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民族的祖先五帝第一帝— —轩辕黄帝
黄帝画像
黄帝,又称有熊氏、轩辕氏、姬姓。死后葬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
黄帝氏族在位年代约为公元前4513年---4050年。共执政463年,传世15世,到第15世轩辕黄帝传位于少昊玄嚣。
黄帝是中国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代表,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后,因居轩辕之丘而得名,有一位号,汉以后的文献中留下“黄帝轩辕氏”的称谓。
中国古文献中保存着黄帝和炎帝族先世的来历,说原是互为婚姻的少典集团的原始氏族出的两个分支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炎黄也曾有过争雄的战争,后来炎黄通过婚姻最终结为联盟,共同构成华夏民族,轩辕成为华夏联盟的首领。
为了争夺黄河下游地区。与蚩尤发生了涿鹿之战,黄帝打败蚩尤,同时率兵进入九黎地区,会告天下诸部落,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此后,黄帝经过励精图治,开始加快生产和社会变革,创造了很多文明,加速了迈向文明的进程,所以后世将黄帝尊称为“文明初祖”。
根据文献记载表明,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在中原地区登上历史舞台的一支强大氏族的代表人物,距离现在相当久远。
黄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象故号黄帝。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一生充满了传奇,但留下的更多的是谜团,排在第一位的是黄帝到底姓什么?
《国语》中称炎帝居住在姜水旁而姓姜,黄帝居住在姬水旁而姓姬。但司马迁的《五帝本纪》,第一句话为“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认为黄帝姓公孙。
可见,对于黄帝姓什么,古代大文豪们也是各执一词。尽管南宋时的《路史》和稀泥地说黄帝先姓公孙、后来改姓为姬,但正常来说,真相只有一个,那么黄帝到底姓什么呢?
黄帝不可能姓公孙所谓公孙,具有浓郁的春秋战国时代气息,就如同后世的“援朝”、“卫东”之名,因而黄帝不可能姓公孙。
春秋时期,诸侯国不论爵位大小,都被称之为“某某公”,国君族人被称之为“公族”,准备继位的嫡长子,被称之为“太子”,其他儿子则被称之为“公子”,公子之子被称之为“公孙”。
这些公孙的后裔,其中一些人就以“公孙”这个身份为姓氏,《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
因此,“公孙”是春秋时才出现的一个姓氏,黄帝又准备可能姓公孙。笔者认为,或许司马迁认为黄帝是诸侯后代,故而笼统地认为他是公孙姓。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姓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先秦时特指贵族后代,因此先秦电视剧中随便称呼他人为“公子”,无疑不符合历史事实。
黄帝名不太可能是轩辕所谓轩辕之轩,是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子,辕是车前驾畜生的直木,因此轩辕与车子有关,相传黄帝造车,故而名曰“轩辕”。
但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车辙痕迹在河南周口淮阳平粮台城址,距今4200余年,比黄帝所处年代晚了500余年。以车子的考古证据来看,黄帝时期还没有车子,似乎并不能称之为“轩辕”。
当然,淮阳平粮台城址发现车辙,只能说明最迟4200年前时,中国已有车子,不代表4700年前时没有车子;与此同时,黄帝所处时代,可能被人为前推了,如今不少学者认为“周人的古史系统有三次建构,周人逐步将祖先的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因此黄帝距今年代可能没有史书说得那么早。
总之,以文献与考古实据来说,黄帝名字不可能是轩辕,但合理猜测的话,黄帝名字的确有可能是轩辕。
黄帝不大可能姓姬黄帝姓姬之说流传最广,但史书记载却有些矛盾。相传,五帝一脉相承前后相继,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大禹等都是黄帝的直系后代,但帝舜姓妫(或姓姚)、大禹姓姒,为何他俩不姓姬?
