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清兵攻破南明将领史可法镇守的扬州城,开始了十日不封刀的大行动,见人就砍,大肆放火,抢劫财物,妇女,城内是血肉横飞,尸横遍地。
集体杀戮、集体之后,扬州城可以说是尸气熏人,《扬州十日记》记载:“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
这还只是清兵在扬州的,另外在南京、嘉定、泾县、南昌等江南地区,清兵无一例外的都进行过大。
清朝分明可以略施恩惠收服这些南明的老百姓,为何非要搞大?这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南明的建立
在南下之前,清朝就对江南地区军民发过公告,称:“清兵所到州县,能主动剃发投降,出城捐款的人,予以加官进爵,保荣华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就是说投降不杀,敢反抗要你命,清朝在江南搞其实就是为了震慑南明军民,让他们不战而降,清兵可以兵不血刃顺利灭掉南明。
1644年,崇祯十七年正月,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建大顺国,随后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不过在南方,江南的广阔领土依然是被明朝委任的各级官员所掌握,以明朝为正统。
南京作为明朝留都依旧保持了和京城相对应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京城被占领后,南京自然而然就成了明朝半壁江山的统治中心。
崇祯帝殉国之后,明朝宗室和遗臣就多是撤到南方,商量立储一事,由于崇祯帝子嗣都未能逃出京城,明朝遗臣只能决定拥护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朝,再挥师北上。
此后明朝遗臣先后在南方拥立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等宗室子弟建立过多个,这些统称为“南明”。
最初先是明神宗之孙明福王朱由崧在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以及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的支持下在南京即皇帝位,年号弘光。
弘光作为南明的开局,其实很占优势,清、顺在黄河流域的决战为南明新的建立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江南地区本就是经济中心,南明的财政收入有一定的保障,并且当时弘光的建立是人心所向,是恢复汉民族统治地位的希望。
再从最重要的军事实力来看,清军入关时兵力不到20万,加上吴三桂的部下总共也就在24万左右。
南明的兵力则包括四镇、左良玉部、京营、东南诸镇,另外还有四川、云贵等地的部下,合计兵力可达百万人马,兵力远超于清军人数。
那这样有着人力、财力、物力的南明怎么会抗清失败,反被清朝快速的灭掉?南明的内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南明各方势力自己就把自己搞死了。
朱由崧还没称帝之前,各藩王大臣之间就为了皇位人选展开了激烈的党争,阉党马士英和阮大铖暗中密谋:“东林党人,恨入骨髓,不杀尽东林,不成世界。”最终选定了和东林党有仇的朱由崧。
等弘光刚定下来,朝堂内部不是先想着怎么对付清军和大顺军,反而是马士英一伙人以拥戴有功,把持南明朝政、起用阉党余孽,结党营私,公开标价卖官,还和高弘图等东林员展开斗争,动荡。
弘光帝朱由崧自己则是极端腐化、昏聩,政治上毫无建树,这样的是断然不会有大作为的。
此外,四镇均是驻扎在长江以北,以六安、滁州、庐州泗州、扬州、淮安、徐州、凤阳等地为势力范围。
各地的将领基本都是拥兵自重,军纪败坏,各自成军,不统一军令,史可法在扬州督师本意是想要指挥管辖四镇,但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各镇就是一盘散沙。
在这样的情况下,等清军南进时,还陷于内部党争的南明是降兵如潮,降将如毛,怎能不败?
