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取应(取应的拼音)

时间:2023-12-29 06:49:53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养老护理员(初级)培训课程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特点

本教程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职业标准》与相关要求进行编写。其指导思想以职业技能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坚持“考什么、编什么”为基本原则。

适用于准备参加考核鉴定的人员,有助于申请考核人员掌握考核鉴定的范围和内容。

图/摄图网

第一章 给药

学习目标

1. 完成老人的口服给药。

2. 能配合医护人员保管老人的药物。

第一节 口服给药专业知识

药物是预防、诊断及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由于药物是各种化学物质及生物制品,所以人体使用各种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养老护理员必须了解常用药物的使用知识,如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等,以便协助老人正确的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药物的作用

1. 预防疾病

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提高机体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如卡介苗、白百破疫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2. 诊断疾病

在疾病的诊断中,一些疾病常需要使用某种药物以协助检查,确定诊断。如肾造影、胆囊造影的用药等。

3. 治疗疾病

治疗疾病是药物的主要功能。药物可杀灭病原微生物,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如各类抗生素、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等。

4. 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物质

对某些因缺乏某种物质所引起的疾病,可通过补充这些药物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如维生素D、钙剂、铁剂等。

二、药物的种类

1. 内服药

有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溶液等。

2. 外用药

有溶液、洗剂、搽剂、粉剂、滴剂、栓剂、酊剂、软膏等。

3. 注射剂

有溶液、油剂、结晶剂、粉剂、混悬剂等。

4. 其他

喷雾剂、粘贴敷剂,胰岛素泵等。

三、给药的途径

根据用药的目的不同,给药的途径也不同,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吸入、注射(皮下,肌内、静脉及穴位等)、直肠给药、局部外敷、局部滴药等方法。另外,有些老人因疾病治疗的需要,还需要从推管、胸腔或虚腔内给药。

四、药物的保管原则

1. 老人居室内储存的药物数量不可过多,以免过期失效或变质。

2. 药瓶或药袋上要清楚的写上药名、每片药的剂量、药的用法,开药的日期,医院等,凡字迹不清或无标签的药都不能使用。

3. 药物要分类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别放置,以免急用时拿错。误服而发生危险。

4. 药物要避光,放在干燥、阴凉、清洁处和老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5. 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如碘酊(碘酒)、酒精、复方甘草片、酵母片等要放在瓶子内并盖紧。对栓剂、水剂药和遇热容易变质的药物如胰岛素、眼药水等,应放冰箱里,对于遇光可变质的药如维生素C、氮茶碱等,应装入有色、密盖的瓶内。

6. 药物应固定放在养老护理员和老人都知道的地方。每天早展可将老人一天的药量分别放在几个药杯或小空瓶内,以防忘记服用或误服。

五、协助老人口服给药注章事项

1. 仔细核对和检查药物的质量

仔细检查药物的名称、剂量、服药的时间、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对标不清、变色、发霉、粘连、有异味等或超过有效期的药严禁服用。如药瓶标等上注明有效期为2007/8/20,就表明该药可用到2007年8月20日为止。

2. 要按时服药

由于各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速度不同,要做到延长药效和保持药物在体内维持时间的连续性和有效的血浓度,必须要按时服药。

(1)一日三次

如服抗生素类药的时间可在早7-8点,下午15-16点,晚上22点左右。

(2)饭前或空腹

在没吃饭或吃饭前30min服用。一般促进食欲的药应在饭前服用,如胃蛋白酶合剂、胃复安、吗叮林等。

(3)饭后

应在吃饭后30min服用。帮助消化的药或对胃有刺激的药应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等。

(4)食间服用

是指两餐之间,而不是一领饭的中间,如果忘记服用,也可在下顿饭前服。如果服药时间错过1-2h,也不要太在意,可将下次服药的时间后推,不必将熟睡中的老人唤醒服药。

3. 服药的剂量要准确

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和毒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每次的剂量都要按医生的要求服用,不能因老人自己感觉好转或没有效果就自行减少剂量或加大剂量,如果老人认为药物效果不明量或已经好转,应坦率地告知医生,由医生决定药物或剂量的更换。也不可以因为忘记服药而将几次药量一次服进,这是很危险的。

取药时先要洗净双手,按照医生的要求取出应服用的剂量,放入小杯或小匀内再服用;取水药要使用量杯,并将计量刻度对准视线,以使能看清楚计量:服油剂或滴剂时应先在小杯或小匀内放入少量凉开水后,再将药滴入小杯内服用,以使保证所服药量的准确。

4. 服药的姿势要正确

一般服药的姿势采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卧位,因平卧位服药容易发生误噎呛咳,并使药物进入胃内的速度减慢,影响药物的吸收。对卧床的老人也尽可能地协助其坐起来服药,服药后10-15mnin再躺下,对不能坐起的老人,服药后尽可能多喝水,以便将药物冲下。

5. 服药要多喝水

任何药物都要溶解于水中才容易吸收产生药效。服药前需先饮一口水以湿润口腔,服药中还需多喝水(不少于100ml),以防药物在胃内形成高浓度而刺激黏膜,尤其是不可将药片干吞咽下,这样可将药片黏附在食管壁上或滞留在食管狭窄处,药物在食管存留时间过长,可刺激或腐蚀食道黏膜造成损伤。

服药应用温开水,不要用茶水、咖啡或酒类服药。

服磺胺药、解热药更要注意多喝水,以防因尿量少而致碳肢结品析出,引起肾小管阻塞,损害肾脏功能。服发汗药后多喝水是为了增强药物的疗效。

6. 服用特殊药物要注意方法

(1)服用铁剂、酸类的药对牙齿有损害,要用吸管服用,服后要漱口以免损害牙齿,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时(如强心甙类),服药前要测量脉搏,如果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或节律不整(快慢、间隔时间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对老人难以咽下的片剂、丸剂可将药研细后加水调成糊状服用,不可将大片的药片掰成两半吃,这样容易造成食道损伤,尤其肝硬化的老人。另外,也不可将粉状的药物直接倒入口腔后用水冲服,以免药粉在食道发生阻塞。糖衣和胶囊包装的药物一般应整粒吞服。

(3)止咳糖浆对呼吸道有安抚作用,服后不需要喝水。

老人在服药的过程中,养老护理员要随时注意观察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六、老人吃错药的紧急处理方法

1. 保持镇静,不要慌乱。

2. 先查清楚吃错的是什么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1)误服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助消化药,只需观察,不必采取措施。

(2)误服外用药、剧毒药、农药、毒鼠药就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要尽快催吐用筷子或勺把刺激老人的咽部使其呕吐),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3)误服碘酒,应迅速服用一些米汤或浓面汤,同时用催吐法促进需物的排出。

