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众所周知,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但有人戏称南京更像是安徽省省会,江湖人称徽京,却不像江苏省省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南京在省内“尴尬”的地理位置有关。一般来说,省会居于本省的相对地理中心位置,比如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最典型的就是安徽合肥。但是,南京却偏居于江苏省西南角,北、西、南三面被安徽省包围。
南京对于江苏省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很强。苏锡常抱团玩,拉着南通跟上海跑,西北角的徐州拉着苏鲁豫皖一帮兄弟单干,南京在江苏省确实不像“省会的样子”。
有人认为按照地理中心原则,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有些“名不副实”。那么怎么办?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观点,如果南京设立直辖市,或不再属于江苏省管辖,那么江苏省省会放在哪里?一般来说有三个选择:镇江、淮安、扬州。
镇江位于长江南岸、南京以东不远处,东南是经济发达的苏锡常。镇江在新中国之前当过江苏省省会,但镇江如果再做江苏省省会,有几个劣势。
一、距离南京实在太近,经济总量小,易受南京辐射。
二、经济总量小,难以在省内起到带头作用,辐射作用不大。
三、位于长江南岸,在江苏省重视发展苏北的大背景下,很难辐射苏北地区。
镇江不太合适做江苏省新省会,那么淮安如何?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北,京杭大运河在此经过,西南有洪泽湖。淮安西北是徐州,东北是连云港,东有盐城,南有扬州。这样的位置,如果江苏省只有苏北,那么以淮安为省会是非常合适的,但问题是江苏还有苏南这个经济引擎。江苏要重点发展苏北,没有来自苏南的经济动力是不行的。
淮安的问题是距离苏南太远。从淮安到扬州约有170多公里,然后要过江进入镇江,再经镇江去常州、无锡、苏州,淮安与苏南的联系相对不那么方便,这是淮安成为江苏省省会不利之处。
咱们再来看扬州,(做江苏省省会的)优势就相对比较突出了,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扬州位于长江北岸,和镇江隔江相望,北接淮安,东接泰州,西南是南京,镇江东南就是常州、无锡、苏州。放在整个江苏省区域内,扬州的地理位置相对居中,至少要比现省会南京居中一些。
如果以扬州为省会,重点打造扬州,那么扬州将会对北边不远的淮安,东边不远的泰州、盐城、南通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当然,南通靠近上海,更易接受来自上海的辐射。江苏省重点打造苏北,省会放在长江北岸的扬州是比较合适的。而且扬州距离苏南特别近,是江苏省内沟通苏北与苏南较好的中转站。
现在的苏北已不是几十年前了,除了徐州和连云港没有铁路,现在苏北拥有多条高铁,如徐宿淮盐高铁,连淮扬镇高铁等。扬州如果做省会,与苏北的交通联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苏南的高铁更不用说了,京沪高铁可以说是我国高铁的“招牌”之一,尤其是宁(南京)、沪段,扬州距离宁沪段高铁不过一条长江的距离。
另外,江苏省还有一条不太为人所注意的黄金交通网络,就是水运。具体来说,就是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万里长江。这两条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大河,汇流于扬州。通过京杭大运河,扬州可北上与淮安、徐州连成一线。通过长江,又可与镇江、苏锡常联成一线。
以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相连,咱们再看江苏省地图,差不多分为三部分:运河以东、运河以西、长江以南。扬州正好界于三大板块的结合处,可北可南,可东可西,区域优势非常明显。要说劣势,也有,就是距离不再属于江苏省的南京市同样非常近。当然,镇江在长江南岸,南京主城区也在长江南岸,而扬州则在长江北岸,这是一个不同。另外,就是扬州西北部有安徽省伸进江苏省腹地的一个大拳头——隶属于滁州的天长。如果能将天长换到江苏,那么作为江苏新省会的扬州,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俯瞰扬州京杭大运河
还有人提出一个可能。南京未必一定要离开江苏,但省会依然可以放在扬州。这样的好处就是扬州基本处在于江苏省的中间位置,四个方向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南京不再作省会,但依然可以做江苏省经济的西南级,带动安徽东部几个城市的发展。这有些类似于中亚哈萨克斯坦的迁都,哈萨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图依然是最大城市。江苏省会迁到扬州,也不会影响南京的特殊地位。现在的江苏省差不多可以分为四个极:西北极——徐州,西南级——南京,东南双级——长江北岸的南通和长江南岸的苏州(含其辖区),而扬州恰处在这四极的相对中间位置。
扬州在历史上也当过省会级别的治所。比如在唐朝和宋朝,有一个省级的淮南道,辖区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治所就在扬州。古代扬州的经济异常发达,号称“扬一益(成都)二”。现在的扬州虽然不再是一线城市,但经济底蕴雄厚,依然是全国经济百强市。如果把江苏省省会放在扬州,是不需要重建一座新城的。当然,换省会牵涉面非常大,不是几句话说换就换的。
众所周知,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但有人戏称南京更像是安徽省省会,江湖人称徽京,却不像江苏省省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南京在省内“尴尬”的地理位置有关。一般来说,省会居于本省的相对地理中心位置,比如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最典型的就是安徽合肥。但是,南京却偏居于江苏省西南角,北、西、南三面被安徽省包围。
南京对于江苏省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很强。苏锡常抱团玩,拉着南通跟上海跑,西北角的徐州拉着苏鲁豫皖一帮兄弟单干,南京在江苏省确实不像“省会的样子”。
有人认为按照地理中心原则,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有些“名不副实”。那么怎么办?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观点,如果南京设立直辖市,或不再属于江苏省管辖,那么江苏省省会放在哪里?一般来说有三个选择:镇江、淮安、扬州。
镇江位于长江南岸、南京以东不远处,东南是经济发达的苏锡常。镇江在新中国之前当过江苏省省会,但镇江如果再做江苏省省会,有几个劣势。
一、距离南京实在太近,经济总量小,易受南京辐射。
二、经济总量小,难以在省内起到带头作用,辐射作用不大。
三、位于长江南岸,在江苏省重视发展苏北的大背景下,很难辐射苏北地区。
