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加载中...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保罗·斯洛萨凭借2英尺1英寸(约0.64米)的英式胡须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在世的胡须最长的人”。英式胡须是指从上嘴唇的中间开始向两边延伸的纤细胡须,其两端会稍微抬起。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日报道称,斯洛萨的胡须和4个月大的婴儿差不多长。斯洛萨表示,由于好奇自己的胡子到底能长多长,在过去30年里,他一直在保养胡须。他介绍说,他以前留的胡子很短,妻子却抱怨他的胡子像钢丝刷一样刺人,至此他就没有剪过胡须。
NBC称,斯洛萨并不打算剪掉胡子。他开玩笑说,妻子警告他如果剪掉胡须就离婚,但这么长的胡须,让他不敢操作正在运行的发动机,同时需要避免接触碎纸机一类的机器。(高锡凤)
来源:环球时报
古人留须这是一种习俗与文化,好比我们都熟悉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都强迫着中国人不许割须。习俗久了,便进而发展出相应的文化,比如胡须文化。
上唇的胡须叫作“髭”,下唇的胡须叫作“粜”,颊旁的胡须叫作“髯”,而下巴的叫“襞”。
古代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是要留胡子的。不留胡子的,要么是“天阉”,生理上有问题,要么干脆就是太监,没法“行人道”,颏下容不了一部胡须。所以东汉末年,袁绍派兵入宫,尽杀无须之人,因为宦官无须,无须者便是宦官,然而亦颇有误杀——许多男人胡须不盛,仓促之间,竟被当作阉人斩杀了。
古代人留胡须的特征 第一,男人的特征古乐府《陌上桑》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可见当时每一个担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
1961年的《红旗》杂志上发表《逻辑和语言》中谈到了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并不是因为喜欢胡子才留胡子,而是身为男子必须留胡子的观点。而另一位学着沈从文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的千字长文认为古人并不一定必须留胡子。后来王力发表一篇副题为“答沈从文先生”《关于胡子问题》的文章。
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并不是谁喜欢胡子才留胡子,而是身为男子必须留胡子。
第二 家庭背景古人家中若是双亲故去,就必须要蓄须已尽哀思,父亲去世就要将上唇的胡须留长,母亲去世则是将下巴的胡须留长。如果双亲全部辞世了,则上下一起留。从此开始只能进行日常的简单修剪,不可以全部剃光。
时期鲁孙先生的形象便是上唇留胡子,下巴光洁,这边是父亲已故,母亲健在的表现。而在外寇侵华的黑暗年代,很多的爱国主义人士,都自发的上下一起蓄须。在形象上以此明志,代表国之沦陷天父地母君亲皆亡。
第三 颜值担当秦汉时,“多须髯”是美男子的标志。据《续汉书》记载,东汉灵帝时钜鹿郡太守司马直“洁白,美须髯,容貌俨然,乡闾奉之如神”。古代有一把漂亮的胡子,才能成为当时有名的美男子。
《汉书·霍光传》记载:霍光“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三国时期的名人更都是“大胡子”,其中最经典的胡子长在蜀国名将关羽的脸上,有“数尺长”。
《三国志·魏书·崔琰列传》记载,曹操手下的谋士崔琰胡子极为漂亮:“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匈奴来使,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安排崔琰替代他接见,他则“捉刀立床头”,结果匈奴使臣说:“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到底什么样的胡子才算漂亮?至少长度要过关。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中列出了几位古代名人胡子的长度——晋太傅王育、十六国前赵开国皇帝刘渊“皆三尺”;崔琰“须长四尺”;刘渊之子、前赵昭文帝刘曜“长至五尺”。
相信大家对于镜子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物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从古代就传下的至理名言,这就少不了镜子,我们现在的生活里,镜子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镜子的摆放有很多讲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让一面镜子毁了我所有财运!
镜子的作用有哪些?