《国语》中说“黄帝居姬水,因水为姓”,但江河名称的汉字,往往都会有“三点水”,而姬字字形与江河似乎没有关系。姬字最早始于商代甲骨文,由“女”与“”(jī,姬字右部)构成,其中“”是“䇫”的本字,一种密齿的梳头用具,姬字本义大概是指“梳妆的妇女”,或者是指善于制作梳子的部族妇女。因此,从汉字使用习惯上看,“黄帝居姬水,因水为姓”之说未必为真。
当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姬部—姬水—姬姓。首先存在一个姬部落(未必是黄帝部落祖先),他们部落附近的河流被命名为“姬水”,后来姓氏出现之后,生活在姬水附近的黄帝就以此为姓。
学者王宁的《“黄帝”考源》中指出:“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除了王宁之外,古今还有很多学者认为黄帝出生于山东,比如古人认为山东寿丘是黄帝出生地等等。山东“济水”与“姬水”同音,因而也有学者认为黄帝本是生活在济水之畔,随着济水黄帝之名被散播,后世周人将错就错,赋予他姓姬,以此抬高周人的地位。
总之,尽管黄帝姓姬之说不太可信,但也无法彻底否定,只能让人将信将疑。
总而言之,史书记载的黄帝姓与名,似乎都不太可信,缺乏可靠的依据。近现代学者顾颉刚的“层累地造说”,笔者比较赞同,黄帝姓氏大概率都是后人附会的产物。
至于黄帝的真实称呼,甲骨文或许揭开了真相。甲骨文中的黄字,其特征是胸口挂玉(见上图),可能根据他或他的部落胸口挂玉的特征,称之为“黄”,但他们未必留下姓氏。
参考资料:《史记》、《国语》等
中华民族的祖先五帝第一帝— —轩辕黄帝
黄帝画像
黄帝,又称有熊氏、轩辕氏、姬姓。死后葬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
黄帝氏族在位年代约为公元前4513年---4050年。共执政463年,传世15世,到第15世轩辕黄帝传位于少昊玄嚣。
黄帝是中国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代表,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后,因居轩辕之丘而得名,有一位号,汉以后的文献中留下“黄帝轩辕氏”的称谓。
中国古文献中保存着黄帝和炎帝族先世的来历,说原是互为婚姻的少典集团的原始氏族出的两个分支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炎黄也曾有过争雄的战争,后来炎黄通过婚姻最终结为联盟,共同构成华夏民族,轩辕成为华夏联盟的首领。
为了争夺黄河下游地区。与蚩尤发生了涿鹿之战,黄帝打败蚩尤,同时率兵进入九黎地区,会告天下诸部落,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此后,黄帝经过励精图治,开始加快生产和社会变革,创造了很多文明,加速了迈向文明的进程,所以后世将黄帝尊称为“文明初祖”。
根据文献记载表明,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在中原地区登上历史舞台的一支强大氏族的代表人物,距离现在相当久远。
黄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象故号黄帝。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一生充满了传奇,但留下的更多的是谜团,排在第一位的是黄帝到底姓什么?
《国语》中称炎帝居住在姜水旁而姓姜,黄帝居住在姬水旁而姓姬。但司马迁的《五帝本纪》,第一句话为“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认为黄帝姓公孙。
可见,对于黄帝姓什么,古代大文豪们也是各执一词。尽管南宋时的《路史》和稀泥地说黄帝先姓公孙、后来改姓为姬,但正常来说,真相只有一个,那么黄帝到底姓什么呢?
黄帝不可能姓公孙所谓公孙,具有浓郁的春秋战国时代气息,就如同后世的“援朝”、“卫东”之名,因而黄帝不可能姓公孙。
春秋时期,诸侯国不论爵位大小,都被称之为“某某公”,国君族人被称之为“公族”,准备继位的嫡长子,被称之为“太子”,其他儿子则被称之为“公子”,公子之子被称之为“公孙”。
这些公孙的后裔,其中一些人就以“公孙”这个身份为姓氏,《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
因此,“公孙”是春秋时才出现的一个姓氏,黄帝又准备可能姓公孙。笔者认为,或许司马迁认为黄帝是诸侯后代,故而笼统地认为他是公孙姓。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姓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先秦时特指贵族后代,因此先秦电视剧中随便称呼他人为“公子”,无疑不符合历史事实。
黄帝名不太可能是轩辕所谓轩辕之轩,是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子,辕是车前驾畜生的直木,因此轩辕与车子有关,相传黄帝造车,故而名曰“轩辕”。
但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车辙痕迹在河南周口淮阳平粮台城址,距今4200余年,比黄帝所处年代晚了500余年。以车子的考古证据来看,黄帝时期还没有车子,似乎并不能称之为“轩辕”。
当然,淮阳平粮台城址发现车辙,只能说明最迟4200年前时,中国已有车子,不代表4700年前时没有车子;与此同时,黄帝所处时代,可能被人为前推了,如今不少学者认为“周人的古史系统有三次建构,周人逐步将祖先的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因此黄帝距今年代可能没有史书说得那么早。
总之,以文献与考古实据来说,黄帝名字不可能是轩辕,但合理猜测的话,黄帝名字的确有可能是轩辕。
黄帝不大可能姓姬黄帝姓姬之说流传最广,但史书记载却有些矛盾。相传,五帝一脉相承前后相继,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大禹等都是黄帝的直系后代,但帝舜姓妫(或姓姚)、大禹姓姒,为何他俩不姓姬?
