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赤松山(赤松山魂)

时间:2023-12-30 09:51:06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浙江“洞天福地”最负盛名的当数天台山、括苍山、金华山、大涤山

在浙江的“洞天福地”当中,宋代时就最负盛名的当数天台山、括苍山、金华山、大涤山等。

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浙江东北部,由赤城、瀑布、佛陇、香炉、华顶、桐柏等山组成。山中群峰争秀,峻峭多姿,飞瀑流泉,洁白如练,并有华顶秀色、石梁飞瀑、铜壶滴漏、赤城栖霞、琼台夜月、桃源春晓等自然景观。其中赤城山洞为“十大洞天”之一,灵墟为“七十二福地”之一。

道书中又载有黄帝在天台山受金液神丹,太清真人彭宗治赤城,右弼真人王子晋、九天仆射伯夷、叔齐治桐柏诸传说。又西汉茅盈,南朝齐褚伯玉,唐司马承祯、叶法善、徐灵府、杜光庭等道宿都曾入天台山修炼。另外又有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之传说。

至宋时,天台山中已是宫观道院林立,其中有创建于三国吴赤乌初年(238-239年)的桐柏崇道观、福圣观、院、妙乐院,有创建于唐朝的元明宫、昭庆院、白云昌寿观、洞天宫、法莲院,有创建于五代后周的圣寿院,有创建于宋政和八年(1118年)的玉京观和创建于宋宣和年间的佑圣观等。

括苍山

括苍山位于浙江东南部,逶迤丽水、缙云、青田、仙居、临海、黄岩等县。道书以括苍山为东岳泰山之佐命。内有“十大洞天”之一的委羽山洞、括苍山洞,“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盖竹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东仙源、西仙源以及石门洞等。其中位于括苍山南段的仙都山(缙云山)更是久负盛名。

其地山峦起伏,溪水蜿蜒,峰岩洞壑,千姿百态,内有鼎湖峰、倪翁洞、铁城嶂、小赤壁、玉虚宫等胜迹。尤其是鼎湖一峰,如孤笋拔地、卓立青空,相对高度达168米,有天下第一石笋之誉。

其峰顶还有一湖即鼎湖,相传为轩辕黄帝炼丹飞升处,故唐代白居易《咏鼎湖峰》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此外,位于括苍山区的永安县,境内有“十大洞天”之一的括苍山洞等,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故于景德四年(1007年)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

金华山

金华山,又名赤松山,位于浙江中部,为晋代黄初平(黄大仙)、黄初起得道成仙之处。后又有舒道纪、董维滋、黄彦远、盛旷、周大川、吴养浩、朱知常等在此修炼。

至宋代,金华山中有“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洞元洞天(分双龙、冰壶、朝真三洞)以及优游洞、石室洞、炼丹山、卧羊山、大蒉山、圣石山、螺蛳岩、刘道岩、壶屏、小桃源、丹井、圣石湾、清水潭等道教胜迹,并有宝积观(赤松宫)、金华观、云巢庵、太清殿、二黄君祠、壶天真人祠、圣石仙官祠、丹山仙官祠、云台观、凝神庵等宫观祠庵。

大涤山

大涤山位于浙江西北部的天目山区,山有四峰,内有大涤、白茆、栖真、石室、归云、鸣凤、蜕龙等洞。其中位于大涤山中峰下的大涤洞天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一。

在大涤洞天旁,还有被宋代陆游誉为“独为天下宫观之首”的道教胜地洞霄宫(宫址宋时属余杭县,今属杭州市临安区)。洞霄宫初创于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唐弘道元年(683年)改建为天柱观;乾宁二年(895年)重建,改称天柱宫,光化二年(889年)钱缪又改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赐额为洞霄宫,赐金宝牌。

#台州头条##金华头条##杭州头条##丽水头条#

与友游赤松山

赤松仙子拂宫阙,仙景人间不可却。

渺渺茫茫八千里,吞波弄海几重几。

我今半化牧羊儿,颠簸山间行复得。

溪水禅松喧引道,云风雁舞如咆哮。

踏浪逐云吟即来,纵酒欢歌心结开。

落日寻来身如血,黄昏梦久魂当灭。​

张良墓到底在哪?

