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进入深秋,受气温影响,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下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在旭日东升之时雾气朦胧,远山、树木、行人、水鸟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意境优美。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紧邻张掖市区,是以黑河流域潜水地带草甸、内陆盐沼湿地植被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公园。也是张掖市甘州区的天然“氧吧”。
图为大雾笼罩下,远处的建筑物忽隐忽现。
清晨里的张掖湿地公园景色优美。
旭日初升,天地被染成了金色。(吴学珍 摄 )
雾,似有形而又无形,变幻莫测,给群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雾的美很仙,像层薄纱,虚幻缥缈,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人的眼前分不清一切事物。在古人的笔下,雾也是别具一番意义。朦胧之色,营造意境的同时,也在诉说着诗人的心事。
有关雾的诗词,朦朦胧胧地飘渺于文人的诗篇之间!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雾中早行
宋-严粲
行人模糊画中影,高树夭矫空际云。
楼台几处半隐见,三岛梦断犹纷纭。
晓雾
宋-楼钥
晓雾冥濛水拍堤,稜嶒乱石与云齐。
扁舟不用兼程去,到得稽城日已西。
雾中见云山依约不真
宋-杨万里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鬞。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年云山。
雾
宋-李覯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豀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上谷见雾
清-范咸
日迟寒雾上,林间横匹素。
雅影忽飞翻,散作村烟去。
雾
清-施闰章
晓雾涨前路,戎戎沾客衣。
石林看虎踞,官道怪人稀。
傍午青峰出,寒天白日微。
丁宁迟雨雪,早晚故园归。
雾
清-于成龙
大雾满虚空,山川一混濛。
人声远近际,树色有无中。
旭日光微杳,群阴惨薄丛。
模糊难见路,举足我心忡。
踏莎行-大雾中早行
近现代-顾随
天黯如铅,云寒似水。
市声阗咽飞难起。
衷怀悲感总无名,一身落漠人间世。
托钵朱门,挂单萧寺。
何曾了得今生事。
回首来路已茫茫,行行更入茫茫里。
水龙吟-庐山雾
现代-叶圣陶
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
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
大雾
当代-钱钟书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
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
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
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雾气蒙蒙》
非常完整的悬疑片。
作为心理片,主角的动机(忏悔)明确而合理,该动机产生的心理映射也丰富和完整。
《雾气蒙蒙》
电影一个半小时多的时间讲述了Cable在20:00—20:02弥留之际出现的幻觉,幻觉中的故事是2000.7.29—2002.7.30的轮回反复。
《雾气蒙蒙》
也就是说,Cable用两分钟做了一场跨越两年的梦,我们用一个半小时多的时间看了他的死前一梦。
《雾气蒙蒙》
《雾气蒙蒙》
当然梦里面涵盖了真实信息,尽管Cable在梦里否定来否定去,但事实真相只有一个。Cable和peter是兄弟,他们的父母都已过世,peter住在父母留下的华丽豪宅里,有个未婚妻叫clair。
《雾气蒙蒙》
《雾气蒙蒙》
2000年7月29日晚,Cable来看望哥哥peter,(也可能是来找与之有的Clair,或者来分父母财产),在豪宅的房间里Cable与Clair卿卿我我xxoo,被peter当场捉奸,peter让clair滚出豪宅,clair开车离开,Cable与peter在靠窗的楼道里大吵,愤怒下失手将哥哥推出窗外,peter摔在楼道下,Cable认为哥哥已死。
