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地母经2023癸卯年预言解释(地母经2023癸卯年预言解释家家门前挂藩旗)

时间:2024-01-17 09:32:02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2023,从地母经到皇极定数

2023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近期网上出现不少关于2023年年时灾害的预言,虽然其中蕴含了古人的智慧,但过于相信就成了迷信。为普及国学知识,今天我介绍两种年时预测的方法,一种很常见,叫黄帝地母经。另一种几乎没有人知道,叫皇极数。我先来谈谈《黄帝地母经》,经文成书年代与作者已不可考,地母经按60甲子一年一卜,是一部根据当年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预测每一年农作物与养殖业的长势及收成,古中国大地上可能会发生的农事灾害的书籍,民间农家历都会印上当年经文部分。

2023年是癸卯年。

地母经癸卯年象曰:

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

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

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

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

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

蚕妇走忙忙,提篮相对泣。

虽得多绵丝,尽费人心力。

卜曰:

癸卯兔头丰,高低禾麦浓。

耕夫皆勤种,贮积在三冬。

桑叶虽然贵,丝绵却已丰。

  在古时农耕社会,男耕女织,桑麻稻麦,人畜疾瘟,刀兵贼寇和旱涝霜雪都是大事,地母经都要说到。然后是方位分野,如经文中的燕、赵、吴地等等。地母经推断范围主要指古代中国九州分野区域,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汉族生活的区域,东北、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并不包括。2023年地母经内容言语平实,就不解释了。

下面我再介绍一种较为高深,人所少知的预测年时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皇极数,用皇极数推算岁序休咎是《了凡四训》中的孔道人所使用的方法。据考证这个孔道人就是明代云南牛人杨向春,孔道人的学问又来源于宋代大哲学家邵康节的皇极经世学说。皇极数与大家熟知的铁板神数有关。这个明代云南人杨向春究竟有多牛?他的本领有多大?我以后发文介绍。下面,我把他在《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中预测推断岁序休咎的方法作个介绍,他的方法是“先将当年立春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纳音共算,积成几策,阳辰年加乾策,阴辰年加坤策,三因起数,除去周天,用九除之,见零数即其卦,便知岁之丰凶,其卦用后天”.

2022年立春是在2月4日上午4时58分,干支是壬寅、壬寅、戊子、甲寅,纳音分别为金箔金、金箔金、霹雳火、 大溪水,壬寅年属阳辰,干支数用太玄数,乾策216,坤策144,周天数365。我相信有点皇极数基础的国学爱好者,如果用其法推算2022年岁序休咎皇极定数不是难事。创制皇极经世的先贤们说“一坎、水潦为患、田禾少收、盗贼生发,二坤、春有时疫、秋多雨泽、六畜有伤,三震、阳气复还、五谷无实、人民惊恐,四巽、风雨不时、暴伤田禾、五谷少收,六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兆民有庆,七兑、霜雪不时、田禾枯槁、兵革频兴,八艮、雨旸顺序、五谷丰登、民多瘟疫,九离、雨水不均、亢旱为害、人民少乐”,皇极经世的宇宙观是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用对于皇极数我们切不可执迷其中,否则就是迷信了。我们研究国学时,须知古人创制的许多预测方法都是依托一个模型,这个模型都有缺陷和短板。打个比方说,汉代科学家张衡创制的地动仪就是一个模型,有科学的依据,在当时能发挥作用,但是也有时代的局限性,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时俱进。中国古代的皇极经世学术体系博大精深,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皇极数推岁序休咎只是一个知识点,其它如值年卦、声音说、策轨数等等很复杂。中华民族老祖先们在《周易》系辞中说“生生之为易,成象之为乾,效法之为坤,极数之来之为占,通变之为事”,“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发源于周易的国学文化千百年来开枝散叶,各有传承。走进新时代,我们固然需要传承老祖先留下的聪明才智,但是对其中掺杂着封建迷信的糟粕,必须预以辟谬厘清。《黄帝地母经》萌生流传于民间,显得粗糙。而皇极经世学说千年以来在道门羽客和林泉博雅之士间传承嬗变,不免泥沙混杂,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民间爱好者,必须在批判的基础上予以研究!

