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计算年龄往往有虚岁与周岁之分,周岁指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年龄,虚岁则是在周岁上加一岁或两岁。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计算年龄的方式与我国古代的历法有一定的联系。我国古代通用的历法是阴历,与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历法公历(我们习惯称阳历)相对,阴历也叫夏历或农历、旧历。
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习惯了用阴历来计算农时,渐渐地也习惯了用阴历来计算很多方面的事情。虚岁的计算就是一个例子。在古代,虽然没有统一的虚岁计算标准,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从出生时就应该记为一岁,因为十月怀胎在古人看来是万物有灵的体现。而以后每过一个农历新年(即春节,而非阳历新年)就增加一岁,这样虚岁往往比周岁要大。如果是腊月(阴历十二月)出生,一过春节就记为两岁,因此虚岁比周岁还要大两岁。
所以,我们现在把计算虚岁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以计算年龄的时间为标准,若计算时间是在过了农历新年到生日期间,则虚岁=周岁+2(即虚两岁);若计算时间是在生日过后到农历新年期间,则虚岁=周岁+1(即虚一岁)。而周岁的计算方法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只需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即可。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在2009年8月8日记算1981年6月8日出生的人的虚岁和周岁,因为2009年的农历新年还没过,此人的当前虚岁则应该是29岁,而他的当前周岁则应该是28岁(公历2009年6月8日满28周岁)。
中国人计算年龄往往有虚岁与周岁之分,周岁指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年龄,虚岁则是在周岁上加一岁或两岁。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计算年龄的方式与我国古代的历法有一定的联系。我国古代通用的历法是阴历,与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历法公历(我们习惯称阳历)相对,阴历也叫夏历或农历、旧历。
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习惯了用阴历来计算农时,渐渐地也习惯了用阴历来计算很多方面的事情。虚岁的计算就是一个例子。在古代,虽然没有统一的虚岁计算标准,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从出生时就应该记为一岁,因为十月怀胎在古人看来是万物有灵的体现。而以后每过一个农历新年(即春节,而非阳历新年)就增加一岁,这样虚岁往往比周岁要大。如果是腊月(阴历十二月)出生,一过春节就记为两岁,因此虚岁比周岁还要大两岁。
所以,我们现在把计算虚岁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以计算年龄的时间为标准,若计算时间是在过了农历新年到生日期间,则虚岁=周岁+2(即虚两岁);若计算时间是在生日过后到农历新年期间,则虚岁=周岁+1(即虚一岁)。而周岁的计算方法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只需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即可。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在2009年8月8日记算1981年6月8日出生的人的虚岁和周岁,因为2009年的农历新年还没过,此人的当前虚岁则应该是29岁,而他的当前周岁则应该是28岁(公历2009年6月8日满28周岁)。
一直搞不懂,好像我们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这真是谜一样的问题,就连受过我多年教育的老婆大人也是浑水一团。
我们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两个岁数:周岁和虚岁。我们一生下来就算是一虚岁,然后是每过一个春节长一虚岁。假如一个孩子是大年三十出生,那么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就已经是两虚岁了。
中国人的第二个岁数是周岁,这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存活时间。一生下来是零岁,每过一个生日就算长一周岁,再过一个生日就又长一周岁。
以上这么简答的道理,我想,大家应该都好理解吧?不理解的举手!
可为什么我们几乎每个人计算自己的岁数时,都是当时的年份减去出生的年份呢?
假如说一个人是2011年7月1日出生,那么过了2021年的春节,他就是11虚岁,9周岁。再说仔细点,过春节前,他是10虚岁,春节后就是11虚岁;春节前他是9周岁,春节后,他依然还是9周岁。这个9周岁一直要保持到今年的7月1日之前,到7月1日那天,他会由9周岁长到10周岁。没听明白的举手!
