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结婚吉日

姜子牙是哪个朝代(姜子牙是哪个朝代的开国元勋)

时间:2024-01-16 08:13:00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不是神,却胜似神

商末周初的某天,渭水河(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边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雍容华贵的老者,居然赔着笑脸恭敬地站在河边,与一位垂钓者说着话。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甚欢。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名垂钓者居然用直钩钓鱼。

这幅场景大家是不是非常熟悉?

没错,《封神演义》包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中都有相关记载。 姜子牙怀才不遇,来到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

世人笑他痴狂,他却笑人看不穿,留下姜太公愿者上钩的故事。 神话与民间故事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的姜子牙到底有何本领,先后辅佐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伐纣,创下周朝八百年不世的基业呢?

姜子牙到底叫什么?

在浩瀚如梭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记载武王伐纣的典籍。 姜子牙是其中主角之一,关于他的称呼更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周本纪》《史记》中,姜子牙的称呼有“太公望”、“师尚父”、“吕尚”、“太公”、“姜尚”。

姜尚出现频率最多,姜子牙这个名字只出现在诸如《封神演义》这样的故事书里。

奇怪的是,“吕尚”、“姜尚”这两个名字姓氏完全不同。难道姜子牙未成名之前曾隐姓改名,使用过“吕”和“姜”这两个不同姓氏吗?

非也!至少汉朝之前,中国古人取名的时候极其注意“姓”和“氏”。

不同于如今的小孩,要么跟妈妈姓,要么跟爸爸姓。商周时期,姓代表血缘集团,基本不变;氏代表的是社会集团,可以随环境发生变化。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姜子牙姓“姜”,但这个“姜”姓分封出很多诸侯国,比如吕、齐、申、许、纪、向,这些诸侯国君都是姜姓。但他们的氏却各有不同,严格意义上来说,姜子牙是姜姓吕氏。

战国末年,嬴政统一六国,问鼎中原。按照种姓制度,嬴政乃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

秦国首任君主属于嬴姓中的赵氏家族,得到周孝王的封赏,建立了附庸周朝的秦国。

借用这段历史可知,秦国周天子的异姓国,并且是先有氏后有国。按照“男子称氏不称姓”的法则,秦始皇的名字是“赵政”,嬴政也不算错。

所以大家称呼姜子牙为“吕尚”、“姜尚”,都没问题,不用拘泥于这一点。

“太公望”、“师尚父”、“太公”,那是不同的人对不同时期的姜子牙称谓。“飞熊”是姜子牙的号,篇幅所限,故此不再赘述。

姜子牙如何得到周文王的赏识?

不讨论《封神演义》和其他民间故事,单从《史记》《战国策》等正史中找寻蛛丝马迹。 司马迁采众家所长,记述了姜子牙与周文王相识的三段经历。

第一就是姜子牙愿者上钩,这属于烂大街的故事,不用多费口舌。

第二种说法是:周文王和后世的刘备一样,不知从哪听说渭水河边有个隐士姜子牙,若得到此人辅佐,天下唾手可得。于是周文王三顾茅庐,拜请姜子牙出山,二者谱写一段佳话。

第三种说法的记载就比较简短,姜子牙博学多才,曾经辅佐过商纣王,为商朝立下过不少功劳,好口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但是因纣王残暴无道,于是后来离开了纣王。

之后,姜子牙四处游说,却没有遇到明君,直到遇上周文王才被重用。

不管姜子牙是如何遇上周文王的,他最终帮助姬氏父子击败商朝并建立周朝,这是不争的事实。

司马迁曾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这两段话叙述的大概意思就是,姜子牙为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后人在谈论周朝的用兵方法时,都很推崇姜子牙制定的战术方略。

据史书记载,周朝建立后,武王开始论功行赏,姜子牙被封于营丘(齐国)。姜子牙刚到齐国时,莱国居然出兵要抢占营丘。所幸姜尚及时发动反击,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封地。

姜子牙一上任,就根据齐国的地缘优势,大肆开展经济与基础建设。齐国国力蒸蒸日上,很多百姓都来投奔他,齐国因此成为大国。

姜子牙一百多岁才寿终正寝,死后,他的儿子齐丁公继位,齐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到了后来,齐国甚至成为了首屈一指的诸侯国。

姜子牙凭什么能帮助周国,击败不可一世的商纣王呢?