(4)误服过量的安眼药,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采用催吐法,并尽早送医院治疗。

七、煎中药的方法

1. 煎药

煎中药应用砂锅、搪瓷锅,不可用铁锅,铝锅。

2. 每次加水量

煎药前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min左右再煎煮。

第一煎:加水量应以超过药表面约3cm为宣。

第二煎:水量酌减,滋补性中药应酌情多加水。

3. 煎药的时间

第一煎:药素沸后前20min。

第二煎:药煮沸后15min,药的品质坚硬者可酌情多煎5-10m。清热良发表的药煎的时间要短些。

4. 煎药火候的掌握

一般中药未煮沸时用急火(大火),煮沸后用文火(小火),煮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5. 煎药的次数和量

(1)一般每付中药需煎两次,每次煎约150ml(一茶杯),将两次煎的药量混合在一起共300ml,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2)滋补药可煎三次,混合在一起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3)如果老人服药困难,药汁可在煎药的过程中适量浓缩,便于服用。

八、使用膏药的方法

1. 使用前先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用热毛巾或鲜姜片擦净。

2. 将膏药在暖气、热水壶或火炉上烤一下,使其变热变软,揭开贴患处。贴后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局部疼痛、痛痒或有红肿、起泡等现象,要取下停用。

图/摄图网

第二节 口服给药操作技能

一、准备工作

1. 物品:温开水、纸巾(或老人自己的毛巾)。

2. 环境:清洁、干燥,光线充足。

3. 养老护理员:穿清洁的工作服,洗净并擦干双手。

4. 药物:将已经配好的药物拿出(若若药物在老人处需将药瓶拿出)。

二、操作程序

1. 将备好的温开水、纸巾和护士已经配好的药物(放在药杯内)拿至老人的床边。

2. 礼貌称呼老人,并向老人解释(服药的时间、药物、服药的方法等)。

3. 核对医嘱、药物(若药物在老人处应与老人共同核对药物名称、查看有效期及药物的质量)。

4. 协助老人取坐位或站位(卧床老人需扶老人坐起,背后垫软枕)。

5. 将温开水递到老人手中,让老人先喝一口水,再将药杯递给老人,协助老人将药放入口中后喝水约100ml,待老人完全将药物咽下,放下水杯协助老人擦净口周围。

(1)服用片剂时,若有大片药老人难以咽下,可将其研成粉状并加水搅拌成糊状再服用。

(2)服用水剂时,先将药水摇匀,一手将量杯上举使其刻度与视线平齐,另一手持药瓶(将标签面放于掌心),倒药液至所需的刻度处,计量准确后倒入药杯再服用。

倒药水的方法

(3)服用油剂溶液或按滴数计算的药液时,先将少许凉开水倒入小勺中,再将药液按照应服的剂量滴入凉开水中,一起服用。

(4)服用中药大蜜丸时可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将药丸搓成小丸,以便老人服用。

(5)服中药冲剂时,将药粉用温开水冲调后再服用。

6. 服药后再次查对所服的药物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整理物品,将物品放回原处,药杯(小勺)洗净。

7. 协助老人取舒适的,洗净双手。

三、注意事项

1. 帮助老人口服药时,应注意按照医嘱查对药物剂量和药物的质量。

2. 协助老人服药时必须待老人服下药后方可离开。

3. 如老人需同时服用几种水剂药时,在更换药物品种时,要洗净量杯。倒毕药水后,应将瓶口用清洁的湿巾擦净,放回原处。

4. 自理困难的老人应喂服,对鼻饲的老人须将药研细,用水溶解后从胃管内灌入。灌药前、后均应灌入适量温开水。

5. 老人服药后随时注意观察服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6. 当老人有疑问时,应虚心听取,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老人的意见。

图/摄图网

第二章 观察

学习目标

1. 能复述出入液量包括的内容。

2. 能按照正确方法记录出入液量。

3. 能说出对排泄观察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观察专业知识

一、出入液量

1. 出入液量主要内容

(1)每日(24h)液体入量正常应为1500-2500ml

1)由口进入的水量:饮水、进食、鼻饲液等。

2)静脉输液时输进体内的量:输液量、输血量。

3)固体入量:主要指食入固体食物(米饭、面条、馒头等)的数量。

(2)每日(24h)排出量

主要包括:尿量、粪便量、引流量、呕吐量等。

2. 观察出入液量的临床意义

为了解老人病情、协助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3. 出入液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1)及时、准确,老人饮水容器应固定,并准确测定容量。

(2)凡是固体食物应记录其单位数目,必要时记录固体食物含水量。

(3)特殊老人(有尿失禁或有其他排出量时)采取接尿、留尿管或定时测量等方法。

二、排泄的观察

1. 排便的观察

(1)量与次数

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平均量为150-200g。大便量的多少与食物种类数量及消化功能有关,进食肉类、蛋白质者比吃素食者排便量少;消化不良者因食物未被完全化吸收,因此,大便中可见大量脂肪滴并使排便量、排便次数增加。

(2)性状

正常人大便为成形软便。当老人消化不良或患急性肠炎时,因为肠蠕动加快吸收水分少,表现为大使不成形;当老人便秘时因为大便滞留在肠道的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使大便干结有时呈栗子样;当老人直肠、肛门狭窄或有部分肠梗阻时,大使可呈扁条形或带状。

(3)颜色

正常人大便呈黄褐色,由于摄入的食物和药物种类不同,大便颜色可发生不同的变化。当食用含叶绿素丰富的蔬菜时,龚便呈绿色;当摄入动物血、肝类食物或服用含铁剂的药物时,粪便呈酱油色;当服用钡剂后粪便可呈灰白色。

在病理情况下,如上消化道出血的老人,粪便呈漆黑光亮的柏油样;下消化道出血的老人粪便呈暗红色;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陶土色;当老人患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粪便呈果酱样;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时,大多是患直肠息肉或有待疮的老人。

(4)气味

粪便的气味是由食物残渣与结肠中的细菌发酵而产生的。大便气味与食物种类子肠道疾病有关,当老人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酸臭味;当老入患直肠溃疡或肠癌时,大便呈腐臭味;有消化道出血、柏油样大便时,呈腥臭味。

(5)黏液和脓

正常粪便含有极少量混匀的黏液,黏液有润滑肠道、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当粪便中混有大量的黏液说明肠道有炎症;混有黏液的同时伴有血液,多见痢疾、肠套叠等老人;脓血便大多是痢疾、肛门周围脓疡及直肠癌等疾病的症状。