2024甲辰龙年预言:“豆麦无成实,六畜亦遭迍”,明年年景咋样?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文字/路聊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期待,也有各种各样的预测。比如,虽然2023年还没有结束,但2024年已经有了迹象。2024年是甲辰年。对明年有何预测?记录在《地母经》。

《地母经》 是 《黄帝地母经》 的缩写。它是根据太岁干枝的顺序,预测每年农作物、牲畜的生长和收获,以及不同地方可能发生的农业事情的书。它在民间广泛流传。

甲辰预言:“豆类和小麦将会歉收,所有牲畜都会受苦。”摘自诗《甲辰年·地母经》:太岁甲辰之年,稻麻半空。春夏泛滥,秋冬季堵塞。鲁地桑很好,吴邦谷不丰。桑弃末是一位高贵的女王,祝贺你犯了一个好错误。售价估计极其昂贵,而且隆冬时节,雪都结冰了。卜曰:领先的是甲辰,总共5分。豆类和小麦无法实现,六头家畜也受到损害。冬至过后,霜雪纷纷落下。

明年的情况如何?据预兆:不好

“豆麦不长,牲畜皆受苦”。这是什么意思?豆麦是指不结果子的豆类和麦子。 “六畜”是指马、牛、羊、鸡、狗、猪; “受苦”就是受苦受难的意思。这个词出自古代文献《庄子·天运》,暗示六生肖也有厄运。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甲辰龙年,豆类、小麦可能不会结出真正的果实,可能容易枯竭,牲畜也可能会遭受苦难,饲养不良。

另外,《孔圣枕中记》甲辰龙年预测如下:“孔子曰:甲辰稍有福气,庄稼半空。春夏多水,秋冬无雨。”鲁地桑蚕好,吴稻丰,收成四成,死六群,不吉利,商价上涨,三冬雪冷。”

“豆麦不收,六羊亦遭殃”就是“收成仅百分之四十,六羊死而有灾”。谷物产量较差。收成有10%,但回收率只有40%,严重减产。六牲畜还容易生病,这意味着它们在饲养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生长。

通过这句话,我们也反过来了解到,收成不好,牛容易生病。主要原因是气候问题。风雨不稳,野粮长势不好。正如他们所说,它应该冷或不冷,它应该热或不热。出自“春夏多水,秋冬无雨”。你也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春天和夏天就是春天和夏天。雨水较多,容易造成内涝。持续的降雨,特别是春季,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此外,夏季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正是需要阳光的时候。持续的阴雨天此时也不利,但秋冬季少雨意味着雨水较少,干旱的机会较大。

气候无论是冷还是热,都很容易影响农作物,牲畜也遇到很烦,无常生长。

2024年是甲辰龙年。据预测,今年的情况不太好,很容易出现减产的情况。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因为我国农业状况和自然灾害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我们仍然需要预防潜在的问题。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结束-

原创 / 茶话会

学习传统文化新知识,期待大家一起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地母经对2023年的预言,可信吗?

2023弹指可到,又到了一年一度梳理预言的时候了。有些是古人留下的智慧,有些是现代大师们对大自然万事万物总结规律得来的警示参考,很有价值。好,咱们也不废话,这个视频咱们先梳理一下地母经是如何描述2023年的。

地母经

地母经是古人观察大自然对农耕文明影响的规律总结出来的,以一个甲子为循环,对每年的描述又分为诗曰和卜曰,2023癸卯年,的诗曰是:

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

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

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

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

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

蚕妇走忙忙,提篮泣泪悲。

虽得多绵丝,尽费人心力。

卜曰是:

