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著名图片自媒体“乙图”曾在头条上发布了一组照片。
照片中是孩子母亲杨芳给孩子喂饭的场景。
尽管楷楷已经11岁,但因为打疫苗出现后遗症,衣食起居还是需要爸妈的细心照顾。
原来,孩子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因为将百白破、乙肝两针疫苗同时接种,导致癫痫。
很多读者留言,自己的孩子接种完疫苗后也很担心,有的甚至发生了同样的悲剧。
“我女儿是三种疫苗,百白破、乙肝和糖丸同时接种后开始抽搐,从那之后,女儿的一生就被毁了。”
有的也说孩子是过敏体质,无法打疫苗。
“我的女儿是过敏体质,每次打完疫苗后就高烧不退,拉肚子拉的脱水,后来医生告诉我们孩子对疫苗过敏,最好不打。”
很多父母都说孩子打完预防针,自己就提心吊胆。
“刚刚经历孩子打完疫苗后高烧不退的事情,每个医生都说是正常的,可只有当妈妈的才会无限煎熬!”
打疫苗后,的确有部分孩子会不良反应,但是只要父母处理得当,掌握基本的常识,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疫苗接种后,不要服用抗病毒药物有的小孩打完疫苗后,若有发烧迹象,前往医院就医一定要告诉医生宝宝打过预防针。
因为打完疫苗后,千万不能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疾病治疗。
宝宝接种完疫苗后,若发烧的话,血液检查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的迹象(c反应蛋白偏高),这时很多家长就开始犹豫需不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疫苗接种后,进行抗生素治疗,是千错万错的!
五联疫苗中,除了脊髓灰质疫苗外,其他四种白猴、百日咳、破伤风等都是细菌,接种后进行血液检查结果自然有细菌感染的情况。
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的迹象一般属于正常现象,血白细胞升高表明体内开始出现免疫反应。
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减弱疫苗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使宝宝体内细菌群失调。
宝宝易过敏,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不能打!宝宝若对牛奶鸡蛋过敏,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不能打,必须换肌注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
对于脊髓灰疫苗的接种策略,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下,做出了这样的调整:
①淘汰含有三种活病毒的口服疫苗( 简称tOPV, 主要是糖丸);
②使用只含两种活病毒的口服疫苗( 简称bOPV, 目前只有滴剂);
③接种剂次和年龄不变,但2月龄的第1剂使用灭活疫苗(简称IPV),后续2剂使用口服疫苗。
除了这种情况外,易过敏体质的宝宝任何疫苗都能接种,接种后也极少出现急性全身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下,两种疫苗不可同时接种有些家长有时想要给孩子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一来可以减轻宝宝痛苦,二来减少了到医院的次数。
关于同时接种,父母要注意以下问题:
两种疫苗不可在同侧同部位同时接种,若在同侧同个部位应间隔1月以上;两种同为减毒活疫苗,最好不要同时接种;除非特殊疫苗可混合在同一注射器,否则同时接种时应分别注射。打完预防针宝宝若发烧,父母要切记这一点疫苗本身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它进入人体后就开始对免疫系统产生攻击,迫使产生抗体。
因此打完预防针后,由于免疫系统的破坏,可能就出现发烧等不适症状。
这时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接种后若小孩发烧,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要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若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给孩子多饮水。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多见于注射后的24小时内,发烧时间不持续超过48小时。孩子发热持续三天以上,或伴有严重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前接种疫苗有高热现象,此次又重复接种同一疫苗时,可在打完预防针后的4小时左右服用退烧药物。疫苗接种部位有硬块,一定不要热敷!部分疫苗接种后,在接种部位皮下会出现无痛包块,这与疫苗刺激有关,家长不必担心。
硬块在几周至几个月内会自行消失,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有的家长在发现硬块后,使用热毛巾敷,这种方式会让包快越肿越大。
专家建议,孩子接种疫苗后,头三天可在接种部位用冷敷,千万不能用热敷。
卵圆孔未闭的宝宝,要及时接种所有疫苗部分宝宝刚出生时,可能会有卵圆孔未闭的情况。
心脏发育不完全的宝宝,可能1岁之后就变为正常情况。
但此时父母要注意,因为宝宝卵圆孔未闭,心脏处于循坏异常的情况,这时就容易患呼吸道感染。
而肺炎又可能让心脏问题加重,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夺去宝宝的生命。
所以,对于心脏发育异常的儿童,更应及时接种所有疫苗。
接种疫苗,对于先心病的孩子也不会产生不适反应。
总之,打完预防针后,有些宝宝出现不适反应,家长不必太过担心,出现反应症状,也是预防接种成功的标志。
爸爸妈妈不要因噎废食,不给孩子接种或延迟接种,这样只会将宝宝置于危险之中。
参考文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预防用生物制品临 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EB/OL]. [2018 -07 - 31].
