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体质养生

沃柑是酸性还是碱性(沃柑是酸性还是碱性水果)

时间:2022-11-09 13:02:03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用户分享

沃柑是酸性还是碱性(沃柑属热性还是凉性)

 

       冬季是吃橘子、橙子和柑的好季节,有大量柑橘类水果上市。沃柑是柑橘水果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那么沃柑是凉性还是热性?沃柑有哪些营养价值?本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沃柑是凉性的还是热性的?

温热的水果。

沃甘是中性食物,柑橘是碱性食物,橙子是酸性食物,沃甘是中性食物。沃甘是“坦普尔”橙和“丹溪”红橙的杂交种,属于晚熟杂交柑桔品种。橙、红橙、枳壳、枳壳在生产中可以作为砧木,与枳壳不相容,应避免将枳壳作为砧木。这个品种是一个晚熟的杂交柑橘品种。生长势强,初期树冠自然圆头,结果后逐渐张开。树枝上有短刺。

基金项目: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省部合作项目“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与观测体系建设”(504001XM150015)。

谭宗琨,罗增桂 ,王 璟

0 引言

柑橘是中国南方种植面积最大、年产量最高的水果,在国内、国际消费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至2018年末,中国柑橘出口贸易量份额上升至全球总贸易量的1/5。国内外消费市场对优质柑橘的强劲需求,直接带动了柑橘产业的迅猛发展。自晚熟、优质杂柑品种 — — ‘沃柑’在重庆 、浙江 、广东 、湖南 、广西 等地陆续试种成功后,各地以‘沃柑’为主栽品种的柑橘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5—2018年,国内柑橘种植面积年均增长超过8.1×10 4 hm 2 、产量年均增长1.61×10 4 kg,面积、产量持续增长幅度之大为我国种植业发展史上所罕见。但柑橘种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未呈现量价齐增,部分改、扩种‘沃柑’的产区,因品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已呈现贱卖、滞销现象,给投入高、生产周期长的柑橘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柑橘果实品质的高低是柑橘品种自身固有的遗传因素及栽培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宜程度、生产管理等3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栽培地的气温、日照、降水等生态环境条件则是人为不可控制的。因此,能否利用不同熟性的柑橘品种对生态环境特定需求等生物学固有特性,结合地域气候等生态优势,合理调整柑橘熟性品种的种植结构,促使柑橘错峰上市,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又确保品质最优、果农收益最大化,成为中国柑橘产业稳定、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

关于柑橘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问题,国内学者 已做了有益探索,但涉及柑橘品质优化布局研究报道较少。鲍江峰 通过对纽荷尔脐橙品质测试结果与气象要素分析,认为赣南、湘南、桂北、闽西等地为我国优质纽荷尔脐橙最适宜生态种植区;而廖贤军 则认为桂中地区是广西优质纽荷尔脐橙最适宜种植区。区划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忽略不同时期气象要素对柑橘果实发育与品质影响有关。大量物候观测或田间试验表明:柑橘果树生长发育期间的温、光、水等气象条件,尤其是异常高温、水分胁迫等逆境 的发生与否,决定了柑橘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及其持续时间 ,以及柑橘的生理落果量 和果实膨大 、产量构成 等,并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不同的灌溉方式 、NPK的合理搭配 及水肥耦合、深施有机质肥 等生产措施来减轻逆境对柑橘生产的影响等已取得显著成效。关于气象条件对柑橘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众多学者认为柑橘果实着色期的光照条件不仅影响柑橘表皮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及其含量 ,而且影响果实光合物质分配、糖代谢与积累 ,进而决定着柑橘果实的表观色泽和内在的营养成分等级 ;对晚熟柑橘品种而言,果实采收前是否出现枯水 、浮皮 和落果、裂果 及果实的风味 、果实品质的质地 等,则受制于成熟期气温的高低及冻害发生与否等。可见,对特定柑橘熟性品种而言,柑橘栽培地各发育阶段的气象要素适宜程度决定了柑橘果实品质的高低。目前关于以柑橘果实形成关键期为时间尺度开展不同熟性柑橘果实品质优化布局的研究甚少,拟根据优质柑橘果实形成关键期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需求,分析、评估广西不同柑橘主产区气候要素与优质‘沃柑’果实品质形成关键期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需求的适宜度。应用“3S”技术,编制广西‘沃柑’果实品质气候适宜性等级分布图,为广西优化柑橘产业布局,以及优质‘沃柑’种植基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处理方法

