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周氏家族(周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

时间:2024-01-15 10:26:25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扒一扒周姓起源和周姓祖先的故事

根据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周姓人口25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81%,排在王李张刘陈杨赵黄之后,在全国姓氏人口排名中位列第9,今天就来详细扒一扒周姓起源和周姓祖先的故事。

百家姓——周

周姓的主要来源

周姓有如下五个主要来源,按照出现的年代先后,下面逐一介绍:

一、源自黄帝时期的大将周昌

二、源自商朝时期的太史周任

三、源自周朝始祖后稷姬弃

四、源自周文王姬昌

五、源自周公姬旦

一、黄帝时期的大将周昌的后代

根据清代陈廷炜1831年出版的《姓氏考略》记载,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姓周的人是黄帝时期担任大将的周昌,距今4700年以上,他的后代是最早的一批周姓的人。

黄帝,姓姬,名轩辕,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因此也被称为有熊氏,是中华人文始祖,上古时期的五帝之首。传说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三月初三(距今4740年),俗话常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所以每年的三月初三黄帝生日这一天,全球各地华人都会汇聚黄帝故里寻根问祖,举行盛大的拜祖大典。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的黄帝雕像

三月初三这一天,同时还是上巳节,也叫春沐节,最早记载可见于春秋时期(770-476),在这天,人们会跑到河边水边举行祭礼,沐浴,洗去一年的不详、霉运、灾祸和病痛,除灾求福,这个活动被称之为祓禊fúxì,同时也会有采兰、饮酒、嬉戏等活动。现代很多年轻的汉服爱好者也喜欢在这一天举办汉服节、汉服游春会等等弘扬汉族文化的活动。这一天同时还是壮族同胞的民歌节。

三月初三汉族上巳节

三月初三壮族民歌节

二、商朝时期的太史周任的后代

同样,还是清代陈廷炜1831年出版的《姓氏考略》中记载,在商朝(公元前1600-1046,距今3623-3069年)也有一位姓周的太史名叫周任,他的后代也以周为姓,算是较早的一支周姓。

太史是夏朝就开始有的官职,早期主要的工作包括:帮国君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他父亲司马谈都是此职位,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天下大事各种文书都要经过太史,甚至还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史修史的职责交给了著作郎,太史只负责推算天文历法,自此以后,太史基本主要负责天文历法了,观测日月星辰、风云、气候,负责每年制订历法,呈报给皇帝后颁布,选择祭祀、冠婚及其他重大典礼的良辰吉日。历代叫法略有差异,夏商周叫太史,秦汉时期叫太史令,隋朝叫太史监,唐朝初叫太史局,唐朝后期以及五代十国时候叫司天台,宋朝叫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辽国叫司天监,金朝叫司天台,元朝叫太史院,明清叫钦天监。

司马迁

三、周朝始祖后稷姬弃的后代

周姓的第三个主要来源是后稷jì,后稷被人们尊称为谷神,农神,农耕始祖。后稷两字其实并非名字,而是一个尊称,其中后的意思是君王,稷的本意是粟,古人将稷当作百谷之长,通指谷物粮食,所以后稷合起来的含义就是谷物之王,也就是谷神或农神。其实类似叫法还有很多,在之前的《扒一扒黄姓起源和黄姓祖先的故事》中提到一个夏朝的君主姒相和篡位的有穷氏后羿,都是类似用法,在《竹书纪年》里面称之为“后相继位二年”。

后稷本姓姬,名姬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的儿子,兄弟一共五个,老大姬挚,老二姬弃(后稷),老三尧(祁放勋),老四子契(阏伯),老五台玺,其中老二姬弃和老五台玺是帝喾的元妃(正宫)姜嫄同母所生,其余老大、老三、老四是帝喾的次妃所生。

后稷画像(明代人绘制)

老大姬挚继承帝喾的部落首领位置,在任内表现一般,9年后禅让给三弟尧。姬挚有个同母的亲妹妹,叫嫦娥,就是嫦娥奔月的原型人物。

老二姬弃从小就喜欢研究种植,从小到大,在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弟尧接受老大禅让后,把二哥姬弃拜为相并封在有邰(今陕西武功县),姬弃在任职期间开创性地建立了粮食储备库和畎quǎn亩种植法,通过粮食储备,在灾荒之年放粮救饥能够有效缓解粮食紧张,让百姓不至于饿肚子;所谓畎亩法,也叫垄沟法,畎是沟,亩是垄,对于地势高的田地,农作物种在畎里(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对于地势低的田地,农作物种在亩上(垄上),有利于排水防涝,至今我国北方的田地依然在沿用此法。姬弃还安排赐给百姓各种种子,教会百姓耕种各种粮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丰富了种植的粮食种类,正因为姬弃在农业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被当时的百姓广泛称颂,才有了后稷的称号。