2、高洪敏,常利民. 预防接种与过敏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 中 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30( 5) : 557 - 560.
3、史鲁斌,吕宛玉,王燕,等. 2011 年至 2016 年河南省乙型脑 炎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J]. 郑州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17,52( 6) : 757 - 761.
|策划/编辑:Fanny 责编:雅韵&cici 审核:李云
最近小红的朋友有点烦,有点烦,不是因为来姨妈,也不是因为上妆卡粉,而是她下面不经意间长出了一个个小颗粒,OMG,不会得了什么不可描述的疾病吧!
朋友按住准备百度的手,毕竟水一百度会开,人一百度会死,联想到前段时间男友刚好去过外地,立马查手机翻转账记录,怀疑他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然而相恋多年的男友表示很委屈,说他只是住了几天酒店,用了酒店毛巾,其他什么也没干过。
信他个鬼,火速拖去医院一起检查,可医生居然说,男友说的通过毛巾传染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患上的是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个什么东东?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咳咳,不是那个水猴子啦~),是一种由痘病毒科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和痘痘长得可完全不一样哦)
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特征性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大小和绿豆相似),皮损顶端凹陷成一个个脐窝,挑破顶端后能挤出白色乳酪状的软疣小体。
什么情况下会被传染?
传染性软疣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自体接种传播(即搔抓自己皮肤引起其他接触部位的新发感染),此外还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传播。
● 性接触传播
也就是为爱情开车鼓掌摩擦,从这个途径来看传染性软疣也算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 非性接触传播
可通过游泳池、公共浴室、澡堂、共用毛巾等公共设施间接传播。所以有时候明明自己和对象洁身自好,还是得了这种病,要考虑确实可能是因为去外面游了个泳、洗了个澡、用了下公用毛巾而已。
哪些人群和部位容易发病?
儿童和青年人(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性活跃者)为主要发病人群,在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中发病率更高。
传染性软疣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主要受感染途径和气候条件影响。
性传播途径感染者多发病于肛周和部位;HIV感染患者的传染性软疣皮损可泛发全身且难以治疗,尤其是面部。
在温带地区好发于颈部、躯干(特别是腋窝周围),热带地区儿童皮损好发于四肢,成人好发于躯干、下腹部、耻骨部、及腹内侧。
传染性软疣该如何治疗?
大多数情况下传染性软疣皮疹经过6-9个月可自行消退,但也有持续3-4年的。
如果继发感染、病变引起不适、影响外观、想尽快处理等,就需要积极治疗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预防自身接种和避免互相传染,也是有益的)。
● 物理治疗
夹除法:用木刮匙或小镊子夹住软疣,将之一个个刮除或削除,再涂上2%碘酊、苯酚或三氯醋酸等,并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液氮冷冻治疗对祛除皮损有效,需要每间隔3-4周重复进行。此外激光治疗或外科切除手术也可考虑,但可能会形成瘢痕。
不过,这些方法可能会比较痛,所以对于儿童患者,在治疗前可用麻醉剂霜局部封包,减少治疗时的疼痛。
● 化学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
① 在皮损部位涂抹液态苯酚或10%-20%的苯酚溶液。
② 局部外用斑蝥素来刺激炎症反应,效果较好。
③ 在皮损处涂抹15%-20%的水杨酸制剂,每周1-2次,可加速皮疹消退。
④ 外用咪喹莫特乳膏。
⑤ 外用维A酸类药膏也有一定的作用。
注:合并感染时需要先外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控制,再进行上述治疗。
日常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病情扩散,建议传染性软疣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之前,做好以下这些预防措施:
◆ 避免到公共泳池游泳
◆ 不使用公共洗浴设施
◆ 不与他人共浴或共用衣物毛巾
◆ 注意衣物消毒和个人卫生
◆ 减少参加接触性的体育活动
◆ 同时尽量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种传染
最后,即使目前没得上传染性软疣,也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被传染。有些小伙伴也要注意别玩得太过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狗带,别光顾着666,得病才来555”~
〔参考文献〕
[1]赵辨主编.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上 第2版[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4.