张良(?—前185年)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颍川)贵族。张良祖上出自姬姓,为韩国相。秦灭韩后,杀其家族三百余人。张良曾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刺杀秦始皇报仇,未遂,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事反秦,归附刘邦,成为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晚年隐没于深山之中,热衷道家修炼功夫。公元前185年,张良去世,谥号文成侯。

张良墓道碑

生平因为有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为证,后世并无疑义。但关于张良死后葬在何处,却争论频多。全国的张良辟谷处有20多个,张良祠庙数约100上下,张良墓也有10多处!其中喊得最响的是留城故地、兰考县、张家界青岩山和岱阴历城高而乡铜壁山东麓等几个地方。

张良墓(5张)

三义寨。三义寨白云山南面一过铁路地道桥即到。也可打车前往,费用在20元左右。

死后记载

张良的生年史上没有记载,但死期却有,《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

张良墓(3张)

“后八年卒(前185年),谥为文成侯。”既然有明确死期,应该也有明确的死地,但考究起来,河南兰考是张良托病隐居的东昏县所在,死后葬于此很正常;留城是张良的封地,留侯葬在封地附近也合情合理;古书《陵墓志》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张家界青岩山风景秀美,张良曾在此修行死后葬在当地,也不是不可能。这遍布各地的张良墓,似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墓地介绍

张良墓是兰考县境内的一处历史遗迹。该墓位于兰考县城西6公里的三义寨乡曹新庄火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王和悼惠王。

建国以后,张良墓侧尚存张良庙,有山门3间,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呈四合院布局。庙内外共有石碑6通,墓区内有柏树209棵,杨树16棵。在“”期间,庙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杨树被砍伐做在桌椅。后来拆除庙宇的建筑材料在三义建了一所中学。1978年在修筑陇海铁路复线时又占去墓北边茔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树12棵,今剩有柏树197棵,杨树13棵。据对最大的柏树年轮考察,树龄约有230年左右。 现在,为了对张良墓这一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兰考县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对张良墓区的树木设置了保护标识,使整个墓区保护状况良好。

湖南青岩山

先说呼声最高的湖南张家界青岩山顶的张良墓。《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

张良墓(2张)

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当地传说张良为避杀身之祸,功成身退,跟着赤松子大仙南游天门、青岩等名山大川,不食五谷,专吃百草花果,修炼仙道。张良死后,吕后想寻到张良的墓地。谁知诏令一下,天下一夜间就发现好几百座“张良墓”,弄得吕后无处下手。但武陵郡乔太守却向吕后密报,说张良墓葬在青岩山,而且说,张良与他的师傅黄石公并葬在一起,不然为什么拱出了个“黄石寨”?吕后听了,觉得有理,便传下密旨,令乔太守率三百士卒,带上风水先生,扮成游客,进青岩山查访。乔太守一行,从锣鼓塌寻到黄石寨,又从龙凤庵访到水绕四门,果然在相柳岩下,发现了墓地。乔太守拨开树枝,见碑头上分明写着“张良之墓”四个篆字。乔太守大喜,立即下令挖墓。坟挖开了,穴孔里放着一具檫木棺材。打开棺盖,忽地从里面飘出一缕清气,升上天空。棺材里哪有尸骨,只有一套衣冠!乔太守只好如实向吕后禀报。吕后听后大骂乔太守无能,责令乔太守一月之内务必找到张良墓。乔太守无奈重上青岩山。这时,有人禀报说:“相柳岩下的张良墓又长起来了!”乔太守一怔,急打马去看个究竟。可不是么!被挖开的墓穴真的又垒起来了,而且坟头上还长了草呢!乔太守求功心切,拔出剑就往坟上砍,只听“当!”的一声,手震麻了,剑砍断了,原来是座铁坟!三百士兵挖了三五一十五天,怎么都打不开。乔太守急了,吩咐士兵砍来山柴,放在坟上烧,这样烧了三五一十五昼夜,“轰!”的一声,坟炸了,只见那棺材裹着滚滚浓烟,呼啦啦升到半空,又慢慢落在相柳岩峰顶上,然后,又慢慢长起一座圆圆的坟堆。乔太守急下令士兵爬上去挖。待士兵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那坟墓又不见了。士兵们刚下山,那坟墓又现出来了,士兵们又争相攀崖附葛往上爬,可爬上山顶,那坟墓又不见了!这样往复几次,乔太守无计可施,一屁股坐在地下,叹道:“到底不知埋骨处,却教台上望何人?”后来,一位阴阳学家经过反复查考,认为水绕四门相柳岩上葬的就是张良墓,并作诗云:踏遍青山寻古人,四门水绕得佳城;相柳岩上旧土堡,汉代留侯张良坟。

