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公元1234年春,窝阔台继承了蒙古帝国奠基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遗志,组织发起了第二次西征,也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子西征”,此次西征由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为主帅。公元1236年秋,拔都率领15万蒙古铁骑进入东欧草原饮马伏尔加河,在彻底征服俄罗斯之后,公元1239年秋,蒙古铁骑开始向乌克兰的基辅城进军,横扫乌克兰之后,蒙古人继续向西扩张,并且兵分两路攻入波兰和匈牙利,拔都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向匈牙利方向进军,另由成吉思汗长孙斡儿答率领3万骑兵进攻波兰,就此开始,“上帝之鞭”给欧洲腹地的白人种族带来了无尽的恐惧。
蒙古帝国全盛时期疆域图
公元1241年春,斡儿答率领的3万蒙古骑兵攻入波兰,一路血洗波兰东部众多小公国之后,蒙古人继续向波兰的西烈西亚公国发起攻击,西烈西亚国公亨利二世为了抵抗蒙古人的进攻,在今天波兰的里格尼茨这个地方组织了来自波兰、日耳曼、波西米亚三国一共8万人左右的联军部队,准备和入侵的蒙古骑兵决一死战,波兰里格尼茨战役由此爆发,3万蒙古骑兵对战8万欧洲联军,谁将取得里格尼茨战役的胜利呢?
蒙古西征欧洲想象图
首先对比一下交战双方的实力,3万蒙古人由精锐骑兵组成,常年作战经验丰富,擅长骑射和各种草原对敌战术,蒙古骑兵的主要战法名叫“曼古歹”,即骑兵一边在旁边高速机动或者逃走的时候,一边向侧翼或者后方的敌人射箭,得益于这种战法蒙古骑兵可以连续不断攻击敌人,而且蒙古骑兵主要是轻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敌人却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的军阵就会慢慢崩溃,最后蒙古骑兵就会一拥而上,收割人头。
蒙古西征欧洲路线图
欧洲联军方面,8万人的成分很复杂,欧洲联军大概可以分为好几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波兰各地小公国和西烈西亚公国的“正规”军队,另一部分是来自波兰本地的矿工和手持锄头勇敢站起来的农民兄弟,还有一部分从法国赶来的“圣殿骑士团”,这些家伙的信仰很强大,在与“异族”对战的过程中一直就非常的积极,不过这次他们来的人不多也就不到100人,但是他们是重装骑兵,装备很是精良。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成分复杂的联军,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当时欧洲地区数一数二的精锐部队了。欧洲联军在战术方面就乏善可陈了,基本就是听命令列阵前进,然后就是无脑的骑马与砍杀了。
欧洲联军装备图
公元1241年4月9日,西烈西亚国公亨利二世在教堂做完最后的祷告后率军出城,欧洲联军先行展开作战阵型,亨利二世把军队分为4个大的方阵,西烈西亚常规骑士团在前排正中间,后面是波兰各地小公国的混合骑兵团,排在后面的是“圣殿骑士团”和西烈西亚重装骑士团,至于两翼的掩护任务就就交给了波兰本地的矿工和手持锄头的农民兄弟。
蒙古骑兵骑射图
与此同时,面对这群“精锐”的欧洲联军蒙古军统率斡儿答感到有些乏味甚至是无聊,因为在他看来对面这群衣衫褴褛的精锐部队真的跟杂鱼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来送人头的。于是慢慢开始了,欧洲联军先是在教牧师的鼓舞下开始无脑的集体冲锋,蒙古骑兵先是正面射出第一轮弓箭,收割一波人头后开始向后撤退,此时的欧洲联军以为蒙古害怕了,于是一股脑的拼命追击,而蒙古骑兵则是有序的利用“曼古歹”射箭法不断的向后射击,并且后续部队快速的侧翼迂回包抄射击,最先顶不住的是可怜的矿工和农民兄弟,他们没有装甲护身,更没有马匹可以乘骑,等待他们的只是蒙古弓箭无情的收割。
蒙古西征欧洲想象图