关于姜子牙指挥作战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逸周书·克殷解》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周武王派尚父与伯夫“致师”,姜子牙取得大胜,被《诗经》传颂。

这更让人感到奇怪,《史记》《封神演义》皆明确记述,姜子牙得到周文王赏识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

封建时期的卫生医疗条件不如现代,那时候只要能活过40岁,就算是高寿。 少说已经70多岁的姜子牙,居然还能亲自上战场,指挥大军团作战。难道他的身子骨要比壮小伙还硬朗?或者说姜子牙真的是元始天尊高徒,有神功护体?

其实,《诗经》记载的姜子牙是个中年壮士的形象,但不知为何,司马迁却说姜子牙是个老者。

可以佐证的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嫁给了周武王,他的的儿子吕伋又辅佐过周成王、周康王。

倘若姜子牙比周文王年龄还大,他的儿子和女儿至少要比周武王大上一辈,更别提辅佐孙子辈的周康王。而为何姜子牙能辅佐周国,击败商纣,与他的个人经历有脱不开的联系。

前文简单提到过姜子牙与周文王相遇的三段经历,抛开渭水垂钓这个颇为传奇的故事,剩下两段经历至少能说明姜子牙早就名声在外,是个怀才不遇的隐士。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中说姜子牙提出过不少奇谋妙计,被后人奉为兵权谋家的祖师,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署名姜子牙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还收录了《太公》二百三十七篇。

《孙子兵法·用间》记载:“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太平御览》引《六韬》:说武王伐纣前,丁侯不归附武王,吕尚就将丁侯的样貌画了出来,并且朝着画像放了三箭,于是丁侯就病倒了。最终,丁侯只能归顺武王,这就是《封神演义》里“钉头七箭书”的原型。

至于《博物志》《搜神记》《武王伐纣平话》等神异小说,更是把姜子牙比喻成大罗神仙。

如何从这些繁杂的记载中,找到姜子牙本领高强的确凿证据呢?

《六韬》可以证明姜子牙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按照商末周初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姜子牙乃贵族出身,只是到了周文王时期家道中落,沦为贩夫走卒,不值一提。

个人揣测,要么姜子牙是落魄贵族后代,要么是平民学子遇到好老师。比较傅说、伊尹等,他出身贵族的可能性更大。

更靠谱的可能性是,姜子牙是投靠在周族下面的一个小部族的首领,祖先来自东边,属于一个大的部族下面一个小部族的首领。

《逸周书·世俘解》与清华简《封许之命》,分别记载了吕他、吕丁。从地位、名气来看,吕他与吕丁均不能与吕尚相比。

有专家学者推测,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就是吕国国君,是周国的得力盟友。

当然,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孤证。有此一说,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结语

虽然史书没有明说姜子牙的出身背景,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推测姜子牙是贵族出身。 如同“西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早年的姜子牙吃过不少苦,虽胸怀大志,却屡屡碰壁。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周文王像是伯乐,发掘出姜子牙这匹千里马,并对其委以重任。引用指环王的一句话:“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太久远了,真相已完全不可考。”

姜子牙与周公姬旦一起设计了分封制和与其相结合的宗法制、制礼作乐;定下了吉、凶、嘉和宾、军五礼体系。与个人膂力相比,这才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

70多岁,一事无成,却依然可以大器晚成,姜子牙是怎样的传奇

纵观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其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位或几位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从而谋定天下。在历史上,这些谋士年少成名的很少,大器晚成者居然还是占多数。原因有很多,年轻时或者不谙世事,或者穷困潦倒,或者未遇明主,或者时机未到,或者缺乏历练……如此种种。 所以说,你也别着急。