从以上记载和传说不难看出,青岩山存有张良墓更像是一个神话传说,从古至今,此处并无可以确认张良葬于此的记载,即使是有据可查,也只说张良墓“时隐时现”,即使有张良墓,充其量只是一个衣冠冢而已。

河南兰考县

再说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张良墓地。这一处的张良墓不象张家界的张良墓那么神乎其神,“时隐时现”,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的确有这么一座张良墓,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似有一定来历。关于此处的张良墓,当地有两个传说,一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故后人认为白云山应是张良的归宿,这似乎有些牵强,同时也和张家界的张良墓一样,有点神话传说的嫌疑。试想,以张良的谨慎,真要是见了刘邦,还不得倒地就拜,还敢跑啊?不为他自己着想,也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吧?真要惹恼了刘邦那可是要灭门的。一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这一说法更与史实不符,《史记》中有记载,地球人也都知道,汉朝的开国功臣中唯有张良是得了善终的,刘邦信任他,吕后也尊重他,死后不仅被封了文成侯,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说白云山曾为张良的清修之处有可信之处,说白云山为张良的避难之所,死后不敢回到封地葬于此,纯属无稽之谈。所以,此处的张良墓,很可能是后人敬仰张良,为纪念张良曾在此留驻清修而建造的衣冠冢。

陕西紫柏山

除此之外,陕西省留坝县紫柏山还有一座,但那“汉张留侯祠”始建于东汉末,是他的第10代孙、五斗米道的系师张鲁在汉中为“镇民中郎将(一作“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时所筑,当然更不可能是真的。至于岱阴历城高而乡铜壁山东麓的张良墓,经考证不过是传说中张良呆过的一个山洞,在此不再多述。

山东微山县

关于张良墓,至此只剩下一处,那就是张良封地留城附近的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位于微山湖中微山岛“三贤墓”之一的张良墓。

唐李泰在其《括地志》中说“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北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应该说,这是留城故地有张良墓的最早文献,明朝《一统志》、唐朝《通典》也有记载。而微山岛,与沛县距离和《括地志》记载的差不多,方位也一样。微山岛上的张良墓,墓形下方上圆,红黄粘土加鹅卵石块筑成,夯土层次清晰,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题“汉留侯张良墓”,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墓东侧原有张良祠,“”中拆除。尤其难得的是,这一张良墓以前一直未得到开发,由此可见并非今人为吸引游客而牵强附会生搬硬造所至。而且,留城为张良的封地,世居于此,张良死后葬于此,也符合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习俗。更何况,《史记.留侯世家》也有记载,留侯“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闲,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从此处也可看出,张良修道,并未如世人所想象的那样天马行空,行踪无定,至少,汉朝的上层统治者还是掌握他的行踪的,而且与他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不然,吕后就不会心疼他的行销骨立,“乃强食之”了。至于“一夜造八百墓”的传说,如果是真的,那应该是张良防小人盗墓而布下的疑阵,并非怕吕后掘墓而为。而这些疑冢,如果存在,也应该在张良墓附近,不会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古人的交通、通讯并未如今天可以一日千里,相隔几千里建一处疑冢,岂不等于白忙活?史学家陈泽孝先生也认为,留城县为张良封地,他虽曾辟谷隐居过,但后来被吕后找到,并“强食之”,估计那时候张良辟谷几年,身体条件也不允许他再外出云游,所以他很有可能归宿留城并在那儿度过了晚年,死后葬在了山东微山岛上。留坝县张良墓研究所1986年考证,也认为张良墓在山东微山县境内微山岛上,可见微山岛上的张良墓应该是真的。

