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陈的姓氏来源(陈的姓氏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4-01-14 11:01:40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百家姓》“陈”姓的来源,义门陈氏的历史故事

陈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第一,来源于妫姓,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之后,找到了舜帝的后代“陈胡公妫满”,将他封在陈地,建立了“陈国”。陈胡公的子孙传到第十世孙妫完的时候,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连累自己,出逃齐国,然后以故国为氏,改陈为氏。

第二,陈国公的后裔

陈国在陈胡公妫满死后,子孙后代有的以国为氏,改为陈氏。陈胡公妫满的子孙,除妫完这一支主姓氏外,还有三支,一个是陈哀公之子妫留,居住于陈留镇,今河南开封。第二个,陈愍公的长子陈衍。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陈愍公的次子陈全温的后代,陈引奇,居住于固始,后因无子,就以颍川陈寔为子嗣,而后慢慢融入颍川陈氏。

第三,少数民族改姓或者赐姓,比如蒙古族陈氏:根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记载,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姓氏。例如恰恰被赐名陈守忠,哈哈被赐名陈元等。而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原本的满族姓氏,改为陈氏,这一支是属于满族。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已经分布到湖南,山西,江苏等地。而后到了唐朝初期,以河南固始的陈姓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五十八姓经过江西攻打福建,陈政死后,陈元光替父亲打仗,攻入福建后,向皇帝请命,设立漳州郡,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世称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代子孙成为闽南,粤,台湾地区和南阳陈姓的主要派系。唐朝末期,河南固始有个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而后大批中原地区的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距今为止,陈姓人口数量约为六千三百万,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大姓。

关于陈姓的典故,最精彩的当属“义门陈氏”了

这个陈后主原名叫陈叔宝,他有个弟弟呢?叫陈叔明。陈叔明第十三代世孙陈旺,带领全族父老搬到了庐山脚下的一个地方,江州义门村。

陈旺在这里买了几块地,又是盖房,又是种地,没事,爬爬山,看看睡,日子好不快哉,可能连陈旺自己都没想到,他们陈家在这里种田,一种就种了子孙八代,八代人都没分过家,人口早就过百了。而且陈旺以孝义治理家族,八代人都延续了这个传统,家族风气非常和睦,

当时属于唐朝,唐朝有个规定,如果有一家是五代同堂,就可以获得朝廷的赏赐。而八代同堂的陈家,更是了不得,当时的皇帝,唐僖宗亲赐四个大字——义门陈氏,还写了一副对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这是义门陈氏第一次获得皇帝的表彰。

而后到了宋朝,义门陈氏一整族的人口都突破到了上千人。还没分家,宋朝几代皇帝为陈家推出了新政策,免劳役,赐御书,用来表彰义门陈氏。

到了宋朝,宋真宗赵恒的时候,陈家人快到了两千。宋真宗也写了一幅对联赐给陈氏。

聚族三千口世间第一,同居五百年天下无双

而陈氏几经周折,宗族人口越来越多,直到发展到四千余人。宋朝宋仁宗下了一道圣旨,命令义门陈氏分家,而派去主持陈氏分家的就是包公,包青天。可这近乎四千人的大族该怎么分呢,分到哪里去呢?

陈家的最后一任族长叫陈泰。陈泰想了一个办法。曾经陈家人一起吃饭用的大锅,是家族从始至终一心团结的证明,而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就不能再聚到一起吃饭了,就打算将这口锅摔碎,碎成多少块,财产就分成多少份。这一摔,碎成了291块,陈家人就分成了291份财产,每分一户来拿走一份财产,但是呢,别人分家都是抢,陈家是相互谦让,都想把好东西让给家族里的其他人。可谓是仁义之至。

而这291波人分别迁移到哪里,他们一共分到了16个省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天津。非常清楚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恢弘、最悲壮的家族迁徙。