典型的北方农田(畎亩种植法)

老四子契,被老三尧封在商(今河南商丘)这个地方,并担任火正一职位,负责管火,放火烧山、开荒耕种、锻造武器等,建造阏伯台观测星象,据此判断农业年景的好坏,民间将他称之为火神,子契封在商,住在商,葬在商,他的墓冢就被叫做商丘,这也是现在商丘名字的来由,他的后代汤建立了商朝,子契就被尊为商朝的始祖,子也成为商朝的国姓。

同是帝喾之子,为啥老四契姓子?据说是因为契的母亲简狄吞食玄鸟卵 (子)才生了他,因此被赐子姓。同理,为啥同为帝喾之子,老三尧姓祁,有两种说法,因为尧的母亲来自伊耆侯国(今河南伊川),尧随母亲而以伊耆为氏,另一种说法是尧出生在伊祁(今河北顺平有伊祁山),所以尧随出生地以伊祁为氏,尧的后世子孙为了将尧这一支区别于帝喾的其他姬姓子孙分支,称为祁氏。

老四子契的后代先发达,由后代商汤(子履)建立了商朝,老二姬弃的后代作为其中一个封国,封于周原。老四家传了多代之后到商纣王(子受)时期,暴虐不得人心,老二姬弃的后代周武王(姬发),替天行道,联合各诸侯国,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看过我之前的文章《赵姓的祖传绝技你知道吗?为啥说秦赵一家?》和《扒一扒黄姓起源和黄姓祖先的故事》的朋友会发现,武王伐纣、秦灭赵、楚国灭黄国有非常相似的感觉,都是隔了多代以后,同姓兄弟的后代之间的征伐。

后稷雕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四、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后稷姬弃的后代姬亶dǎn,被到西部夷狄所逼,带领族人从祖先姬弃的封地有邰(陕西武功县),迁徙到周原(陕西岐山)定居,族人从此就被称为周族,到周文王姬昌的时候,这一支姬姓周族公族,就以国为氏称为姬姓周氏,到秦汉时期,姓氏逐渐合一,姬姓周氏的后代很多就变成了周姓,因此,周文王姬昌被周姓后代尊为周姓始祖。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商朝的诸侯国虞国(今山西平陆)、芮国(今山西芮城)发生土地边界纠纷,吵得不可开交,一起到周国找姬昌评判,到了周地后,发现周国人们相互礼让,长幼有序,双方都感觉非常惭愧,说道:我们争吵不休的东西,是周国人引以为耻的东西,还好意思去找人家仲裁,自取其辱罢了。于是相互礼让离去,边界各退一步。其他诸侯国听闻这件事情后,只要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由此可见姬昌在商朝后期诸侯中的声望之高。虽然只是商朝的一介诸侯,却事实上成了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自此以后,诸侯们纷纷拥戴西伯侯姬昌为王,史称周文王,为后续周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

五、周公姬旦的后代

周文王和正妃太姒sì一共生了10个儿子,从长到幼分别是:1伯邑考姬考、2周武王姬发、3管叔姬鲜、4周公姬旦、5蔡叔姬度、6曹叔姬振铎、7郕叔姬武、8霍叔姬处、9康叔姬封,10冉季姬载。老大早逝,周文王死后将王位传给了老二姬发,也就是周武王。

老大姬考史书中没有记载具体怎么死的,但他的谥号伯邑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的命运结局,伯是老大,邑的意思是冤屈,考是名字,合在一起就是冤屈而死的老大考,小说《封神演义》中写的是伯邑考被纣王烹杀后做成肉羹让周文王吃,来考验周文王,周文王忍痛吃下打消纣王疑虑,才从被扣押在商朝都城给纣王做司机的人质状态,放归到自己的封地周。纣王在周文王吃下肉羹后还讽刺说:圣人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谁说西伯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各路诸侯组成的大军在朝歌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对于如何安置持续500年的广大商朝遗民做了精心的设计,释放被纣王关押的叔叔箕子、修缮纣王另一个叔叔忠臣比干的陵墓、散发纣王搜刮的财富、封纣王儿子武庚在商朝故都朝歌(河南鹤壁淇县)等措施来安抚商朝遗民的民心,同时在朝歌的东面、南面和北面设了三个封地卫、鄘yōng(河南汲县)、邶bèi(河南汤阴),分别安排三个兄弟老三管叔姬鲜,老五蔡叔姬度、老八霍叔姬去统治,将纣王儿子武庚和商朝故都围起来监视,史称“三监”。