癸卯兔头丰,高低禾麦浓。

耕夫皆勤种,贮积在三冬。

桑叶虽然贵,丝绵更有工。

地母经每一年的诗曰第一句都是以太岁加上干支开始的,比如今年是壬寅年,所以第一句就是太岁壬寅年,2023年是癸卯年,所以就是太岁癸卯年。那么为什么要以太岁开始呢?因为在我们中国古代文化里,太岁是指大道智慧与能力凝聚的精神与意志。这些智慧与能力之神。是人道的保护神,能引导人道众生在自然灾害中预先脱难,趋吉避凶。因此,太岁是掌管一年凡间事务的天神,由六十位星宿神流值年,那为什么是六十位尼?因为一甲子,正好是60年。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可见太岁,是诸神中很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

所以,第一句话的意思是,2023年,有喜有忧。

第二句,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这句话也很好理解,春夏雨水冰雹比较多,而到了秋天雨水减少,甚至干旱。

第三句,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在古代燕赵主要指的河北,天津、辽宁以及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地。吴地主要指的是江苏以南,浙江以北等地区,第三句意思就是这些地方农作物收成比较好。

第四句,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并且非常的准,因为我们现在不就是多疾病吗?按照国外其它国家的疫情走势判断,至少明年上半年之前,我们还是要被病毒反复折磨,甚至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变异毒株,六畜瘴烟起,指的是猪牛羊这些动物也会各自因为病毒受到很大影响。

第五句,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这句话单句解释起来很好解释,但是这句话却是上篇中最难解读的一句,网上很多人可能为了制造焦虑解读成,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受灾,以至于蚕都没桑叶吃了,但是这样解释却和第三句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互相矛盾。

就这句话结合上下文该怎么合理解释,我想了近两个小时,我觉得后三句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蚕妇走忙忙,提篮泣泪悲。虽得多绵丝,尽费人心力应该这样解释。正是因为前面的风调雨顺,桑麻长势很好,于是蚕农扩大养蚕规模,结果没想到养的蚕太多了,导致树上的桑叶都被吃完了,蚕没啥吃了,于是蚕妇走忙忙,提着篮子在各地寻找桑叶,最后的结果是收获了很多的蚕丝,但是过程却是尽费人心力。我记得我小时候养蚕就是这样,附近找不到桑叶,跑十几公里外给蚕寻找桑叶。这样解释比较符合上下文,并且更贴合现实。你看,咱现在放开了,无论是生产还是经济都看到了希望,2023年,大家都在摩拳擦掌,寻找机会,可能过程比较艰辛,至少比往年要艰辛许多,但历经困难,最后的收获都是不错的。

下半部分的卜曰意思和上半部分差不多,你看癸卯兔头丰,高低禾麦浓,上半年风调雨顺,小麦玉米长势很好。下一句,耕夫皆勤种,贮积在三冬,这句话也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农民勤勤恳恳种地,收获的积蓄可以度过三个冬天;但是三冬在民间还有一个说发,指的是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期间,因为在这个期间蚕农需要对桑树进行冬季护理,从而积蓄能量,第二年厚积薄发。所以后半句或许说的是桑农在收成不错的前提下信心满满为来年做准备,也借桑农之事告诉所有勤勤恳恳的手工业和简单体力从业者,2023是复苏之前的黎明,大家不要放弃希望,要看的到春天才能不畏冬的严寒,心里要有光才能不被脚下的苟且泥泞。

好了,今天的地母经就解读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经过这三年的蛰伏,2023是这个下行周期里最后一个厚积蓄势之年,龙蛇厚积薄发指日可待

2023,从地母经到皇极定数

2023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近期网上出现不少关于2023年年时灾害的预言,虽然其中蕴含了古人的智慧,但过于相信就成了迷信。为普及国学知识,今天我介绍两种年时预测的方法,一种很常见,叫黄帝地母经。另一种几乎没有人知道,叫皇极数。我先来谈谈《黄帝地母经》,经文成书年代与作者已不可考,地母经按60甲子一年一卜,是一部根据当年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预测每一年农作物与养殖业的长势及收成,古中国大地上可能会发生的农事灾害的书籍,民间农家历都会印上当年经文部分。