而分迁到各地的陈姓人,从来不忘宗族,每户陈姓在分到了当地之后,在门楣之上挂起来一个灯笼,上面写着两个大字,“义门”用来纪念自己不忘宗族,铭记初心。

陈国溯源:陈字原义及陈地名起源

“陈”字,除用作姓氏外,在先秦时期,其形、音、义与“阵”相通。至于“陈”作“旧”或“过去”之解,那是后来的延伸与转注之意。

作为地名的“陈”,为今河南淮阳之旧称,由来已久,并非始自西周之初,而与黄帝东迁族群中的一支陈锋氏有关。

一、陈字原意

对陈地名“陈”字的解释,有不同之说。1991年版《淮阳县志.总述》云:“约公元前40世纪,相传东夷族首领太昊伏羲氏都于此(指宛丘,即陈。淮阳之古名)。后炎帝神农氏继都于太昊伏羲之旧墟,故易名为‘陈’(陈,旧也),陈由此始。”王剑《万姓同根》以《历代帝王陵寝备考》及《陈州府志》为据,亦取陈之地名为“旧”意。这一解释不确,这是按照秦汉之后对“陈”字的理解所作出的答案。在秦汉之前,“陈”字原义即分布、排列之意,同“阵”。如,春秋时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布阵一事,史料记为:“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这是“陈”字原义为“阵”的鲜明例证。至于陈作“旧”解,是后来音义“转注”的结果,如同“考”即“老”字。

对“陈”字的解意,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则说:“陈,宛丘。舜后满之所封,从阝(阜)从木申声。”又云:“太昊之虚(墟)画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从木。”此处所言陈字从木,虽做了说明,仍令人费解。因古人的思维方式是直接的,不可能如此玄虚。从袁义达《中国三百大姓》中得到进一步的解释:“陈,即宛丘。陈字,由阝和东组成,‘东(東)’为日在木中,观察太阳活动的神木称扶木或扶桑,‘(阜)’为土山(阜),扶木所在之地称为陈,是古代帝王诸侯观察天文的地方。宛丘为太昊伏羲都地,是先祖观察天文之中心。专执观察天文神职的氏族称为陈氏族,进而形成国名,最终因地名产生了‘陈’姓。”

陈姓始祖——陈胡公

此说十分神奇,确属创见,尚不见文献及他人有此说。然其中“扶木所在之地称为陈,专执天文神职的氏族称陈姓氏族”之说,亦令人费解。“东(東)”字的最初造型,有可能是出于以树木为本,根据太阳升起的高度测时而来,即许慎《说文解字》中所云“日在木中”。然对许慎的解释也有学者提出异议,我们亦认为其“日在木中”之解释颇为勉强,不太符合古人造字的形体结构法则,即不符合“陈”字之原义。

那么,“陈”字形体结构中的“阝”与“东(東)”各自的形体如何?其含义以及两者组合后的含义如何?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实物“陈”字,其写法及其含义又是如何的呢?笔者以西周至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器铭文进行诠释。

从当时青铜器铭文的字形及结构看,概括起来“陈”字不外乎以下写法:

从以上三类字的形体结构看,各自特点如下:

1.右有“攴”旁;2.较简化;3.下方加“土”旁。从以上七个金文及一个印文看,西周至春秋中期陈国“陈”字的形体构成是:左为旌旗(非“土山”),中为车轮(示战车,而非“东”字),右为手持兵器(示将士);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陈楚齐之地的“陈”字,将其右旁作了省略简化,有的下方隐约出现了“土”旁;战国时期齐国的“陈”字,下方明显出现了“土”旁。据郭沫若说这一形体以示不忘陈地旧土之意。

综合整个“陈”字的寓意是:在飘扬招展的旌旗下,将士手持武器站立在战车上或车旁,列阵守卫着领界疆土。此字的构成为复合的会意字,说明战车为商、周时代甚至黄帝时代作战的重要装备。据何光岳《舜裔源流》说:“远在炎黄氏族部落时期,人们过着不断迁徙的游牧生活。部落在迁徙途中,往往是排着长长的车队,当遇到敌对的部落袭击时,车队便横列起来,以阻挡敌人的冲击,人们立于车上拿着武器进行交战,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列阵车战。在平原无险可守的环境下,人们将车队排列成圆形,人畜居于其中,以作临时性的休息和夜宿之所。黄帝之时的陈锋氏部落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代表。这种乘车游牧、作战、迁徙的生活状况,从‘陈’字上,可得到十分形象的体现。由此也可知‘陈’字产生的时代十分之早。”这是对“陈”字符合实际的诠释。

陈公子叔邍父甗铭文(春秋早期陈国)

总之,陈字的形体结构应为“丯”与“车(車)”,而不是“(阜)”与“东(東)”的组合。其表意当然应与其结构的偏旁含义一致。

先秦的“陈”字,乃是排列分布之意,即军阵之“阵”的本字,无“旧”的含义。秦汉之际,一分为二,即阵与陈。陈,延伸出陈设、陈列、陈述词意,并专用于姓氏。陈字做“旧”解,则是后来之事。

陈侯作王仲妫簠铭文(春秋中期陈国)