镇江不太合适做江苏省新省会,那么淮安如何?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北,京杭大运河在此经过,西南有洪泽湖。淮安西北是徐州,东北是连云港,东有盐城,南有扬州。这样的位置,如果江苏省只有苏北,那么以淮安为省会是非常合适的,但问题是江苏还有苏南这个经济引擎。江苏要重点发展苏北,没有来自苏南的经济动力是不行的。
淮安的问题是距离苏南太远。从淮安到扬州约有170多公里,然后要过江进入镇江,再经镇江去常州、无锡、苏州,淮安与苏南的联系相对不那么方便,这是淮安成为江苏省省会不利之处。
咱们再来看扬州,(做江苏省省会的)优势就相对比较突出了,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扬州位于长江北岸,和镇江隔江相望,北接淮安,东接泰州,西南是南京,镇江东南就是常州、无锡、苏州。放在整个江苏省区域内,扬州的地理位置相对居中,至少要比现省会南京居中一些。
如果以扬州为省会,重点打造扬州,那么扬州将会对北边不远的淮安,东边不远的泰州、盐城、南通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当然,南通靠近上海,更易接受来自上海的辐射。江苏省重点打造苏北,省会放在长江北岸的扬州是比较合适的。而且扬州距离苏南特别近,是江苏省内沟通苏北与苏南较好的中转站。
现在的苏北已不是几十年前了,除了徐州和连云港没有铁路,现在苏北拥有多条高铁,如徐宿淮盐高铁,连淮扬镇高铁等。扬州如果做省会,与苏北的交通联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苏南的高铁更不用说了,京沪高铁可以说是我国高铁的“招牌”之一,尤其是宁(南京)、沪段,扬州距离宁沪段高铁不过一条长江的距离。
另外,江苏省还有一条不太为人所注意的黄金交通网络,就是水运。具体来说,就是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万里长江。这两条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大河,汇流于扬州。通过京杭大运河,扬州可北上与淮安、徐州连成一线。通过长江,又可与镇江、苏锡常联成一线。
以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相连,咱们再看江苏省地图,差不多分为三部分:运河以东、运河以西、长江以南。扬州正好界于三大板块的结合处,可北可南,可东可西,区域优势非常明显。要说劣势,也有,就是距离不再属于江苏省的南京市同样非常近。当然,镇江在长江南岸,南京主城区也在长江南岸,而扬州则在长江北岸,这是一个不同。另外,就是扬州西北部有安徽省伸进江苏省腹地的一个大拳头——隶属于滁州的天长。如果能将天长换到江苏,那么作为江苏新省会的扬州,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俯瞰扬州京杭大运河
还有人提出一个可能。南京未必一定要离开江苏,但省会依然可以放在扬州。这样的好处就是扬州基本处在于江苏省的中间位置,四个方向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南京不再作省会,但依然可以做江苏省经济的西南级,带动安徽东部几个城市的发展。这有些类似于中亚哈萨克斯坦的迁都,哈萨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图依然是最大城市。江苏省会迁到扬州,也不会影响南京的特殊地位。现在的江苏省差不多可以分为四个极:西北极——徐州,西南级——南京,东南双级——长江北岸的南通和长江南岸的苏州(含其辖区),而扬州恰处在这四极的相对中间位置。
扬州在历史上也当过省会级别的治所。比如在唐朝和宋朝,有一个省级的淮南道,辖区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治所就在扬州。古代扬州的经济异常发达,号称“扬一益(成都)二”。现在的扬州虽然不再是一线城市,但经济底蕴雄厚,依然是全国经济百强市。如果把江苏省省会放在扬州,是不需要重建一座新城的。当然,换省会牵涉面非常大,不是几句话说换就换的。
江苏共有13个城市,面积最大的竟然不是南通,苏州、淮安也都不是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活力。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省份,江苏的城市群发展迅速,各个城市也因其独特的地理、历史和经济特点而各具特色。在这13个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居然不是南通,也不是苏州、淮安等人们常常熟知的城市,而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那么,这个面积最大的城市究竟是哪一个呢?它就是扬州。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扬州地处长江、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然而,尽管扬州在面积上胜过了南通、苏州和淮安等城市,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常常被其他一些更为知名的城市所遮盖。
扬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自古以来,扬州就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这里曾是古代名士文人的聚集地,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其中,何园、瘦西湖、个园等园林景点更是扬州文化的瑰宝,被誉为“江南园林之乡”。扬州的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在面积上的优势,使得人们更多地关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除了历史文化底蕴,扬州在现代经济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作为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扬州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近年来,扬州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不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同时,扬州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扬州在面积上胜过了其他一些城市,但并不意味着面积就是衡量城市发展优劣的唯一标准。城市的发展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经济实力、科技创新、环境质量、人口素质等等。正是在这些方面,扬州也在不断努力迎头赶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综上所述,江苏共有13个城市,面积最大的城市并非南通、苏州、淮安等常为人们所熟知的城市,而是扬州。尽管其在面积上具有优势,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扬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现代经济。