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有对方银行卡可以抓到骗子吗
很难抓到。被网络后必须立即报警,将被骗经过详细告诉警方,让警方立案,只知道对方银行卡号很难追回损失款项,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警惕小心,由于个人信息的严重泄漏,不要相信任何联系你的未知短信和电话,对任何事情都留个心眼。
二、罪的法律概念
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网络犯罪构成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罪的处罚
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第一条的规定: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未经处理,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实施电信网络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
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犯罪团伙的;
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的;
5.曾因电信网络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受过行政处罚的;
6.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
7.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8.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的;
9.利用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严重干扰公安机关等部门工作的;
10.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网络渗透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的。
实施电信网络犯罪,数额接近“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具有前述第(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上述规定的“接近”,一般应掌握在相应数额标准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三、网络的防范措施
防范手段一: 千万别告诉任何人密码。 使用银行卡一要有卡或卡号,二要有密码,所以,密码是最关键的因素。 事实上,密码是唯一的,连发卡的银行也不知道, 如果你忘了密码,银行只能让你重置密码,而无法告诉你密码。
防范手段二: 有问题打银行电话,不要打陌生电话。不要轻易相信atm 机或陌生短信上提供的银行咨询电话, 而是应该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一般是95***,也有银行为银行卡提供了免费的800电话)。
防范手段三:在取款机取钱时,视线不要离开取款机。要记住,你输入了密码而又没有将卡取出的时候是最危险的, 因为一旦你的卡被人掉包,在 atm 机里的那张卡不需要密码也能被人操作。
防范手段四: 一旦提款出现问题,一定站在原地不要动。首先检查一下提款机有没有被人做手脚,如果没有, 立刻拨打该银行的客服电话, 然后在原地等待银行人员来帮你解决问题。
防范手段五: 输入密码时要谨慎,先看看身后有没有人,若身后的人离你太近,要示意他保持距离,同时在输入密码时最好用手部进行遮挡, 以免被别人猜到或设备拍到你的密码。
如果你已经被骗并将钱打入骗子的银行账户中必须立即报警,但由于骗子多是团伙作案,银行卡几乎不会用本人信息注册的,所以只有骗子的银行卡号很难追回损失款项。
经常有受害人问:“骗我的人抓得到吗?”“我被骗的钱能追得回来吗?”“顺着网络查怎么就查不到人呢?”,“有银行卡、电话、网站信息,怎么躲在背后的人,就是抓不到呢?”
为什么骗子抓不到?
骗子都抓到了,我被骗的钱为什么不给我?
层层伪装的分子
第1层,地理伪装。
骗子熟练掌握反侦察技能,善用各种伪装,隐去一切可能会曝光自己身份的痕迹。团队基本都在国外待着。根据不少地区警察追踪到的信息显示,大部分团伙的落脚点都在东南亚,东南亚已经成为亚洲“基地”。
第2层,身份伪装。
大量丢失、被盗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网络黑市被公然叫卖。”黑市,为分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身份信息资源。在普通人眼里,实名制是身份识别,但在分子眼中,实名制成为了规避风险的最佳手段之一。因为这些身份信息的所属人和分子压根没有关系。
第3层,技术伪装。
在案件中,最难突破的其实是技术层面的伪装。短信中最常用的就是伪基站群发器,只需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软件、一个发射器,就可以向周边的手机用户发送编辑好的短信。想靠手机定位抓人?较困难。
浮动IP和改号平台也是分子较为常用的两种技术伪装的方式。浮动IP就是利用网络跳板不断掩盖真实IP,利用虚假IP实施网络行为。改号平台则是掩盖其真实号码,将电话改成任何你想要的,哪怕是“110”。若幸运,查询到了背后真实的身份,等警察准备好机票护照等一系列文件后,飞到定位地点一查,结果发现背后是一台被黑客控制的私人电脑,也就是“肉鸡”。
专业化的洗钱集团
专业洗钱集团主要服务于各类团伙,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将其他同行“辛辛苦苦”骗来的钱取出来,并用合法途径返还。将银行卡上的一串串数字变成能装在口袋里的真金白银。集团各个层级的人兢兢业业、分工合作、随时响应,形成了一张无形却又强大的蜘蛛网,只要一有资金触网,立即就会在这张网络的作用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洗钱集团内部分工极其精细,一般分为五个层级。第一层称为“声佬”,专门负责打电话、发信息、邮寄等工作;第二层称为“接数佬”,负责连接“声佬”和下一层;第三层称为“刷机佬”,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刷POS机,把钱刷到网上结算中心去;第四层是“卡佬”,负责提供各种银行卡,分别自己转移;第五层就是“取款仔”,专门负责取钱,可以自己去取,也可以付费叫别人去取。
层级纪律严明。五个层级职责明确,纪律严明。跨级之间相互不认识也无联系,每个层级只能跟上一层对接,决不能也无法越级与上上层联系。这样,即使“取款仔”被抓,一般也很难问出上一级的人是谁、在哪,更无法抓到上上一层,最高一层级几乎就是毫无风险。
多路出击分散资金。比如“声佬”骗到20万,可以叫“接数佬”A处理10万,“接数佬”B处理十万;“接数佬”A又可以叫“刷机佬”A处理五万,叫“刷机佬”B处理五万;“刷机佬”A又可以叫“卡佬”A处理贰万五,叫“卡佬”B处理贰万五;“卡佬”A又可以叫“取款仔”A取一万,叫“取款仔”B取一万五。
错综复杂的“子孙账户”
“子孙账户”通俗点解释就是,犯在收到骗款后,会对骗款进行拆分,通过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N+1次的分散转账,之后再通过“车手”取现。钱款一旦进入到这一步,想要证明资金来源和冻结账户就难了。
如果分子想更安全一点,则会找“水房”处理。水房这个词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如它的字面意思一般,就是专门用来洗白赃款的新型犯罪窝点。一般“水房”都服务于多个团伙,洗白速度快,且最终款项大多都会流向海外账户,难以被追讨。