1.1 资料来源

广西1961—2019年地面逐日气象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的CIMISS数据库。历年台风影响路径等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

1.2 资料处理方法

基于历年地面逐日气象资料,分别统计广西境内国家基本气象站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等要素的80%保证率值。

基于逐日降水资料,分别统计逐站柑橘历年逐日水分盈亏指数,见公式(1)。

基于柑橘历年逐日水分盈亏指数基础上,统计柑橘逐日80%保证率的水分盈亏指数。

1.2.1 气候要素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为了与中国农产品质量等级(特优、优、良、一般)相匹配,拟将气温、水分盈亏、日照等气候要素实际值与柑橘物候期对气温、水分、日照等气候要素需求值的偏离程度,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一般四个等级,分别用4、3、2、1表示。具体见公式(4)。

当某一柑橘物候期出现风灾等灾害时,该时期的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按灾害影响程度相应下调0.2~1.0级。

1.2.2‘沃柑’果实品质气候要素影响综合评价指数空间反演及区划 鉴于气温等气候要素空间变化与经度、维度、海拔高度等基础地理信息及地表信息关系密切。该文拟应用数理统计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沃柑’品质形成的气象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空间变化模型见式(6)。

将广西区域250 m×250 m网格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地表反射率等数据分别代入模式(6),结合GIS技术来推算区域无测站点柑橘气候要素影响指数在广西区域250 m×250 m网格上的分布;以广西境内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该物候期气候影响指数的残差值为样本,运用反距离权重差值法,得到该物候期气候影响指数250 m×250 m网格点的残差分布。250 m×250 m网格的模型值与残差值相加,得到该物候期250 m×250 m网格气候影响指数。在GIS中,将格点转化为栅格数据,形成该物候期气候影响指数广西区域的空间分布图。

基于不同物候期对果实品质形成的贡献,赋予相应时段气候要素影响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出‘沃柑’果实品质气候等级指数。在此基础上,应用GIS编制‘沃柑’果实品质气候适宜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

2 结果与分析

2.1‘沃柑’主要物候期的气候要素适宜性等级划分‘沃柑’系“坦普尔”橘橙与“丹西”红橘杂交种。

柑橘果实品质形成的物候期包括现蕾期、开花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期和成熟期。从广西各地‘沃柑’试种物候观测 结果看,不同年份、不同地域的柑橘现蕾至开花末期、第一次生理落果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的日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或交叉、重叠。为了便于年际间和不同地域的气候资料统计、比较,将‘沃柑’现蕾期、开花期合并为现蕾—开花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合并为生理落果期。

柑橘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对气象要素的需求不尽相同。其中,柑橘现蕾—开花期对气温、水分、日照十分敏感。早春日均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柑橘花蕾、开花的早晚及花蕾、开花期的长短等,而柑橘成花数量、质量和能否正常开花、授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土壤水分的盈亏程度、日照的多少及是否出现高温烧花等。生理落果期若遭遇气温偏高、土壤水分亏歉,果树则发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争夺养分现象,导致幼果产生离层而引发落果。果实膨大期则进入一年中的水热同期阶段,热量、水分、日照总体满足果树生长需要,但阶段性的水分亏歉或者土壤水分过于饱和,加上高温热害及强日照的叠加影响,则易导致裂果、日灼果的大量发生,进而影响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而柑橘着色、成熟期的气温高低,则对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糖分含量、维生素C、固酸比等起决定的作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影响柑橘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的气候要素值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一般4个等级,并结合柑橘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对气候要素的敏感程度,分别赋予不同气候要素相应的权重系数,结果见表1。

2.2‘沃柑’果实品质形成过程的气候要素综合影响

2.2.1‘沃柑’花蕾—开花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 从统计广西各地‘沃柑’现蕾—开花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并用GIS技术绘制其等指数分布图(详见图1)可以看出,广西各地‘沃柑’花蕾—开花期候象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在2.66~3.46之间。其中除桂北部分县市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 2.66~3.0,属于适宜范围外,其余大部县市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均在3.0以上,达到最适宜等级。

表1 影响‘沃柑’果实品质物候期气候要素适宜度等级划分

统计结果表明:广西大部市县2月下旬—4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及其配置均能较好地满足‘沃柑’的现蕾、开花期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尤其是贵港、梧州、玉林和南宁等市部分区域气温、降水、日照等要素配置达到最佳。

