艺术中,正是灵魂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赋予了作品最本质、最根本的生命力量,就像绘画中以熟练的技法穷形尽相,有时可能还不如儿童稚拙的作品,只因为其体现出了更多的真实。

动植物往往只有一种固定的生长方向性,而人则可以在某段时间做这件事,在另外的时间去做另一件事。前者是一种自发的和被动的委曲,后者则趋于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委曲,也即人可以对委曲的方向性进行主观的调控。不同目的的实现有着不同的难度,更大的成就往往意味着要经历更多的委曲。而我们会发现,越是复杂多变的事物越需要从精神以及精神之上的层面才能作出更好的把握,因为方法技术虽然具体性针对性较强,但却未必能够适应多变的情况。思想认识适用性更为宽泛,但许多新出现的未知和问题可能还未得到概括总结,而对于未知的有效认识是离不开精神和灵魂的参与的。

现实中各种事物委曲的方向一般是从无形到有形,从抽象到具体,艺术中的委曲则与此不同,尽管各种艺术形式都要以一定的外形为载体,但艺术却有着极大的表达自由性,比如从理论上来说,文学和绘画可以任意截取世界上各种事物在委曲展开中的某个部分,某个阶段,某一个或几个层面进行艺术加工和展现。但不难理解,其展现的内容与层次越丰富则艺术水平越高,拘泥于表层的细节真实便不及于作品中能表达出某种深刻的思想,而能在作品中表达出精神与灵魂性的内容则又更胜一筹。书法自一开始便是以一种抽象的外形为载体,音乐则更是抽象掉了视觉外形只留下了听觉外形。这种对于具体的形的超脱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和表达抽象的精神性和灵魂性的内容。

可以说,高级的艺术是运用想象力去展现精神、灵魂自由和无限的变化,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中的委曲符合于道的特性,之所以说“道不自器”是因为道层层委曲为器,仅能得道之一偏,艺术便是要一次次地从具体的器与形之中超脱往返,不断引领人们去感受、去成就新的变化,因而每个成功的艺术作品都可以看作是充满独特个性的生命体。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委曲」道不自器,离方遁圆方能穷形尽相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艺术中线条与委曲的相互成就:线条的重要性

道德经中“道、术、法、器”指什么?管理者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呢?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巨作,被奉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精髓之书,那么当下企业管理中心如何运用道德经中的管理哲学呢?现在的职场中HRVP又是如何理解和运用书中的哲学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分享下哲学中的管理密码。

一、“道、术、法、器”到底指的是什么?

1、“道”指的是企业的定位属于战略维度,例如: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愿景、企业的价值观,涉及到顶层设计,属于宏观思想,也可以简单理解成企业的文化,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和变迁,唯有文化可以传承;

2、“术”指的是企业的战术维度,即商业模式,比如:经营模式、内部机制、方法等,属于企业的战术层,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能够把企业的盈利模式讲清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共创未来,实现企业的“道”层面的落地;

3、“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指的法律法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建立自己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体系和工作指标,涉及到规则的设定保障企业战略和战略的落地,做的有章可依,有法可守;

4、“器”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字面意思就是容器,也就是企业执行落地的实操工具,比如说:电脑、电话、办公软件、日常工作表格等等;

二、HR管理者如何运用?

1、HR 从业者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合作伙伴,需要通过“道”的层面设计企业的愿景、规划、价值观等软实力,然后变成文化不断的进行传达,宣导让更多的员工和同行认可和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有力的管理手段;

2、HR管理者还要从顶层的设计中找到企业的硬实力变成卖点,然后通过渠道把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展示给员工,让大家对未来和公司充满希望和憧憬,这样才能激活人员的动力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

3、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的规制制度部门,必须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和愿景,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分阶段的对工作指标进行评估和优化,例如:薪酬体系、晋升通道及内部基本法等落地,让员工在公平的赛道上赛出更好的成绩,帮助企业吸纳和培养人才;

4、HRBP作为业务伙伴的形式出现在企业的面前,需要帮助业务部门工作更加流畅,效率更高、结果更好,那就需要深入业务一线不断总结、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工具,不断完善和提升,例如: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日常工作中的话术和日常工具的升级改造,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手段和方法,助力企业快速腾飞;

道法自然:浅析宋代陶瓷的美学,是如何走上“道器合一”之路的?