2. 排尿的观察

(1)尿量变化

1)正常老人24h排出尿量约1000-2000m1。尿量的多少与饮水饮食、气温、运动、精神因素有关。老人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次尿量大约200-400m1。

2)异常

①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ml。多见糖尿病老人、膀胱发炎、尿崩症老人。

②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多见心脏和肾脏疾病的老人,由于水钠潴留,形成水肿,故尿量减少。

③无尿(尿闭):24h尿量少于50-100ml或12h内完全无尿者。多见休克、烧伤、大出血或身体严重衰竭时。

④膀胱刺激征:表现为每次尿量少,而且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见于膀胱炎的老人。

(2)尿液颜色

1)正常:尿颜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尿色与饮水量和出汗多少有关。

2)异常

① 红色或棕色:尿液中混有血液,多见泌尿系统结核或肿痛、外伤、血液病等老人。

② 白色混浊状:尿液中有脓细胞,多见泌尿系统严重感染的老人。

(3)尿液气味

1)正常:新鲜尿液有特殊的芳香味,静置一段时间后,尿分解放出氨,有氨臭味。

2)异常

① 新鲜尿液有氨臭味:多见膀醚发炎的老人。

② 尿液有甜味:糖尿病老人的尿含有酮体,故有甜味。

③ 烂苹果味:糖尿病老人伴酸中毒时,因尿中含有丙酮,所以尿液呈烂苹果味。

三、皮肤,头发、指(趾)甲的观察

1. 皮肤的解剖构造及生理功能

(1)构造

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器官,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1)表皮:表皮是人体最外层的一层组织, 毛发和指(趾)甲都是表皮的衍生物,与皮脂腺、汗腺合称为皮肤附属器。

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含有血管、神经、汗腺等组织。

3)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内含脂肪等组织。

(2)生理功能

1)保护:完整的皮肤可保护皮下组织,阻止细菌侵入及有害光的辐射,皮肤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温调节:皮肤有开腺,天热时汗腺排出汗液,将机体的热带出体外;天冷时汗腺分泌减少,毛孔收缩,防止机体热的散失,达到维持体温的目的。

3)感觉:皮肤内的神经末梢对冷、热、疼痛、压力的变化有感觉,可接受环境的刺激。

4)分泌:汗腺、皮脂腺能分泌汗液、皮脂。

5)吸收:皮肤的毛孔可吸收光能,合成维生素。

2. 皮肤观察的主要内容

(1)颜色:主要观察皮肤是否红润,表面有无斑点、丘疹和硬结等现象。

(2)温度:主要观察皮肤是否温暖、湿冷等。

(3)弹性:主要观察皮肤是否松弛、干燥、粗糙或出现皱纹等。

(4)感觉:主要观察老人的皮肤对冷热、压力、触摸等的感觉

(5)水肿:养老护理员用拇指按压身体松弛部位,是否有压痕,拇指离开后是否能很快复原。

(6)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造血系统的疾病、重症感染、某些毒物或药物中毒。

3. 老年人头发的特点

头发变白、脱发、头发稀疏。60岁人约有50%以上出现白发,约80%的人出现秃发,随年龄增长,比率会更高。一般额顶部头发容易脱落,头发四周不易脱落,男性比女性多见,70-80岁后胡须也变白。

4. 头发观察的主要内容和一般养护常识

(1)观察内客

1)光与发质:正常人头发富有光泽,分布均匀。当机体营养不良、精神状态不佳或患脂溢性皮炎时,头发就会失去光泽,容易脱落。

2)颜色:头发的颜色与种族、遗传有密切关系。大多数老年人头发颜色呈花白色或自色,长期精神素张、睡眠不佳,思虑过度,白发可出现在年龄较小时期。

3)疏密程度: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头发生长较快,较密且不容易脱落。

①患有脂溢性皮炎、过量的放射线照射及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的老人,头发易脱落并变的稀疏。

②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老入,毛发可异常增多。

(2)养护常识

1)梳头:头发应常梳,最好每天早晚各梳一次,每次3min。应量少用塑料梳子,选用动物骨制成的梳子,可以避免和减少梳头时静电的产生。梳头要由发根梳到发梢,长发或遇有打结时,可将头发绕在食指上慢慢梳,以免拉得过紧,引起老人的疼痛。

2)洗发:每周洗头以2-3次为宣。应选用含橄榄、蛋白质和维生素B的洗发水,能够起到养护、滋养头发的作用。

5. 指(趾)甲观察的主要内容和一般养护常识

(1)观察内容

1)颜色:指(趾)下面的组织称为甲床,正常的甲床色泽红润,富有光泽,凸圆形。缺氧时,甲床星暗红色或紫色。

2)脆性:老人指(趾)甲因毛细血管硬化、供血不足而使甲床变薄变脆失去光泽呈混浊状,并易患灰指(趾)甲,又称甲癣(真菌性疾病)。

(2)养护常识

1)选用大小合适、鞋底软硬适中的鞋子。

2)保持清洁,常洗手、常更换和清洗袜子。

3)每晚最好用热水泡脚10-15min,并用肥皂清洗。

4)经常修剪指(趾)甲,手指甲可用圆剪,脚趾甲用平剪,不可剪得太短。剪后用锉刀轻磨,使之光滑。

5)使用护肤霜,保持滋润。

四、不舒适症状的观察

1. 舒适概念

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的轻松自在感觉。

2. 影响舒适的原因

(1)身体方面

1)个人卫生:因疾病而不能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从而导致身体不舒适。

2)姿势和不正确:因姿势和不正确致使关节和肌肉疲劳、疼痛。

3)压力和摩擦:因疾病限制不能随意翻身或使用过紧的绑带、石膏,使局部皮肤和肌肉受压,引起疼痛。

4)机体内部:如恶心、咳嗽、疼痛、饥饿、腹胀、发热、口渴等。

(2)环境方面

通风不良,如室内空气不洁,或有不熟悉的气味刺激;噪声及干扰,如周围环的整洁、不安静、病友的呻吟和痛苦表情等;生活环境改变,如入住陌生的环境等。

(3)心理精神方面

对疾病的恐俱,担心疾病造成伤害,对别人的照顾感到焦虑;担心不受关心与尊重,害怕被别人冷落,担心得不到精心的照顾等。

3. 老年人不舒适的常见表现

(1)发热

1)概念: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框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正展下温度36-36.6℃。