2023年是癸卯年。

地母经癸卯年象曰:

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

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

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

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

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

蚕妇走忙忙,提篮相对泣。

虽得多绵丝,尽费人心力。

卜曰:

癸卯兔头丰,高低禾麦浓。

耕夫皆勤种,贮积在三冬。

桑叶虽然贵,丝绵却已丰。

  在古时农耕社会,男耕女织,桑麻稻麦,人畜疾瘟,刀兵贼寇和旱涝霜雪都是大事,地母经都要说到。然后是方位分野,如经文中的燕、赵、吴地等等。地母经推断范围主要指古代中国九州分野区域,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汉族生活的区域,东北、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并不包括。2023年地母经内容言语平实,就不解释了。

下面我再介绍一种较为高深,人所少知的预测年时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皇极数,用皇极数推算岁序休咎是《了凡四训》中的孔道人所使用的方法。据考证这个孔道人就是明代云南牛人杨向春,孔道人的学问又来源于宋代大哲学家邵康节的皇极经世学说。皇极数与大家熟知的铁板神数有关。这个明代云南人杨向春究竟有多牛?他的本领有多大?我以后发文介绍。下面,我把他在《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中预测推断岁序休咎的方法作个介绍,他的方法是“先将当年立春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纳音共算,积成几策,阳辰年加乾策,阴辰年加坤策,三因起数,除去周天,用九除之,见零数即其卦,便知岁之丰凶,其卦用后天”.

2022年立春是在2月4日上午4时58分,干支是壬寅、壬寅、戊子、甲寅,纳音分别为金箔金、金箔金、霹雳火、 大溪水,壬寅年属阳辰,干支数用太玄数,乾策216,坤策144,周天数365。我相信有点皇极数基础的国学爱好者,如果用其法推算2022年岁序休咎皇极定数不是难事。创制皇极经世的先贤们说“一坎、水潦为患、田禾少收、盗贼生发,二坤、春有时疫、秋多雨泽、六畜有伤,三震、阳气复还、五谷无实、人民惊恐,四巽、风雨不时、暴伤田禾、五谷少收,六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兆民有庆,七兑、霜雪不时、田禾枯槁、兵革频兴,八艮、雨旸顺序、五谷丰登、民多瘟疫,九离、雨水不均、亢旱为害、人民少乐”,皇极经世的宇宙观是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用对于皇极数我们切不可执迷其中,否则就是迷信了。我们研究国学时,须知古人创制的许多预测方法都是依托一个模型,这个模型都有缺陷和短板。打个比方说,汉代科学家张衡创制的地动仪就是一个模型,有科学的依据,在当时能发挥作用,但是也有时代的局限性,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时俱进。中国古代的皇极经世学术体系博大精深,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皇极数推岁序休咎只是一个知识点,其它如值年卦、声音说、策轨数等等很复杂。中华民族老祖先们在《周易》系辞中说“生生之为易,成象之为乾,效法之为坤,极数之来之为占,通变之为事”,“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发源于周易的国学文化千百年来开枝散叶,各有传承。走进新时代,我们固然需要传承老祖先留下的聪明才智,但是对其中掺杂着封建迷信的糟粕,必须预以辟谬厘清。《黄帝地母经》萌生流传于民间,显得粗糙。而皇极经世学说千年以来在道门羽客和林泉博雅之士间传承嬗变,不免泥沙混杂,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民间爱好者,必须在批判的基础上予以研究!

2023癸卯年,双春闰二月,三马驮谷十牛耕田:是啥意思?年景如何

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2023马上就要来了,明年在干支历中属于癸卯年。交年临近,关于明年气候、年景的推测和预估也多了起来。

明年是闰二月,一年两个立春,以及老人说的“三马驮谷,十牛耕田”等,都是啥意思呢?有啥预兆?