引言:

瓷器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如今更成为全世界家家户户离不开的日用器皿。

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名片之一,瓷器甚至在英文中的拼写都与“中国”是同一个单词。

瓷器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洗礼,在其独特的艺术气质之下,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宋代社会海晏河清、民殷国富,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大高峰,同时也是古代瓷文化发展的巅峰。

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名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集简朴实用与美学享受于一身的特点,更体现出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取向,是中国文明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故乡”,陶瓷就像茶叶、丝绸以及四大发明一样,早在几千年前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大约在70万年前的远古社会,当人们还在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陶器的基本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晾干后的泥巴用火一烧,就会变得十分坚硬,可以用来盛放食物和水,这便是陶瓷工艺诞生的由来。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拂晓时辰,夏商周三朝的青铜器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陶器的制作工艺与应用范围也突破了过去的限制。

由于青铜器制作成本太高,只能作为贵族专利被少数人享用,普通老百姓日常所用的仍是陶器。

得益于制陶工艺的进步,各种彩釉硬陶纷纷涌现,颜色以青、绿、黄、褐、灰为主。陶器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盛放食物,逐渐拓宽到建筑、殡葬、祭祀等多个领域。

秦汉两代,统治者大都热衷于建造庞大华丽的房屋宫殿,如秦代的阿房宫、汉代的未央宫等,都代表了当时最高超的建筑学水准。

这一时期,陶器大都作为建筑材料出现,以解决木料不易久存的缺陷。

虽然经过兵火摧残,这些雄伟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从考古出土的瓦当、汉砖等文物当中,仍可窥见这些建筑群昔日的惊人规模。

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取得了质的飞跃,瓷器烧制进入一段高速发展期,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等新式瓷器成为官宦人家的新宠。

唐朝的陶瓷水平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专门烧瓷制瓷的官窑私窑,釉料使用趋于成熟,火烧温度最高超过一千摄氏度。

这一阶段制出的瓷器质白坚硬、近乎透明,已经与粗糙的陶器呈现出肉眼可见的区别,所以后世多将唐朝划分为中国古代陶器时代与瓷器时代的分水岭。

两宋社会,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达到全盛,著名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且每一家制出的瓷器都独具特色,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由于海陆贸易的繁荣,宋朝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几乎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水涨船高。

这一时期的瓷器已经完全摆脱了实用的范畴,而是作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为后世陶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陶瓷的美学特征

宋太祖赵匡胤在创立宋朝之前,曾经是五代十国年间后周的一员大将。

经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统治者一举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并在短短数年内统一了全国。

由于深知武人掌权的弊端,宋太祖开国之初就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经济上则采取轻徭薄赋的方针,使宋初的国力迅速从战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中恢复过来。

两宋社会整体上看,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市民阶级开始觉醒,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格局。

儒学和佛教的地位今非昔比,反倒是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道教思想开始崛起,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在哲学领域的主流选择。

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大幅提升,普遍追求沉稳内敛、道法自然的超然境界。

与此同时,宋朝的陶瓷制造工艺也取得了大量革新,不论是制作效率,还是成品质量,都不是此前任何一个朝代可以比拟的。

宽松的市场环境,为宋朝陶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程朱理学和道教思想的兴盛,则如同最佳的精神养料,在潜移默化之中融入到制瓷这个行业,对宋朝瓷制品的审美风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仿生意蕴美

艺术范畴的“仿生”一词,是指将自然界中的某种动植物造型,刻画进艺术作品中。

其实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的制瓷工匠们就已经熟练掌握了仿生的技巧,但是在两宋年间,这一技术又获得了新的突破。

宋瓷仿生绝非照葫芦画瓢,而是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是对美的一种抽象和概括。

随着佛教在我国境内的深入传播,莲花逐渐成为瓷器艺术品中的常客,尤其是汝窑出产的莲花瓷器,蕴含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寓意,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青睐。