说到大器晚成的谋士,子霄觉得,姜子牙,这个周朝的开国元勋,绝对是数得上的一个人物。70岁的时候,姜子牙还是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啊,还只是一个卖货郎,对比一下,还真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再努力一下。

今天咱们聊一聊姜子牙的故事,简单了解一下姜子牙的传奇人生,探寻时势造英雄的历史真相。

01 昔日卖货郎,将登天子堂

3000多年前的一天,天刚亮,守城的卫士推开了沉重的朝歌城门,就见一位早早立在门外的卖货郎,担着面向朝歌城里走去,满面沧桑。

这货郎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姜子牙。

此时的他,还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老闲人,因父母早逝无处安身,只得做了上门女婿,妻子马氏是个远近闻名的悍妇,姜子牙在岳父家中极受歧视,不久前刚被逐出了门。

人到暮年,孤苦无依,为求糊口的姜子牙干起了货郎的营生,为了多赚些口粮,他总是天不亮就到城门外等候,抢占别家青年货郎懒得出摊的早市。

他来到城东大树下,将担子放下,摆摊卖面,但是面放了半天也无人问津,眼见就要日上三竿,这时来了个光头秃脑的老儿,说:“我老伴要粘鞋帮,没糨子用了,她叫我来称一文钱的面。”

姜子牙听了,大失所望,但还是强撑着笑,心想,买多买少,今天总算是开了张。想到这儿,他拿起秤就去称面,谁知这个买面的不讲理,硬说姜太公缺斤短两没给够数,拿起秤杆,“咔嚓”一下撅成了两截,骂骂咧咧地转身走了,还不忘从面兜子里抓一大把,再一脚踹翻,留下一片狼藉。

收拾完眼前的破落摊子,姜子牙也没了再待下去的劲头,两手空空往家走。回家路上,他思前想后,日子过成眼下这般凄凉,还不如死了算了,脑子一热便要往路边小河里跳,求个痛快解脱。

正待他要跳的那一刹那,一个老儿拦腰抱住了他,拉着一心求死的姜子牙一通开导,说他面相有福,命中有贵人,虽青年困苦,中年坎坷,但年逾古稀必能成大器!

重燃希望之火的姜子牙听完这一席话,决心要好好活下去。他用心研读《周易》,并每天去城里给人相面算卦,如此也能混碗饭吃。终于,有一天,比干发现了他,把他带到城里做了大官。

传说那一年,姜子牙刚好70岁。

02 渭川垂钓,愿者上钩

姜子牙受到比干赏识入朝为官时,由商汤一手缔造的商王朝,已经迎来了它的最后一位君主。

谁呢?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暴君——商纣王。

纣王即位后,刚愎自用,听信奸佞,残害忠臣,贪恋酒色,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将此前历代商王积攒下的国本蚕食殆尽,国中百姓民不聊生。正所谓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商纣王对待朝臣百姓的方式令人闻之心惊,观之胆寒,引得四方诸侯心中怨气腾腾,等待时机揭竿而起,其中便包括后来周朝的建立者,西伯侯姬昌的儿子姬发。

俗话说,上天要想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

此时的姜子牙,已经察觉到商纣王气数将尽。为了挽救商王朝,宰相比干以死纳谏,却被纣王,“剖其腑,观其心”,手段极其残忍。伯乐惨死,这成了压垮姜子牙心中对商纣王仅存的幻想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免遭纣王加害,他只好装疯卖傻,等待时机,择明主而建伟业。

深谙《周易》的姜子牙聪明绝顶,种种迹象使他确信,这位明主就是西伯侯姬昌。

离开朝歌后,为了不露形迹、暴露意图,姜子牙西行到渭水边隐居,每日临川垂钓,静静等待文王来访,共谋灭商大计。

让人称奇的是,姜子牙钓鱼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仅不挂鱼饵,而且鱼钩还不放入水中,只是离水三尺,悬空而垂。这样钓鱼的方式,在凡人看来简直是太过荒唐了。