1、梳妆镜:常置于家庭定的角落,例如浴室,被用来协助化妆、刮胡子、梳头发等整理仪容的工具。这类的镜子被置成不同的大小,小的可随身携带,大的可检视全身服装,故又称穿衣镜。
2、仪器:许多光学仪器、例如望远镜、显微镜的光路中,会利用镜子来进行反射。
3、安全:例如交通工具的后视镜和照后镜。有些道路的转角会摆置凸面镜,提醒往来行人注意安全。
如何正确的摆放镜子?
1、放在暗处
镜子要摆放在屋子里稍加暗一些的位置上,这样能够将光亮反射进镜子里,屋子里会增加很多的光亮,据说这样对运势好。
2、与门在一起
意思就是别和门面对面的摆放,而是和门贴在一面墙上。打开门的瞬间看见一面镜子会让自己吓一跳,这样也不好。
3、进门玄关处
在门口的玄关处可以摆放一面穿衣镜,这样能够让我们出门的时候看一看自己的着装,也不会和大门口相冲。
4、和衣柜在一起
把镜子摆放在和衣柜在一起的地方,不要和衣柜相对,而是摆放在同一位置,这样既不会影响风水,家人照镜子的时候还很方便。
镜子的摆放有哪些风水禁忌?
1、镜子不宜对着卧室床头
人在睡觉的时候气能最弱,镜子对着床头易将人体的能量反射出去,并让人易觉得头昏目眩,有些经常爱夜起的人半夜看到镜中映像,会导致睡眠不好。夫妻感情和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2、镜子不宜对照床尾脚底
风水上说镜子是一种阴险的仪器,脚的每一条神经脉络都对我们身体至关重要,镜子摆放在床尾,容易踢翻打碎,容易割伤双脚,所以为安全考虑不宜在床尾摆放镜子。
3、镜子不宜对着卧室窗户
窗户外的晦气物太多,镜子对着窗户外容易反射室内,则对人的健康不利。半夜起床看到也会恐惧、做恶梦等,会严重影响人的睡眠、睡眠不好就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日子久后使人日益消沉。
4、镜子不宜对着卧室门
镜子对着房门会反射人的影子,会让居住者惊吓,让其精神状态变得不好。
5、镜子不宜对着客厅大门
客厅是客人来访,家庭成员聚集的地方,如果镜子照着客厅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关系,还会使整个家庭的成员在外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屋内会变得更加凄惨、冷淡。
6、镜子不宜摆放客厅财位
客厅财位摆放镜子容易将财神反射走,财运不聚集,会使家人财运走下坡路。另外,镜子也不要嵌在客厅的天花板上,会让坐在客厅的人耗气、耗财。
7、镜子不宜对着神明大桌
风水上说镜子对着神明大桌是对神明的不敬,还会造成冲煞,让原本驻在家中的神明,因镜子产生的冲气而离开。把神明给请走,各种运气将会耗尽。
8、镜子不宜对着厨房炉灶
镜子不宜对着厨房炉,会让镜神和灶神对冲,容易让家人身体出现病痛。
9、两面镜子不宜两两相对
镜子不能对着摆放,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气场,会导致家庭气能紊乱。
10、镜子不宜太多不可斜放
房子内不宜摆放过多的镜子,会显得阴森、恐怖、寒冷、没有朝气。没有朝气、阴森的房子长期居住会对家人的身体不好。镜子跟墙壁成为平面才行,才会让家庭变得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镜子如何摆放的相关信息了,镜子的摆放方位真的很重要,如果摆放的正确的话,会让我们的事业变得更好,也会保佑家人的健康。而且这些风水禁忌,是真的会对家庭有影响,宁可信其有,也别等到,真的有了伤害再来改正。希望小编总结的这些知识能为您带去帮助。
小时候经常偷偷的拿起父亲的刮胡刀学大人的样子刮胡须,而母亲看到后,就会说:“千万别刮,以后越长越多看怎么得了。”
那么,胡须真的会越刮越多吗?
