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如下:
1、春节: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2、元宵节(上元节): 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3、土地诞(龙抬头):二月初二,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4、上巳节:三月初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6、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7、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8、七夕节: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的“牛郎织早侍女传说”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9、七月半(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10、中秋节: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历睁迹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肢并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一年有7个法定节假日。
中国一年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元旦,放假3天(1月1日~3日);(二)春节,放假7天(大年三十~次年正月初六)。
(三)清明节,放假3天(农历清明3天);(四)劳动节,放假5天(5月1日前后5天);(五)端午节,放假3天(农历端午3天);(六)中秋节,放假3天(农历八月十五前后3天);(七)国庆节,放假7天(10月1日~10月7日)。
各个节假日的起源和传统习俗介绍:
1、元旦
元旦源于公历1月1日,是西方的新年。中国大陆自1949年起将元旦作为法定节日,庆祝新年的到来。
2、春节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等,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3、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扫墓节日,也是传统的踏青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扫墓、烧纸、祭祀等,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4、劳动节
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全世界劳动人民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表彰劳动者和工会组织,以及展燃配示劳动成果和劳动精神。
5、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绝氏舟、挂艾草等,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6、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并段散。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7、国庆节
国庆节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设立的节日。在国庆节期间,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爱和热爱之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2、世界教师日
每年的10月5日为世界教师日。该主题日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发起。世界教师日旨在赞扬和感谢全世界教师为教育事业和人类作出的贡献,并引起对教师的世界性关注,帮助教师维护自身权益。
3、国际盲人节
1984年,在孝颂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
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纪念日称为“白手杖节”。
4、联合国日
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是1947年联合国大会为纪念《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和联合国正式成立而确定的节日。节日日期为每年10月24日,主题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5、世界勤俭日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World Thrift Day)最早是在192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巧旅郑际储蓄银行大会上由意大利教授Filippo Ravizza提出并最终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的。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镇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