可凡人们却不知,醉翁之意不在酒,太公之意也并不在渔,而在一人。

很快,姜子牙钓鱼的奇特方法就传到了文王的耳朵里。文王知道后,连续派了几名士兵和几位大臣前去传姜子牙来,却都没能请姜子牙成行。几次碰壁后,文王终于明白,这般贤才,该要他亲自去请,才能显得出诚意来。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文王并没有即刻启程,而是斋戒三日、沐浴更衣后,才带着厚礼前去请姜子牙出山。然而,即便礼至如此,文王还是费了“八顾渭川”之力,才终于请动了姜子牙出山,共商国事。

姜子牙的绝顶才能,使他在那个时代中具有不可取代性,这就好比现如今的创业公司引进高管,老板周文王特批经费,豪掷千金也要挖姜子牙入职,这笔钱老板花得心甘情愿,因为姜子牙值得。

70岁之后的姜子牙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怀才得遇”,恃才傲物的资本是才气逼人。当你终日感叹怀才不遇的同时,要先反思自己怀的到底是不是真才。

周文王求贤若渴,姜子牙择主心切,之所以如此,实为政局所迫,纣王暴虐,讨伐此贼刻不容缓。周文王和姜子牙这两人一见面便志同道合,开始谋划灭商除纣,替天行道的大业。

后来,姜子牙向周文王提出了一系列的军事谋略,用于前期灭商伐纣,也提出了很多的治国建议,用于建立新王朝后的安邦定国。

与此同时,经过姜子牙的论说,也打消了姬昌、姬发父子心中的一大忧虑,即此次讨伐在名义上的合理性。

纣王暴虐,听信谗言,忠臣频被戕害,百姓民不聊生,周文王父子以杀止杀,并不是叛军逆旅,而为顺天应人,替天行道。

文王父子解开了这个心结之后,姜子牙便积极地辅佐文王、武王灭商伐封、兴周伐商。从此,姜子牙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和导演。

03 山河平定,齐国雄起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可能倒转,此时,在历史长河中庞大的奴隶王朝气数将尽,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只待致命一击。

由于商纣王多年来的实行,早已众叛亲离,早期的嫉贤妒能,滥杀忠良,也导致身边再无可用之才,面对来势汹汹的西周军队,商纣王只能亲自披挂上阵。

在这场战争中,姜子牙以卓越的政治方略和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为兴周灭商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姜子牙的注目下,武王姬发走上了加冕的圣坛,周王朝从此刻建立。

大功告成,该是远离政治中心的时候了,他已不再年轻,而年轻勇敢的武王也不再需要他的陪伴。

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姜子牙作为头号功臣,分封去了遥远的齐国。天高皇帝远,边远地区皇命难达,而安定东夷,便是武王拜托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姜子牙的到来,成功粉碎了夷莱的进攻,确保了齐鲁大地的安定,他也确定了因地制宜的策略。

在经济方面,举国之力积极发展,靠海吃海,盐业渔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使得齐国飞速强大起来,积蓄的能量让齐国在几百年后的东周乱世中,依旧可以笑傲群雄。

在文化管理方面,姜太公鼓励实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政策,尊重齐国当地土著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以怀柔政策来求得民族心理的融合,不去强制推行周礼,尊重百姓,爱护百姓,其结果自然就是“四海人民多归齐”,外来人口每年都有增长,为齐国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国力也与日俱增。

历史的巨轮从未停止前行,姜子牙作为那段航程中的掌舵者,凭着一腔热血,托着衰朽之身,顶着狂风暴雨,在横流沧海中,率身后船队砥砺破浪而行。

无疑,他是那个时代最亮眼的星,几千年前的灼灼光辉穿越时光,至今可见。

姜子牙的发迹,是时代的机遇,也是人生的幸运,更是实力加运气的碰撞。所以,有了他在灭商扶周中扮演的角色,还有身赴齐国之后为齐国的兴盛做出的贡献,也让“姜子牙”这个闪光几千年的名字,没有沉入时光之海。

人生的际遇,真是可遇不可求,但,它万一真来了呢?