以上是就“陈”字的形、义而论。“陈”字的读音又是如何的呢?何光岳先生也作了解读,在该书“陈的名义”一节中云:“‘陈’,汉语古音为 dien (三声),是高轮车行进时的响声。此字古音读法至今还保留在福建的闽南话和广东的潮汕话中。”宋以后的“陈”字读音,则变成了现代的仄声了,即 chen ,与“尘”同音。对此《中华姓氏通史。陈姓》一书有同说。

二、陈地名之起源

陈,乃原始氏族部落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帝(黄帝曾孙)娶(第三个妻子)‘陈锋氏’女(名庆都),生放勋(唐尧)。”皇甫谧《帝王世纪》则作“陈丰氏”陈锋(丰)氏属黄帝族系的一支,这可从齐国陈田氏的青铜器“陈侯因[上次下月]敦”铭文中得到印证。其中有“绍[纟重]高祖黄帝”一语,说明陈氏亦为黄帝之后。所以《路史•后纪五》载:“黄帝之后有陈氏。”黄帝起源于姬水,今陕西岐山县古有姬水,南临陈仓山,又名陈锋山。山下就是陈坂,即陈丰(锋)氏的初居地。秦文公在此建陈宝祠,祠堂敬奉的就是陈丰氏,即秦国的土地神。《水经注•渭水注》中引“姚逵说:黄帝都陈(指陈仓),陈丰氏东迁前在此。”《水经注》又引荣氏《开山图注》说:“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由此看来,陈仓曾是伏羲、黄帝一度所居之处,可以说陈锋(丰)氏与伏羲、黄帝有着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

陈逆簋铭文(战国早期齐国)

5000年前,黄帝族东迁,其中一支陈氏部落步伏羲氏、神农氏后尘到达黄淮大平原的宛丘(今河南淮阳),寻觅到良好的生息之地,开始由游牧不定的生活走向农业的定居生活。由于数千年来黄河泛滥的影响,宛丘这一高岗之地被洪水冲刷及泥沙淤积,如今变得不过是三五米高的土丘。这块曾先后为伏羲、神农建都之地,后又有西来的陈锋(丰)氏在此繁衍生息,并开始用部落之名“陈”来命名此地,“陈”之地名即由此而来。因此说陈姓最早的一支即来源于此。参与周武王伐殷的第四路军首领陈本,以及殷少师比干夫人陈氏,有可能是其后裔。至于以陈胡公为始祖的陈姓族支,则是在其后。

陈曼簠铭文(战国时期齐国 上海博物馆藏)

《春秋左传》、《史记索隐》、《帝王世纪》所载:“陈,太昊之墟也。"以及古文献所载“神农都于陈”,其“陈”均属后人追叙所用地名。

陈之新都(战国时期楚铜印 纵2.8厘米,横2.8厘米,高1.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陈”从哪里来?

陈 ,是我国第五大姓,台湾省的第一大姓。讲陈的姓氏起源,我们先从血缘讲起,先把陈姓的血缘祖先理一条线出来吧:

黄帝——孙子颛顼帝——六代孙子姚舜帝——后人妫满——后人妫完(改陈完)………

(妫与归同音)

到陈完这里,终于姓陈了。陈氏尊陈完为得姓始祖。

讲讲其中的故事吧:

尧帝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帝,居住在“妫”这个地方,古妫水河在今山西永济境内。舜的后代以妫为姓。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了收拾人心,扬善罚恶,要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代妫满,(他大概是舜帝第三十三代孙),把他封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并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妫满。妫满惩恶扬善,厉精图治,很有一番作为。他的谥号为“胡公”,常被后人称作“胡公满”,他的后人有些是以胡为姓。

妫满的王位传到第十代,陈国发生了内乱,王子妫完逃难到齐国,他改用原来的国名为姓叫陈完。陈完的后人有姓孙的,有姓田的。孙武,孙膑,还有后来齐国姓田的国君,都是陈完的后代。所以陈姓有五支,分别是:姚(妫)、胡、陈、孙、田。

妫满(胡公)的后人也有逃到其他地方的,他们中很多人也以陈为姓。

以上是陈姓的最早来源。

陈姓的来源之二,少数民族汉化改姓陈。《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贵族侯莫陈,在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三字姓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多帝王的李和多的刘像中华历史大舞台上两个耀眼的巨星,在华夏民族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那么,陈氏,虽然也不少轰轰烈烈,但更像是浩瀚夜空里寂然绽放的冷艳的花,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陈姓的亮角儿,在唐之前,主要有:

春秋时孔子弟子陈元;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汉初陈平,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