2.2.2‘沃柑’生理落果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广西各地‘沃柑’生理落果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分布(见图2)表明:该时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及其配置是有利于提高‘沃柑’坐果率的。全区大部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分布超过3.0。

2.2.3‘沃柑’果实膨大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沃柑’果实进入膨大期后,正值各地雨热同季。但因降水时段的分配不均,间歇性的干旱时有发生,尤其是地处丘陵山地的果园,柑橘果实的正常膨大常遭受不同程度干旱的影响。而盛夏降水偏少时段,常伴随阶段性高温热害天气的发生,极易造成果实表皮灼伤,形成日烧果,导致果实品质不同程度下降。期间也是台风或热带低压影响高峰期,台风或热带低压移动路径及其外围的影响区域,常伴随强风(10.8~13.8 m/s)或以上的风灾和强降水,不仅造成柑橘叶片、枝条不同程度受损,果实之间、果实与枝条之间也因强风作用下相互摩擦导致果皮损伤或脱落。而受伤的果实皮层形成木栓化,也极易遭受病害、虫害侵染,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等级相应下降。资料统计结果表明: ‘沃柑’果实膨大期气候要素值及其配置总体不如现蕾—生理落果期。从地域分布看,北回归线邻近区域及桂西南地区、右江河谷的气候要素值及其配置为最适宜,桂东北、桂西北及沿海地区则为次适宜或一般,其余大部为适宜到次适宜。

图1 广西‘沃柑’现蕾—盛花期气候要素适宜度等级指数分布

图2 广西‘沃柑’生理落果期气候要素适宜度等级指数分布

2.2.4‘沃柑’果实着色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晚熟杂柑品种‘沃柑’果实进入着色期(上/11~中/12),正值各柑橘主产区的秋末冬初季节,气温逐渐下降,降水也随之减少。一般认为,柑橘光合作用的下限温度为12.8℃,而影响柑橘果实表皮色泽的类胡萝卜素,其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20℃,气温过高、过低均不利类胡萝卜素的形成。由此可见, ‘沃柑’果实进入着色期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适宜与否及其配置程度,不仅影响柑橘类胡萝卜素的形成,还直接影响柑橘的正常光合作用及淀粉转化为果实糖分,进而影响可溶性性固形物、含糖量、柠檬酸和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等,对果实品质的提升起关键性作用。从‘沃柑’果实着色期气候要素适宜度等级指数分布图(详见图4)可以看出:25°N以北的柑橘种植区,由于秋末冬初降温明显,大部时段气温偏离类胡萝卜素形成的最适宜温度较大,且气温接近光合作用的下限温度,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为2.0或以下。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超过3.0,达到最适宜等级。

图3 广西‘沃柑’果实膨大期气候要素适宜度等级指数分布图

图4 广西‘沃柑’果实着色期气候要素适宜度等级指数分布

2.2.5‘沃柑’果实成熟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晚熟杂柑品种‘沃柑’果实由着色期进入成熟阶段、直至进入可采收期,为各柑橘主产区地一年中气温最低、降水相对少的季节。有关文献研究表明:冬季低温和土壤水分相对不足除导致晚熟柑橘品种的果实早衰、枯水 、浮皮 和落果、裂果 等现象发生外,果实的可溶性性固形物、含糖量也不同程度下降,而柠檬酸和维生素C含量则有所上升,糖酸比偏小,果实品质等级较低。此外,冬季霜冻、冰冻天气的出现,极易导致未采取防寒措施的柑橘果实表皮受害,出现水渍状,影响外观和口感,不耐储藏和长距离运输、销售。多地气候资料统计表明,北回归线以北的大部分‘沃柑’产区,冬季大部时段日平均气温低于柑橘光合作用的下限温度12.8℃,无法满足果实正常成熟所的热量条件。而北回归线邻近或以南的‘沃柑’产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利于果实成熟及品质的提升。 ‘沃柑’果实成熟期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等级指数图也表明(详见图5),北回归线邻近或以南地区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值及其配置达到最适宜。北回归线以北区域,随着纬度、海拔高度的递增, ‘沃柑’果实成熟期的气候要素适宜度指数逐渐减少。