你觉得,咱们该如何才能抓住它?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西瓜视频:姜子牙72岁遇文王,历经四代君王。他到底活多少岁?

姜子牙原名姜尚。先祖曾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因此又叫吕尚。姜子牙出世时,家道已经没落了。他早年间干过宰牛卖肉的生意,也开过酒店,不过却一直穷困潦倒。西瓜视频上调侃姜子牙:勤工俭学,卖酒卖肉啥都干。但他人穷志不穷,无论做什么买卖,姜子牙都一直钻研着军事谋略、星象天文以及治国安邦之道。

相传在商纣王之时,姜子牙还曾经入朝为官,因为看不惯商纣王的所作所为,最终选择弃官归隐,悠闲地在渭水之滨垂钓。那个时候姜子牙已经72岁了,本打算颐养天年的他,此时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机——遇见了周文王。《史记》当中记载:

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

文王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姜子牙辅佐姬发东征商纣王,亲自率领军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牧野之战"。纣王见人心倒戈,大势已去,最后自焚而死。就这样,姬发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周朝。姜子牙也因战功被封在齐地。武王姬发死后,姜子牙又经历过周成王和周康王二代,卒于周康王六年。从周文王到周康王,姜子牙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四朝元老了。那么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说:姜子牙遇见文王时,其实30岁

《史记》当中说虽然说,姜子牙72岁遇见周文王。但是近代学者顾颉刚却持有不同观点。顾颉刚在《太公望年寿》中说:

予意此皆战国时齐游士之妄谈也。

顾颉刚认为姜子牙72岁遇见文王,活到百余岁,乃是齐国游士的妄谈。姜子牙又叫"太公",故齐国人妄认为他是一个老头。另外顾颉刚还引用《诗经》当中对"牧野之战"记载;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如果姜子牙真的是72岁遇到文王,牧野之战时,姜子牙大约是80岁。对于一个80岁的老头儿来说,在战场上进行如此凶猛的搏击,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所以顾颉刚推断:姜子牙遇到周文王的时候,大约是30岁左右。康王6年,姜子牙去世,大约活80岁。

顾颉刚的观点虽然新颖独到,但是很多学者也并不赞同,笔者也对此观点持有异议。

首先,顾颉刚说"齐国人妄谈",但是《荀子》、《韩诗外传》、《尉缭子》、《说苑》,包括之前提到的《史记》,都说姜子牙是在70多岁遇见的文王。而这些人没有一个是齐国人。另外《诗经》当中记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是形容姜太公像雄鹰展翅一样,并没有说姜太公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搏击,完全可以解释他为在战场上英勇指挥。并且自古以来老当益壮,出征沙场者不计其数,姜太公年近八十征战沙场,也未曾不可。

除史书典籍外,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也指出姜太公:行年七十而屠。所以,笔者认为姜太公在70岁左右遇见文王,并非是齐国人的“妄谈”。

顾颉刚

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

既然知道了姜子牙72岁遇见了文王,那么姜子牙遇见文王的这一年是哪一年呢?只要得出这个结论,再减去72,就能够估算出姜子牙的出生时间了。《史记》当中说:周文王打猎之前占卜了一卦,卦辞说会遇到一位能臣,结果周文王就遇见了姜子牙。而周文王打猎的这一时间不可考。不过,《史记》当中另一段文字,可以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

