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上,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通常被人们称之为“酷夏”。那么2022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出炉了,总共持续40天,哪天入伏?(附详细推算方法)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天数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20天。因此整个三伏天,要么持续30天,要么持续40天。
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意思就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初伏)的时间起点,而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起始时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就是末伏的开始时间。因此,我们只要了解“庚日”,就很容易推算出三伏的具体时间。
所谓的“庚日”就是带有“庚字”的日子,我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日序,分别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地支,组成60个单位,每个单位为1天,六十天为一个周期,来循环记录时间。
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庚日与庚日之间间隔10天,所以初伏和末伏规定时间是10天。
2022年夏至在6月21日,这天是“乙巳日”,6月22号为“丙午日”,6月23号为“丁末日”,6月24号为“戊申日”,6月25号为“己酉日”,6月26号为“庚戌日”,因此6月26号为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6月26号往后推迟10天为7月6日,这天为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7月6号往后推迟10天为7月16日,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因此2022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6日,这天是三伏时间的起点。
“夏至四庚数中伏”,7月16日往后推迟10天为7月26日,这天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庚辰日”,这天是中伏的开始时间。7月26日往后推迟10天为8月5日,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为“庚寅日”;再往后推迟10天为8月15日,为“庚子日”,今年立秋的时间在8月7日(壬辰日),“秋后一庚数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8月15日,因此8月15日也就是末伏的开始时间。
由于今年夏至和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6月26日、7月6日、7月16日、7月26日、8月5日),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2022年是加长版三伏天,总共40天。由此可见,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而中伏的长短直接决定三伏天的长短,每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都不一样,因此每年入伏的时间几乎都不相同。
2022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主要有两大原因:
夏至后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白昼时间在慢慢缩短,但是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依然大于地面辐射到空中的热量,地面的热量还将一天比一天高,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累积到最大。
其次,三伏天主要吹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海风造成三伏天期间湿度大,而水的比热容大,潮湿的空气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三伏天往往会感到非常闷热,极易发生“中暑”的现象。
如何安全度过三伏天?三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多喝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其次,三伏天要谨防寒气入侵,忌身体受热后立即洗冷水澡,也忌讳大量吃冷饮;最后,天气炎热时人容易烦躁,因此要保持好的心态,心静自然凉!
总结,2022年三伏天又是特制的加长版,从7月16一直持续到8月24日,总共40天,其典型的特征是“高温、高湿、高热”,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如果你对三农感兴趣,欢迎关注!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先申明一点,本人发的所有关于《奇门遁甲》的知识,都是我本人自己学习所能理解的知识,如果有哪里写得不好,或者和您知道得不一样,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我只是在学习阶段,希望学问高的老师在评论区指正,感谢大家!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八卦的象意是什么,那今天呢,继续跟大家聊一聊《奇门遁甲》五不对时是什么,以及五不对时的断语又是什么。
对于已经学习《奇门遁甲》有一段时间的小伙伴来说,可能觉得五不对时没什么,大家就看一看就好了,那《奇门遁甲》初学者呢,如果有兴趣就看一看就行了。
五不对时其实不是体现在《奇门遁甲》里面的,而是体现在《奇门遁甲》之外的四柱上的,是出现在日干与时干之间的关系上的。我们还能不能想起来,日干和时干都有什么?
日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时干: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
午、巳、辰、卯、寅、丑、子、酉、申、未
当时干遇到七杀(阳克阳,阴克阴)的时候,即为五不遇时。天干隔五而克,谓之七杀。当甲日遇到庚午的时候,乙日遇到辛巳的时候,都是属于七杀,因为甲为阳,庚为阳,所以为七杀。乙属阴,辛也为阴,又是七杀。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日干出现甲,时干出现庚的时候,他都是五不遇时。同样的,日干出现乙,时干出现辛的时候,它也是五不遇时。
当然,时辰是不会变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五子遁元法。五子遁元法排的就是时辰。甲日庚午时,乙日辛巳时,丙日壬辰时,丁日癸卯时,戊日甲寅时,己日巳丑时,庚日丙子时,辛日丁酉时,壬日戊申时,未日己未时,他们一定是五不遇时。
好了,小伙伴们,今天关于《奇门遁甲》五不遇时的小知识,就先和大家聊到这里了,祝大家机遇长绵,福寿安康!
10月22日 农历九月初三 丁酉庚戌壬午
黄历新说:今日利于军警、司法等武职人员出师征伐、执法、救灾等事,不利做其他事,应凡事小心,以静守为吉。今日处事宜谦虚宽厚,切勿狂傲偏执,以免口舌是非,官司缠绕、争斗受伤等。壬午之日忌参加游泳等与水有关的活动;大忌修缮房屋。十二生肖属鼠、属马、属牛的多需谨慎。
易象解读:壬午干支,从阴阳看干支为阳,从五行看天干为水,地支为火,形成水火既济之卦。壬生戌月,戊土厚重,需甲木梳土,加之日支午火与月令戌土相合,故利于执法、征伐之事。
今日需要注意的几个时间段:
乙巳时(上午9点至11点):此时段为吉时,易得贵人相助,选择此时行事多便利,有利于成功。
庚子时(昨日夜间23点至今日凌晨1点):此间行事不吉,事多反复,易遭遇争斗破败,应尽量避开。
戊申时(下午15至17点):在此时段行事不吉,易遇阻挠麻烦,事情多波折,不易成功,应尽量避开。
注:本文提前一天发布。
最近热播的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
长安十二时辰剧情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据说服装道具、配乐、摄影、打光、整片电影质感都绝了,开头的一镜到底真是盛世长安啊!剧组在细节上的处理非常用心,李必头上道家芙蓉冠子午簪的特色插法等。
剧情简介
上元节前夕,长安城混入可疑人员,身陷囹圄的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破除隐患。全篇运用了创新的探案剧集结构与人物关系设定,把故事嵌套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城市长安这样一个完美的切入点。在展现跌宕紧凑的故事架构、反脸谱化的英雄人物、脑洞大开的细节设计同时,也带给观众丰富的文化价值。
十二时辰共24小时,共有48集来反映各方面细节,表现主角李必,张小敬和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问题来了,古时候十二时辰分别是现在的什么时候?大家能说出几个……
时辰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十二时辰对应现在分别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
一刻为15分钟。
天干地支
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甲子
六十年,也称一个甲子。
干支的一个循环(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这个循环就叫\"一甲子\",也就是60年。
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我们在知道其中一个干支年代是公元纪元的年份,就能推算其他干支年代,比如可以推算出辛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这些大事分别发生于公元1861年,1894年,1911年。
附
古代的更
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五更为止,每更2小时。
19:00-21:00为一更,
21:00-23:00为二更,
23:00-01:00为三更,
01:00-03:00为四更,
03:00-05:00为五更。
文丨历史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每天更新你感兴趣的历史内容,感谢关注,收藏,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