其实,早在1970年,科学家便做了实验,每周刮腿毛并坚持数月,没有发现毛发越刮越厚。根据《科学美国人》的一项新研究,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结论成立。而人类的毛发发梢末端就像铅笔头或标枪头,剃须后毛茬直接粘在毛囊中,留下的毛茬会看着比刮之前厚、颜色深、显得更粗。
因此,体毛越刮越厚,很可能只是眼睛的一种错觉而已。
今天,既然说到了胡须,那么,关于胡须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可以说,从古至今胡须都是一个男子性成熟的重要标志。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其美丑,在古代生理正常的男子都会蓄胡,唯有阉人是个例外。别看这胡须只是一小撮毛发,其中的“讲究”可多了。
诸如:
在秦汉时期,汉人喜“多须髯”。
在唐宋时期,民间兴起了染胡子的风潮。
后来,到了南朝时期,贵族子弟中又开始兴盛“熏衣剃发”,意为剔除烦恼。
......
那么,“胡子”这一叫法始于何时呢?
现代人所说的“胡子”往往指代“眉毛”和“胡子”,即:所有的面部须发。但在古代,“胡子”却仅指下巴上的须发。关于“胡子”这一叫法的来源,不少学者都做过研究,但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胡子”这一称谓应与古代边疆的胡人有关。
同样,支持此观点的国学大家王国维认为:外貌类似胡人的中国人,时人皆称其为“胡子”。其实,胡人并不特指某一少数民族,譬如:在魏时,胡人代表西域人,但在隋唐后期,这一称谓却特指聚居西北的少数民族。此外,胡人与汉族在体貌特征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胡人男性往往留着大胡子,眉眼深邃,这一点在《汉书·西域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或许,正是因为胡人多须发的面部特征,“胡子”一词逐渐开始指代面部须发。
那么,古人为什么喜欢蓄胡呢?
关于古人蓄胡习惯的来源,我们或许可以从王力及沈从文在六十年代的争论中获得答案。王力曾在其《逻辑与语言》讲到:“古代汉族男子蓄胡并非出于个人喜好,而是因为社会习惯。生在那个时代,男子只有蓄胡才可彰显其男性身份。”
王力的这个观点,沈从文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数千字的长文进行了辩驳,他认为:“古代男子蓄‘胡’并非必‘须’。”而后,王力又发表了一篇《关于胡子问题》的文章对其进行答复。暂不论其是非,古人喜爱蓄胡确实不假。一些观点认为,古人对胡须的钟爱,或许是因为他们对龙的崇拜和迷信。
在《史记·封禅书》中曾载录:神龙胡须极长,当年,黄帝在骑龙上天的时候,其追随者拔掉了龙的所有胡须。而这些掉落人间的胡须,在落地后化为了一把弓。显然,这一故事存在神化和夸大的成分,但是,从文中阐述的内容却可以推测,龙应当是有胡子的。
可能正是因为神龙有胡须的传说,古代帝王大多都有蓄胡的习惯,这就使得胡子随之成为了帝王之相的一个标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史书中见到的对帝王的描述中,胡须往往的放在第一位的。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曾讲到:刘邦生来一副龙颜,不仅蓄着长长的胡须,左股还有七十二个黑子。
那么,胡子越长越好吗?
在秦汉时期,男子“多须髯”会被称赞为美男子,这一点,在《续汉书》中有着清楚的记载。相传,担任巨鹿郡太守一职的司马直“美须髯”,百姓都将其奉若神明。此外,便是历经三朝的西汉重臣霍光,他因为须发漂亮,被世人称作美男子。不但如此,胡子不仅代表男子的美丑,更是其风度与雄姿的展现。
三国时期,众多枭雄皆留着大胡子,诸如,蜀国大将关羽,相传,其胡须有数尺长。但在这些蓄胡的名人中,曹操的胡子却是最有故事的一个。这在《三国志》中则有着记载,话说,曹操麾下有一位名叫崔琰的谋士,他眉目疏朗,胡子生的极为漂亮。
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便提到了他与曹操之间发生的一件趣事。据说,当初匈奴派使臣访魏,曹操自认身形粗陋,便命崔琰替他接见使臣,而他自己则佯装士兵站立在床头。任谁都没想,这位匈奴使臣居然直接说道:“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可见,当时曹操的胡子应当是特别漂亮的,以至于,他就算隐瞒了身份都难挡其贵气。
那么,究竟哪种胡子才算是漂亮呢?