周西伯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

姬昌曾被商纣王囚禁在羑地,被释放回归之后与姜子牙谈论政事。这段记载说明:姬昌在被放出来之前,就已经认识姜子牙了。姬昌在狱中呆了7年,出狱的那一年是公元前1056年。那么姜子牙遇见他的时间,至少是在公元前1063年。所以,姜子牙的出生时间大约是1063+72=1135,也就是公元前1135年。再加上《汲冢书·竹书纪年》里所说,齐太公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5年)。于是可以得出,姜子牙大约活了120岁。

有很多学者研究姜子牙的年龄,也都相信姜子牙“七十遇文王,寿过百岁”的说法。不过这并没有解答人们的疑惑。杜甫《曲江二首》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姜子牙比之杜甫的年代还要早上将近2000年。那么,那个时候想要活100多岁,真的可能吗?

3000多年前,没有医疗可言,姜子牙真能活100多吗?

现在有人研究古人的寿命,得出古人的年龄平均30多岁,50多岁等等很多说法。在这些貌似权威的数据资料面前,人们普遍都以为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人的寿命较之今人为短。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谬误。

文化人类学中有一种考察原始人类的方法,就是研究现在的一些处在深山密林中的部落文明。就有人因此提出:人类并非是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而是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并行不悖。我们也不妨借用此法来研究一下。

首先现在的医疗技术和设施较之古代为先进,并且各式各样的养生思想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层出不穷,大行其道。然而现在长寿者的聚居处却并非是信息、医疗高度发达的城市,而是一些古朴的村落。例如,重庆、湖北、浙江等地都有"百岁村",那里的老人大都能活到百岁以上。虽然远离城镇先进的医疗,但并不会影响他们寿命的长度。这些老人的生活环境更接近自然,更接近淳朴。畅饮自然之清泉,呼吸密林之清气。再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副良好的心态,绝世独立,悠然自得,才能颐养天年。

古代的生活显然与那些"百岁村"的环境更为接近,更为自然安逸,不同于甚嚣尘上的高速发展的城镇。姜子牙即便早年不仕,但却有着“闲来垂钓碧溪上”的闲情和雅致,因此活到100多岁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医疗设施能够影响人寿命的长短,但不能决定人寿命的长短。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人长寿的亘古不变的秘诀。这一方法虽浅显易懂,但比之那些欺世盗名的养生保健秘方,可要实用得多。

笔者在西瓜视频创作人混知那里,看到关于姜子牙的视频,顿时颇有感悟。如果你也想像姜子牙那样,有一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可以上西瓜视频搜索混知。他讲的每一段历史不但风趣幽默,细细品来,却又大有深意。有时间的时候,翻翻西瓜视频,既能放松心情,还能有所收获。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是什么样的人,最终活了多少岁?

小说、影视剧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下山,扶周灭商,其间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消灭殷商,成就封神大业。但这毕竟文学艺术作品,那么在历史真实的中姜子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关注|窥探历史成就未来

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为吕尚、吕望,别号飞熊。他复杂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关,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岳”(部落首领)之一,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际被封于吕,因此从其封姓。关于姜子牙的具体故里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是山东省东部的日照、莒县一带。

姜子牙虽然出身显赫,但到商朝末年时家道早已没落。据相关文献记载,姜子牙曾做过屠夫、小商贩,曾“屠牛朝歌,卖食棘津”,还有的说他是“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赘入妇家的女婿,后因不善生计不妻子逐出家门,这在小说、影视剧中也有体现。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是什么样的人,最终活了多少岁?

还有一些文献中记载,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经在商朝中担任过低级官职,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弃职,游说天下诸侯,但“无所遇”,于是便隐居在渭水河畔。一次西伯姬昌在出猎前进行占卜,卜辞上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果然文王在渭水北岸遇到钓鱼的姜子牙,文王大喜,言道:“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呼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姜子牙尊为师。此后在姜子牙的辅佐谋划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姜子牙被尊为“师尚父”。经过几年的准备后,武王决定兴师伐纣,出征前进行占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臣恐惧不安,只有姜子牙坚决主张进军,武王于是出征。此后经过牧野之战击溃商军,纣王在鹿台自焚,武王大军进入朝歌,商朝灭亡。