西汉后期多次出击匈奴的陈汤;

王莽时期的陈遵;

三国时有陈登;

晋朝有写《三国志》的陈寿;

隆重点名表扬陈胜:

陈胜和吴广是第一次吃螃蟹者,农民,敢起来反抗强权,实在是了不起!陈胜吴广起义,在我国倡议了一种反抗的英雄气概,这无疑对于历代统治者有鞭策作用,从而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唐宋以后至近代,陈姓人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数不过来,只举几个代表:

如唐朝宰相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诗人陈子昂,……

如近代史学家陈寅恪、陈垣;学者陈望道,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陈衍……

有一个大名人,很多人不知道他本姓陈,陈姓自己也可能不知道。是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俗家是姓陈。

“玄奘毕生致力于佛教教义的研究和佛经翻译事业,为中国以及世界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法相宗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出现的,而且韩等国的法相宗也深受她的影响。 ”

我还要特别提出陈姓中一个人,也许他默默无闻,但是,他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堪称古代“袁隆平”。他叫陈振龙。

陈振龙是明朝时期福建福州人,他在菲律宾吕宋岛谋生,看到那里人们种番薯,可以当主粮吃。菲律宾当时的统治者是西班牙人,严禁将马铃薯带出境,一旦查获,将获重刑。陈振龚便冒着极大的危险,用奇妙的办法偷偷带回了一根番薯苗。

中国的人口在番薯入境前从来没有突破过八千万,但是在番薯入境并成为一种口粮以后,人口快速增长,到“康乾盛世”的时候,达到了两亿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康乾盛世”也是“番薯盛世”。

陈振龙,虽然不是专门研究粮食的人,但他带回蕃薯的客观作用已经非常了不起。他的功绩,已不限于陈氏家族,而是恩泽于整个中华民族了。所以中国人应该记住他的名字。

最后,让我用一句话结束本文:

陈氏,陈元的好子孙,陈国国王妫满的好子孙,舜帝的好子孙,黄帝的好子孙!

这里是峥嵘跬步千里。欢迎您!您的光临指导是对我写作最大的鼓励!祝您幸福安康!

《百家姓》“陈”姓的来源,义门陈氏的历史故事

陈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第一,来源于妫姓,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之后,找到了舜帝的后代“陈胡公妫满”,将他封在陈地,建立了“陈国”。陈胡公的子孙传到第十世孙妫完的时候,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连累自己,出逃齐国,然后以故国为氏,改陈为氏。

第二,陈国公的后裔

陈国在陈胡公妫满死后,子孙后代有的以国为氏,改为陈氏。陈胡公妫满的子孙,除妫完这一支主姓氏外,还有三支,一个是陈哀公之子妫留,居住于陈留镇,今河南开封。第二个,陈愍公的长子陈衍。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陈愍公的次子陈全温的后代,陈引奇,居住于固始,后因无子,就以颍川陈寔为子嗣,而后慢慢融入颍川陈氏。

第三,少数民族改姓或者赐姓,比如蒙古族陈氏:根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记载,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姓氏。例如恰恰被赐名陈守忠,哈哈被赐名陈元等。而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原本的满族姓氏,改为陈氏,这一支是属于满族。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已经分布到湖南,山西,江苏等地。而后到了唐朝初期,以河南固始的陈姓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五十八姓经过江西攻打福建,陈政死后,陈元光替父亲打仗,攻入福建后,向皇帝请命,设立漳州郡,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世称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代子孙成为闽南,粤,台湾地区和南阳陈姓的主要派系。唐朝末期,河南固始有个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而后大批中原地区的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距今为止,陈姓人口数量约为六千三百万,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大姓。

关于陈姓的典故,最精彩的当属“义门陈氏”了

这个陈后主原名叫陈叔宝,他有个弟弟呢?叫陈叔明。陈叔明第十三代世孙陈旺,带领全族父老搬到了庐山脚下的一个地方,江州义门村。

陈旺在这里买了几块地,又是盖房,又是种地,没事,爬爬山,看看睡,日子好不快哉,可能连陈旺自己都没想到,他们陈家在这里种田,一种就种了子孙八代,八代人都没分过家,人口早就过百了。而且陈旺以孝义治理家族,八代人都延续了这个传统,家族风气非常和睦,

当时属于唐朝,唐朝有个规定,如果有一家是五代同堂,就可以获得朝廷的赏赐。而八代同堂的陈家,更是了不得,当时的皇帝,唐僖宗亲赐四个大字——义门陈氏,还写了一副对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这是义门陈氏第一次获得皇帝的表彰。

