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小宝宝要做智力测试吗?
答 徐健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
许多到儿保科就诊的宝妈和宝爸们,在宝宝做发育评估时常会问:“这是不是智力测试?宝宝这么小,怎么做?”
就家长关心的话题,聊聊关于发育评估和智力测试的三个问题:两者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做相关测试?检查结果怎么看?
智力测试和发育评估有何区别?
一般情况下,4周岁或以上孩子才做智力测试,4周岁以下则称为发育评估,包括筛查性发育测验和诊断性发育测验。
筛查性发育测验有多种工具可以使用,国内常用的有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ST)、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DST。
DST是我国自主编制、用于0-6岁儿童的智力筛查工具,与另一个常用的发育筛查工具DDST在内容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DST结合我国国情编制,更适合中国儿童。
DST量表包括120个项目,分为运动、社会适应、智力3个能区。
运动能区:主要测定儿童神经肌肉成熟状况,全身运动的发展,运动协调和平衡等。
社会适应能力:测定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反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智力能区:通过测定各种感知和认知活动了解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平均测试时间约5-15分钟,具体耗时根据随试剂测试项目的数量、复杂性,儿童反应的敏捷性及测试者操作的熟练程度而异。
为什么要做DST?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可能会疑惑: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会爬、站立了,怎么自家宝宝还什么都不会?
还有家长觉得宝宝在家里只要吃得好、长得好,就意味着一切正常。不想到儿保门诊就诊后才发现,6月龄宝宝还不会笑出声,8月龄还不会独立坐起,发育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年龄段的孩子。
因此,临床医生建议定期开展DST这类发育监测,目的就是希望能早期发现发育偏离,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如何看DST结果?
发育商是评价幼儿发育状况的一种指数。发育商愈高,发育状况愈好。DST的结果,以DQ(发育商)和MI(智力指数)两项分数表示,DQ是三个能区的原始分数总和对应的发育商,MI则是直接由智力能区的原始分数对应常模表查出的。
一般情况下,DQ和MI都要在85分以上才能视为正常。但在实际过程中,常常由于宝宝认生、饥饿等各种原因,导致状态不佳、不配合甚至哭闹不止。这种情况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使测试分数较实际分数偏低。因此,家长在测试前,最好保证宝宝处于一天中的最佳状态,这样更能反应宝宝的真实水平。
如果宝宝的DQ或MI低于85分,首先需要了解宝宝测试时,是不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状态不好。如果是,那么建议再行测试。若分数在70-85分,医生一般会根据宝宝的情况给予家长一些训练的指导,在家里加强训练2-3个月后,再次复测DST。
若在宝宝测试状态好的情况下,DQ或MI仍低于70分,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宝宝可能有发育迟缓,建议进一步完善诊断性发育测验。
DST属于筛查性发育测验,可以理解为筛查性发育测验是用来快速发现问题的。因测试内容少,测试时间短,比较适合用于体检时进行筛查。
诊断性发育测验,用来确诊问题,因测试内容多,测试时间长,适合用于筛查后进一步确诊有无问题。
常用的诊断性发育量表测试包括Gesell测试、Bayley测试等,能明确宝宝是否有发育迟缓以及具体在哪方面出现发育迟缓。同时,需进一步询问相关病史及家庭养育情况以寻找病因,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下一步个性化的诊疗计划和康复训练计划以及随访安排。
来源: 文汇报
对于正处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一切的事物似乎都在更新着,前一秒的事物似乎也变得过时了,所以通常人们也会觉得智商也是一个过时的事物,在世界大潮流之下,智商同个人的特点相比,似乎也没那么的重要。
但是,研究智商的科研人员说,大数据表明,智商仍旧是影响你健康、寿命、成功的标准之一,智商的重要性不能被忽略,相反,智商是一个人能力体现的起点。
大部分人的平均智力水平智商是由对多种能力的测试结果组成的综合数据,包括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加工速度。这些测试的成绩被整合,然后与其他人的进行比较。
一般人的平均智商被定义为100。而正常人的智力大多在85-115之间。你认识的大多数人可能都只有平均智商,一小部分人格外聪明。只有2.2%的人智商超过130。
因为智商是多种能力测试的综合结果,所以测试智商的强度很高,测试时间一般超过1个小时,它由专业测试人员执行,而网上的免费智商测试都不是真正的测试。
高智商的人活的更长久这张图标描述了一个关于一百万瑞典男性全因死亡率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进行智商测试之后的20年进行统计,发现死亡的威胁在智商最低的人群中是智商最高人群的三倍。
横坐标为智商高低,纵坐标为死亡风险
当然高智商的人可以避免或减少事故和不幸的发生,高智商人群在收入方面也比低智商人群高,在医疗、保健方面也做的很到位。
遗传因素解释智商差异一般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父母同是本地人比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要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对智商的影响越明显。
这种现象可能与“基因放大”的现象有关,即一个“在孩子选择、改变和创造与他们遗传倾向性相关的环境时,放大他们微小的基因差异”的过程。