失去侧翼掩护的欧洲联军很快就陷入了蒙古人的三面包围,特别是后面的“圣殿骑士团”和西烈西亚重装骑士团,他们身负厚重的铠甲行动缓慢,根本不是蒙古轻骑兵的对手,直接就沦落成了蒙古轻骑兵弓箭的活靶子。随着欧洲联军侧翼掩护部队和殿后的重装骑士团被歼灭殆尽的时候,前面的冲锋部队也渐渐开始崩溃,蒙古骑兵不断的骚扰射击,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反击。亨利二世很快意识到了不对劲,然而为时已晚,因为蒙古军统率斡儿答开始派出他的重骑兵反过来开始冲击欧洲联军的军阵了。
蒙古西征欧洲想象图
早已混乱不堪的欧洲联军就像牧草一样被被蒙古重骑兵收割,接下来蒙古主力骑兵也一拥而上,这简直就跟砍瓜切菜没什么区别,除了少数轻骑兵逃出生天,短短半天的时间内8万人欧洲精锐联军就全军覆没,亨利二世的人头也被蒙古人用长矛穿过,插在了里格尼茨城堡的城墙前,为了统计战果蒙古人直接把欧洲联军尸体的右耳全部切下来,足足装了9个麻袋。
蒙古人对不远处的里格尼茨城堡并不感兴趣,只是留下瑟瑟发抖的波兰人在风中凌乱,因为他们真的很忙还有正事要办,在统率斡儿答的率领下,蒙古骑兵向着匈牙利的方向疾驰而去,因为在那里还有一场更大的盛宴……
成吉思汗最远打到了哪里?
成吉思汗又称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铁骑曾经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但是要回答成吉思汗最远打到了哪里,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历史学角度来看,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在其巅峰时期疆域覆盖了现在的中国、俄罗斯、中亚地区以及部分欧洲地区。具体来说,蒙古帝国的疆域东起太平洋沿岸地区,西至黑海沿岸,北达北冰洋,南至中国南海。可以说成吉思汗的铁骑在当时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
·其次从地理学角度来看,成吉思汗的军队曾经进攻过欧洲的许多地区,例如伏尔加河流域、东欧平原和乌克兰等。此外他们还曾经进攻过中亚的一些地区,例如花刺子模和里海沿岸等。不过这些地方距离蒙古帝国的心脏地带非常遥远,因此我们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军队在地理上最远打到了欧洲的一些地区。
·最后从文化角度来看,成吉思汗的征服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蒙古帝国的崛起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与灵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吉思汗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军队所征服的领土范围。
综上所述,从不同角度来看,成吉思汗最远打到了哪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他最远打到了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等地。同时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蒙古帝国,是世界上疆域最为广大的帝国之一。原本,蒙古的疆域仅限于蒙古高原,并没有向西方扩张的欲望。然而一名花剌子模领主的贪婪行为,最终引发了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给中亚、西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立即对西夏和金朝发动猛攻,强悍的蒙古铁骑突破长城防线,在华北大地纵横驰骋,攻破了数不清的城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华人,并掠夺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之后,成吉思汗灭亡了西辽,和中亚霸国——花剌子模成为了邻国。