读过《史记·留侯世家》都知道,张良的封地是留城。据史料载:留城曾是鲁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井俨然,楼舍栉比,富商大贾、名流显贵云集,人、车熙来攘往。至唐以前,这里一直保持着繁华景象。留城即是今天的微山湖。汉时,微山湖原本是山而并非湖。距今约8亿至6亿年间,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多次的碰撞,耸立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山脉。微山湖便在其中。那时,微山湖山峦叠嶂,岌峰耸峙。然而随地壳升降变异,这些处于两大地块结合部上的危峰峭壁渐渐地沉陷,形成一大奇观——九十九座锥状山峰。沧海桑田,千年,万年,弹指一挥间。似伟丈夫的九十九座山峰,任凭自然修饰、历史雕琢。自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至明末400余年间,黄河屡屡决口泛滥南迁,侵夺泗河由淮入海,使泗河宣泄不畅,淤塞积水,使这九十九座山峰下潴成湖沼。九十九座山峰经多次的升降和风化剥蚀,已成为大陆丘岭似的小山峰,至此,留城变成了今天的微山湖。留侯城淹没水中,雉堞圮毁,藻蔓荇茂。今人湖中泛舟,时或可见城阙遗痕,潋滟湖心。古时曾有“张良一夜造八百墓”的传说,这些传说,因为水淹留城,失去了依据。其实此地的古眆,大多是张良的陵寝,岛上的张良墓,当然非赝品假冒。张良墓左原有天齐庙,后毁于战乱。据年长者忆,庙内原有古柏苍松数十株,皆足合围,钟楼角有松抱槐奇树一株为山中胜景。相传此树为明初所生,树龄有五百多年了,初发时松与槐交颈,久之槐入松抱,松环槐茂,相生相养而为一身两颈,久而久之也辨不出是松是槐了。

庙内知客堂壁树石碑四座,碑面滑亮如镜,称“透亮碑”,松柏槐影,反射婆娑。至今庙址附近住户姓张的居多,问之,回答说是张良嫡系后人,世世代代守着先人的陵墓与此,已经一千多年了。

时光荏苒,转瞬千年。千年后的张良一如当年,沉默而淡然。相对于尘世的喧嚣,偌大的张良墓显得冷清孤寂。墓碑被风雨侵蚀,在时间的无情里变得苍黄;连绵离披的衰草,发出瑟瑟的声响。从久远的岁月一路走来,微山岛上的这座张良墓能否还可以一如往日的安宁?听说这里已被山东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济宁市也制定了旅游开发计划,估计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如国内其它地方的张良墓一样,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了。因为受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各地大搞旅游开发,本来已有定论的张良墓被后人搞的扑朔迷离真假难辩了。但愿尘世的喧嚣,不要过早惊扰了留侯安息的灵魂。

山东石匣村

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退隐江湖。刘邦死后,吕后想起用他辅佐新主,张良却借口考虑考虑,一去无踪。张良何时去世、死于何地至今难以确切考证,据说吕后曾下旨追杀他,国内一夜生出三千个张良墓。至今,安徽庐江、陕西汉中、河南兰考、张家界都有张良墓,令人真假莫辨。