南明和清朝的对抗
在江北四镇中,高杰兵力最强,他先是被史可法劝说出兵收复河南部分地区,很快就推进到了睢州。
当时驻守在睢州的许定国是高杰的老相识,不过是结了大仇的,高杰自以为能和许定国化干戈为玉帛,联合北伐,结果被许定国骗进城内杀死,高杰的死还成了许定国给满清的投名状。
高杰死后,他的部下群龙无首陷入内乱,到清军南进后,高杰手下一悍将李成栋直接带人转投清兵,卖力进攻南明军队。
另一边,宁南侯左良玉还打着诛杀奸臣马士英的旗号从武昌逼近南京,弘光帝急忙调遣江北的部队迎击宁南侯。
结果左良玉在进军途中突然病逝,他儿子左梦庚干脆带着十几万将士向英王阿济格投降,清军又趁着江淮防线空虚迅速南下,攻破徐州,兵临扬州城下。
史可法率领军民死守扬州城时四处求援,可此时各路人马是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扬州城孤立无援,豫亲王多铎带着先头部队顺利攻破扬州。
有公告在前,坚持抗清的扬州自然属于抗拒不遵之列,多铎一进城便下令屠城,一秀才王秀楚幸而未死,将清兵在扬州城的大记录在了《扬州十日记》。
随着清兵的,扬州城里顷刻间尸体陈横,尸积如山,抢夺财物、殴打、时有发生。
《扬州十日记》中记载:“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
另有《明季南略》中记载为:“及豫王(多铎)至,复尽屠之,总计前后杀人凡八十万,诚生民一大劫也。”
虽然现在有不少学者对80万这个死亡人数存疑,认为这是虚指,但也表示了屠城之惨烈。
在这整个过程中,弘光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抵御措施,扬州失守后,多铎很快就攻破南京,朱由崧身死,弘光灭亡。
弘光之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监国,并在群臣的拥护下即皇帝位,建立隆武,不过这次南明再难以形成弘光那样统一的。
在浙江反清复明的运动中,明朝宗室出身的鲁王朱以海同样黄袍加身,这样一来,南方就出现了两个南明。
唐王、鲁王本来同是明朝宗室,理应集中力量共同抗清,可他们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形成一种对峙局面,方便了清军的逐个击破。
此后,清军先后进攻浙江、福建地区,鲁王朱以海仓皇逃窜,隆武官员则大多都选择了投降,隆武帝被俘遇害,隆武覆亡。
紧接着,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监国,建立永历,可朱由榔行事是毫无主见,赣州失守后,朱由榔马上就出逃到广西梧州。
这边唐王的弟弟朱聿又在大臣的拥护下在广东称帝,建绍武,也就是说南明再次同时出现了永历和绍武两个。
在这种同室操戈中,南明的抗清力量被极大的削弱,这就加快了南明的灭亡和清朝的统一。
而在清朝南下攻打南明期间,清兵不光是在扬州进行了大,大多数江南地区同样惨遭毒手,死伤无数。
清朝的血腥征服
其实满清自入关以来就发布过大量的公告:“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些都记载于《清世祖实录》、《东华录》等满清官方史料中,清朝的威胁并不仅仅只停留在书面形式和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
昆山县人民杀掉清朝委知县阎茂才后起兵反清,城破后被清兵屠城,《昆新两县续修合志》记载:“杀戮一空,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
《江阴城守纪》记载:“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
另有南昌大浮尸蔽江,嘉定大中有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除了惨无人道的,还有当众,有不顺从的人,清兵直接用长钉将女子的手钉住,逼淫之。
或是选美妇室女数十人,褪去衣裙,淫蛊毒虐,更有甚者将众姬一一签木桩上,刀剜其阴。
清朝在江南实施这些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在江南立威,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用血腥的震慑南明势力和士绅阶层,先让江南地区的人怕清兵、畏惧清兵,以后他们才能服从清朝的统治,不敢有反抗的心思。
实际上清朝就是用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让汉人在清兵的大中失去了血性。
史料记载,在清兵展开大之后,只要遇见清兵,百姓们皆是引颈受戮,无一敢逃。
一个清兵遇见近50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这些人立刻就战战兢兢,乖乖的被押到刑场,清兵一声跪下,这些人又呼啦啦的全部跪倒,任其,这其实就是被打怕了。
在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清兵南下进行大对江南社会造成的破坏也是毋庸置疑的,土地荒芜、人口流亡,极大的阻碍了南方的社会生产力。
这种人口的大量损失必然会造成文化和经济的衰退,满清对汉族人的杀戮还会加剧两族之间的矛盾。
此外,有这种大在前,满清的形象在后世的印象也会受到影响,现在也有不少人将满清的惨烈程度等同于甚至是超过日本的侵略。
满清统治者自然也知道自己干的不是啥好事,所以是大兴文字狱,严查并销毁了记载清朝屠城事件的很多史料,流传下来的多是手抄本。
不过,满清确实是通过残忍的大巩固了满族对汉族的统治,塑造了满族的威慑力量。
在朝代更迭中,当权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少不了发生一些流血事件。
不过由于满清是异族统治,清兵杀起汉人是毫不手软,视汉人生命入草芥,屠城次数和手段远超于之前的改朝换代。
清兵也不只是在江南地区搞过大,在厦门、济南、大同、四川等等地区,清兵无一例外的都展开过大。
可以说满清最初就是一种侵略者心态,强势杀光杀尽敢反抗的忠勇之士,以此镇压明朝汉人的抵抗意志,维护清朝的统治。
所以鲁迅先生会有如此评价:“清军入关屠尽明朝汉人的骨气廉耻。”
参考文献:
[1]罗燕.南明建设与抗清斗争研究【Z】.南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2]翁洁.试论南明抗清的性质【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7,(01):53-56.