2.3‘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与评估‘沃柑’果实品质等级的划分,主要参考单果重、横径、纵径、果型指数、果皮光滑程度、色泽等果实外观,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糖分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果汁含量等果实内在质量。一般说来,不同物候期对果实品质影响权重不尽相同,其中果实膨大期主要影响果实的大小、果型指数、单果重、外表光滑程度等,而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则影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分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内在质量,同时也影响色泽等外观,在品质等级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对果实品质等级影响权重相对较大,其次是果实膨大期,现蕾—开花和生理落果期主要影响坐果率和树体营养损耗,对品质影响相对偏小。各物候期对果实品质等级影响权重如表2所示。

‘沃柑’果实品质等级的高低是果实形成过程各个物候期的气候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可用公式(7)表示。

式中, k j 为品质形成过程中某一物候期对果实品质等级权重系数。I值越大,果实品质等级越高,反之,果实品质越低。

综合柑橘果实品质分级标准和气候要素值对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得到气候要素影响指数与果实品质等级的对应关系(详见表3)。

基于广西各地历年气候资料和气候要素对‘沃柑’实品质的影响分级,应用GIS技术,将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分为特优、优质、优良、一般4个区域(详见图6)。

(1) ‘沃柑’果实品质特优气候区:主要包括北回归线邻近及桂西南大部、右江河谷和桂东南局部。该区域‘沃柑’果实膨大期气温、降水配合总体有利,极少遭受6级以上强风灾害天气影响;日平均气温≥12.8℃(柑橘光合作用下限温度)结束日期在12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初,热量条件完全满足晚熟柑橘品种‘沃柑’果实着色的需求;而冬季最冷月日平均气温≥10.0℃的天数超过20天,出现日最低气温≤0℃频率小于10%,十分适宜果实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糖酸比等较高。但该区域‘沃柑’果实膨大期,因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间歇性土壤水分亏欠时有发生,并常伴随3天或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热害天气,极易诱发“日烧”果现象发生,不利果实品质的提升。因此,选择该区域作为‘沃柑’种植基地,需加强果园的滴灌或喷灌等基础设施;进入果实膨大期中后期,适当做好树冠果实的熟石灰涂白工作,注意保留果园杂草,以利降水的截留,增加果园土壤水分,减少日灼果的发生。

图5 广西‘沃柑’果实成熟期气候要素适宜度等级指数分布图

表2 柑橘不同物候期对果实品质等级影响权重系数

表3‘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影响指数

图6 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图

(2) ‘沃柑’果实品质优质气候区:主要包括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梧州、贺州、来宾、百色等市大部,柳州、河池、桂林3市南部等。其中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沃柑’种植区,秋、冬两季的热量条件为广西最丰富区,十分适合晚熟柑橘品种—‘沃柑’果实的着色与成熟,果实的着色及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糖酸比等极高;但该区域常年易受热带低压或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影响,易诱发枝条、果实之间相互摩擦而导致果实外观质量不同程度下降。若选择该区域作为‘沃柑’种植基地,宜选择背风区域,并在果园周边种植防护林,在做好果园的滴灌或喷灌等基础设,减少间歇性高温、干旱影响果实膨大的同时,宜做好果树拉枝、支撑等防风工作。而梧州、贺州、来宾、百色等市大部,及桂林、柳州、河池3市南部等种植区,果实膨大期遭受强风天气影响相对较少,水、热条件配置总体适宜果实膨大;但有些年份进入12月上旬后日平均气温<12.8℃,不利于‘沃柑’果实着色后期的光合作用和淀粉转化和糖分的积累;且外,该区域冬季最冷月的日平均气温≥10.0℃天数比北回归线邻近区域少3~7天,冬季出现日最低气温≤0℃频率多在10%~30%,对‘沃柑’果实的成熟度有不利影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糖酸比等果实内在品质稍逊于北回归线邻近区域。若选择该区域作为‘沃柑’种植基地,果实进入着色期后应适当控水、控肥,常年易发生冻害的区域,注意做好防冻措施,适时采收,以提升果实品质。

(3) ‘沃柑’果实品质优良气候适宜区:包括百色市西部,河池、柳州两市北部,桂林市中部和贺州市局部。该区域进入11月中、下旬后日平均气温逐渐下降至12.8℃以下,柑橘果实表皮类胡萝卜素形成及叶片的光合作用终止日期,比优质产区提前3~10天不等,不利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糖酸比等果实内在品质的提高。此外,该区域冬季日最低气温≤0℃冰冻天气频率在20%~60%之间,易造成无防寒措施果实冻害。可见,该区域‘沃柑’果实外观、内在质量均不占任何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宜大面积发展晚熟柑橘品种。