1·水兔闰二月,一年两头春

明年是癸卯年,天干癸五行属水,而水在北,颜色是黑色;地支卯五行属木,在属相中卯属兔,所以有人说明年是水兔、黑兔、木兔,除了专业人士,怎么叫影响都不大。

癸卯的纳音五行属“金箔金”,这是一种装饰物,是附着在东西表面的一层金箔。

明年闰二月,闰月其实是因为前期节气的推迟。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每月两个,前面的叫“节气”,后面的叫“中气”,合称“节气”,节气和中气之间间隔15天。

之所以闰二月,其实是因为前期节气的推迟,比如2022年的大雪节气在十一月十四,15天以后的冬至节气就在十一月二十九。如果大雪再迟一天,冬至就到十二月初一了。

就是这样,推迟再遇上小月,就会造成某个月里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这个月就是闰月。也就是说2023年农历的二月没有中气,就需要加上闰月来调整。

说白了,闰月就是为了节气和阴历能相互配合。

明年有两个立春,一个在农历正月十四,另外一个在腊月二十五,又叫“两头春”,那2024年又成了“无头春”。

春为少阳,代表青年男性。所以“无头春”又被称为寡妇年;那双春年就有“梅天二度”的意思,也代表婚姻不顺。

老人们又把双春年称为“孤鸾年”,鸾就是“鸾凤呈祥”中的公鸟,孤鸾就代表“失偶”。

2·三马驮谷,十牛耕田

这种说法来自古代一本预测年景的书,名叫《灶马头》。

早年间不少老人家里,常贴着一块像年画年历表,上面写着“几龙治水、几马驮谷、上田几分”等,可推测出这年大致的天气及收成情况。

这本古书根据正月前十二天对应的干支,预测当年情况。比如“几龙治水”指的是正月的第一个辰日在初几,在初五就是五龙治水,在初十就是十龙治水。同样的,丑代表牛;辛代表收入、甲代表好田、丁代表锄头等等。

2023年正月初一是庚辰日,就是“一龙治水”。老话说“龙多了靠,龙少了涝”,治水的龙多,就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大家互相推诿不干活,最终天下大旱。

一龙治水,虽然少了依靠和推诿,但毕竟天广地阔,一条龙总有顾不过来的时候,最终就是开始时水多,后期累了水就少,形成春夏雨水多,秋冬天干旱。

按《灶马头》的所说,2023年正月初二是辛日,就是“二人得辛”,代表年景不太好,赚到钱的人不多;初三是午日是“三马驮谷”,收的谷少,运谷的马自然就少;初五是甲日,代表甲田五分,意思是好收的田只占到一半。

丑日在初十,代表十牛耕田,说明田地或涝或旱不好耕作,才会需要更多的牛。

3·古籍中的2023年

当然,古籍中并没有写明公元哪一年,是利用天干地支来推测的。

被称奇的《孔圣枕中记》一书,是清代有人假托圣人之名撰写的,预测天时农事、自然吉凶的书。这本书以六十年一甲子,按三元九运为历法系列,进行逐年预测。

其中癸卯年一条中说:癸卯半忧喜,四时有恶风,春夏多雨雹,秋来缺雨水......

不过有人说,这本书中所写与另外一本叫《地母经》的书相重。

相传《地母经》为黄帝所著,是一本黄历通书,包含“春牛图”和“地母经”。书中也是以六十甲子为循环排列,一年一诗一卜,可以算作一本指导农业生产的经书。

其中癸卯年诗中写: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

从目前来看,今年的冬至在十一月底,这就造成“数九寒天”向后推迟,“九尽”之时就到了明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一,接着三月十七是立夏,这就代表明年的整个春天基本都在“数九寒天”之中。

从大寒节气进入明年的初气,综合来看,明年的特点是“岁火不及,燥金司天”,意味着明天春天冷而多风,后期降水较多;夏季炎热而后延,秋季雨水不多。

基本和古书上所说相符,准确与否,可以一起验证下。#头条创作挑战赛##天气##热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