为了与花剌子模建立友好关系,成吉思汗专门派使节给其国君摩诃莫算端送去了一封亲笔信,信中热情洋溢地赞扬了摩诃莫的强盛武功以及花剌子模国的广袤疆土,并愿意用抢掠来的丝绸和瓷器,与花国换取一些金银。在信的末尾,成吉思汗这样写道:“我对于你,就像对待我的爱子一样。”摩诃莫一看,一时间气愤难当,在他看来,成吉思汗不过是个蛮夷之国的酋长,竟敢将自己称为他的儿子!虽然很生气,但摩诃莫决定不和成吉思汗一般见识,两国仍建立了经贸关系。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命令他的儿子、千户以及将官,各自从自己的部属中抽调两三人,选择了上好的丝绸和瓷器,组成了一支450人的庞大商队,浩浩荡荡的前往花拉子模国。经过长途跋涉,蒙古商队到达了中亚重镇——讹哈喇城。讹哈喇的城主名叫亦纳勒术,被摩诃莫封为海儿汗。此人是摩诃莫母亲的亲戚,性格贪婪残暴,经常仗着太后的支持肆意妄为。海儿汗看着蒙古商队所带来的商品,贪欲一下子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将商人们诬陷为奸细,并在一天内全部杀害,所有的财富都为海儿汗所侵吞。
海儿汗“黑吃黑”的行为触怒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即派使者前往花拉子模都城,要求摩诃莫交出祸首海儿汗,并赔偿蒙古人的损失。然而摩诃莫根本不把成吉思汗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的要求不理不睬。经过数天的思索,成吉思汗决定起倾国之兵,发动蒙古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西征,摧毁花拉子模,为蒙古商队报仇。
1219年,成吉思汗召集蒙古以及各属国的人马,聚集了20万兵力,兵分三路,深入花拉子模国境。花拉子模的军队总数达到40万,是蒙古人的一倍,然而摩诃莫却讲这些士兵分散地布置在各个据点,致使各处的军力都不足。成吉思汗命令二儿子察合台以及三儿子窝阔台率军攻打讹哈喇城,并特意嘱咐:“一定要活捉海儿汗,并将他送到我面前!”
势不可挡的蒙古大军横扫一切,他们一路屠城,并打到了讹哈喇城下,将此城团团围住。海儿汗率领五万人困守孤城,决定和蒙古人决一雌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引发战争的罪魁祸首,蒙古人一定会以最残忍的方式杀死自己。这场战争,他必须打胜!
眼里喷射着仇恨火苗的蒙古人,对拥有高大城墙的讹哈喇城发动潮水般的攻势,他们无惧死亡,踩着同伴们的尸体,登上云梯,与敌人殊死搏斗。而讹哈喇城的军民也拼死抵抗,战斗整整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蒙古人攻陷了讹哈喇的外城,并将海儿汗的残余兵力围困于内堡之中。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蒙古人几乎杀死了内堡中的每一名士兵。海儿汗非常硬气,即使部下全部战死,仍拿着弓箭射杀了不少蒙古人。弓箭射完后,他命自己的妻妾给自己递来砖头;砖头扔光后,海儿汗决定了结自己的生命,以避免更恐怖的羞辱。然而蒙古人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两个勇士摸到他身后,并用锁链将其绑个结实。
最终,作恶多端的海儿汗被带到了成吉思汗面前。成吉思汗说:“你不是贪财吗?我成全你!”他命人将银子熔化,并将银汁灌进海儿汗的口中。海儿汗死后,蒙古人将他的尸体大卸八块,拿去喂狗。而海儿汗镇守的讹哈喇城遭遇了惨烈的,除了部分工匠,全城百姓几乎全部被杀。海儿汗虽然死了,但成吉思汗并没有停下征服的脚步,他征服了整个花拉子模,逼死了摩诃莫。蒙古骑兵一路向西,一直打到了欧洲!
一支商队被,最终造就了一个世界帝国。成吉思汗,最终让蒙古铁骑无人能挡!
常年零下50℃左右的北极圈附近,生活着一群特别又神秘的人——因纽特人,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
因纽特人在北极已经繁衍生息了一万年,他们不仅要在冰屋内睡觉,还要在冰天雪地中去狩猎。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远在北极的因纽特人不是白种人,而是黄种人,
这不禁令人好奇!
神秘的因纽特人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流传程度最广的“爱斯基摩人(Eskimo)”竟然是一句黑称!
