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搞建筑施工时,都要讲究一个风水,别管是小到一家一户建屋造院,还是一个县城、府城修建城池都是这样。在建筑的风水选择中,最好的莫过于“背山面水”的格局,这种格局的风水在《周礼》里也有个说法,被称为:“前有照,后有靠”。意思是建造的建筑物前面有水并且地势开阔,流动的水在建筑物周围形成聚气引财之势。后面有山,给人以踏实安全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靠山”。
其实这种说法在科学上也可以解释得通。在我国季风区,冬季多刮北风,如果北边也就是背部有山,可以挡住寒气的入侵。夏天的时候又多刮东南风,有水的话,可以聚气。这样的风水格局可以藏风纳气,又有稳如泰山之意。
在古代,往往建筑大师也是风水大师,他们在规划建设建筑物或者城池的时候,都会选择风水最好的地方进行建设。最近浏览卫星地图,发现在山东省的一个地方,正是古代的建筑大师、风水大师们运用这种风水格局进行建设的一个杰作。
这就是济南市章丘区的以前的旧县城,今天被称为绣惠镇的地方。这个城池西北侧为章丘山(现在称呼女郎山的比较多),南侧为开阔的地带,绣江河从南向北在城池的东侧流过,不过在上游离城池2、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向西侧的较大的弯曲,形成了一个龙的形状,对城池的形成半合抱的态势。
章丘古城位置示意图
这种在地势地形上的选择,正应了上述的“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在城的背部也就是北侧有靠山,更妙的是当时设计、建设城池的人,没有机械的把城池建设在山的正南方,而是建在了山南稍偏东一点的位置,这样正好阻挡了这一带冬季盛行的偏北风。而城南面、东侧有水系通过,形成了一个绝佳的聚气格局。
另外,章丘古城的形状也是比较有讲究的,它呈正方形,这在山东省范围内也不多见。据笔者查阅多种资料后粗略得出结论,有着正方形城池的也仅有冠县、堂邑、汶上、夏津几个县城、曹州府城(今菏泽),另外还有一个武定府(今惠民县)府治为标准的长方形。除了这几个城之外,其他的府、县城池都算不上太标准形状的城,有的甚至是不规则。
汶上县老卫星图片,可见方形城池
在古代,方形被赋予了很“高大上”的责任,被用来体现中国文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章丘古城在开始建设时,是不是有这样的意思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抛开这些不谈,单就方形城池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规整、美观的享受,也是其他形状的城池所不具备的。
绝佳的风水格局,再加上正方形的城池,章丘古城在今天的卫星图片上,也给人以独特的美感,让人不禁赞叹古人们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章丘古城卫星图片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外国某机构的卫星图片上,还可以清晰的看到章丘古城完整的轮廓,甚至连北城墙的马面、东西南三个城门的瓮城、东关西关外面的圩墙都可以清晰看到。
2009年的卫星图
但是在40年后的卫星图片上,却再也看不到这些内容了,城墙已经看不到了,但从路网格局上还依稀看得到以前的影子,不过却有一条宽大的公路扫到了东南角,破坏了方形的整体,让人不由得感觉到遗憾。
2018年卫星图
到了2018年的卫星图片上,这个城则拆迁较为彻底,显露出来大片的空地,是不是要进行章丘古城重建了吗?如果有知道的网友在底部留言,如果重建的话,希望能保持章丘古城原来的韵味,否则还不如不建。您认为呢?
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遗留下的极具价值的瑰宝之一。在过去,“风水术”一直是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但现在风水已被平反成了“一门严谨的科学”。
除去风水在封建迷信中的神秘面纱,实际上风水学研究的是自然风气流动、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科学。风水学的理念是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与我们现在倡导的低碳建筑的一些理念不谋而合。
传统建筑理论的科学原理1.负阴抱阳的原理
风水学认为,建筑物依山而建最理想的是要负阴抱阳或背山面水为好,所谓负阴抱阳就是房屋的阴面与山的阳面相对。从气流组织来看,由于山遮挡的原因,与山垂直的气流必然不会很顺畅,而与山平行的气流则畅通无阻,房屋一般是正面宽,侧面窄,呈正面为长边的长方形。即侧面挡风面较小,因而气流较为通畅。因此风水学中说的“负阴抱阳”是有科学依据的。
2.背山面水的原理
顾名思义,背山面水就是房子背后是山,前面是水,因而房屋同样与山平行,其气流组织也同样较好。与“负阴抱阳”不同是是:“背山面水”其朝向并不一定要朝南,山上的森林和建筑物前面的水源具有调节温湿度的功能,因而生态环境较好。
古建筑民居在几千年避暑与抗击瘟疫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创造了许许多多风水循环非常良好的建筑,值得我们借鉴继承。客家土楼与闽南民居其实也有一定相似之处。客家土楼的庭院其实就是放大了的天井,而其环形外廊与闽南古建民居的环廊及通廊复合体也是非常相似的。
客家人的聪明还不仅在于此,客家围屋建筑前有个半月形水塘,它不但能补山区“水”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夏天能通过水气蒸发来降低门前的温度,另外半月形的水源可使周边的草地和树木长势更加旺盛,形成良好的周边生态环境,这些绿地也可降低夏天炎热的空气温度,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形成了纯天然的节能环保生态循环状态。
传统建筑理论对低碳建筑的意义所谓低碳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建设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较长,其使用周期内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8%,要降低能耗,首先想到的是采用节能设备,如水源热泵、冰蓄冷、热回收等,但这些设备能降低的能耗也就10%左右,且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消耗能源,释放碳物质,而太阳能一般用于生产生活热水,用于制冷并不合适。
建筑结构体现了物理学中能最低的原理。如建筑风水要求建在平地,而不是山顶和斜坡上,具有较低的动能和势能;建筑不能建在变形地质上,其弹性能低;建筑结构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结构特点,外部环境可以有效的形成对风的阻挡作用,风水建筑因而具有较小的风速,受到的风力冲击也较小;建筑风水忌讳水或风的直冲或反弓,可以避免水或风的直接作用力。
山清水秀与山水环抱。单个建筑中方形结构和圆结构稳定性较高,但圆形结构很少见,方形结构非常符合我国四平八稳的传统习惯而大加推崇。建筑群整体呈四方形后长方形,并对称轴分布,其能量较低。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的建筑,能量较高而不稳定,所以也很少见。大多数建筑物的后面有靠山,他们相互依托,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风水学所谓的“气”,即自然通风、生态环境、天人合一、负阴抱阳、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不但能节约建筑能耗,而且还能有效地抗击传染疾病的蔓延,提高人们对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弘扬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从节能、环保、人文三方面去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建筑提供有用的文化传承和借鉴。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建筑+文化+互联网产业生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