[2]马琳. 儿童皮肤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1年11月23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冒发烧的时候人们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咽痛、发热、头痛、咽喉不适等等,而引起这类症状的不仅仅有感冒发烧,也有可能是白喉病。
白喉是一种急性、传染性上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通常在咽、鼻、喉部位覆盖一层白色的痂膜,称为白喉。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传染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多见于成长期儿童,是比较危险的疾病。国家把白喉列入了急性传染病免疫的队列,所有儿童在小时候都会打白喉疫苗,打过疫苗的孩子通常不会得白喉。我们国家白喉疾病发病率比较低,主要得益于计划免疫。
白喉发生时,先出现口咽部疼痛,接下来出现高热、咳嗽,咳嗽是比较典型的犬吠样咳嗽,检查时会看见整个咽部覆盖一层白膜,用咽拭纸擦时不容易擦掉,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喉痉挛,出现喉痉挛时,会出现高调的喉鸣音,影响呼吸,甚至引起窒息死亡。白喉病本身也分成轻型、重型和极重型,白喉杆菌的外毒素入血,可以引起发热、咳嗽,对心功能伤害、心肌病,还有肾功能、肝功能、肺功能都伤害。白喉是比较危险的疾病,应该按时接种白喉疫苗,可以形成强大的免疫防护网。
白喉的发病原因白喉的发病原因是由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白喉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感染源。呼吸道飞沫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吃或使用污染的食物或东西间接传播。易感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有持续的免疫力。病菌的外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会引起组织炎症坏死,形成白喉假膜,严重地会引起全身中毒和多器官疾病。
白喉发生主要是被传染了,通过白喉杆菌在飞沫当中去进行传播,如果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也会发生感染,疾病直接在口腔和颈部粘膜附着,会进一步的造成感染。另外,身体的免疫力比较差,也是白喉的发病原因。白喉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流行,主要出现在温带地区,及时地去接种白喉疫苗,这样能够预防。
白喉如何诊断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诊断白喉主要是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查。白喉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咽部、喉部灰白色假膜以及全身的毒血症症状。细菌学检查方面可以取假膜和粘膜交界处的标本进行涂片,能见到排列不规则的、两端着色较深的棒状杆菌,血培养基可见白喉杆菌生长;将亚锑酸钾涂擦在假膜上,假膜可以变为黑色或深灰色,提示为棒状杆菌感染;特异性抗体染色可以检查白喉杆菌,如果为阳性,也可以早期诊断。
白喉与扁桃体炎区别扁桃体炎和咽白喉有以下几类不同:
1.引发疾病的原因不同。扁桃体炎是由于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存在扁桃体窝内的细菌感染所造成的。而咽白喉则是由于白喉杆菌感染造成的。
2.临床症状不同。扁桃体炎的患者在检查时通常会出现口咽部位黏膜的充血和肿胀,扁桃体窝内多数有黄白色的脓性小点。而咽白喉的患者的咽喉部位则会有浓厚的白膜,而且擦拭后仍然无法有效去除,强力去除以后还会有出血的表现。
3.发病人群不同。扁桃体炎可以好发于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而咽白喉,则多见于小儿患者。
把时间拉到1952年,当时北京动物园的动物专家谭邦杰带着几名同事前往广西南宁搜集野生动物,想着这次一定会有收获,但是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收获,当时谭邦杰跟同事在闲暇时吃饭,突然发现店里面摆放着几瓶“药酒”,在广西南宁这个地方,有着很多山洞、岩洞,天气比较潮湿,当地人深受风湿疾病的困扰,因此会把黑叶猴放进去泡酒,以此来解除病痛的折磨。
黑叶猴长头部小,在头顶有着直立的毛冠,全身几乎都是黑色的毛发,唯独腮边往耳边的两颊有白毛,有着一条狭长的尾巴,放在森林中还是很好辨别的,而此时的谭邦杰发现黑叶猴一眼就认出来了,可是在另外的酒瓶中却有着头部跟尾尖都是白色的“猴类”,当时谭邦杰很是诧异,难道是有新物种吗?于是就问到当地人,他们也是很模糊,直到遇上一家药店,在里面发现了黑白相间的异样皮张,而药店主人称之为“白猿”!
可这“白猿”与当时的白猿完全不一样,于是谭邦杰就展开了调查,寻访当地人,并且调阅各种资料,直到第二年,广西有人捕获了活着的“白猿”,这让谭邦杰喜出望外,因为早期无法见到活物,对他的研究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于是没多久,这只活着的“白猿”就送到了北京动物园,谭邦杰见到后,就迅速地展开更多的调查,往返于广西北京多次,收集各种骨骼、毛发资料,用了5年的时间,经过对40多例黑叶猴的对比分析研究,终于完成了这“白猿”的科学研究报告,于是火速提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在经过漫长时间等待,这份报告终于获得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肯定,并且对这“白猿”的名称进行命名,称之为“白头叶猴”,这是所有已知的灵长类动物中,唯一一只由中国专家发现有命名的物种,这让我们倍感骄傲!