(4) ‘沃柑’果实品质一般气候适宜区:分布在桂东北海拔相对较高的区域。该区域进入11月中旬前后日平均气温逐渐下降至12.8℃以下,热量条件已无法满足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及柑橘叶片的光合作用;而‘沃柑’果实正常成熟至可采收期的12月下至元月中,超过25天日平均气温<10.0℃,热量条件无法满足果实正常成熟。加上该区域冬季日最低气温≤0℃的冰冻天气频率超过70%,极易造成无防寒措施的果实冻害。因此,该区域的‘沃柑’果实外观及内在质量等级相对偏低,不提倡发展柑橘晚熟品种。

3 讨论

随着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对优质农产品需求已逐渐呈现强劲的态势。可以预见,特色农作物品质优化布局将成为中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关于农作物品质优化布局问题,国内学者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徐德源等 通过对新疆葡萄的含糖、含酸、糖酸比与萌芽至完熟期积温、日照、相对湿度关系,确定影响品质关键因子及影响权重,并构建葡萄品质影响气候指数,以此作为一级区划指标开展新疆优质葡萄区划研究,区划结果与实地抽样品质测试结果相一致。关于柑橘品质优化布局问题,鲍江峰 、廖贤军 两位学者虽做了尝试,但给出的广西优质纽荷尔脐橙适宜种植区却不尽相同。这显然与研究者忽略了柑橘果实各发育阶段气象要素对品质形成影响有关。事实上,众多物候观测资料及研究成果表明,柑橘生长发育进程的光、温、水等气候要素的适宜度及其配置与柑橘物候期的早晚、生理落花落果量及果实发育膨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等关系密切,尤其是果实品质形成关键的水分胁迫、低温等逆境的发生与否及发生程度,对柑橘的柠檬酸代谢 、果皮生化变化 、果实光合产物分配糖代谢与积累 、类胡萝卜素形成 等起决定性作用,最终影响柑橘果实的着色、风味、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果品外观与内在品质。由此可见,客观地评估区域气候生态环境条件是否适宜优质柑橘果实的形成,需对柑橘果实发育全程的光、温、水等气候要素适宜程度进行逐一分析。而传统柑橘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 ,大多沿用月度、季度,甚至是年度的气候要素值作为区划指标。其结果既忽略了阶段性气候要素值异常波动对柑橘生长发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无法确定阶段性制约该区域柑橘果实品质的主要气候要素,因而在生产上难以针对性地指导种植户采取相应的趋利避害、促优等措施,进而实现柑橘果实品质的最优化。

本研究以柑橘生长发育关键期、尤其是果实品质形成关键期的气候要素适宜度等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不仅量化了柑橘栽培地‘沃柑’果实品质关键期气候要素及其配置与优质‘沃柑’对生态环境条件需求的偏离程度,进而找出制约该熟性柑橘品种种植区的主要气象要素,以便在生产中,根据当地天气实况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促使果实品质达到最优化。同时,研究方法、结果可为根据不同熟性柑橘品种的品质形成关键期及其对气候要素等生态因子需求的差异性,开展不同熟性柑橘品种品质区划研究,实现中国柑橘产区不同熟性柑橘品种的合理布局,整体提升柑橘果实品质,实现柑橘果实错峰上市,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确保各柑橘种植区效益可达到最大化提供借鉴。

4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特优等级气候最适宜性区局限于北回归线邻近及桂西南大部、右江河谷和桂东南局部,24°N以南地的其他大部地区为优质等级‘沃柑’气候适宜区,24°N以北地区为‘沃柑’果实品质优良、一般等级区。分区结果与‘沃柑’属晚熟杂柑品种,其果实着色期、成熟期和采收期跨越秋末至整个冬季,而24°N以北地区期间的热量条件无法满足‘沃柑’正常光合作用及果实的糖分积累、转化所需,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相一致。此外,24°N以北地区因其冬季日最低气温≤0℃的寒冻害发生频率较高,对无采取保护措施的‘沃柑’果实而言,冬季低温与冻害极易导致果实出现枯水、浮皮或出现水渍状冻伤等,果实品质也随之下降相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