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IC photo / 图)
近日,网络上掀起关于“你在吃菠萝时菠萝也在吃你”的问题的讨论。
有网友说,吃完菠萝有扎嘴的感觉。其实这是因为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当你把菠萝吃进嘴里,这种蛋白酶会去消化蛋白质,溶解你口腔里的一切,诱发刺痛感。
听起来好像很可怕,有人就说,不吃菠萝,那就只能吃凤梨、王梨或者黄梨了。对此,一些网友有点懵了,菠萝、凤梨、黄梨不是同一种水果吗?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水果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人们对它的称呼没有统一口径。
菠萝名称的由来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一心想从西边到达中国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至死他都坚信自己到了中国。虽说其后新大陆的命名跟他没半毛钱关系,但哥伦布发现美洲,还是给当地的水果和其他粮食作物传到亚欧大陆,开创了起始点。
有人推测,菠萝是在16世纪,也就是明朝中叶从南美地区直接横跨大洋来到中国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按照传统的航路,先从南美到了欧洲,之后又被欧洲人绕过好望角再经过印度,传到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地区的。
究竟是哪种路线已经不重要了,而菠萝名字的由来,却跟印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早期时候,称谓上人们将它和菠萝蜜混为一谈。
菠萝蜜现代人都见过,个头如同冬瓜那么大,它产自印度。“菠萝蜜”是梵文Paramim的音意译,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到达彼岸。这种水果在唐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国,一开始将其称为波罗密多。此后随着时代演化,“多”字被省略,“密”也被形容果甜的“蜜”所取代。
不过,菠萝蜜是桑科的常绿乔木,菠萝是凤梨科多年生草本,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何名称上却产生交集了?这跟佛教有一定的渊源。
吃过菠萝的人可能注意过,菠萝的外壳是一层六边形的刺结瘤,这玩意儿乍一看,有点像诸多佛像头顶上的螺髻。再加上菠萝可是从印度的方向传来,于是人们便以菠萝蜜称呼它了。至今,在潮州话的俗语中,还保留有将菠萝叫做番菠萝蜜的叫法。
(IC photo / 图)
然而菠萝蜜和菠萝是两种不同的水果,随着菠萝在岭南地区的不断推广,人们在称谓上也开始有意识的做出区分了。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越笔记》记载:“粤中凡村居路旁多植山波罗,横梗如拳,叶多刺,足卫衡宇”。这里的菠萝已经去掉了“蜜”字,“波罗”二字未加草字头。到了道光年间,吴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露兜子产广东,一名波罗,又名番娄子,形如兰,叶密长大,抽茎结子。其叶去皮存筋,即波罗麻布也”。
有人推测,之所以此时的波罗二字不加草字头,一个原因是跟菠萝蜜做出区分。另一个因素是,元朝年间来到东方的马可波罗,其名字里的波罗二字,正好和菠萝的名称契合,也能代指其并非中土之物。
虽然嘉庆年间的《正音撮要》中,将波罗二字加上了草字头,可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其后从清末一直到年间,对菠萝的称谓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论。年间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以及《辞海修订本》里,都将其笼统地称为波罗。一直到解放后,词典里才将其名称规范化,统一称之为菠萝,以表明它的植物身份。
总的来说,菠萝名称的演化,延续着其是外来水果的本质。随着解放后大陆地区推广全国性的普通话,“菠萝”称谓就逐渐深入人心了。不过在菠萝适宜生长的南方地区,大量的方言中还保留了菠萝的其他叫法。
本土化名称中的凤梨和黄梨菠萝是热带水果,传入中国后,主要产地在两广、福建、台湾以及海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古代远离中原,语言上自成一脉,对菠萝的叫法,多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闽南语、闽东语、莆仙语中,除了将菠萝称为凤梨外,还有王梨的叫法。在闽南语体系中,王梨谐音“旺来”,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寓意。再者,“王”和“黄”同音,所以王梨也有黄梨的意思。由于古代闽台两地的人频繁交往,所以凤梨的叫法流传到台湾了。
《台湾府志》里记载:“菠萝叶似蒲而阔,两旁有刺。果生于丛心中,皮似波罗蜜,色黄,味‘酸甘’。果末有叶一簇,可妆成凤,故名之”。
在客家话中,直接以颜色指代,称其为黄梨,并且这种叫法还流传到了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群体中。无论是凤梨、王梨还是黄梨,这都是菠萝的本土化名称。也许有人想不通,为何这种名称没有流传到广大的内地,只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流行?这就跟菠萝的生长属性有关了。
菠萝传入后,只能在南方地区种植和流传,早期接触到菠萝的人,都是南方地区的人,所以其本土化名称的流传,也只局限在这些地区了。而后随着全国推广普通话,菠萝的叫法被规范化并逐渐定格下来。即便随着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北方人见到了菠萝,也只知道有菠萝这个称谓,不知道还有凤梨或者黄梨的叫法了。
一个相反的例证就是红薯。红薯同样是在明朝期间由南美传来的,由于其适宜在多种气候环境下生长,早早便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所以便有了番薯、红薯、白薯、洋芋、地瓜等诸多本土化或者意译的叫法。