《国语》中说“黄帝居姬水,因水为姓”,但江河名称的汉字,往往都会有“三点水”,而姬字字形与江河似乎没有关系。姬字最早始于商代甲骨文,由“女”与“”(jī,姬字右部)构成,其中“”是“䇫”的本字,一种密齿的梳头用具,姬字本义大概是指“梳妆的妇女”,或者是指善于制作梳子的部族妇女。因此,从汉字使用习惯上看,“黄帝居姬水,因水为姓”之说未必为真。
当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姬部—姬水—姬姓。首先存在一个姬部落(未必是黄帝部落祖先),他们部落附近的河流被命名为“姬水”,后来姓氏出现之后,生活在姬水附近的黄帝就以此为姓。
学者王宁的《“黄帝”考源》中指出:“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除了王宁之外,古今还有很多学者认为黄帝出生于山东,比如古人认为山东寿丘是黄帝出生地等等。山东“济水”与“姬水”同音,因而也有学者认为黄帝本是生活在济水之畔,随着济水黄帝之名被散播,后世周人将错就错,赋予他姓姬,以此抬高周人的地位。
总之,尽管黄帝姓姬之说不太可信,但也无法彻底否定,只能让人将信将疑。
总而言之,史书记载的黄帝姓与名,似乎都不太可信,缺乏可靠的依据。近现代学者顾颉刚的“层累地造说”,笔者比较赞同,黄帝姓氏大概率都是后人附会的产物。
至于黄帝的真实称呼,甲骨文或许揭开了真相。甲骨文中的黄字,其特征是胸口挂玉(见上图),可能根据他或他的部落胸口挂玉的特征,称之为“黄”,但他们未必留下姓氏。
参考资料:《史记》、《国语》等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玉涵 孙雯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黄帝到底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这是人们在面对黄帝时,常常会生发的问题。
10月12日,第四届黄帝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缙云举行。研究黄帝文化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仙都,第一个讨论的,就是这黄帝之“信”的问题。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给出了他的答案——黄帝实有其人。他还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为黄帝刷了存在感。
沈教授说,“黄帝”的“帝”不同于“始皇帝”的“帝”。它不是帝王的意思,而是古代部族对已经故去的祖先的尊称,是祖宗排位的意思。所以,“黄帝”这一称呼就代表了,他是一位古代部族的祖先。
那他是哪个部族的祖先呢?能够找到后人,我们才能够确定祖先的存在。
这就和姓氏有关了。
黄帝是有姓的,有姓就有后人。黄帝姓什么?《国语》告诉我们了。《国语》是比《史记》还要早的先秦时期著作,所以是现存最可靠的典籍。《国语》说:“黄帝以姬水成……故黄帝为姬。”它说黄帝住在姬水旁,所以黄帝姓姬。
那么先秦时期还有哪些古代部族姓姬呢?
沈长云说,姓氏制度大概起源于西周,当时中原各部族,除了周之外,其他并无姬姓。
所以周人是黄帝的后代,黄帝是周人的祖先。
这一点从先人的活动区域来看,也可以对应得上。根据《史记》的记载,今天延安子长县北的高柏山有所谓的黄帝“冢”;根据《汉书》记载,今天的榆林东南有祭祀黄帝的“祠”。沈教授由此推断,黄帝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一带。而周人早期也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一带,正好印证了黄帝是周人最早的祖先。
这样推论下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帝既然是周人的祖先,他怎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了呢?
这是周人促进民族融合的结果,还和“华夏”民族形成有关系——这是沈教授的答案。
周人在灭商之前,就已经自称为“夏”了,“夏”是“大”的意思,这样自称是为了壮大反商势力的声势。周人灭商之后,把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也叫作“夏”,也就是“诸夏”。到春秋时期,由于“华”“夏”音同通用,文献里面也会把“诸夏”写作“诸华”。慢慢地,“华”“夏”联称的词例也就出现了。与此同时,各个诸侯国通过和中原旧族长时间的混居,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就这样,在周人的主导下,新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很自然地把周人的祖先奉为自己最重要的祖先。从战国时期开始,各国的统治者就已经认同黄帝是自己的祖先,并且加以隆重的祭祀了。
黄帝也就由周人祖先演化成了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人文初祖。
10月11日,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彩排现场。 本报记者 俞碧寅 摄
研讨会现场,许多专家学者都通过自己的方证了这一观点。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论证大多基于史料进行逻辑推断而非历史判断。学者们在期待更多考古发现让逻辑推断变成历史推断的同时,也达成了一个共识:不论黄帝是确有其人或是虚无缥缈,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是共通的,这一认同持续不断地延续下来,也将延续下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