一些人认为至少长度应该过关,这一点,从《五杂俎·人部一》中列出的名人胡子长度,窥见一斑。前赵开国皇帝刘渊“须长三尺”,南朝谢灵运“须垂至地”,首辅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则“髯皆过膝”,这些名人皆因胡须长名留史册。
但是,在一些年代,人们却并不推崇长胡子,正如《相书》中提到的“须长过发,必主兵厄”一样,胡子过长也被视为不祥之兆。既然,古人大多都喜欢蓄长胡子,想必一些人定会十分好奇,他们究竟是如何进行吃喝拉撒的。
《三国演义》中提到,重将关羽在吃饭时,会用皂纱囊裹住自己的胡子,此举还可起到保养的功效。另外,一些人还会将长胡子编起来,即“缠须”,这种方法有点像编辫子。所以说,不论胡子多长,古人都可以轻松的扎起来,毫不影响正常生活。
那么,古人喜欢蓄怎样的胡子呢?
除长度之外,古人对胡子的形状及颜色也特别在意。诸如,篡夺的新帝王莽,其登基时年事已高,他为了展现自己精力充沛的一面,将原本花白的须发染成了黑色。这样做还不够,王莽还特意召幸了诸多后宫美女,以示自己宝刀未老。
当然,统治者既然曾有过这样的需求,那么,民间高手自会争相满足,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便记载了染胡子的药水。古人虽喜少颜,但是,他们却十分崇尚紫色和黄色的胡须,即“紫髯”与“黄须”,像三国时期的孙权便拥有尊贵的紫髯。
《献帝春秋》载录,曹操麾下的张辽在与孙权对峙时,尚不知孙权相貌,等到其退走时,他才知道生着紫髯的是枭雄孙权。除此之外,曹操三子曹彰也拥有众人羡慕的黄色须发,所谓“黄须儿,定大奇“,曹操正是因曹彰的黄须而器重他。
至于胡子的形状好坏,古人一般以嘴唇上方的“髭”作为参考标准。寻常男子一般喜欢留“八字胡”,即将胡子分为左右两撇,尾部或下垂或上翘,这种胡子也被称作“仁丹胡”。八字胡与日本人喜欢的“方块胡”不同,它是中国传统胡子样式中最具经典性的胡型。
譬如,赵匡胤的八字胡,尾端上翘,颇具神气,是古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到了明清之后,坊间开始流行尾端下垂的八字胡,再不复须尾上翘的精气神了。
那么,古人当真不刮胡子吗?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胡须也应当如此。西汉时期的《春秋元命苞》甚至认为“发精散为须髯”,受此思想的影响,那个时代的男子大多终身蓄胡,更不会随意剃掉自己的胡子。但是,到了南北朝之后,民间的蓄胡风潮悄悄发生改变,一些男子竟主动剃掉了从前奉若珍宝的胡须。
颜之推曾在其家训中讲到,在南朝鼎盛时期,一些贵族子弟不学无术,竟开始像女子一般施朱傅粉,熏衣剃面,装扮极为精致。男子剃须风潮的出现,除了与富家子弟追求时尚有关之外,出家人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至于出家为何要剃发剃须,佛教类百科全书曾给出这样的解释,即:剃除须发能够远离凡尘,远离烦恼。
目前,佛寺中的佛像皆没有胡须,这种现象是否与“剃度”有关呢?这一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可能有关,但是,这一定不是主要原因。
要知道,佛像在隋唐之前都是有胡子的,但是,到了唐宋以后,因为,佛本身被女性化了,人们就将佛像的胡子都去掉了,即:所谓的“去须化”。
毕竟,正常的女人是不会有长胡子的。
参考资料:
【《汉书·西域传》、《史记·高祖本纪》、《五杂俎·人部一》、《献帝春秋》、《春秋元命苞》】
在古代,人们认为胡子是男性成熟的标志,所以对胡子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最典型的莫过于我们熟悉的关二爷,书中形容“髯长二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46厘米,那看起来简直是威风凛凛,“美髯公”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留胡须看起来邋遢,于是就有了刮胡子的习惯。不过事情可没有那么绝对,在我们的娱乐圈,广大男明星们似乎对古代男人蓄须的习惯颇有好感,于是纷纷抛弃自己原本清爽的造型,打造出一种看似邋里邋遢实则男人味十足的形象来。今天,蔷薇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娱乐圈中那些常年蓄须的明星,看一下谁留胡子男人味十足,谁留胡子更Man。
1、吴秀波
说到留胡子的明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波酥。其实吴秀波刮掉胡子的时候也是相当帅的,但留上胡子后,更平添了一种沧桑的男人美。而且吴秀波的胡子很明显是经过精心搭理的,白色的胡须配上精致的面容简直能让女生为之疯狂。君不见《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时候,尽管台上有一众笑星逗得人捧腹大笑,但场上最吸引人的,却始终是在旁边站立着的那个帅大叔吗?
