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狮子座

十二辟卦(十二辟卦图)

时间:2024-01-03 04:45:48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周易12辟卦与其应用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

一、什么是12辟卦

我们先来解释名称,“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消息”中消是减少,息是生息、生长,跟我们现在生活中说的“有个好消息,有个坏消息”的消息(information,data)不是一个意思。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每个卦有6个爻,每个爻可以有阴阳2种变化,因此就会有2*6共12种排列方式,把这12种情况以此排列,就如下图:

周易十二辟卦名称

如果你在这个图里面,还是看不清每个爻依次“消”和“息”的变化,那我再换一个表达方式,如下:

周易十二辟卦消息图

在这个图里面,就可以了了分明的看到代表“阴”的黑色爻和代表“阳”的白色爻,在渐次的变化。顺时针从全部为阴爻的坤卦开始,这些卦的名称为:

坤复临泰(大状)夬,

乾姤遁否观剥(败)。

为了让大家能容易记忆,笔者将12辟卦分为两句,第一句大壮两个字是一个复字卦,因此加了括号;第二句添加了一个字“败”,一个是为了押韵,另外这个字也表示阳爻依次减弱。

周易十二辟卦口诀

二、12辟卦的应用

前面讲“辟”是君主、主宰的意思。 在周易中最常用的就是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宰。上面第二幅图中已有体现:坤卦主十月、复卦主十一月……乾卦主四月……剥卦主九月。

其中姤卦主的五月和复卦主的十一月,差不多对应阳历的六月和十二月,这两个月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就是夏至和冬至(夏冬双至在奇门遁甲等周易应用中非常重要,等我们以后再说)。

为了更直观表述,我们把图二拉直,这样便于大家十二个月对照12辟卦查阅,如下图:

周易十二辟卦顺序排列表

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在图二中有表示),再在节气下面分气候,以五天算作一候,那么一年有七十二候(12辟卦,每卦有6爻,6*12=72,也就是在12辟卦中,每一爻代表一候),天象天气,每逢五或六天,则有一个转变的现象,三候为一气,两气为一节。候代表植物的变化,气代表天地之间的变化。

三、12辟卦中的成语

从6个阴爻的坤卦,开始变化最下面的一个阴爻为阳爻,这个卦是“地雷复”卦,我们生活中的成语“一阳来复”就是这个意思(一个阳爻来了,坤卦变成复卦)。

接着,下面3个阴爻都变成阳爻了,就是“地天泰”卦,我们每年春节贴的春联“三阳开泰”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还有“否极泰来”、“泰极生否”。“天地否”卦是非常不吉利的,因为天本来就有向上的特性,而在本卦的卦象上天又是上挂;地本来有向下的特性,本卦中地又在下挂。这样天地向两个方向撕扯而不是交融,因而凶险。反之,“地天泰”卦,能够让天地交融,这样万物可生,大吉。在12辟卦中,随着阴阳爻不停的消长,也就是泰卦和否卦就在不停地变换。

天文历法说《周易》之39:卦只能有6个爻,因为方圆图“密律”

《周易》里的六十四个卦象,远在《周易》的卦爻辞产生之前数千年就已经形成。

在各种传说里,这些卦象都是上古神灵伏羲所画。

那么,这些卦象到底是根据什么画的?画它们究竟是用来干什么呢?

笔者认为,从一开始,卦象就是为天文而生的。

不妨细细说来。

一、为何画卦?

在传说中,画卦的伏羲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伏羲)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周髀算经》

根据《周髀》的这段记载,伏羲为了“立周天历度”,创立了“九九八十一”的乘法口诀和勾股定理,从此,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都有了可以测量的方法。

《管子·轻重戊》里也说:“虑戏(伏羲)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

这两种传说里,都将伏羲所画的卦(六峜)与天道和数联系了起来。

就连易传《大象》,也开宗明义地将《周易》第一卦的卦象解读为“天行”。

天行,就是天道。

也就是说,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天行”和“天数”服务的:卦象的的基本单位“爻”,是伏羲为了“迎阴阳”所作;而卦象中所包含的“九九之数”,则是伏羲为了“合天道”所作。

二、如何画卦?

有关卦象的生成,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伏羲先画了八卦,然后周文王把八卦两两相重,演变成了六十四卦。

一种是伏羲按照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方法,把阴阳两种符号经过六次划分之后,得到了六十四个六爻卦。

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它们最根本的原则,还是“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的八卦画法

“一分为二”的六十四卦画法

这也是伏羲“立周天历度”的基本方法:周天是圆的,天行周而复始,也是一个圆。

要在圆上建立“历度”,就要学会把圆分割。所以,古人观天造历,用的同样也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测定周而复始的天体运行:根据日影的长短和方位,测定二分、二至(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从而定出四时,再进一步在此基础上细分,定出“八节”乃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三、为何是六画?

按照“一分为二”的画卦方法,实际上卦象可以无穷无尽的推演下去,从64个六爻卦,进一步分为128个七爻卦、256个八爻卦……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易卦只有三爻和六爻两种。

八纯卦

六十四卦

这是为什么呢?