时间回到几千年前,中国的殷商时代,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腹地出发。
在古老的冰河时期,白令海的水面降低,白令海峡成为一个白令海路桥,面对本土的灾害,不得已向美洲迁移。
面对长达数月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行进在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
他们轻装上阵,带着必备的生存物资和武器,沿着前人的遗迹一步步地前进着。
然而当他们到达北美大陆时,遇见了印第安人,两者之间发生剧烈的冲突。
好战的印第安人部落对爱斯基摩人进行了不少的掠夺和报复性活动,双方一直带着偏见和冲突生活着。
面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杀戮,因纽特人且战且退,最终退到北极圈内。
当时,正是寒冬,最冷的时候,印第安人对这种天气非常不喜欢,再加上感觉因纽特人在这种温度中会被冻死,就停止了追杀。
等因纽特人躲避了印第安人的追杀后,才发现,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冰原。
环境十分恶劣,没有植物,没有森林,并且难以生火。
然而,顽强的因纽特人并没有放弃,他们依靠传统的狩猎方式,在北极圈内外生存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会被人们叫斯基摩人,这和印第安人有关。
在印第安人眼中,爱斯基摩人茹毛饮血,日食生肉的生活习惯非常野蛮,于是就把他们喊作——爱斯基摩人(意为吃生肉的人)。
然而这个名字被他们的强烈抵制,他们十分厌恶别人这样子喊。
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因纽特(Inuit)”或“因纽皮特(Inupiat)”人,在爱斯基摩语中意为“真正的人”“土地上的主人”。
北极圈的黄种人从人类学划分来说,因纽特人属于蒙古人种,不过他们的长相和现在的蒙古人种差别较大。
有专家学者认为因纽特人可能就是所谓的老亚洲人。
只不过现在老亚洲人并不多见,比如日本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人,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的一些原住民,大概都属于老亚洲人。
有人猜测,因纽特人的祖先来自亚洲,当时他们的祖先遇见了不可抵挡的自然灾害,整个部落想要迁移。
但在部落内部讨论中,两种不同的意见产生了。有的人认为应该向南,那边有很多不同部落;有的人认为应该向北,避免战争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分成两部分,在不同首领的带领下,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前进。
一开始,他们还没有走得太远,只是在东北亚地区生活了下来。
但随着匈奴、鲜卑等来自高加索地区的外来人种的压迫下,原来生活在东北亚地区的因纽特人被迫迁徙。
他们继续向北进发,想要到达白令海峡,沿着前人迁移的路线,,进入另一片大陆。
其实,他们已经进入到了美洲,并在美洲生存了下来,如今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纽特人就是证明。
只是,他们来得太晚了,印第安人已经占据了这里。
他们讨厌外来的因纽特人,两者之间冲突不断。
最终,人数不占优势的因纽特人被一路赶到北极圈内,四散奔跑,有的人留在阿拉斯加,有的人去了格林兰岛,有的人退回了西伯利亚。
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这是一部展现因纽特人生活的影片,是由美国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完成的。
为了捕捉因纽特人最原始、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美国的团队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哈德逊湾的伊努朱亚克附近。
记录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
从修建冰屋到捕捉海象,再到狩猎、部落交易等,真实还原了因纽特人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
《北方的纳努克》传到美国后,在美国大获关注,产生轰动性的效果。
他们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贬低其它文明,对他们而言,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感到十分的新奇。
然而,为了拍摄纪录片,纳努克一家人最终死在了冰原上,他们错过了最佳获取食物的时期。
结尾随着气温升高,格陵兰岛赖以生存的海冰融化,因纽特人传统狩猎技能都面临失传。
因纽特人中的长者已经不能再预测冰层变薄时的安全出行路线,传统的辨别道路的方法不管用了。
近几年来,古老的爱斯基摩犬也濒临灭绝,也许未来不久,这个古老的民族将融入到现代社会,搬离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