武王已平定商纣后,成为天下之主,他便开始封赏有功之臣,首先他就把姜子牙封在东部营丘,建立齐国。姜子牙在东去封国的途中,有人对他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姜子牙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赶上莱侯带兵来攻营丘。原来营丘毗邻莱国,而莱人是东夷族,他们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姜子牙争夺国土。

姜子牙到达齐国后,修明政事,“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因此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诸侯中的大国。武王病死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由周公旦辅政,这引起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满,他们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变,连东方的淮夷也反叛。

为此周公派召康公通知姜子牙:“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国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东方各国事实上的领袖。最终在姜子牙的支持下,周公旦彻底平定叛乱,周王朝得以安定。

史书上记载“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姜子牙究竟活了多达年岁,史书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的生卒年大致为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政治、军事家,被誉为兵家之祖,他所著的《六韬》,又称为《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军事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由于姜子牙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此后姜子牙一直受历代统治者的崇尚,被誉为武圣。739年唐玄宗下诏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宋朝时姜子牙所著的《六韬》被列入“武经七书”,他本人被追封为昭烈武成王,在武庙中更是以姜子牙为首。在元明时期,姜子牙逐渐被神化,明代万历年间,道士许仲琳创作《封神演义》,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小说中姜子牙有一次不成功的婚姻,而且没有儿女,但根据文献记载姜子牙的儿女很多。除了继承王位丁公吕伋外,还有许多,他们很多都成为今天一些姓氏的来源。值得一提的是姜子牙还有一个女儿,史书上称她为邑姜。邑姜嫁给了周武王,生下了周成王、以及晋国的开国国君唐叔虞,山西太原的晋祠供奉的就是唐叔虞和邑姜。

点个关注给个赞。祝你发财,桃花旺!

西瓜视频:姜子牙72岁遇文王,历经四代君王。他到底活多少岁?

姜子牙原名姜尚。先祖曾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因此又叫吕尚。姜子牙出世时,家道已经没落了。他早年间干过宰牛卖肉的生意,也开过酒店,不过却一直穷困潦倒。西瓜视频上调侃姜子牙:勤工俭学,卖酒卖肉啥都干。但他人穷志不穷,无论做什么买卖,姜子牙都一直钻研着军事谋略、星象天文以及治国安邦之道。

相传在商纣王之时,姜子牙还曾经入朝为官,因为看不惯商纣王的所作所为,最终选择弃官归隐,悠闲地在渭水之滨垂钓。那个时候姜子牙已经72岁了,本打算颐养天年的他,此时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机——遇见了周文王。《史记》当中记载:

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

文王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姜子牙辅佐姬发东征商纣王,亲自率领军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牧野之战"。纣王见人心倒戈,大势已去,最后自焚而死。就这样,姬发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周朝。姜子牙也因战功被封在齐地。武王姬发死后,姜子牙又经历过周成王和周康王二代,卒于周康王六年。从周文王到周康王,姜子牙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四朝元老了。那么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说:姜子牙遇见文王时,其实30岁

《史记》当中说虽然说,姜子牙72岁遇见周文王。但是近代学者顾颉刚却持有不同观点。顾颉刚在《太公望年寿》中说:

予意此皆战国时齐游士之妄谈也。

顾颉刚认为姜子牙72岁遇见文王,活到百余岁,乃是齐国游士的妄谈。姜子牙又叫"太公",故齐国人妄认为他是一个老头。另外顾颉刚还引用《诗经》当中对"牧野之战"记载;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如果姜子牙真的是72岁遇到文王,牧野之战时,姜子牙大约是80岁。对于一个80岁的老头儿来说,在战场上进行如此凶猛的搏击,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所以顾颉刚推断:姜子牙遇到周文王的时候,大约是30岁左右。康王6年,姜子牙去世,大约活80岁。