又如家喻户晓的名作天青葫芦瓶,上小下大呈黄金比例,将一只野生葫芦的形象打磨得浑然天成,寄托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堪称宋代瓷器美学的典范。

(二)形制典范美

任何一门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人们就会总结出一些受到普遍认可的理念和眼光,以此作为评价优劣高下的审美标准。

与前朝相比,宋代的陶瓷工艺尤其讲究形制的典范之美,或小口短颈,或丰身瘦底,或圆润自然,或挺拔刚劲,不同的瓷器作品风格明显,放在一起品鉴令人趣味盎然。

较为典型的有专门用来插花的梅瓶、龙泉窑的葫芦瓶、均窑的胆瓶等等,每一件都由经验丰富、心灵手巧的匠师们精雕细琢而成,烧制出来的作品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形态。

其形制规范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认可,更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行业典范。

宋代陶瓷美学中的“道法自然”思想

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宋朝中央就把道教思想拔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推崇备至。

随着市民阶级的崛起,程朱理学异军突起,与道教思想并列为两宋最重要的两大治国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盛行,不仅催生出大量令人神往的山水画作,也为陶瓷界树立了简约、自然、典雅的基本审美取向。

纵览两宋时期著名的陶瓷作品,很少看到方圆规矩的菱形几何图形,色彩太过丰富艳丽的也比较罕见。

宋初民间流行一种酱釉小口瓶,整体造型自然典雅,里里外外没有任何艳丽的花纹,但一眼看上去十分顺眼,仿佛它并不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而是一件大自然孕育出来的宝物。

无论何种视觉艺术,都是由色彩、造型和纹饰三大块有机结合的结果,瓷器艺术也不例外。

与书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彩釉是陶瓷工艺独有的语言形式,其特殊的色彩和肌理效果,为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无论是单色釉还是花釉,宋瓷的釉饰风格都呈现出明显的自然美。

宋瓷中釉色的名字十分考究,大都与自然界中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紫霞红日、皓月繁星等元素挂钩。

比较常见的如“天青”“月白”“玫瑰红”“葡萄紫”“鹧鸪斑”等。

透过这些生动形象比喻不难窥见,宋代工匠们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格外重视运用釉色展现瓷器的自然之美,力求达到人工上色与自然审美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青花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其开头两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即用寥寥数笔勾勒出宋代青釉瓷的独特魅力。

凭借其朴素淡雅的色调,青釉瓷是宋代人普遍喜爱的瓷器,也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

虽然早在唐朝时,工匠们在烧制青釉瓷时就力求贴近玉的质感,但受限于当时落后的石灰釉工艺,无论匠人们怎样用心,最终的成品总免不了一种廉价的玻璃感。

到了宋代,瓷器制釉的方法有了新的改良,使用石灰釉、石灰碱釉相结合的材料,并采取多次素烧胎体、多次施釉的手段增加釉层厚度。

最终制成的瓷器温润通透、柔和含蓄,十分接近玉的观感和手感。

这种厚釉装饰的风格,最大限度发挥了陶瓷工艺厚重深沉、古典典雅的艺术风格,为后世久久传承沿用。

作为从儒家思想发展出来的分支,程朱理学在提倡传统纲常教导的基础上,同时注重与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形成了维护宋朝统治的主要思想。

在程朱理学的学说当中,往往用神话故事告诫世人修德自省,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宋代瓷器取其精义,大都追求一种返璞归真、自然祥和的美学观念。

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高,宋代在绘画和书法这两大艺术领域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为陶瓷工艺注入了新的元素。

各地瓷窑在烧制瓷器时,往往将名家的书画作品绘到瓶身上,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不论从实用角度出发,还是论材料、造型、装饰、意境,宋代陶瓷都与道家思想及程朱理学完美融合,达到了“道器合一”的至臻境界。

结语:

宋代陶瓷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发展的巅峰,在总结前人心血智慧的基础之上,融入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程朱理学思想,发展出自身旗帜鲜明的风格。

结合两宋社会的时代背景,这样一种近乎完美的艺术品的诞生,既反映了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也是中华传统美学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参考资料:

《道与艺术》

《东方艺术与美学》

《中国工艺美学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