《雾气蒙蒙》
于是把哥哥抬到车上,这时有电话打来,Cable没有接,电话是clair打来的,因为没人接开车回头,cable带着peter开车行至海岸边,本想制造一起哥哥自己开车驶向大海的意外,被来嘿咻的情侣打断,无奈只好回头带着哥哥去医院,这是开始下起雨来,路面很滑又看不清楚,突然哥哥苏醒过来,Cable一个惊吓,没有注意到正赶来的clair,两车相撞,救护车前来,对三人进行抢救,最后Cable因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雾气蒙蒙》
clair和peter如何?在Cable的幻觉中他们都因车祸去世,但现实还真不一定,cable被抬到抢救室后就不能得知后面的事了。 在cable的幻觉中,事情又是另一个样子的。Cable在2000.7.29的那场车祸中抢救成功活了下来,clair也活了下来,哥哥peter死了,哥哥死前跟实习护士Anna说是被Cable杀死的,Anna将哥哥的话录了下来,以此要挟Cable与之成亲,成功晋升为富二代少奶奶。
《雾气蒙蒙》
《雾气蒙蒙》
Cable住在豪宅里两年,被peter放在房间里的毒气慢性中毒,2002年7月29日晚又被送到了同一家医院,这次又被抢救活了过来,7月30日儿科医生Jeremy Newman接诊他,而cable患上遗忘症,医生说他老婆Anna会帮助他找回记忆,但妻子Anna对cable非常不友善。
《雾气蒙蒙》
《雾气蒙蒙》
医生带Cable去做核磁共振,躺在机器上的Cable感觉有个医生要杀他,在呼救时他穿越到了2000年7月30日,正好是车祸生还的第二天,遇见病友Travitt和老医生Truman,并且看到当时还是实习护士的Anna,在情绪激动中被黑人护士注射镇静剂后又回到2002年,在检查室的录像回放上看并没有人要害他,为了证明自己时空穿越了,Cable急着跑去找病友Traviitt,这家伙在重症监护病房里等待心脏移植,Cable与他交谈,而他证明了当年的Cable,Cable在电梯里遇见clair,同时遇见推尸体的医生,Cable逐渐记忆起他和clair的,clair又如鬼魂般莫名消失。
《雾气蒙蒙》
一个开门又回到2000年,鼓励那时的Travitt不要害怕心脏机械泵手术,并知道了clair是哥哥的未婚妻,明白了如何向Anna妥协娶她,并到达2000.7.29晚上的豪宅中,看到了自己失手推下哥哥事件(事实的终于来了),这时背后杀人医生又来追杀他了,他奋起反抗,时间迅速跳到2000.7.30,他杀死了Tavitt,警察追捕,他慌乱逃跑,穿梭于各个房间,终于又穿梭回2002.7.30,看到Travitt安然无事很开心,一分钟不到Travitt死了,他这才意识到蝴蝶效应,看着双手沾满的病友的血,Cable想起了车祸那晚海岸边的经过。
《雾气蒙蒙》
于是他决定通过穿梭来拯救哥哥的死,那晚他拒绝了clair,但还是被哥哥误解,peter先赶走了clair,与Cable对峙时,地点仍在靠窗的楼道,Cable虽然阻止,但哥哥还是掉了下去,他这次要带哥哥去医院,电话响了,仍然没接,去医院的途中下起雨,cable小心开车避免车祸,哥哥突然醒了,因惊吓与回来的Clair撞车。继续穿,cable去拜访哥哥,哥哥让他放手,他不甘心。接下来到了真相时刻,Anna是拿着录音器的警察,那些幻觉中的人物都是救助过Cable的警察和医护,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20:02宣告他的死亡。以上幻觉占90%,真实10%。
《雾气蒙蒙》
《雾气蒙蒙》
如评论所说是穆赫兰道、生死停留、蝴蝶效应、恐怖游轮的混合体,之所以效果不如这几个片,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混合,使得重点不够明确,观众大体知道是一个幻觉片,然而幻觉中又不停地穿越时空,穿越中努力改变历史,改变的历史又只是幻觉。
相比之下,穆赫兰道是单纯地依照心理动机产生幻觉(时序不变),蝴蝶效应是回到过去改变历史,恐怖游轮是无限循环,都是单一的路径,反而能够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持久的印记。
不想用单一主线的原因大概是,太简单,故事看上去有点单薄不值得看第二遍。解决方法:像穆赫兰道那样在每个部分都足够用心 细节足够多 映射足够复杂,或者创意够新颖且过程可看性强(ex:恐怖游轮的不断全灭)。
心理悬疑片的几种路线:
幻觉。日常幻觉(持续地把某种东西错认 or 对身边世界的错误解读)
梦境幻觉(在梦中/昏迷中/机械作用下产生一整个幻境)
进入潜意识。(与幻觉不同,潜意识是与日常完全脱离的另一个奇异世界,不需要连续性和逻辑性,日常事物只是零星地投射进来)
心理性遗忘。(忘记自己的罪行/巨大的痛苦)
推荐影评不按照顺序排名,喜欢的话请点赞转发!