难以追踪的数字货币。
分子在获得骗款时,第一时间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安全地将所获赃款洗白,通过购买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能够快速、安全的让钱款成功变身,并完美躲避法律的制裁。
比特币所采用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已经脱离了传统的金融清算系统。它利用特殊手段将分子所拥有的相同额度的比特币在多个钱包地址之间跳跃,从而清除掉它原本的加密货币信息。想要追查最终的地址?可以,去深不见底的暗网上找吧。
银行卡、电话、网站信息都是假的,办案民警斗智斗勇的程度,远超过你的想象,所以保护好自己“钱袋子”的最好方法,不是等着咱们民警去破案,而是提高防骗意识。
公安部门发布了最全60种典型网络手段,这些都是血汗钱堆出来的案例,请所有人赶紧查收,尤其是一定要发给自己的父母,他们是被骗的主要人群。
一、仿冒身份欺诈
1、冒充领导:犯罪分子假冒领导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
2、冒充亲友: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
3、冒充公司老总: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 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5、冒充公检法电话: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6、伪造身份: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社保: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
8、“猜猜我是谁”: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二、购物类
9、假冒代购: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
10、退款: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
11、网络购物: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
12、低价购物: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当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解除分期付款: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收藏: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快递签收: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三、活动类
16、发布虚假爱心传递: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上,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际上帖内所留联系电话是电话。
17、点赞: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平台上,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
四、利诱类欺诈
18、冒充知名企业中奖: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9、娱乐节目中奖: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
20、兑换积分: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21、二维码: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22、重金求子: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
23、高薪招聘: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
24、电子邮件中奖: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目的。
五、虚构险情欺诈
25、虚构车祸: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26、虚构绑架: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
27、虚构手术: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
28、虚构危难困局求助: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病重、生活困难等虚假情况,博取广大网民同情,借此接受捐赠。
29、虚构包裹藏毒: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
30、捏造图片勒索: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图片,并附上收款账号邮寄给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钱财。
31、虚构外遇流产做手术:犯罪分子冒充儿子发送短信给父母,充分利用老年人心疼儿子的特点,诱惑受害者转账。
六、日常生活消费欺诈
32、冒充房东短信: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33、电话欠费: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34、电视欠费:犯罪分子冒充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
35、购物退税: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
36、机票改签: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
37、订票: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以“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实施。
38、ATM机告示: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诱使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39、刷卡消费:犯罪分子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设套,套取银行账号、密码实施犯罪。
40、引诱汇款: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信息后,往往未经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七、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
41、伪基站: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 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实施犯罪。