2)类型

① 低热:腋下温度不超过37.8℃,如结核病、风湿热。

② 中度热:腋下温度37.8-38.5℃,如一般感染性疾病。

③ 高热:腋下温度38.8-39.6℃,如急性感染。

④ 过热:腋下温度39.6-39.8℃,如中暑。

3)主要表现

① 体温上升期:皮肤干燥、怕冷、寒战。

② 高热持续期:皮肤湖红,口唇干燥,呼吸深而快,头痛、食欲不振,软弱无力。

③ 退热期:皮肤潮湿,大量出汗。

(2)疼痛

老年人常见的疼痛有以下几种:

1)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成年女性多见,疼痛为游走性、对称性;急性炎症和急性痛风发作时为剧烈疼痛;疼痛时伴随高热、寒战多为化脓性关节炎。

2)头痛:全身感染发热性疾病大多伴有头痛;心脑血管疾病、脑肿痼、颈椎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头痛;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也可伴有头痛。头痛的同时伴有剧烈呕吐说明颅内压增高,有颅脑病变;头痛时伴有视力障碍,考虑为青光眼和脑肿瘤。

3)胸痛: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与疾病有密切关系。

① 心前区疼痛可能为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呈持续性剧痛,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心绞痛呈压榨样或有压迫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

② 胸痛伴咳嗽、咳痰和(或)发热多见气管、支气管病变;伴咯血多见肺癌、肺结核;伴吞咽困难多见食道疾病。

4)腹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发因素等。胃病多在中上腹疼痛;胆囊炎、胆石症多在右上腹;急性阑尾炎在右下腹。消化道溃穿孔表现为突发剧烈、烧灼刀割样痛;胆石症或泌尿系结石常为阵发性绞痛。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常有暴饮暴食史。度痛是一种症状,发病原因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5)牙痛:注意老人的诉说,观察疼痛的部位是否有龋齿、牙周炎、牙齿松动;何种方式能缓解疼痛;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等。

6)腰痛:注意诱发疼痛的原因、疼痛性质等。腰肌劳损多与劳累有关;肾盂肾炎在腰痛同时,可有发热和尿路刺激征。注意腰痛是否由癌症转移引起。

7)腿痛:注意部位、诱因、伴随症状等。外伤、关节炎、缺钙等都可引起腿痛。

(3)咳喘

老年入因咳喘导致不舒适是很常见的,应注意观察。

咳端伴咯血可能为支气管扩张,久咳伴低热可能为肺结核。夜间咳嗽、不能平卧,常见于肺水肿、左心衰;咳喘伴黏液性痰多见支气管哮喘,咳铁锈性痰为大叶性肺炎。

(4)睡眠障碍

睡眠障词可因身体不适和心理的各种压力、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

(5)疲劳

老人的生理、心理、病理以及过度劳累等因素,均可导致老人产生疲劳的不适感觉。

图/摄图网

第二节 观察技能操作

一、出入液量记录方法

1. 准备工作

洗手,固定量杯(标有刻度)、记录本、笔。

2. 操作程序

(1)入量

向老人解释→老人每次经口进食后→养老护理员记录其喝水量(以水杯毫升计)→固体食物的单位和数量→固体食物的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ml))→记录。

(2)出量

1)当老人每次排尿后→尿液集中在量杯内→测量→记录尿量(以量杯毫升计)。

2)尿失禁者称尿布→记录尿布重量。

3)有尿管者将尿液放入量杯内→记录尿量。

4)呕吐者将呕吐物集中在量杯内→记录呕吐量。

5)有胃肠减压(或各种引流)者将引流液倒入量杯内→记录(每次大便后同样记录)。

(3)记录

记录每次入量和每次出量后→12h分别将其进行一次汇总→24h后再次进行汇总→将24h总入量和总出量记录在相应表格内。

3. 注意事项

(1)记录要及时、准确,不得涂改,不可将唾液、鼻涕等物混入记录。

(2)鼻饲者要记录每次鼻饲量;伤口有渗出者记录渗出液量

(3)记录的内容须详细,如时间、名称、数量等。

(4)白天用蓝笔,夜间用红笔。

二、皮肤、头发、指(趾)甲的观察

1. 准备工作

(1)物品:手电筒(根据病情),记录本、笔。

(2)环境:光线充足或自然光线,床铺清洁整齐,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3)养老护理员:洗净、擦干并温暖双手。

2. 操作程序

向老人解释后,养老护理员进行如下程序:

(1)问

皮肤、头发是否瘙痒→是否有疼痛或麻木的感觉。

(2)看

头发有无脱落、皮肤颜色是否红润→有无水泡、糜烂、溃疡、流水、裂口、抓痕、出血点等(机体营养不良时,皮肤量苍白色;发热时皮肤呈潮红色;缺氧时发绀;冻疮时身体暴露部位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或青紫色肿胀块)→查看指甲薄厚度、光泽、长短和形状(是否嵌甲)。

(3)摸

触摸老人皮肤及双手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中→捏起上臂内侧或手背皮肤组织查看弹性是否降低一是否松弛、发硬→按压下肢足背或踝部查看是否水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 注意事项

(1)态度认真、和蔼,光线充足,室内温度适宜。

(2)查看的顺序是:先查身体上部,后查下部,并及时准确地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3)发现异常及时带老人就诊, 遵医嘱用药。

三、咳喘的观察

1. 准备工作

记录本,笔,光线充足,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养老护理员洗净并温暖双手。

2. 操作程序

向老人解释后,养老护理员进行如下程序:

(1)问

咳喘出现的时间→性质(干咳或湿咳)→发作的节律→是否伴血痰→痰液量→黏稠是否发热→疼痛(头痛、胸痛等)→胸闷→憋气→气短→心慌。

(2)看

面色→是否呼吸急促, 费力→鼻翼有无翕动一有无痰液 痰液颜色黏稠度→是否容易咳出→痰液气味→神志状态。

(3)摸

一手掌尺侧放在老人额头部→触摸是否发热→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前臂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是否加快。

(4)听

呼吸是否急促或减慢→是否费力→呼吸音有无加粗→有无悠喘现象。

3. 注意事项

(1)态度认真、和蔼。

(2)及时准确地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3)发现异常及时就诊,遵医嘱用药。

(4)有缺氧现象时,及时给子吸氧。

图/摄图网

第三章 消毒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消毒的主要方法。

2. 能根据不同情况按照正确方法,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第一节 消毒专业知识

一、清洁消毒的原则

1. 基本概念

(1)清洁

清洁是指用清水、肥皂水或洗涤剂洗去物品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的数量,但不能杀灭微生物。

(2)消毒

消毒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品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

2. 清洁、消毒的意义和目的

(1)意义

微生物以多种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各种环境中,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有益或有害的结果,甚至导致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在养老护理工作中正确应用清洁、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2)目的

