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有操不完的心,例如,对自己的事业操心,或者是对家人、儿女操心。然而,长期的操心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还会分泌大量的压力激素,影响到身体健康。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操心”的命呢?
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首先爱自己
心理学上认为,操心是群体行动中个人敏感度较高的表现,对于那些较为敏感的父母而言,他们会把子女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他们会时刻关心子女的生活。很多时候,子女不在他们身边,他们便会担心最近是否过得好、钱够不够花、学习工作是否顺利等等。
然而,这种操心并不能对子女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让人觉得唠叨,影响自己的生活感受。因此,对于这类父母来说,要学会减少无意义的操心,多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尝试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感受,当你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了,孩子或家人也不会为你担心,你也不需要为对方担心了。
“控制欲”的作用
过度操心的现象往往发生在家人之间,总是为对方担忧、害怕对方过得不好。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亲人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但没有谁可以替谁生活,更不能替对方做决定。
当我们成年之后,思维等脑机制已经发育成熟,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决定。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人生,总想让对方听从自己的建议,就是控制欲强的表现。
作为子女,我们可以将父母的意见作为参考,但是,一定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而作为父母,则不要打着“为了你好”旗号,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子女身上,把操心变成了一种“操控”。
接受“操心的命”,不强迫自己做出改变
有的人会觉得,自己虽然明白这些道理,但就是忍不住操心。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不刻意逼迫自己不去操心。
一方面,心理学“白熊实验”指出,当你越不想去关注某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会越频繁的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什么事都操心,就不要刻意压抑自己的思维,不对其给予过多关注,自然就能减轻这些想法对我们的影响。
另一方面,心理治疗中的正念疗法也指出,要学会接受现状。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时,便能收获平静的心态,不被一些繁杂的思绪所困扰。
因此,对于那些经常产生操心、焦虑感受的人来说,可以尝试冥想、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自己的思绪从无意义的担忧中走出来,减轻这些思绪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总体来说,盲目操心的思维习惯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克服的。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减少自己对他人的控制欲,接纳自己的想法等方式,都能有效减少操心,降低无意义的担忧对自己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行为学:控制》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