在济南历城区仲宫镇东沟村旁的铜壁山,有一个颇有名头的景点——子房洞,传说张良(字子房)曾在此修炼。而在子房洞一山之隔的山那边(靠近柳埠镇石匣村),有石砌方形古墓三座,传说分别为“黄石公墓”、“张良墓”和“尹宗墓”。史载当年张良圯桥进履,拜黄石公为师并得到兵书后,黄石公曾和他有个约定:“后十三年见我于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谷城山位于平阴东阿镇,石匣村距谷城山不足百里,张良与黄石公相会后终老于此听起来也算靠谱。

在“张良墓”西侧原存《金天眷元年(1138年)泰山元阳子张先生坐化碑记》石碑一通,《金石录》收录了这篇碑文。据碑文,原来“张良墓”三人中有一个号为元阳子的张姓道人。这个“元阳子”不贪名利,活了100多岁,最后得道成仙,其他两个墓冢是否有张良就不得而知了。重要的是该墓还有清代光绪年间的墓碑,详细记载了“张良墓”祭祀大殿的重修细节。

元阳子的身份扑朔迷离,在济南历史上曾经广为流传。明代诗人王象春在《齐音》书中曾有一首题为《元阳子》的诗,诗后注解说:“元阳子”是长白山(位于章丘)人,在伏生墓(位于章丘)中得到《金碧潜通》一书,详细注解后,带着这本书在华阳宫(位于今济南华山脚下)中修炼。

有意思的是,《齐音》和《文献通考》的记载中都提到了元阳子从“石匣”中得到《金碧潜通》一书的故事,而元阳子墓恰恰又位于石匣村村北。虽然志书上没有记载,但极有可能,石匣村村名便与元阳子石匣得宝书的传说有关。

山东侯咽集镇

子房墓村位于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东北3公里,因汉初著名军事家张良埋葬于此而得名。张良,字子房,西汉建立后,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死后葬于此。张良墓南3华里有一座贤圣宇,宇内供有紫檀木制作的张良雕像。原雕像时用黄金铸造一人心,安放于雕像腹中。传说燕王扫北时,被匪兵盗走,故今雕像背后出现一方洞。汉留侯墓前立碑三通:中间碑系明朝正德六年(1512年)立,左碑是清康熙二年(1664年)立,右碑是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立。世传碑前有一石香炉,有一能工巧匠,用乌金铸一金雀置于香炉之内。后来一江南蛮子游至留侯墓周围,口中念念有词:“金漆里,银漆里,真金还在漆漆里”,如此反复几天,众人不解。几天后,江南蛮子不知去向,石香炉也不见了,事后人们方知宝物被其盗走。今遗址尚存。

历史推断

从历史推断来看,张良墓在石匣村的可能性也极大,理由有下述几点:

一是:张良作为韩国贵族,祖籍是陕西与河南的交界处,为躲避吕后,他不可能回老家。

二是:张良在秦末的活动范围一直是河北、山东、江苏一带,尤其是在东阿和沛县的活动最为有名,东阿是黄石公的老家,后来与刘邦还在东阿战斗过,所以不可能回东阿,但有回山东的可能。

三是:韩信是张良的铁杆亲信,当年封为齐王就是张良的主意,山东有很多韩信的部下,张良隐退后,很有可能来到山东。石匣村所在又是泰山山脉的北延部分,是自古道家修炼之地。再加上石匣村一山之隔的子房洞,是宋代以来的道家之地,也是张良的修道之地,所以石匣村的张良墓,极有可能是真的张良墓。