举个例子:有聪明遗传倾向的孩子喜欢看书,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并没有显现出他的特性,可能他父母没有想到让他独自在图书馆看书,但等他长大之后,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如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老人,你的相对智商不会改变太多。
提高智力的要素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大脑休息,提高明天的学习效率;
保持心情愉悦 人在高兴的时候智商会提高,人在疲劳、恐惧、烦躁的时候智商会降低,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淡定。
饮食习惯良好 多吃碱性食品,促进新生代谢,如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带等碱性食品,提高智商。
对于老年人而言 应该多健身,训练手脚灵活性。保持手脚、身体、头部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
对于小孩子而言 要经常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多给孩子听古典音乐,提高对旋律和节奏的敏感性。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不少朋友可能都做了妈妈,尤其是对大多数90后来说,虽然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婚不育,可在爱情来临的时候,有一些人还是毅然决然的走入婚姻的殿堂,在婚后不久,有的人会如愿迎来自己的宝宝,不过,有很多新手爸妈非常在意和宝宝相关的科学知识,乃至于他们听信了这样的谣言,那就是宝宝出生时几斤几两就暗示了智商的高低,这种说法是否有可信度?
不少朋友之所以会在意宝宝出生时的体重,无外乎是体重是衡量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这一点来看,新手宝妈们和宝爸们那么在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新生儿的体重在5~8斤,有个别巨大儿的体重可能是超10斤。比如,在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一名产妇曾经产出了一个女婴,而她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18千克。
其中在中国山东省,一名产妇生下来的新生儿体重为最低,这个宝宝的体重仅有450克,相当于9个鸡蛋的重量。
当然,影响孩子的体重有很多因素,如母亲孕期的营养,母亲的年龄以及孩子的性别等等。比如,一个孕妇在怀孕期间总是吃各种滋补品,甚至每顿都吃大鱼大肉,这难免就会增加孩子成为巨大儿的概率,还会让孕妇在怀孕期间大概率患上妊娠期高血糖和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大家陷入到这样的一个思维误区,误以为孩子的体重越大就越好,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因为体重过重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如此一来,如果体重过于超标的话,医生则会建议再来孩子留院观察一段时间。
此外,孩子体重过轻也是说明孩子的各种生长指标可能不达标,医生多会建议孩子父母将孩子放入保温箱和发育观察一段时间。
谈及孩子体重和智商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说德国的一项研究了。德国大学在早期的时候开展了这样一项研究,那就是他们发现在随机跟踪采访了100名孩子之后,还通过各种方式动态监测孩子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
甚至还在孩子20岁的时候做了智商以及情商测试,由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孩子出生体重每增加一公斤,自身就会相应的增加2.6个点。
另外,在几年之后,美国的一名脑神经专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新生儿体重如果在3.6千克左右的话,这就是最标准的体重,而这类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和智商也都会更好一点。
同时,哈佛大学也做过相关的研究,而他们认为智商较高的宝宝普遍出生体重都在6.5斤左右,而如果体重低于这个数值或高于这个数值的话,就有很大概率出现一些其他的疾病。
但这个结论并不足以证明孩子之生就一定和出生体重有关,因为从现在医学角度来说,孩子智力水平可能受到遗传环境/早期教育和饮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准确来说,遗传因素可能会占到孩子智力发展的60~80%。
很多长辈都会认为大胖小子或大胖孙女就一定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但其实这种思维误区也会诱导他们在接下来喂养新生儿的过程之中出现各种“bug”,如频繁的给孩子增加营养或者是给他们喂食物。
总的来说,宝宝的智力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对于各位新手爸妈以及家庭来说,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支持,然后帮助孩子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是重中之重。
此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体重不过是一个间接反应孩子身体健康程度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智商和今后取得的成就。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大家不要过分纠结于孩子性别或者是体重,因为这都是很小的细节,尤其是对各位孕妈妈来说。
要想肚子里的孩子发育地更好,只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远离烟酒和适当进行压力管理,从而保持一颗平常心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这样才可以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做好最开始的保驾护航工作。
关于宝宝体重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