顾颉刚的观点虽然新颖独到,但是很多学者也并不赞同,笔者也对此观点持有异议。

首先,顾颉刚说"齐国人妄谈",但是《荀子》、《韩诗外传》、《尉缭子》、《说苑》,包括之前提到的《史记》,都说姜子牙是在70多岁遇见的文王。而这些人没有一个是齐国人。另外《诗经》当中记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是形容姜太公像雄鹰展翅一样,并没有说姜太公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搏击,完全可以解释他为在战场上英勇指挥。并且自古以来老当益壮,出征沙场者不计其数,姜太公年近八十征战沙场,也未曾不可。

除史书典籍外,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也指出姜太公:行年七十而屠。所以,笔者认为姜太公在70岁左右遇见文王,并非是齐国人的“妄谈”。

顾颉刚

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

既然知道了姜子牙72岁遇见了文王,那么姜子牙遇见文王的这一年是哪一年呢?只要得出这个结论,再减去72,就能够估算出姜子牙的出生时间了。《史记》当中说:周文王打猎之前占卜了一卦,卦辞说会遇到一位能臣,结果周文王就遇见了姜子牙。而周文王打猎的这一时间不可考。不过,《史记》当中另一段文字,可以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

周西伯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

姬昌曾被商纣王囚禁在羑地,被释放回归之后与姜子牙谈论政事。这段记载说明:姬昌在被放出来之前,就已经认识姜子牙了。姬昌在狱中呆了7年,出狱的那一年是公元前1056年。那么姜子牙遇见他的时间,至少是在公元前1063年。所以,姜子牙的出生时间大约是1063+72=1135,也就是公元前1135年。再加上《汲冢书·竹书纪年》里所说,齐太公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5年)。于是可以得出,姜子牙大约活了120岁。

有很多学者研究姜子牙的年龄,也都相信姜子牙“七十遇文王,寿过百岁”的说法。不过这并没有解答人们的疑惑。杜甫《曲江二首》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姜子牙比之杜甫的年代还要早上将近2000年。那么,那个时候想要活100多岁,真的可能吗?

3000多年前,没有医疗可言,姜子牙真能活100多吗?

现在有人研究古人的寿命,得出古人的年龄平均30多岁,50多岁等等很多说法。在这些貌似权威的数据资料面前,人们普遍都以为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人的寿命较之今人为短。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谬误。

文化人类学中有一种考察原始人类的方法,就是研究现在的一些处在深山密林中的部落文明。就有人因此提出:人类并非是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而是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并行不悖。我们也不妨借用此法来研究一下。

首先现在的医疗技术和设施较之古代为先进,并且各式各样的养生思想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层出不穷,大行其道。然而现在长寿者的聚居处却并非是信息、医疗高度发达的城市,而是一些古朴的村落。例如,重庆、湖北、浙江等地都有"百岁村",那里的老人大都能活到百岁以上。虽然远离城镇先进的医疗,但并不会影响他们寿命的长度。这些老人的生活环境更接近自然,更接近淳朴。畅饮自然之清泉,呼吸密林之清气。再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副良好的心态,绝世独立,悠然自得,才能颐养天年。

古代的生活显然与那些"百岁村"的环境更为接近,更为自然安逸,不同于甚嚣尘上的高速发展的城镇。姜子牙即便早年不仕,但却有着“闲来垂钓碧溪上”的闲情和雅致,因此活到100多岁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医疗设施能够影响人寿命的长短,但不能决定人寿命的长短。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人长寿的亘古不变的秘诀。这一方法虽浅显易懂,但比之那些欺世盗名的养生保健秘方,可要实用得多。

笔者在西瓜视频创作人混知那里,看到关于姜子牙的视频,顿时颇有感悟。如果你也想像姜子牙那样,有一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可以上西瓜视频搜索混知。他讲的每一段历史不但风趣幽默,细细品来,却又大有深意。有时间的时候,翻翻西瓜视频,既能放松心情,还能有所收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