1)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保护易感染人群(老人)和工作人员,避免受到传染。

3)增进老人和他人的健康。

3. 清洁、消毒的原则

(1)明确清洁和消毒的对象

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传播的媒介、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的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2)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对象选择简单、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的消毒方法。

(3)明确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使用剂量越大。

2)消毒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

3)微生物的抵抗力: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同,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4)加强监测

保证清洁和消毒处理时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次污染。

二、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1. 双手及身体

采用清洗法。在外出归来、饭前、便后用肥皂水或洗手液将双手各个部位充分清洗,在流动水下冲洗干净。

2. 毛巾、墩布(抹布),衣服、被单、床单、枕套等

布类可采用日光暴晒法和煮沸、微波消毒。用肥皂水清洗过水后,拿到阳光下直接暴晒6-8h。但要经常翻动,一般每隔2h翻动一次,使物品的各个面都能直接与日光接触,暴晒后把毛巾、拖把(抹布)放在通风干燥处备用,需要时也可将衣服和被单等布类进行煮沸消毒。

3. 床垫、褥子、毛毯、棉被、枕头

采用日光暴晒法消毒,即直接将物品拿到阳光下暴晒,每隔2h翻动一次。

4. 餐具

餐具通常采用煮沸法消毒。

(1)搪瓷、不锈钢饭碗等餐具

1)用洗涤剂清洗或刷洗物品,去掉油清和污消,再用清水彻底洗净。

2)将物品完全浸没在软水或凉开水中,进行煮沸消毒。

3)盖紧锅盖,不可漏气。

4)水沸后计时5-15min。在煮沸后不可再加入物品;带盖的物品必须要打开;大小相等的碗或容器不可重叠,使内面与水充分接触。

5)消毒后的物品及时从锅内取出,放在清洁的厨柜内。

6)煮沸中如急需消毒其他物品,应在第二次加入物品水沸后重新计算时间。

(2)玻璃(水杯)类

1)用洗涤剂清洗或刷洗物品后,用纱布包好。

2)将物品完全漫在冷水中,进行煮沸消毒。

5. 盆具、痰杯、使器

此类物品可采用煮沸或浸泡法消毒。

(1)盆具先用肥皂或去污粉清除污垢,并用流动水冲净。盆具中盛清水约2/3满,当水沸后持续煮沸5-15min,然后用毛巾包绕双手将盆具端离火源,倒掉盆中水后,放在固定的盆架上备用。

(2)将痰杯、便器、便池的污物倒掉、冲净,用去污粉或稀盐酸刷洗、冲水后,倒入0.5%漂澄清液对其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时必须将杯和便器的盖子打开,物品要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一般浸泡消霜30min。

6. 房间空气

采用通风法。房间通风可净化室内空气及消除室内异味,并减少室内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增加新鲜空气和室内的含氧量,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开窗通风时间不应少于30min,通风时避免过堂风,并注意老人的保暖。

7. 床铺、桌椅、轮椅、地面等物品

采用擦拭法消毒。

(1)床铺,桌椅和轮椅

用蘸取化学消毒液的抹布将老人使用过的床、桌椅、轮椅表面和老人的日常用物(热水瓶)进行擦拭,抹布用后消毒。扫床时床刷外面罩上湿布套,以避免灰尘的污染。床铺的清扫要做到一人一布套,用后将湿布套进行消毒。

(2)地面

先用蘸水的笤帚将地面的污物清扫干净,再用墩布蘸取消毒液擦拭地面。使用时注意消毒液的浓度要符合要求,同时注意地面不可过湿,以防老人滑倒。如果地面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物时, 应先用消毒液处理后再清洁。

(3)治疗室、配餐室、居室、洗手间、厕所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分开清洗和消毒,并及时悬挂晒干。

三、常用化学消毒药物的使用方法

1. 2.5%碘酊(常用名:碘酒)

(1)一般用于皮肤消霉。

(2)碘酊要密闭于瓶中存放;碘酊消毒后要用75%的乙醇脱碘;对碘过敏者禁用。

2. 乙醇(常用名:酒精)

(1)70%-75%乙醇作皮肤消需,95%乙醇可作燃烧灭菌用。

(2)对酒精过敏者禁用酒精消毒皮肤;皮肤有清痛时也不能使用。

(3)它具有挥发性及易燃性,应加盖保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定期检测浓度。

3. 碘伏

可作皮肤消毒及餐具、玻璃类物品的消毒,当用于皮肤消毒时,不必用酒精脱碘。

4. 漂

(1)常用浓度及用途

1)1%-3%澄清液用于喷晒或擦拭浴室及测所。

2)0.5%澄清液用于浸泡茶具,痰杯(孟)、便盆、污衣、便池等。

3)干粉用于粪便消毒。粉与便的比例是稀便为1:5,干便为2:5,搅拌后放置2h,再倒入化粪池。

(2)注意事项

1)杀菌力强,但不持久,久放失效。应加盖密封、防潮保存。

2)有腐蚀及褪色作用。

3)漂溶液配制法

用含氯量25%漂10g加少许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加水至100ml,即成10%乳剂放在暗处24h加盖沉淀后轻轻倒出澄清液10ml,加水至100ml,即成1%澄清液。

图/摄图网

第二节 消毒操作技能

一、日光消毒

1. 准备工作

(1)物品

肥皂、清水、晾衣竿、椅子。

(2)环境

阳光充足、空气清新。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操作程序

将床垫,褥子、毛毯,棉被、枕头拿到阳光下(毛巾、墩布、抹布、衣服、被单、床单、枕套等布类,需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清洗过水甩干)→直接暴晒6-8h→每隔2h翻动物品一次→物品的各个面直接被阳光照射→清扫物品表面→将物品放回原处。