[3]程楠.论南明的“联衡”政策及其覆亡【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4):79-82.
[4]何正标.“扬州十日”真相——南明遗民王秀楚手记解析【J】.沧桑,2008,No.91(01):10-12.
[5]苏辰.南明弘光速亡军事因素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06):68-74.
佛教有许多超时空、超现实的描述,令人叹为观止。
以时间概念而言,是常人不敢想象的。
刹那·烟花
佛教最大的释迦单位是劫。“劫”是梵文“劫波”的音译之略,意为极其久远的时节。《释迦氏谱》解释:“劫是何名?此云时也。若依西梵名曰‘劫波’,此土译之名‘大时’也,此一大时其年无数。”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四劫”。每个时期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一百六十小劫。
佛教最小的时间单位是刹那。“刹那”是梵文“乞沙拏”的意译,亦可译作“一念”、“须臾”,用以表示极短的时间。一刹那到底是多少时间,佛经中有不同的说法。《俱舍论》说:“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三藏法数》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楞严经》说:“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探玄记》说:“刹那者,此云念顷,于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弹指一挥,即是六十刹那,可见“刹那”之短速。
吴哥窟·成住坏空
从“刹那”到“劫”,要用天文数字来显示两者的时间距离。
它们之间是多么遥远,充满着宗教的神秘和人类对时间的想象力。
刹那·樱花
佛教有许多超时空、超现实的描述,令人叹为观止。
以时间概念而言,是常人不敢想象的。
刹那·烟花
佛教最大的释迦单位是劫。“劫”是梵文“劫波”的音译之略,意为极其久远的时节。《释迦氏谱》解释:“劫是何名?此云时也。若依西梵名曰‘劫波’,此土译之名‘大时’也,此一大时其年无数。”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四劫”。每个时期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一百六十小劫。
佛教最小的时间单位是刹那。“刹那”是梵文“乞沙拏”的意译,亦可译作“一念”、“须臾”,用以表示极短的时间。一刹那到底是多少时间,佛经中有不同的说法。《俱舍论》说:“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三藏法数》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楞严经》说:“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探玄记》说:“刹那者,此云念顷,于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弹指一挥,即是六十刹那,可见“刹那”之短速。
吴哥窟·成住坏空
从“刹那”到“劫”,要用天文数字来显示两者的时间距离。
它们之间是多么遥远,充满着宗教的神秘和人类对时间的想象力。
刹那·樱花
大家都知道,每个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是饿殍满地,到处都是饥荒和难民。史书的评价一般都是王朝末期官员的贪污导致,其实这是个误区,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
从明清的史料来看,王朝初期的官员程度,和王朝末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从量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为什么王朝初期欣欣向荣,百姓安康富足,王朝末期遍地饥民频发呢?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核心原因就是每一个王朝建立初期,都是经过30年以上的战乱,人口相较旧王朝巅峰相比,一般都会缩水90%,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数据,我给大家掰掰历史。
唐朝:
最近的五大朝代,唐宋元明清,唐朝公元618年建立,他比较特殊,所以多说点。唐前的战乱从公元220年的三国时代,就没停息过,公元280年,打了60年的乱仗,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太平了30多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然后开启鼎鼎大名的五胡乱华,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整个中原大地尸横遍野,最后北魏把东晋和杂七杂八的其他种族一起收拾了。你以为结束了?几十年后他又被隋朝灭了,你以为又结束了?几十年后隋又被唐灭了。所以唐以前战乱遍地,人口一直起不来,韭菜刚冒尖就被抓去打仗了,从来没有过繁荣盛世,90%定律对唐的确不成立,因为他人口太少,皇帝连5匹一样的马都凑不齐,宰相出行靠牛拉车,国家的国力你应该知道有多差。
宋朝:
唐以后就比较符合规律了,因为唐朝开启了一次太平盛世,唐从公元618建立,一直到公元884年才灭亡,足足270年没有战乱,人口繁衍到了土地承载极致。随后就是五代十国,打了80年的乱仗,宋朝在公元960年建立,打了80年的仗,80年里建立了5个朝代,10个国家,屠城无数,能活下来几个百姓你应该有数。
元朝:
宋比较坚强,公元960启,公元1127年北宋灭,南宋开始,抗了217年,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又抗了160多年,很长寿。元朝入主中原,屠城是家常便饭,最开始的想法是屠尽汉,把中原大地全部变成养马的草场,后来虽然改了,但是蒙古人所过之处,无论中原还是欧洲,都是十室九空,这是中外史书一致记载的。
明朝:
元朝比较短暂,存活了不到80年,公元1368年元灭明建,虽然朱元璋问鼎中原也打了很多仗死了不少人,但是人口缩减并不是特别厉害,并没有到90%那么多,一部分原因是元朝当年了太多人,人口还没有复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元朝的户籍统计的很乱,元末到底有多少人口不好统计。
清朝:
公元1644年,明灭亡,明清时代的史料建立的就比较完善了,清灭明,史学家统计,人口下降最少也有90%以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入关,由于八旗士兵总量太少,靠屠城来震慑汉人并提升士兵士气是军事上必须做的。灭明之战死亡最惨重的就是四川,清军占领四川后由于伤亡惨重,为了泄愤屠了整整3个月,整个四川省百姓从一百多万下降到不足2000人,人口死亡率高达99.8%,最后清朝不得已发动了湖广填四川,别看四川话那么溜,正经的四川人早死绝了,现在的四川人都是湖广来的。
从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战争是很克制的,哪怕是世界大战,死人都很少,而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是建立在一片废墟和尸山血海之上,刚开国的时候,每一任帝王的任务都是休养生息,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就是生生生,只要有人口,遍地都是荒地,开垦了荒地,就有额外的税收和粮食,国力就能强大。
在这种条件下,人口增长10倍,一般需要百年时间,帝国的制度已经成型并且历经百年验证有效,已经固化,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
这个时候,人口达到了土地承载的极限,饱和了。问题就来了,还按照以前的方法治国,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民不聊生。风调雨顺有口粮的时候自然还是生生生,哪怕古代婴儿存活率不足50%,还是能活下来不少的,一旦遇到小型天灾,立马就会饥荒降临,而这种小型天灾,放到开国的时候,根本不算事。
所以一个王朝的后期,饿殍满地是必然的,并且不可避免,由此引发的和起义,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全是良君贤臣,天下百姓免于饥荒,富足了,百姓的小孩居然没有饿死一个,全部成活了,人口翻了一倍,你是不是还有能力用现有的固定数量土地养活再多一倍的人口?你够牛X的话,人口再翻一倍,你是否有信心养活4倍的人口?你是能力100分的神,你做到了。你的继任者,能力达不到100分,只有95分,其实也算明君了,但是很可惜,他的能力只够用现有土地养活3倍的人口,于是全国人活饿死30%,饿殍满地降临了,到处都是起义,暴动的部队毁掉了更多的农田和生产,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生活来源,被迫造反引发恶性循环,大厦就此崩塌。
所以,王朝末日是不可避免降临的,君臣贤明,只能稳住当朝,而把更大的炸弹扔给后一代,并且要祈祷后一代治国能力一定比自己强。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从王朝中期开始,不断的对外发动战争消耗以及移民人口,同时对外掠夺的物资,一定要大于自己的消耗。
这个要求太难,所以中国王朝自古以来循环不息的灭亡,号称三百年一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