在之后,就是我国对于白头叶猴的各种研究,不断地通过改善环境以及更好地保护群体,从原有的发现,到了现在延伸到1200只,这离不开我们所有人类的努力!
族群分布明细,一夫多妻制的生活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极其相似,所以广西当地人民在发现这样的物种才难以分辨,多亏了谭邦杰的细心,才让这物种得以延续,在外观上,它们体型纤细,身长达到70厘米左右,尾巴与黑叶猴一样长,达到80厘米,头部较小,身上的体毛大部分都是黑色的,跟黑叶猴不同的是头部那直立的毛发,黑叶猴为黑色的,而白头叶猴则是白色的,或许这是物种的演变所产生的。
它们属于群居动物,由成年雄性作为首领,在清晨觅食,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树叶为食,也会吃一些树皮跟水果,平均寿命达到25岁,数量极其稀少,是全球25中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也被称为世上最稀少的猴类。
白头叶猴主要生活在我国广西南部的岩溶地区,被称为喀斯特精灵,喜欢在石山或陡峭的山峰上活动,作为猴类动物,它们有着超强的攀爬能力。
在性格上,白头叶猴还是很机警的,有着猴类动物的活泼,如果你走到它们的栖息地,就能够发现它们在悬崖峭壁上跳跃自如,因为身长与尾长接近,所以产生了很好的平衡力,它们大部分是群居活动,而猴群中的首领地位很关键,需要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一旦难以胜任后,就会有部分白头叶猴脱离群体,去到别的族群生活。
在猴群中,猴王的数量只有一只,所以它享有着后宫佳丽三千的权利,所以就会有一夫多妻制的产生,而母猴之间也不会相互争斗,反而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哪怕是产下的幼猴,也少有争斗,只有幼猴到了三十岁性成熟后,就会选择离开族群,去别的族群参与挑战,所以在一个族群中,少有父亡子继的习俗。
白头叶猴一般会在秋天进行交配,等到开春的时候就产下幼崽,而幼崽的模样与成年完全不一样,全身金黄色的毛发,等到一年后才会慢慢变颜色,慢慢地转为灰色,之后才变成黑色的,刚出生的白头叶猴还需要母猴的悉心照料,只有头部能够自由转动,刚来到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所以一双眼睛常常四处张望,但是因为对未知的害怕,所以两只手牢牢地抓住母猴,不敢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
直到6个月后,幼崽才会慢慢地适应这个社会的环境,然后独立生活并自由地找寻食物,但是它们依然对于母猴的依恋很大,睡觉的时候还会在它怀里。
从“极危”状态发展到现在,我们做出诸多努力,数量有望突破白头叶猴的分布还是很狭小的,基本在广西崇左,连国外目前都没有相关的活体或者标本,从发现这个物种开始后,我们开始进一步地做好防范措施,因为在命名后,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就把白头叶猴列为了“极危”物种,我国也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头叶猴的数量极其稀少,比我国大熊猫还要珍贵,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一度跌到80多只,这主要是跟生长环境以及繁殖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白头叶猴生活在广西崇左地区,那里早年曾经大量的开采,导致树木遭受到巨大伤害,而白头叶猴又喜欢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一旦树木减少就容易产生坍塌,所以为了拯救白头叶猴,各大自然保护区和相关专家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做好了充足的保护工作,在2009年广西大旱的时候,我们发现白头叶猴在饮水上出现很大问题,动物保护相关人士还专门上山为白头叶猴设置供水点,帮助它们度过饮水困难。
另外一点就是繁殖问题了,白头叶猴属于母系社会,所以不能进行近亲繁殖,因此生育率极低,几年内才能生出几只幼崽,因为白头叶猴大部分都是群居生活,所以想要繁殖的话就需要幼崽性成熟后,去到别的群体中成为猴王,那它便有机会再次交配产下后代,否则在一个群体中,只有猴王才有可能进行繁衍,虽然群中诸多母猴,可是这强大的劳动力也需要猴王精力充沛啊,否则难以抵挡多只母猴。
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白头叶猴的数量呈现另一番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1500只左右了,虽然还在极危的状态下,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它们能够繁衍下去的。
每一种生物都有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权利,而在这里正因为物种多样化才变得那么地有趣,所以既然是这颗星球的下一员,我们有义务互帮互助,实现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