3. 注意事项

(1)态度认真,动作轻稳。

(2)需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照射。

(3)为保持清洁,上述物品应经常暴晒。

二、煮沸消毒

1. 准备工作

(1)物品

洗涤灵或去污粉、清水、煮锅、火源。

(2)环境

空气清新、通风。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操作程序

(1)煮沸前

锅内放入适量软水或煮开过的清水→用洗涤灵或去污粉在流动水下刷洗物品→清水冲净→将物品放入煮锅内。

(2)煮沸时

物品完全浸没在煮锅水内→带盖的物品要打开盖子→相等大小的容器要隔开、不重叠→有轴节的要打开→锅盖盖严密→水沸后计时10-15min。

(3)煮沸后

关掉火源→用清洁的器械把物品从煮锅内取出→放入适当的容器内。

3. 注意事项

(1)态度认真,动作轻稳,保证安全。

(2)水沸后不得再添加物品,若需添加应从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

(3)橡胶类和玻璃类物品事先用纱布包好,玻璃类冷水或温水时放入素锅内,避免炸裂;橡胶类水沸后放入煮锅内,避免变软,变形。

三、浸泡消毒

1. 工作准备

(1)物品

洗涤灵或去污粉、带盖的容器、消毒液、清水。

(2)环境

空气清新、干燥。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操作程序

(1)浸泡前

用洗涤灵或去污粉在流动水下刷洗物品→清水冲净→擦干→将物品放入带盖的容器内。

(2)浸泡时

容器内倒入消毒液→物品完全被淹没(物品的各部位均与消毒液接触)→有管腔的物品要将药液注入腔内→有盖的容器和有轴节的器械必须打开→盖紧浸泡容器→计时30min。

(3)浸泡后

用清洁的器械把物品从浸泡容器内取出→放入适当的容器内→日常生活用品浸泡后用清水冲净→确认无消毒液的痕迹后备用。

3. 注意事项

(1)凡是耐湿不耐热的器械、物品均可用此方法。

(2)严格掌握消毒液浓度和浸泡时间;性质不稳定的消毒液应现用现配,确保消毒液的浓度。

(3)消毒液应避光、加盖、密闭保存。

四、擦拭消毒

1. 准备工作

(1)物品

手套、水盆、消毒液、抹布、0.3%-3%漂澄清液、床刷套。

(2)环境

空气清新、通风。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操作程序

向老人解释后,养老护理员进行如下程序:

(1)擦拭床、桌椅

盆内倒入适量的消毒液→戴手套→抹布蘸取消毒液→拧干(以不滴水为宜)→擦拭床和桌椅各部位→更换抹布→擦拭另一套床和桌椅→脏水倒掉→清洗水盆和抹布→晾干物品一开窗通风。

(2)清扫床铺

床刷套上浸有消毒液的布套→布套呈潮湿状→自床头轻扫到床尾后更换布套后清扫另一床铺→全部清扫完毕→所用布套集中消毒→整理物品→开窗通风。

3. 注意事项

(1)动作轻稳,避免灰尘相互污染。

(2)应选用对人体无毒或毒性低、易溶于水、无显著气味和刺激性的消毒液。

(3)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损伤。

图/摄图网

第四章 冷热应用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冷热应用的目的。

2. 能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冷热应用的操作。

第一节 冷热应用专业知识

一、热的应用

1. 热的应用目的

(1)促进浅表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炎症后期用热,可使炎症局限(后期用热可促使白细胞释放出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和组织修复)。

(2)缓解疼痛

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温热能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如腰肌劳损、扭伤等。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温热作用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减轻该处深部组织的充血。

(4)保暖

温热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老人感到温暖舒适。

2. 热的应用类型

热疗的方法有两种:干热法和湿热法。

(1)干热法

干热法包括:热水袋、红外线灯。其中热水袋应用广泛,可为老人保暖、解痉、镇痛。

(2)湿热法

湿热法包括:热湿数、热水坐浴,局部浸泡。其中热水坐浴应用广泛,常用于消除会阴及肛门部的充血、炎症和疼痛,达到局部清洁、舒适的目的。

3. 用热的禁忌症

(1)急性腹部疾患尚未明确诊断前不宜应用热疗。热疗虽然可使疼痛减轻,但容易掩盖病情的真相,往往会贻误诊断及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禁忌做热疗。因为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且和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使该处血流量增多,导致细菌及毒素进入血循环。促使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内出血时禁做热疗。因为用热可使周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4)软组织挫伤或扭伤初期禁用热疗。软组织损伤或扭伤后24-48h内,如局部用热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及疼痛。

二、冷的应用

1. 冷的应用目的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对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施行短时间的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2)减轻疼痛

冷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由于组织充血肿胀压迫神经末梢也可导致疼痛,用冷后可使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止痛。临床常用于牙痛和烫伤。

(3)制止炎症扩散

冷疗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降低新阵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而控制炎症扩散,常用于炎症的早期。

(4)降温

冷直接和机体皮肤接触,通过物理作用,可将体内的热通过传导发散,从而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老人及中暑者。此外,脑外伤、脑缺氧老人,可利用局部或全身降温,减少脑组织需氧量,有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2. 冷的应用类型

用冷方式分局部用冷和全身用冷。

(1)局部用冷

局部冰袋,冰囊、化学致冷袋。其中冰袋(冰囊)的应用较广,多用于降温。

(2)全身用冷

温水擦浴主要用于老人体质较弱时的降温。皮肤接受刺激后,初期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继而扩张,擦浴时又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因而更促进热的散发。

3. 用冷的禁忌症

(1)大片组织受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皮肤颜色青紫时不宣用冷。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症时,不宜用冷敷。

(3)枕后,耳廊、等处禁忌用冷以防冻伤;心前区忌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率失常;腹部忌冷以防腹泻;心脏病患者应避免足底用冷以防冠状动脉收缩。

图/摄图网

第二节 冷热应用操作技能

一、热水袋的用法

1. 工作准备

(1)物品

水罐内盛热水、水温计、热水袋及布套。

(2)环境

空气清新、安静。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手。

2. 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同意。

(2)在水罐中加入适量热水→将水温计放入水罐中测量水温→调节温度至50℃左右→水温计放回原处。

(3)放平热水袋→右手灌水→左手持热水袋袋口边缘→边灌水边逐渐提高热水袋的袋口(使水不易溢出)→灌入热水1/2-2/3满→逐渐放平热水袋一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

(4)擦干热水袋外面→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是否漏水→把热水袋装入布套中→系牢布袋带子→放于所需部位→告知老人注意事项。

(5)用毕将水倒净→倒挂热水袋→晾干后吹气旋紧塞子(防止两层橡胶粘在一起)→存放于阴凉处→整理用物→记录。

3. 注意事项

(1)给昏迷老人及肢体麻痹、麻醉未清醒等老人用热水袋时,温度应在50℃以内,并在热水袋外面多包一块大毛巾,或将热水袋放在两层毛毯之间,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老人皮肤,以防发生烫伤。

(2)注意观察用热部位皮肤的颜色,如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上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3)如需保持热水袋的一定温度,应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热水。