42、钓鱼网站: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
八、其他新型违法类欺诈
43、校讯通短信链接:犯罪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44、交通处理违章短信: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等发送假冒违章提醒短信,此类短信包含木马链接,受害者点击之后轻则群发短信造成话费损失,重则窃取手机里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信息,随后盗刷银行卡。
45、结婚电子请柬:犯罪分子通过电子请帖的方式诱导用户点击下载后,就能窃取手机里的银行账号、密码、通信录等信息,进而盗刷用户的银行卡,或者给用户通讯录中的朋友群发借款短信。
46、专业技术性强。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宣传手机APP,下载注册后有“客服”及“专家”进行指导操作。
47、金融交易:犯罪分子以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48、办理信用卡:在媒体刊登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广告,当事主与其联系后,以缴纳手续费、中介费等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49、贷款: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
50、: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51、虚构服务: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52、提供考题: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53、盗用账号、刷信誉:犯罪分子盗取商家社交平台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54、冒充黑社会敲诈类: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55、公共场所山寨Wifi:在公共场合放出钓鱼免费WiFi,当事主连接上这些免费网络后,通过流量数据的传输,将手机里的照片、电话号码、各种密码盗取,对机主进行敲诈勒索。
56、捡到附密码的银行卡:犯罪分子故意丢弃带密码的银行卡,并标明了“开户行的电话”,利用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诱使捡到卡的人拨打电话“激活”这张卡,并存钱到骗子的账户上。
57、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窃取受害者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要求受害者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来进一步 。
58、先转账、再取现、后撤销:犯罪分子利用银行转账新规中转账和到账时间的“时间差”来设置圈套。采取先转账、后给现金的套路,在骗取到受害人现金后,撤销转账。
59、补换手机卡:先用几百条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轰炸手机,以掩盖由10086客服发送到手机号码上的补卡业务提醒短信;然后,拿着张有受害者信息的临时身份证,去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得机主本人的手机卡被动失效,从而接收短信验证码把绑定在手机APP上的银行卡的钱盗走。
60、换号了请惠存: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机主的通讯录资料后,假冒机主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向其手机里的联系人进行。
宣传千万次,从不认真看。
骗后急报案,天天催破案。
骗子在境外,警察也为难。
破案要条件,防范是关键。
源头被阻断,哪里会被骗。
信息多转发,人人当宣传。
来源:反诈课堂
“只要在App中输入手机号码,就能知道对方的定位,你还不赶紧下载?”家住江苏南通市区的王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这个广告,心动之下下载了该款App,并充值了118元,却没想到自己被“忽悠”。
近日,崇川区法院审理了南通警方破获的一起系列案件,王先生是众多受害人之一。南通警方查明,团伙用所谓“黑科技”骗得全国各地多名被害人共计4700多万元。
王先生在下载这款App后,App提示需要充值成为会员才能使用定位功能。于是,他充值118元成为会员。但是,当他输入想定位的人的手机号码时,App上弹出界面显示,“双方均安装该App并且添加好友,对方同意后才能显示对方位置。”王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刻报警。
接报后,南通警方通过细致调查,发现有大量用户投诉,均反映这款App不具备所宣传的功能,但诱导用户进行充值。民警顺藤摸瓜,通过大量工作,全面摸清了该团伙的套路伎俩和犯罪流程,并在广东抓获官某、黄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2020年12月起,官某、黄某等人利用公司员工、朋友身份等信息,在深圳市注册多家公司,以公司名义上架“闪电定位”等多款定位类App,这些App的核心功能都需要用户付费使用。
然而,只要花钱就能如此轻易定位到想定位的人吗?事实并非如此。这些App的前置条件为“定位需要双方下载授权同意。”此外,这些公司还上架了几款数据恢复App,不过恢复数据的前提条件是用户需对数据有备份或缓存才可进行恢复。官某等人在推广宣传时,将前置条件的提示语置于隐蔽处,误导、引诱被害人下载并充值。
他们将App客服设置成自动回复等方式,拒不给发现被骗的被害人退款。App因投诉被市场下架后,官某等人对App更换“马甲”重新上架,继续通过同样手段实施。他们分工合作,逐渐形成了包括App源代码开发、封装上架、推广宣传、应对投诉在内的一条完整产业链,采取上述方式共计骗得4795万余元。
“现在,大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手机,手机里存储的电子数据信息、文件要是被删除影响很大,不少人都急于恢复;还有一部分人出于各种目的,想知道他人的具置,跟踪定位的市场需求也很突出。”案发后,官某供述了开发App的“灵感”。
官某供述:“我们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几十元钱,最多100元钱出头,不算多,大部分人发现被骗了也懒得追究。”很多被害人下载定位类App的动机不纯,想用这种软件实施盯梢、窥探隐私等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经崇川法院审理,官某等人利用虚假广告实施,数额巨大,应当以罪定罪处罚,最终判处官某等人有期徒刑12年到5年不等。
警方提醒
“定位软件”的广告与服务不可信,所谓的“手机定位”都是陷阱。定位是假,骗钱是真!非法获取他人定位属于违法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寻找丢失手机或寻人时务必采取合法方式,不要相信网络上没有可靠来源的虚假信息,避免遭受财产损失。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请及时报警!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