关注我,每天推荐一部值得看的电影作品。
什么是“倒文”呢?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故意颠倒词句的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协调音节或使句法错综等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倒文。
一、从诗句的结构上看倒文,倒文可有一下几种情况: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中有两句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实是“晴川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又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其一、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其二、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如: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亦是倒文。
二、从修辞的角度看倒文,倒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仄。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是“目欲穷千里”的倒装,这是为了与下句“更上一层楼”形成对仗和适应诗歌平仄要求而改变了语序。
如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句中的“归”因和下句的“入”构成对仗而倒装,否则正常顺序“永忆江湖白发归”和下句既不对仗也不合乎格律的要求。
又如刘禹锡《石头城》一诗里有:“淮水东边为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其前句“淮水东边旧时月”正常的顺序应为“旧时淮水东边月”,诗句颠倒后,平仄正好与下句相对,既合乎格律诗对于平仄的要求,又使句子音律和谐,声调优美。
2、押韵。
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其中的“路八千”正常顺序应为“八千路”,颠倒为“路八千”是为了与“九重天”协韵。押韵是格律诗的要求,因此,韩愈必须运用倒文,否则诗就不合乎格律的要求。又如苏轼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其中“绿水人家绕”应为“绿水绕人家”,这里“绕”字后置主要是为了与“小”“少”“草”“道”“笑”“恼”押韵。
3、节奏。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的诗句,若按正常顺序写作“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断肠”则不像诗而像散文了,因而作者运用倒文,不仅为了押韵,还改变了诗句的节奏,从而使诗句富有节奏感,音律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4、艺术表现。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说笑喧闹,是洗衣服的女子归来了;水面上荷花摇动,是打鱼的小船从远处划过来了。其正常的顺序应该是:渔舟下,莲动;浣女归,竹喧。但作者偏偏写作:“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不仅使诗句的平仄押韵合乎律诗的要求,还创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又如北宋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中“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两句,后一句应为“黄花报霜信”。此处将“霜信”提前,表面上是写景物的凄凉,实际上是为了强调突出自己晚年生活的“凄楚”情怀。而王昌龄的《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后句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孤城”即“玉门关”,把“孤城”提前,既强调了“孤”,又和后面的“遥望”一起突出了在外守卫边疆城池的士兵遥望着内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怀。
再如唐代大诗人杜甫。他是善用倒词的行家里手。前人曾评论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颠倒用之,语峻而体健,意迹深稳,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也。”“露从”两句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原句意思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而一经颠倒,则造语新颖得体,寓意深远,蕴含着浓烈的怀乡思亲之情,富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真可谓点石成金!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里“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诗句,更是妙用倒词的典范。正常顺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人巧用心思将宾语前置,从而强调了香稻粒的宝贵,碧梧枝的优美,引起了读者美妙的想像,开拓了诗句深邃的意境,并使句法奇崛有致,构思新颖,整首诗富有情致。
总之,倒文是古典诗词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具体原因,或是因为平仄,或是因为押韵,或是因为节奏,或是因为对仗,或是为了表达,需要我们认真品味,“洞其窍奥才能得其意境,知其规律方可明其气格,解其妙处才能晓其神韵”,因而在鉴赏古诗时应注意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