民间一直有“上半年出生周一岁”“下半年出生周两岁”的说法,这个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基本上没有道理,它只适用于幼稚的还没不怎么懂数学计算的孩子和心智不健全的傻子。我们每个人在过生日之前,都是周两岁,也就是虚岁减去两岁即为周岁,从过生日那天开始到农历年底也就是大年三十,就一律周一岁,也就是虚岁减去一岁就是周岁。
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当中都要经历“先周两岁,再周一岁”的过程。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一年经历两个周岁呢?不是的。大年初一出生的人,永远都是周一岁,因为虚岁和周岁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都会长一岁。而大年三十出生的人,只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才会周一岁,其余364天都是周两岁。
现在是一个追求精确的时代,比如立春的时刻天文学家和历法学家会精确到分秒甚至毫秒以后。那我们周岁的计算是不是也要精确到某一天当中的某个具体时刻呢?这一点对于一出生就由有了详细生辰纪录的现代孩子来说倒不是难事,但一般追求这么精确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说的“过生日”,过的是“日”,而不是“小时分秒”。但在某些特殊时刻,追求十分精确就很有必要了。比如一个人有了重大的刑事犯罪,是否已满18周岁就成为量刑轻重的巨大分水岭。记得当年我学刑法的时候,刑法是这么规定人的年龄的:年龄的计算采用足龄的周岁计算,具体办法是按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日期,截至出生日那一天的24时算满周岁。这个规定可以说是非常严谨的,因为在出生证明上精确到分钟是近些年的事,老早前的人们知道是哪天出生的就不错了,无法记录下具体的生辰,就算记录下来也未必有那么准确,所以刑法就干脆规定,以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日的当天24时为界,这样不管你在生日这天的什么时间点出生,到24时都会满足增长一周岁的条件,定罪量刑也就不会再有争议了。至于现在的刑法是否还是这么规定的,我就不了解了,欢迎司法工作者给科普下。
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个计算自己年龄的简单公式:在过生日之前,我们虚岁的计算方式是,当时的年份减去出生的年份,得出的数字加1就是你的虚岁,减1就是你的周岁,也就是所谓的“周两岁”;在过生日当天直到当年的除夕,我们的虚岁计算公式和上面的计算方法相同,而周岁计算公式就是当时的年份直接减去出生年份即为周岁,也就是所谓的“周一岁”。
我再度表达我的不解,为什么我们在童年就应该掌握的这些常识,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呢?!记得我当年和一批新同事去单位报到入职的时候,人事部主任非常简单地把当时的年份减去了我的出生年份就要落笔登记,我当即表示反对,人事部主任就对着我怒斥了半天,我据理力争,后来可能是时间长了,身后的同事都在笑,我后来还是服软了,任由他写了!这是我唯一 一次自己的年龄由别人来决定的案例,而这个人竟然是主管人事的主任。
从现在起我们不妨都来善意地问问自己:“我现在究竟多大岁数了呢?”哈哈!
以上这几大段,没听懂的举手!不赞成的举手!不知道自己多大岁数的也请举手!
百四归真得上寿,京津艺苑顿觉空。举贤不避荐卞璞,有教无类孔儒风。三余经岁锦囊满,七步一挥山势雄。遥祭灵槎西去远,辽东返鹤伴霓虹。
艺苑瑰宝书画人瑞,孙公其峰先生仙逝,欣缘道人得诗文各一,以抒思悼之情。
关于虚岁的对话
作者:姜维群
一代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于2023年3月20日与世长辞。老先生诞生于1920年,活了一个多世纪,是人瑞老寿星了。但在网上发布的讣告中,出现了不一致,一说享年103岁,一说享年104岁。显然不是疏忽所致,有个中缘由。
孙先生是位思考家,从来不会闲下来。他的手从来不闲,年轻时即使乘坐公交车,也会拿出字帖来看,碑帖字大不怕车颠簸。平时看电视、晚上睡不着觉时,他的大脑仍在飞快运转。
一次,笔者与他闲聊时谈起虚岁和周岁问题。本来已经成为定论的东西,不需要思辨思考了,但他常常在思考内在的合理性。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的虚岁计年是科学的。
孙其峰先生说:老年间孩子一落生就是一岁,过了春节就长了一岁。为什么春节都给孩子压岁钱,与此有关。如果这个孩子是除夕之日出生,转天初一就是两岁,这就是中国虚岁纪年法。
道理在哪儿呢?孙先生说,从娘肚子坐胎之日,生命的胚芽出现了,中国式纪年在娘肚子里时就开始计算了。怀胎十个月出生,实际上生命已经出现将近一年了。西方是从出生那一刻计算生命,而中国把这一刻记录下来是形成“生辰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八个字。这八个字对人很重要,古人就是靠这“生辰八字”去对应婚姻和各种事情,并推算出来人生的顺逆穷通。
既然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一定有自己的文化形式和思维特点,虚岁纪年法就是。
人一出生,完成了十个月的胎体生命,一到春节,年过了立刻添加一岁。有副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就是说天增加了一岁,人也增加一岁。这一天皇帝年号增加一个数,普天下的人也增加一岁,不管你是正月腊月诞,还是初一十五生。
而进入现当代,虚岁基本被弃而不用了,无论是上学征兵还是退休,皆以周岁计算。还有就是进入新世纪,生活条件好了,人皆向往年轻不喜欢言老,能少说一岁是一岁。不仅过了春节不增岁,即使生日还差一个月,也不加上这一岁。
正因为这种心态,国人计算自己岁数都严格按生日的月份,别说虚岁,就是实足年龄都要精确到某一个月。
但自古以来的虚岁计年在农村在某些情境下还是被采用的,过年增岁也是在履行的,即使心脏跨入新的一年中仅跳动了一天,也会在享寿岁龄上再增加一岁的。
正因为这样,逝者按照虚岁来作为享寿,既契合古制,也无碍其他。所以最后笔者认为——享寿的年龄按中国古制虚上一岁,合情合理,毕竟享上寿也是人生的另一圆满。
(刊于2023年4月6日《今晚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