隐居传说

汉惠帝七年十月(前188年),高皇后吕雉临朝称制,张良身处危难之中,毅然辞仕出走长安,“从赤松子游”,隐匿江湖,成了中国历史上—大古谜。

据《澧州府志》、《永定县志》载:“赤松子,隐赤松山(今张家界天门山东最高峰谓赤松山),有丹灶列天门十六峰之—。张良从赤松子游,天门、青崖诸山,多存遗迹。”并指出:“留侯张良墓,在青崖山(即今张家界之古名)。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崖各山,多存遗迹。”“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崖山,时隐时现。”因此,有关张良在张家界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历史依据的。至今,张家界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关于咏叹张良的诗。如:

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痴人贪禄刀上死,直上林泉隐姓名。

让人意外!你手上的赵子昂书法真迹作品,并非子昂真迹

书法是我们国家的十大文化瑰宝之一,它无疑也是我们国家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它的传承就是靠我们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坚持不懈地临摹和创作,临摹是任何一位书法家的必经之路,所以即使过去没有复印机,也有很多的仿制品。今天我们说到的这位书法家,他非常的喜欢赵子昂的书法,常常临摹赵体,常人难以辨别。

他就是明代书画家金琮。金琮是明代人,出生于1449年,于1501年逝世,享年52岁,(1449--1501),他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金琮小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喜欢朗诵诗词歌赋,善于书法和画画,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榜书。

他的书法主要是学习赵子昂的赵体,对于赵体的研究是极其的深入,常常可以以假乱真。平时金琮在临摹的时候,都是整篇临摹包括落款,而落款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他是用自己的名款。因为金琮临摹赵子昂的书法作品,字迹真的是太像了,很多有想法的人,为了提高他临摹的书法的价值,就把金琮的名款挖去,换上赵子昂的名款,这样大家就会以为这是赵子昂的真迹。所以说我们现在所谓的赵子昂书法真迹有可能不是赵子昂的手笔,而极有可能是金琮的手笔。不得不佩服金琮的临摹功底呀。写在文末

感谢您在远方诗书阁欣赏国粹之书法艺术,远方诗书阁的创办初衷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国国粹艺术!

您的每一次爱心参与都是远方诗书阁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敬请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远方诗书阁

曾把前妻抛到脑后,娶小12岁嫩妻,如今儿子20岁了,大女儿没了妈

说到唐国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帝王演员专业户。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他演技精湛,文化修养也广受欢迎。别的姑且不论,只说他扮演过帝王的角色就让其他演员望尘莫及。

《东周列国》中饰演郑庄公,《战国红颜》中饰演勾践,《南越王》、《秦皇求仙》中饰演秦始皇,《昭君出塞》中饰演汉宣帝,《赤松山魂》中饰演东晋初期的皇帝,东晋初年应该是晋元帝司马睿,《北魏传奇》中饰演北魏皇帝拓跋焘,《贞观长歌》、《大唐情史》、《武则天秘史》中饰演唐太宗,《武则天与龙门》、《大唐飞歌》中饰演唐玄宗,《舞乐传奇》中饰演唐德宗。

有那种皇帝的气质,朱元璋祖孙三代都演了,上下五千年的大人物演了个遍。他扮演的角色,观众数都数不清。不得不说,唐国强是娱乐圈一大奇迹。

唐国强有两次婚姻,第一任已经去世,名叫孙涛。关于孙涛去世原因,只知道是大年三十的时候,孙涛自杀。据说是因为唐国强花心导致的。在之后孙涛的娘家人要讨回公道的时候,也是没有谈妥,最后孙涛的妈妈还写了一篇文章来申冤。

确实,如果不是受了大刺激,相信也不会在自己这么年轻的时候选择轻生,何况还有一个女儿的。

唐国强和壮丽认识是在剧组的时候,壮丽小他12岁。两人可谓是彼此都有好感,再加上壮丽一直很敬佩唐国强,最后就在了一起,并且生了一个儿子。

唐英涵,1997年出生,中国内地著名演员唐国强和妻子壮丽的大儿子。唐英涵一直留学于美国,于2014年在美国高中毕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