三年后,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成为周成王,周武王临终委托四弟周公姬旦辅佐周成王,周公姬旦在武王伐纣时就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周武王日常军政大事和各种疑难小事都会征询四弟姬旦的意见。周成王年龄太小,周公就亲自摄政,结果引起其他一些兄弟的不满。

以老三管叔姬鲜为首的三监到处散播谣言称周公摄政对成王不利,纣王儿子武庚借机煽风点火调拨兄弟关系,同时偷偷联系商都东边的一些小诸侯国徐、奄、薄等表示愿意助力三监,一起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公元前1042年开始,周公姬旦率军东征,花了3年时间才彻底平定三监之乱,将东夷各个参与叛乱的小国一一扫平,将主谋三管叔姬鲜和纣王儿子武庚诛杀,流放帮凶老五蔡叔姬度、将老八霍叔姬废为庶人,重新分封诸侯,将商朝故地一分为二,一半封给纣王哥哥微子(子启),定都商丘,国号宋;另一半封给自己最信任的九弟康叔姬封,依然定都朝歌,国号卫。为巩固对东夷的统治,周公主持营建周朝新的国都洛邑(今洛阳),并建立一整套的礼乐制度体系,成为周朝礼乐制度的开创人和奠基人。

周公姬旦

周公姬旦之后,次子姬陈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并且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爵位。到周桓王时期,周公旦的9世孙周公黑肩作为卿士辅佐周桓王,周桓王比较喜欢次子王子克,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病重,临终前将王子克托付给周公黑肩。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驾崩,长子姬佗继承王位,成为周庄王。周公黑肩密谋试图杀掉周庄王,让次子王子克继承王位,大夫辛伯得知后,劝他不要乱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辛伯大意是:妻妾地位相同、庶子等同于嫡子、权臣和卿士争权、大的城邑跟国都同等规模,是一个国家祸乱的几大根源。周公黑肩听不进去,辛伯不得已向周庄王告密,全盘揭露了周公黑肩的阴谋,周庄王先下手为强下令将周公黑肩杀死,王子克见事情败露,逃往燕国。史称王子克之乱。周公黑肩的后代从此为了避祸而改姬姓为周姓。

周姓的其他来源

周姓的其他来源主要是周朝之后历朝历代的各种赐姓和改姓,主要包括:

一、唐朝唐玄宗时期为避讳皇帝名字姬姓改姓周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因为名字中基与姬发音相近,都城长安的姬姓周王室后人,为避讳皇帝名字,改姬姓为周姓。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

二、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成油被赐周姓

公元907年,朱温以禅让之名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登基,国号大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末荆南节度使成油,作为后梁建国功臣,在死后被朱温赐姓周,从此成油后代从成姓改为周姓。

三、元末泉州望族苏姓后人为避祸迁台湾新竹改周姓

唐末苏益长期定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经过几代人努力,逐渐成为泉州望族,子嗣旺盛,财产丰盈,元朝末年乱世中,家族财产被没收,族人受到元朝官军围剿,家族后代苏可安为逃避灾祸而改为周姓,后代迁居至台湾省新竹县,繁衍至今。

四、明末长沙藩王后代为避祸朱姓改周姓

明朝初年,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朱元璋将自己的第八个儿子朱梓封在长沙,称为潭王,并且在长沙仿照南京故宫,建造了一个缩小版的藩王府,朱梓于1385年就藩于长沙,《明史·诸王列传》称朱梓是英敏好学,一个温文尔雅的藩王,常常召集儒士到府中饮酒作诗。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他的老丈人和大舅哥因牵涉到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在朱元璋召集他两口子进京时,出于过度恐惧,两口子一起自焚而死。

朱元璋的第十九个儿子朱橞,明朝初期被封在河北宣化,因宣化古时候被称为谷地而被称为谷王,靖难之役中,投靠朱棣,并在进攻南京时打开南京金川城门有功,于1402年被朱棣封到长沙,朱橞到长沙后可以说是只手遮天,专横跋扈,后面逐渐野心膨胀到偷偷招兵买马,准备武器,企图谋反的地步,最终被府内都督佥事(府内军纪官,三品官)张兴上奏揭发,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将朱橞父子都废为庶人,被废以后,朱橞万念俱灰,在长沙西面的一座山里的寺庙出家为僧,这座山因他在此出家而被称之为谷山。