扬州不仅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文化传承,也在当今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这个鲜为人知却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在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江苏省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的区划变迁,例如甘肃省、湖北省、辽宁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江苏省属于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强省。目前,江苏省合计下辖了13个地级市,人口达到了8000多万。那么,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的具体情况。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截至2021年,江苏省的总人口达到了8500余万人。在全国各个省份中,这样的人口基数是非常高的。我国各个省份中,只有5个省的人口在8000万以上。2022年,江苏省的GDP总量排名全国第2位,达到了12.28万亿,这是非常不错的水平。
从GDP总量来说,江苏省甚至超过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发达国家。从人均经济来说,江苏省也是非常强的。目前,江苏省下辖了13个地级市,俗称为“十三太保。”分别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其中,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其实,江苏省由苏北、苏中、苏南等3个部分组成。苏南地区属于标准的江南文化,在口音、饮食、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非常有特色,例如江南园林、昆曲等等。苏中地区则是标准的江淮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自成一派。至于苏北地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接近中原文化或者齐鲁文化。例如地锅鸡、辣汤等等,非常具有北方特点。
一个问题出现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在元朝统治时期,江苏南部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都隶属于江浙行省管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把全国划分为南北直隶十三个省。
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自己的统治以后,开始进一步调整各地的区划。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众多、面积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江南省,组建了江苏省、安徽省。江苏省组建以后,区划进行了各方面的调整。
截至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江苏省形成了8个府、3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的区划格局。分别是: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海门厅。海门厅。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江苏省经济发展,地理位置重要,各地军阀相互争夺,对各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当时的撤销了州府一级的区划,各个县直接隶属于省管理。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出于管理需要,江苏省被临时拆分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此外,鉴于管理大都市的需要,南京市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在建国初期,除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传统直辖市以外,南京市、沈阳市、武汉市等区域性大城市,也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
苏北行署区驻地在泰州,下辖了2个地级市、4个专区,分别是:扬州市、南通市、南通专区、泰州专区、淮阴专区、盐城专区。苏南行署区驻地在无锡,下辖了2个地级市、4个专区,分别是:苏州市、无锡市、苏州专区、松江专区、镇江专区、常州专区。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发展。进入平稳建设发展阶段以后,1952年11月,苏北、苏南行署区被撤销。
随后,重新组建了江苏省。南京市被降级,重新成为了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截至1953年,江苏省下辖了6个地级市、8个专区,分别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徐州市、徐州专区、苏州专区、松江专区、镇江专区、南通专区、盐城专区、淮阴专区、扬州专区。也许大家发现了,当时,出现了地级市和专区并立的格局。
例如徐州市与徐州专区、苏州市与苏州专区,当时,地级市仅仅管理主城区,外围的各个县,则由专区管理。50年代末期,由于松江专区的各个县,陆续划入了上海市管理。因此,松江专区被撤销。鉴于发展苏北港口城市的重要性,1962年6月,新海连市被更名为连云港市,并被组建为地级市。60年代中期,出于管理需要,江苏省组建了六合专区。
此时,江苏省下辖了7个地级市、9个专区。60年代末期,我国各个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江苏省下辖的各个专区,陆续更名为地区。1971年,六合地区被撤销。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陆续进行区划调整。江苏省作为东南沿海省份,反应速度非常快。
1983年,江苏省下辖的各个地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划入了地级市管理。同时,组建了淮阴地级市、扬州地级市、镇江地级市、盐城地级市等4个地级市。截至80年代中期,江苏省合计下辖了11个地级市,分别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淮阴市、扬州市、盐城市、镇江市。11个地级市的区划格局,持续了10多年时间。
1996年7月,出于均衡发展的需要,江苏省组建了泰州地级市。为了解决部分地级市管理范围过大的问题,同一年,江苏省组建了宿迁地级市。截至1996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区划格局已经彻底形成。2001年,淮阴地级市更名为淮安地级市以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区划框架、名称,已经基本确立。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