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种类有非鸟恐龙和鸟型恐龙,具体的名字如下所示:
1、剑龙(非鸟恐龙)
为一种巨备伏简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2、翼龙鸟型恐龙
翼龙又名翼手龙(Pterosauri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动物,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
3、三角龙(非鸟恐龙)
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4、异齿龙(非鸟恐龙)
又名异齿兽、长棘龙,它是类厅配似哺乳动物的盘龙类肉食动物,生活在二叠纪。异齿龙与哺乳动物关系较近,与恐龙、蜥蜴、鸟类等的关系较远,它的化石在北美与欧洲等。
5、霸王龙(非鸟恐龙)
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仿裤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一、翼龙
翼龙又名翼手龙(Pterosauri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希腊文意思为“有翼蜥蜴”,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1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
翼龙类的体型有腊租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例如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翼展超过12米,牙齿有10厘米长,有巨大的尖嘴。
二、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
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
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三、剑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四、雷龙
雷龙(Brontosaurus)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丽雷龙("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腊文里意为“雷声”,而sauros/σαυρος意为“蜥蜴”。
但这名称在1974年正式遭到废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龙所取代。但经证实,迷惑龙与雷租局中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恐龙。
2015年,来自葡萄牙和英国的古生物学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梁龙科的物种级系统发育分析与分类学修正》。
(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论文。
这篇长达298页的论文的核心就是,雷龙重新变成了有效属。
五、扁臀龙
扁臀龙(学名Planicoxa)是禽龙类恐龙的一属。化石包含来自几头个体的部分骨骼,发现于美国犹他州与南达科塔州,地质年代为下白垩纪。
模式种是毒扁臀龙(P. venenica)的化石发现于犹他州格兰德县的雪松山组Poison Strip Sandstone段。
第二个种扁平扁臀龙(P. depressa),原本是查尔斯·吉尔摩(Charles Gilmore)在1909年命名的扁平弯龙(Camptosaurus depressus)。
在2008年,由卡彭特与Y. Wilson改归类弊山于扁臀龙。化石发现于南达科塔州的拉科塔组(Lakota Formatio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翼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霸王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臀龙
恐龙的种类名称有霸王龙、翼手龙、三角龙、隙龙、梁龙等。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恐龙的种类有霸王龙、翼手龙、三角龙、隙龙、梁龙等。
1、霸王龙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史上最庞大的陆地肉食性动物之一,最著名的食肉恐龙,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体长11.5~14.6米,最大顺弯体长15.3米,平均臀部高度4.3米,最大臀膏5.2米,最高6米(从地面至头部),平均体重8吨,最重14.86吨,头部长度1.2~1.55米。
咬合力有史以来居陆地生物第一,可达120000牛顿左右,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
2、翼手龙
翼手龙侏罗纪晚期的翼龙类,短尾,头长,中间一些种体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鹰一样,两翼开展可达30~70厘米,以昆虫为食,有些可能觅食鱼类,在分类上并不真正属于恐龙,而只是恐龙的近亲,并且有“不存在”这种称呼。
翼龙类是唯一发展呈具有强劲飞行能力的爬行动物,如鸟类一样的展翅飞翔于天空,追逐和捕食猎物。
3、三角龙
三角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和暴龙生活在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最晚出现的植食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
4、隙龙
隙龙发现于20纪20年代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意思是“没有鼻角的脸”,因为发现它的科学家认为它没有鼻角,但以后的事实表明它长着角,隙龙全长9米,脖子上和肩上都是褶皱,在它的眉骨上也有两只长长的角,食草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陆世湿地里,即现在的北美西部地区。
5、梁龙
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所发现,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源告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雹悉明于眼睛之上,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恐龙的名字有霸王龙、极龙、约巴龙、红山龙、雪松龙、凹齿龙、栅齿龙、慢行龙、鸟骨龙、扁臀龙 、雷龙、剑龙、甲龙、游拆霸王龙、鸭冠龙、禽龙、鹦鹉嘴龙、马门溪龙、梁龙等等。
根据我国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恐龙指的是三角龙(鸟臀目)和现代鸟类(蜥臀目)最近的共同祖先的其全部后代,除鸟类外已经全部灭绝。
恐龙的生活习性:
1、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山磨慎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逗敬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脚爪的第二根指头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