长沙第3任藩王是襄宪王朱瞻墡,1429年来长沙就藩,1436年离开返回襄阳就藩。

长沙第4任藩王是吉简王朱见浚,1477年20岁时来长沙就藩,大规模改建藩王府,成为在长沙呆的最久的藩王,也是第1代吉王,他的后代在长沙承袭吉王达10代,分别是:

第2代吉王吉悼王朱祐枎(吉简王长子,追封)

第3代吉王吉定王朱厚焨(吉悼王长子),1529年-1539年共在位11年;

第4代吉王吉端王朱载均(吉定王长子),1540年-1561年共在位22年;

第5代吉王吉莊王朱翊镇(吉端王次子),1563年-1570年共在位8年;

第6代吉王吉宣王朱翊鑾(吉端王长子),1572年-1618年共在位47年;

第7代吉王吉安王朱常淳(吉宣王长子,追封)1618年;

第8代吉王吉贞王朱由栋(吉安王长子),1621年-1636年共在位16年;

第9代吉王朱慈灶(祚)(吉贞王长子),1639年-1643年共在位5年;

第10代吉王朱慈煃(吉贞王次子),1644年-1662年共在位19年。薨于缅甸。

第9代吉王朱慈灶(祚)在明末张献忠起义中退守宁乡,与当地武装一起誓死抵抗,被张献忠部绞杀。明朝大员宁乡进士周堪赓当时也退居宁乡,将吉王朱慈灶(祚)的儿子隐藏起来,并派侄儿周鏻秘密送到宁乡大屯云乡下周家,将朱姓改为周姓,让第9代吉王的血脉得以延续。

周字起源和周姓图腾的含义

一、周字的含义和起源

周字最早的写法来自于甲骨文上的周字,最初写法是一个象形字,四周密闭的田地中种着一些植物。《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周,密也。表示周密的含义,与疏反义。

周字的演进

二、周姓图腾的含义

周姓图腾,反映了周姓始祖后稷姬弃诞生的传说以及周字最初的含义。

传说姬弃的生母姜嫄,踩了一个其大于常人的巨人足印后生下姬弃,生下后觉得儿子是妖,就偷偷把他丢到一个狭窄的巷子里,结果经过巷子的牛马都自动避开婴儿;后来又把他丢到山林里,碰巧山林里人多没丢成;最后把他丢到结冰的河面上,忽然又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连丢3次,婴儿宛如有神庇佑,生母姜嫄认为是神的指示,便将姬弃抱回来精心扶养,这也是他名字弃的由来。

再来看周氏图腾就很好理解了,上面是商朝甲骨文中周字最早的写法。下面是一个大鸟庇佑着一个婴儿——周姓始祖姬弃。

周氏图腾

周姓祖地和祭祖活动

周姓几个主要来源:1黄帝时期大将周昌、2商朝时期太史周任、3周朝始祖后稷姬弃、4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5周朝礼乐制度制定者周公姬旦。这5个来源中,前两个是两个单独的周姓分支,后3个同源,都是姬姓周氏,区别在于后代尊哪位为周的得姓始祖。

从后续历史发展看,这真正让周姓发展壮大的是历时将近800年的周朝(前1046-前256),周朝始祖后稷姬弃出在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尧封在有邰(今陕西武功县);后代古公亶父姬亶带领族人迁居至周原(陕西岐山县)后,整个部族才被称之为周族周人;到周文王姬昌的时候,迁都到丰(西安西南);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定都镐京(宗周,今西安长安区);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时期周公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并建议周成王迁都;但直到公元前791年西周灭亡后,周平王才迁到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公元前256年东周被秦国所灭,末代周赧王从洛邑迁居至庆阳城(今河南汝州市)。

以周姓最主要的来源姬姓周氏为核心,来探讨周姓祖地,周朝从始祖后稷姬弃开始,周姓祖先的居住地和周朝都城变了好多次,上段所提这些地方,不好说哪个是大家公认的周姓祖地。目前而言,全国最大的周姓祭祖活动,是每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庆阳古城举办的周氏汝南堂拜祖大典,全球周氏宗亲认可,以周赧王最后的居住地河南汝州庆阳故城作为祖地,来举办周氏拜祖大典,毕竟周赧王之后,周朝就灭亡了,周朝公族大多数从此就以周为姓了。

2018年4月14日,戊戌年中国·汝州周氏汝南堂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周赧王陵前举行,共有11个国家26个省600多名周氏宗亲参加了此次拜祖大典。

2018年在汝州周赧王陵举办的周氏汝南堂拜祖大典

#头条创作挑战赛##大有学问##二十四史名家精讲##历史##文化##姓氏##周朝##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