二、热水坐浴的方法

1. 准备工作

(1)物品

坐浴椅上放置消毒坐浴盆,盆内盛温开水(40-45℃),水温计、毛巾、消毒纱布,遵医备1:5000高锰酸钾。

(2)环境

调节室温、关闭门窗、适当挡或拉起窗帘。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净并温暖双手

2. 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同意。

(2)物品携至坐浴的地方→协助老人排空大小便→洗净双手→取水盆。

(3)将温开水倒入盆内至1/2满→测量水温→协助老人将裤脱至膝盖部→露出臀部。

(4)用炒布蘸拭热水→使部皮肤适应水温后→协助老人将会坐于盆内→随时调水温至老人感到舒适的温度(添加热水时叮嘱老人将臀部偏离浴盆,冬天应避免受凉)→坐浴时间为10-20min→坐浴完毕用干毛巾擦干臀部→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3. 注意事项

(1)在老人坐浴中,应随时观察老人的面色及脉搏有无异常变化,告诉老人如有乏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坐浴,将老人扶回床上休息。

(2)注意安全,因热水有镇静、催眠作用,要防止老人跌倒,养老护理员应在旁陪伴。

(3)当女性老人患出血、盆腔器官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4)如会阴、肛门部位有伤口,应准备无菌浴盆和浴液,坐浴后由护士为老人换药。

(5)冬天注意室温和为老人保暖。

三、冰袋的使用

1. 准备工作

(1)物品

冰袋及布套、冰块、锤子、帆布袋、水盆。

(2)环境

整洁,安静。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手

2. 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同意。

(2)将冰块放入水盆中→用凉水冲去棱角(以免损坏冰袋及使老人不适)→冰袋装冰约1/2满一再装入适量冷水→排气→将冰袋口夹好→擦干冰袋→倒持(检查无漏水后)→冰袋装入布套内→置于老人所需部位→记录。

3. 注意事项

(1)高热降温时,将冰袋放置于老人的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用冰囊、橡胶手套、塑料袋等装入小冰块,用毛巾包好放于用冷部位。

(2)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当冰块融化后,应及时更换。

(3)注意现察用冷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如出现皮肤苍白、青紫或有麻木感,需立即停止用冷。

(4)如为老人降温,在冰袋使用后30min需要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当体温降至39℃以下时,即可取下冰袋。冰袋的处理方法同热水袋。

四、温水擦溶的方法

1. 准备工作

(1)物品

水盆内盛热水1/2-2/3满(温度35℃左右),小毛巾两条,大毛巾,便器,衣裤一套。

(2)环境

安静,整洁,用屏风遮挡,关闭门窗,调节室温。

(3)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洗手。

2. 操作程序

(1)向老人解释→征得同意。

(2)用物携至床前一松开盖被一脱去一侧上衣一松裤带一露出一侧上肢→上肢下垫大毛巾→将浸有温水的小毛巾拧至半干缠在手上成手套式(如下图)→边擦边按摩→用大毛巾擦干皮肤→同法擦对侧。

(3)协助老人侧卧→暴露出背部→下垫大毛巾→用浸有温水的小毛巾擦拭全背→露出一侧下肢→下垫大毛巾→用大毛巾擦干皮肤一同法擦对侧下肢。

(4)为老人穿好衣裤→盖好盖被→让老人休息→整理物品→洗手并记录。

3. 注意事项

(1)擦浴过程中要注意老人全身情况,如发现老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2)擦胺下、掌心、腹股沟、肘窝等部位时,应稍用些力量,擦的时间要长些,以更好地达到降温的目的。

图/摄图网

第五章 护理记录

学习目标

1. 能复述护理记录的主要内容及书写顺序。

2. 能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记录。

第一节 护理记录专业知识

一、护理记录(表格)的目的及意义

护理记录(表格)是养老服务机构了解入住老人健康或疾病状况的重要的文字性资料,是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记录入住老人的病情动态变化,并可通过记录分析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在发生纠纷时,具有一定的法律证明效果。护理记录还体现了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高低。

二、护理记录(表格)注意包括的种类和内容

1. 护理交班记录

养老护理员将值班时间内、所照料区域内,老人健康状况、异常变化的具体情况,病情危重老人、重点照料老人的病情动态变化及精神状态以书面文字形式进行交接班。

2. 重症老人护理记录

适用病情危重、有特殊治疗、需要记录出入量、要求严密观察病情的老人。

三、护理记录(表格)阅读顺序及要求

1. 按照护理交班记录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阅读。

2. 在交班时间,要认真、全面地阅读护理交班记录内容。

3. 不得添加、删减护理交班的内容。

四、护理记录(表格)书写顺序及要求

1. 填写日期及楣栏各项内容。

2. 按照老人出院、转出、死亡、新入、转入、危重、有特殊病情变化及治疗的交班顺序,书写护理交班记录。

3. 基本书写顺序:床号、姓名占一行,诊断占一行。若为出院、转出、死亡、新入、转入、危重者,须在诊断的下一行居中部位用红钢笔标记相应字样。

4. 交班内容主要为观察和照料的重点内容。若夜班交班内容比日间多,应在此位老人交班内容的最后一行末尾处写上“见后页”,在本日交班报告最后一页姓名栏内重新填写未写完交班内容的老人的床号、姓名、诊断,内容栏内继续将交班内容书写完整。

第二节 护理记录操作技能

一、准备工作

护理交班记录表、卧床老人日常照料记录单、老人院个案护理历程记录首页,准备钢笔,红、蓝墨水。

二、操作程序

填写楣栏各项内容→出院、转出、死亡的老人重点写明主要诊断、出院、转出或者死亡时间→新入院、转入的老人写明入院时间及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护理等级、饮食睡眠、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危重老人重点写明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目前治疗、饮食睡眠、皮肤情况、出入量记录、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重点护理及有异常身心变化老人主要写明思想情绪变化、睡眠饮食状况、护理、观察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 楣栏内容填写完整,没有的数字填0,不可空项。

2. 页面自己清楚,语言精练、连贯,不得涂改、剪贴;用钢笔书写,签名处签全名。

3. 记录及时准确,内容具体、真实、客观。叙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4. 白班用蓝色墨水笔、夜班用红色墨水笔书写。

5. 新入院老人,交班记录连续记录3天。第一天标明新入字样。

图/摄图网

第六章 临终护理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临终老人生理反应的主要表现

2. 能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尸体料理。

第一节 临终护理专业知识

临终是人体生命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为临终老人提供精心的护理,要求养老护理员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护理”和“安慰”临终的老人。临终老人的生命受陪伴者和照顾者众多因素的影响。

一、概述

养老护理员要全面了解临终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为老人提供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恰当护理,提高临终老人的生命质量,维护老人的尊严。同时也会给临终老人的家属、亲友带来同情、安慰和指导。

1. 概念

(1)濒死

濒死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即临终。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衰竭,意识有时尚清楚,但各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