有趣的是,虽然在大陆地区都叫菠萝,可台湾地区的点心凤梨酥,并没有将其叫做菠萝酥的,而且凤梨酥这个称谓,在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中,也是一致的。或许,因为凤梨酥只是用菠萝做配料延伸出来食物,才会用一个本土化的名称。
(IC photo / 图)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哪怕说凤梨和菠萝在学术上是同一种东西的两个不同的名字,但目前市场上就是把它们当两种水果来卖。
我们不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下凤梨和菠萝的区别,第一是外形,菠萝的叶子边缘有锯齿,容易扎手,而凤梨的叶子是光滑的,一般边缘不带锯齿。
第二是切开来看,菠萝皮厚,有内刺,需要挖掉内刺和泡盐水吃(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凤梨皮薄,无或者极少内刺,切开就可以吃。撇开这些差别,菠萝跟凤梨,其实跟土豆和马铃薯一个意思。
然而,水果或者食物的起名,除了自身特点外,还要兼顾地域性和文化元素。
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来物品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一律都加“番”或者“洋”。在潮州话中,菠萝也叫番梨,还叫番菠萝蜜,而汉语讲究喜庆的好意头,菠萝在闽南语中也就有了王梨(旺来)的名称。
过去由于各个地区间交往并不频繁,对同一种水果的不同称谓,在本地区之内并不会产生歧义。随着现代各地区间交往频繁,除非事先有所了解,否则面对不同的称谓,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歧义——这体现出来的,正是独有的地域特色。
所以,不管你叫凤梨、菠萝,还是王梨、黄梨,它们都是同一种水果,但背后都有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罢了。
稼三
距离2022年春节越来越近,您家的年货都准备好了吗?鸡鸭鱼肉、蔬菜、酒水、零食必不可少,但这些还不够,别忘了准备些水果。水果不仅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还能帮助我们解油腻,而且它们也有着美好的寓意,您知道大年初一家里要摆什么水果吗?这里可真有些讲究。大年初一,别管有钱没钱,家中都要摆上6种吉祥果,虎年好事连连,一起来看看是哪些水果吧。
第1种吉祥水果:苹果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幸福如意。新春佳节,家里摆上几个红彤彤的苹果,寓意红红火火。苹果不仅是吉祥果,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女人,吃些苹果都非常有好处。苹果容易存储,此外苹果的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承担得起,因此大年初一,大家千万要记得摆上红润鲜艳的苹果哦。
第2种吉祥水果:橙子橙谐音“成”,因此橙子寓意心想事成。加之橙子是圆的,也象征着团团圆圆,兼具美味和美好寓意的吉祥果,过年一定不能少。我家每年过年前都要备一些橙子,春节餐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瓜子花生,全家人都很容易生内火、嗓子不舒服,橙子富含维生素C和水分,多吃点能帮我们解决这些烦恼,老少皆宜。橙子除了直接吃,榨些鲜橙汁也特别美味呢。
第3种吉祥水果:火龙果火龙果寓意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好事连连。这个好意头不仅是因为火龙果的名字里有火,您看它外表红彤彤的,从造型上看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大年初一摆在茶几上几个火龙果,讨个好彩头。火龙果有白瓤和红瓤之分,我们暂时不讨论两种火龙果的营养价值谁高谁低,过年必须得买几个红瓤的火龙果,和新年更加应景,摆在家里也好看。
第4种吉祥水果:菠萝菠萝寓意招财,菠萝是一种很吉利的水果,菠萝在闽南语当中,它的发音和“旺来”相似,自古就有“家中有菠萝运气似黄金”的说法,所以过年家中摆放菠萝,寓意着能够增加财运,而且菠萝的叶子是一节一节的,象征“节节高升”,大年初一桌子上摆上几个菠萝,寓意新的一年,不管是孩子的学习还是大人的工作,都会节节高事事顺。菠萝不仅可以当水果吃,还可以搭配肉类做成菜品,酸甜可口的味道给节日餐桌增添一抹清新的气息。
第5种吉祥水果:柚子柚子也是过年必备的吉祥水果之一。柚字与“有”同音,寓意新年有好运。柚子谐音游子,而且柚子是圆的,春节是团圆节,游子都可以回家团圆了。吃过春节家宴,再吃点酸酸甜甜的柚子,解腻又清爽。冬天正是吃柚子的好时候,水果摊上摆满了柚子,才2块一斤,无论贫富都吃得起。柚子的品种也很多,除了常见的白瓤柚子和红瓤的柚子,葡萄柚也非常好吃!
第6种吉祥水果:橘子橘子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大吉大利,金灿灿的果皮也象征着招财进宝。大年初一摆些橘子在家中,有祝愿新的一年家人财源滚滚,好运连连的意思。桔子在每年的秋冬季节成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水果,它不仅好吃,营养也很丰富,除了富含维生素C以外,橘子中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女性、老年人和孩子都大有裨益。过年期间,肥甘厚腻的食物吃多了,吃些橘子肠胃也会舒坦很多。
大年初一,无论贫穷或富贵,家中都要摆6种吉祥果,虎年好事不断。以上就是我分享给大家的6种过年前要买的水果,无论贵贱都要买点!寓意虎年幸福美满,财源旺盛,好事不断!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吉祥果是家中要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吧!多财多福的虎年,祝大家虎年大吉,财源滚滚,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