从天文角度来理解就很简单了。

因为我们曾经说过,《周易》中“数”的奥妙,包括河图洛书的奥妙,都藏在伏羲所创的“九九八十一”黄钟律数中。

而九九八十一这个律数,是从一个“方圆相函图”上得到的,其“密律”是一个无理数——“根号2”(详情请参看本系列前面文章。)

暗藏《周易》律数奥妙的方圆相函图

在上古时代的各种天文台和祭坛上,都出现了同样的直径比为“根号2”的三个同心圆的构造。经过专家们的解读,这三个同心圆,表示的是太阳在二分二至时的运行轨道。

三千多年前的三环同心祭坛

事实上,我们把这三个同心圆按照太阳在一年里的光照情况划分成八个部分,得到的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八卦——这个图,用于表示一个月里的月相圆缺变化,同样适用。

伏羲八卦图

在三个同心圆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进一步“一分为二”,在圆中再画圆,得到的就是传说中的“七衡六间图”。

著名的“七衡六间图”,同样也是用来表示太阳周年运动的。

“七衡图。……凡为日月运行之圆周,七衡周而六间,以当六月节。六月为百八十二日、八分日之五。故日夏至在东井,极内衡,日冬至在牵牛,极外衡也。衡复更终冬至。故曰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岁一内极,一外极。三十日十六分日之七,月一外极,一内极。是故一衡之间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即为百步。欲知次衡径,倍而增内衡之径。二之以增内衡径得三衡径。次衡放次。”

“外衡冬至,内衡夏至,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冬至。”——《周髀算经》

七衡六间图

如果我们在“七衡六间图”上的七个同心圆上,画出太阳周年运行的轨迹,得到的就是著名的太极图,把这个太极图按一年十二个月分成十二等分,得到的就是著名的“十二辟卦”。

七衡六间图生成的太极图和十二辟卦

如果我们再在七衡六间图上,按照“一分为二”的画卦法划分,用黑白色方格表示阴阳,得到的就是传说中著名的伏羲先天图:

黑白点伏羲先天图 伏羲先天图

河图洛书与十二辟卦图的产生

近代学者研究认为河图洛书的来源,以下两种情况可能性较大:

第一,少数学者认为是西周第一任宰相周元旦建立洛邑陪读的城建草图的遗留。之后,被后世用《易经》的数理方式加以排布,这是可能性其一;

第二,相对较为可信,认为河图洛书是天象,星象的缩略图。

古人在天文学上达到相当厉害的程度。如,远古时代的古人,已经把赤道、白道、黄道、二十八星宿研究完毕。西方的星座也是在远古时代全部完成。星座,就是把恒星在天空中排布的固定方位画出来,拿来确定方位。

黄道,今天的语言讲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地球表面的分割标定线。古代那会是地心说,也就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

白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在地表上的投影线;

赤道,就是地球圆周长最长的那条线;

没有光污染的远古时代,晴朗的夜空至少可以看见两三千颗星星,古人的视力也比今天的人好的多。据现代生理学家研究,那时的人视力大多在5.0以上,最好的视力高达8.0,所以他们在晴朗的夜空下可以观察到七八千颗星星。地球无时无刻在旋转,星星也在转,可是古人还是能辨识出恒星和行星。

恒星,顾名思义,恒久不动。行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动。行星和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转,轨道的距离也不一样,所以站在地球表面看行星,毫无规律。今天的人类知道宇宙是大爆炸来的,所有的恒星都以极高速度向远处跑。恒星与人类的视线呈并行关系,所以我们看恒星,是不动的。

迫于生存的需要,古人必须找到一颗在天上永远不动的星,来确定方位。只有一个可能性,这颗星要在地轴上,就是北极星,中国古人叫它为紫微星,因为中国把紫色视为高贵的颜色,皇帝的城叫紫禁城。北极星(紫微星)是一颗亮度极低的暗星。

北斗星,西方叫大熊座,中国叫北斗,在中国这颗星很重要。北斗,指示方向。今天的GPS,中国卫星叫北斗系统。七颗星组成的勺子形状,勺口第一颗星叫a星,第二颗叫B星。将这两颗星用线连接延伸五倍远,所指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西方觉得北斗星不重要,因处环地中海地区,一年大部分时间北斗星都在地平线以下,看不见。西把仙后座当作重要的星座,大部分时间是能看见的。仙后座由五颗星构成为一个W,中间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延伸至五倍处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或者把a星和B星用线连接,延长五倍处。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解决了时空方位。

众多繁星里必须找出最具指示方位的一组星,然后把它们绘制成图表,就叫星象缩略图。这个图表被中古时期之后的人,按《易经》数理表重新汇编成一个神秘的图案,就是今天学界认为河图洛书的来源之二。中古时期后,变成算卦的一个工具,这是因为后人对古代文明的层累效应。时期,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一个著名学说叫历史层累效应。简言之,就是后人对越远古记载很少的学说和文献,添油加醋,乱七八糟层层叠加,觉得这样才是了解原始文化的古涵义。而越近的,反而没什么可说,这种奇怪的现象叫历史层累效应。

为什么要对气候、降雨、气温等做气象预测?

也因生存的需要。农业文明是靠天吃饭的,才能活下来,后续才能繁衍。

据说,古人根据这张图表,于中原的某一固定地方,准确率达百分之八十左右。

如何绘制而成?

古人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七十二候,每五天为一候(今天还把气象叫气候的原因),然后在中原选一个固定点,观察记录百千年。悠悠历史积累和统计下,形成了有关天气预报的工具,这是十二辟卦图的由来。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那些有高文化的人,除中国的经史子集外,一个是中医,一个是《易经》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中国古代医生给文人家属看病,会把药方子给文人验方。所有文人基本都懂中医。诸葛亮借东风,用的就是十二辟卦图。十二辟卦图有相当高的水准,中古时期以前就把冬至和夏至明确标出,是中国古代气象学和天文学达到很高的表现。古人并没有通过体感温度表达,而是利用太阳运行的方位上表达。

综上,解释节气,做气象预报是十二辟卦图最原始、最重要的文化作用,让农业文明更好的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