(2)死亡

死亡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生命功能的最终停止。现代医学表明:心跳停止时,人的大脑、肾脏、肝脏并没有死亡;有些心肺功能停止的人,可借助药物和机器维持生命,只要大脑功能保持完整,一切生命活动还有恢复的可能。因此,现代医学判断死亡的新标准是脑死亡。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征象。

2. 死亡过程的分期

死亡是一个语渐进展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濒死期

是一种临终状态,此期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严重阻碍。主要表现:意识模糊或意识丧失,各种反射减或迟钝,肌张力减弱或消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现潮湿呼吸及间断呼吸,由于个体状况和死亡原因不同,濒死期所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

(2)临床死亡期

临床死亡期的主要表现: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是在临床死亡期,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大约持续5-6min,超过这个时段,大脑细的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3)生物学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是指全脑死亡,细胞死亡或分子死亡,是死亡过程的最后胎段。此期人体的整个中框神经系统及各个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机体不能再复活,尸体会发生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的相应变化。

3. 安乐死

安乐死一次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思是平静的死去,对没有治愈可能的病人实施无痛苦的诱导死亡。

我国安乐死的定义:对患有不治之症,处于危重濒死状态,精神和躯体极度痛苦的病人,经过自已,亲友的要求和医生的认可,中止没有希望的救治或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渡过死亡阶段。根据安乐死的方式,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各种形式的安乐死带来一系列政策、法律,伦理观念等复杂和矛盾的问题。

二、临终老人的生理变化

1. 面容、视力、语言,听力方面

(1)老人面部肌肉松弛,双频无力,随着呼吸的起伏面部肌肉呈现鼓起和凹陷。

(2)视力逐渐消失,老人本能地转向光亮方向,双眼半睁开,目光采滞。死亡来临时,瞳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3)语言表达逐渐困难、混乱或失去理智,最终失去表达能力。

(4)听力保存时间最长,是最后失去的生理感觉。

2. 皮肤、肌肉、骨骼系统

(1)随着死亡的接近,皮肤变得苍白,温度下降。

(2)肌肉松弛、张力丧失,老人的活动失去应激性。肌肉逐渐出现凝固。

3.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呼吸不规律;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变浅,变慢。

(2)有不能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伴有鸣音。

4. 中枢神经系统

(1)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各种反射和痛觉速渐消失。

(2)由于缺氧,老人可出现烦躁不安。

(3)虽然体表温度下降,但皮肤仍有温热感觉。

(4)老人的意识随着死亡而逐渐消失。

5. 循环系统

(1)循环衰竭,脉搏的跳动快而不规则;桡动脉博动逐渐减弱。

(2)脉搏消失的同时,心头部还有短暂微弱的心跳。

(3)血液流动停止,坠积,相继出规尸等体征。

6. 胃肠和泌尿系统

(1)出现呃逆,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

(2)肠蠕动减弱,可发生肠梗阻。

(3)出现膀胱膨胀、尿潴留等体征。

(4)肛门和膀胱括约肌松他,出现大小便失禁。

三、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

心理学家罗斯博士提出临终老人通常经历五个心理反应阶段: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1. 否认期

当老人得知自已病重,即将面临死亡时,为使自已避开现实的压追感,表现出极力否认事实,拒绝接受现实。这种心理反应可减少对老人的刺激,使老人有较多的时间调整自己。否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2. 惯怒期

老人表现为多疑愤怒、狂想、怨恨、妒忌,力争把自已的情绪转向他人。心理学家把此期的愤怒看成一种健康的适应性反应,认为对老年病人是有益的。事实上老人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3. 讨价还价期(协议期)

老人已经接受临终事实,愤怒的情绪暂时中止。为了延长生命,老人又开始关注自己的病情并抱有希望、积极配合治疗。这个时期的心理反应对老人是有益的。

4. 忧郁期

老人感到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正向死亡临近时,产生出强烈的失落感。明显的忧郁和悲哀,情、绪低落、沉默、退缩、悲伤、哭泣。期望与亲朋好友会面、身边有所爱的人陪伴。

5. 接受期

老人此时对即将面临的死亡已经有所准备,开始处理一切未完的事宜。恐惧、焦虑、悲哀逐渐消失,精神与身心均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情感减退且很平静。

四、临终老人的护理

1. 临终关怀

(1)向临终老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老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让老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以治愈为主转向以对症为主的照料。

(3)以延长老人的生存时间为重点,转变为以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为核心。

(4)注重维护临终老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

(5)照料老人的同时关注其家属和亲友,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2. 心理护理

(1)养老护理员要用真诚,关心的态度,仔细地听老人述说,以示理解。要经常在老人身边陪伴,让老人感到自己的重要。

(2)当老人惯怒时,养老护理员不要把老人攻击和不满的情绪错认为是针对自己的;不要告诉老人“不应该这样做”或“不应该那样说”,而要允许老人发泄惯怒、倾泻感情。

(3)积极给予老人正确的治疗指导,加强基础护理,尽量满足老人的各种要求。

(4)在老人情绪忧郁时,积极疏导,与老人坦诚沟通。允许老人自由地表达自已的悲哀,尽可能满足老人的需要,以增强自信心。

(5)为老人和家属安排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3. 生理护理

(1)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空气要新鲜;床单位做到清洁、平整,干燥。

(2)按时,按需要及时进行身体的清洁;做好头发、面部,口腔的护理,尤其身体受压部位、出汗部位,会和足部要保持清洁、无异味。

(3)根据需要更换敷料和衣物。

(4)按时、按需更换,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防止压疮发生。

(5)定时、按需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颜色、肢体温度等变化。

(6)根据病情采取不同和缓解症状的措施,给予止痛剂等。

第二节 尸体料理操作技能

一、准备工作

1. 征询

征询家属意见,尊重老人遗愿。

2. 物品

弯盘、棉球、镊子、寿衣等。护理传染病老人时需备隔离衣、手套、消毒液等。

3. 养老护理员

衣帽整洁、戴口罩。

二、操作程序

与家属沟通、协商相关事宜→征得同意→在医疗文件上注明死亡→撤去有关的治疗用物(仪器、氧气管、输液管、导尿管等)→放平床→尸体仰卧→头下垫枕→从头至足部清洁→如有伤口更换敷料→棉球塞垫于耳、鼻、口、肛门、等孔道→梳头、更衣→做好标识→通知太平间→协助家属整理遗物→消毒床单位→整理物品→洗手→记录→处理医疗文件。

三、注意事项

1. 保护死者隐私,注意遮挡。

2. 如家属不在,应尽快通知其家属。

3. 口闭合者可装上义齿,维持面型外观。

4. 塞垫的棉花不宜外露。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春树养老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