2、周传雄
熟悉周传雄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最开始唱着《我的心太乱》出道的时候,艺名叫小刚,还是一个干净清爽的小伙子。或许是为了改编听众对自己的奶油小生形象吧,我们再见到周传雄时,差点惊掉半个下巴,满头的烫发再加上浓密卷曲的胡须,这还是我们熟悉的小刚吗?不过这次改变似乎对周传雄的事业也起了不少帮助作用,《黄昏》、《寂寞沙洲冷》、《男人海洋》等歌曲都在市场上卖得火热,周传雄也一跃成为台湾地区有名的词曲创作人。
3、张纪中
说起留胡子的明星怎能不提起张纪中?我们平常就是以“大胡子”来称呼他的。从蔷薇有印象开始,他就一直留着胡子,一二十年过去了,这些胡子始终也没有刮去。张纪中肯定不属于帅男的那一种,但他拍摄的很多电视剧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尤其是他拍的早期金庸剧,尽管在当时我们由于看惯了港剧的原因,对其纷纷吐槽,但当现如今满屏幕现代人穿着古装玩COSPLAY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张纪中拍的那些剧是多么良心。
4、林子祥
我们常年以“大胡子”称呼张纪中,而“小胡子”的称呼则送给了林子祥。这也是我们从记事起脸上就未见干净过的一位明星。当然,林子祥可不需要什么留胡子改变事业之类的胡话,他只要一张口,就会告诉你什么叫“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5、陈勋奇
说过了林子祥,我们怎能不提起陈勋奇?这是一个在童年我把他和林子祥分不清的人物,香港公认的电影全才,《东邪西毒》、《重庆森林》的经典配乐均出自他手。不过现在看起来,陈勋奇是要比林子祥帅一些的,当年《上海探戈》中的任天翔可是把我迷了好一阵子呢。但是,胡子并没有给陈勋奇的人生带来太好的运气,2014年10月24日,他的女儿陈开心(也就是《上海探戈》中丑小鸭的扮演者陈杏妍)坠楼身亡,让人伤感不已。
6、修睿
好吧,修睿比张纪中还要归不到帅哥行列中。不过作为喜剧界崛起的新型,他和乔杉的搭档还是非常受大众喜爱的,《欢乐喜剧人》和乔杉跳舞的那个小品可是让人感动了好久。
7、金城武
这可是公认的大帅哥,无论是刮掉胡子还是蓄须,看起来都是酷拉帅毙。不过近些年金城武的消息似乎少了许多,印象中最早看过的还是《赤壁》中的诸葛亮。
8、张涵予
张涵予当然也有偶尔刮掉胡子的时候,比如《天下无贼》中的警察。但我们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他满脸胡子的造型。在这个沧桑的年龄,男人留起胡子对女人简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而张涵予的事业也是发展的有声有色,1964年出生的他已经拿奖项拿到手软。
以上就是蔷薇为大家盘点的常年蓄须的几位明星,大家是不是觉得他们男人味十足呢?当然,这期盘点中肯定还有不要遗漏,也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补充,蔷薇在看到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回复。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为个人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