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永清尹氏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朱元璋去世,明惠帝(建文帝)在南京即位。建文元年(1399),封于北京的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为了争夺皇位,起兵南下,发动了长城四年的内战。
我支尹氏始祖讳成福,原籍山东省济南府禹城县人氏的尹氏一支,燕王起兵至山东时随军有战功,升为神武左卫。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入南京,即位为明成祖。尹成福屯兵于燕山顺天府永清县西南蔡家营下屯,遂家于此,后裔称永清尹氏。尹成福之墓在永清蔡家营东南。
因为未曾修谱,尹成福以后六代,部分家族成员名讳失考。尹氏后代只知其中一位世祖名茂者,立茔于蔡家营之西;一位世祖名盛者,立茔于蔡家营之东(按:茂、盛两公可能是兄弟辈)。由于尹成福立有战功,当时甚为显赫,据传在蔡家营居住时,“地有千顷,楼有百坐”,真所谓豪门巨户,气势非凡。
到了明朝末年,清兵入关,顺治帝登位。清朝政府要求尹家“随旗”(编入满洲八旗),尹家不从,全家被赶出。尹成福第九代孙明如、洪四、相如三兄弟,于是分地而居,成为三个支系:
长房明如,迁至永清县三圣口乡大朱庄村。
次房洪如,迁至永清县三圣口乡尹家场村。
三房相如,迁至永清县南关。大约在清朝中期,从永清县南关又迁出一支到霸县(今霸州市)东50华里的堂二里镇四间房村。本支的占杰,自幼当兵在外,现已落户于辽宁盖县熊岳成印染厂。
附:
永清尹氏迁移史
武瑞征/整理
尹家是永清县规模较庞大的一个家族,族人分布在永清各地,集中居住于尹家场、大朱家庄等村。尹氏家族有着不平凡的历史,自明代迁入永清后,他们先后经过几次大规模迁移,并折射着数次重大历史事件。笔者对部分尹氏后人进行了采访,将其经历大致整理如下,因历史久远,难免有失于准确之处,欢迎尹氏后人及各位读者提供更多信息,予以补充纠正。
张家楼,尹家洞
相传,尹氏家族的祖籍在山东济南。明朝末年,尹家在北京为官,后被免官问罪,迁出北京,到永清县南关一带落户。因迁出仓促,没有来得及带其他家产,在南关落户时,是靠变卖女眷们的首饰。仅此,也成为一方富户。
永清镇蔡家营村则有传说,明代尹家在蔡家营村居住,与同村的张家都是富豪之家。有“张家楼,尹家洞”之说。“张家楼”是说,张家建有许多高楼。“尹家洞”,是说尹家为防土匪抢劫,在地下挖了藏身的地洞(疑为宋辽古战道的误传;或为“尹家栋”的误传,言其房屋之多)。表述了这两个家族的富有。
尹家落地三条街
清顺治年间,满清贵族、军官在北京周边跑马圈地,周姓旗人在蔡家营圈占大量土地,将张家、尹家排挤走。张家迁到了永清县半截河村,即传说中的狐仙张家。尹家则迁到了永清县的老朱家庄村。
永清县三圣口乡的老村现只有一户尹姓村民,但村中世代传说,是尹家在清初建立的老朱家庄。尹家初到朱家庄时,因人多家富,一落户就建了三条街道。还有一部分尹氏,在老朱家庄村东南方向的“四八地”居住,即今里澜城火车站北侧。
大朱庄爱置地
康熙三十七年,永定河固定在老朱家村经过,经常受到永定河洪水袭扰。尹氏家族不得不再次迁移。尹家此时共有三支,分别迁到了三处。尹明儒一支向北数里迁到高地,形成了大朱庄村;尹宏儒一支向西迁往现尹家场村,形成尹家场这个新的村庄;还有尹相儒一支,疑为迁往霸州四间房村定居。至今,大朱庄与尹家场两个村庄的村民绝大多数都姓尹,他们来自同一个家族,来往密切。
迁到大朱庄村的尹家,仍然比较富裕,而且生活节俭,崇尚买田置地,因此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朱庄爱唱戏,大朱庄爱置地。”“大朱庄爱置地”,说的就是尹氏家族的持家之道。
排字蕴含家训
尹氏家族虽然散居各地,但每一代人取名时都使用国定的字,其宗谱记载了15代人的用字,分别为“大翠昌世玉;步正保少家;宗永存宏振”。上世纪70年代末,大朱庄村的尹氏族人主持了祖坟迁址祭祀活动,将原蔡家营村的尹氏祖坟迁至后澜公路北边的老村域内。来自北京鲁村、永清老村、张家场村、尹家场村、于家桁子等地的尹氏族人共同见证了迁坟仪式,并共同商定出尹氏族人后面五辈的用字为“天福春庆高”。
据尹氏后人尹玉林介绍,尹氏族人能够通过共同排辈的名字来增强亲近感,加强联系,他们的排辈用字也蕴含着家训,比如“步正保少家,宗永存宏振”,大概意思是说:只有步子走正了,才能保全少辈人的家业,祖宗的基业才能永远存续、弘扬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