而后到了宋朝,义门陈氏一整族的人口都突破到了上千人。还没分家,宋朝几代皇帝为陈家推出了新政策,免劳役,赐御书,用来表彰义门陈氏。

到了宋朝,宋真宗赵恒的时候,陈家人快到了两千。宋真宗也写了一幅对联赐给陈氏。

聚族三千口世间第一,同居五百年天下无双

而陈氏几经周折,宗族人口越来越多,直到发展到四千余人。宋朝宋仁宗下了一道圣旨,命令义门陈氏分家,而派去主持陈氏分家的就是包公,包青天。可这近乎四千人的大族该怎么分呢,分到哪里去呢?

陈家的最后一任族长叫陈泰。陈泰想了一个办法。曾经陈家人一起吃饭用的大锅,是家族从始至终一心团结的证明,而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就不能再聚到一起吃饭了,就打算将这口锅摔碎,碎成多少块,财产就分成多少份。这一摔,碎成了291块,陈家人就分成了291份财产,每分一户来拿走一份财产,但是呢,别人分家都是抢,陈家是相互谦让,都想把好东西让给家族里的其他人。可谓是仁义之至。

而这291波人分别迁移到哪里,他们一共分到了16个省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天津。非常清楚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恢弘、最悲壮的家族迁徙。

而分迁到各地的陈姓人,从来不忘宗族,每户陈姓在分到了当地之后,在门楣之上挂起来一个灯笼,上面写着两个大字,“义门”用来纪念自己不忘宗族,铭记初心。

陈姓简史,中国的第五大姓,有五大来源,九大先祖

得姓始祖——陈胡公妫满

陈姓,也是中华大姓之一,至2019年官方统计显示,陈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633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5位,仅次于1.015亿的王姓、1.009亿的李姓、0.954亿的张姓和0.7亿的刘姓。

“陈”字的籀文字形由“阜”、“东”和“土”构成。“阜”字有土山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山腰中间有块大石头,由此产生陈列、陈旧、陈重的含义。

而陈姓的图腾中间是一个“东”,外侧是“太阳升降的阶梯”。“东”表示日在木中,这种“木”被称为扶木、扶桑、建木等。意为长有扶木的地方就叫做“陈”。

陈姓的起源更为复杂。

其一,源自自妫[guī]姓,是舜帝的后裔,陈胡公妫满是得姓始祖。

古人之姓往往因水而得,如妫姓便得于妫水,即中国山西省西南部的一条小河,向西流入黄河。而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水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

又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又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陈胡公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

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如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以陈为氏。陈愍公之子都为陈氏,如长子陈衍、次子陈全温等。

而妫满的十世孙妫完的子孙最兴旺。

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陈完的后代改为田姓,陈完九世孙田和取代了姜氏,成为新齐王,陈完就成了陈姓和的开基始祖和田姓的得姓始祖。

陈完入齐

陈完这一支陈姓是陈姓的主脉,后来发展成为大族,即颍川陈氏,其远祖为齐王田建三子陈轸,开基始祖则是陈轸的十世孙陈寔。

齐王田建是齐国末代君主,是陈完的第十五世孙,齐国被秦灭亡后,田氏有许多子孙又改回陈姓。田建的第11世孙是汉末的陈寔,也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陈太丘,陈寔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而陈纪就是陈元方。虽然陈姓很早就迁入颍川,不过到了东汉,颍川陈氏始祖陈寔(shí)的出现,真正奠定了后世颍川陈氏的辉煌。

长城陈氏和义门陈氏是颍川陈氏的重要分支。

长城陈氏即南朝陈氏,始祖是陈达。

陈太丘的玄孙陈准曾为晋朝太尉,陈准的孙子陈达在晋室南渡后当过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令。陈达的十世孙陈霸先则创立了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将陈姓家族又推向一个黄金时代。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义门陈氏即江州陈氏,出于长城陈氏,是陈霸先侄儿陈宣帝陈顼的后代。其发源于江西江州郡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轿镇义门陈村),开基始祖是唐代的陈旺。

陈旺是陈后主之弟陈叔明的后裔。

义门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为义门陈氏后来成为聚居数千口、合炊几百年。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并赐一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陈寔

固始陈氏也是颍川陈氏的重要分支,开基始祖是陈元光。

陈元光是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朝时期大臣,归德将军陈政之子。

唐高宗二年(公元669),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3600人前往征伐。陈政去世后,年仅二十岁的陈元光代父领兵。陈元光文韬武略,经九年浴血苦战,终于平息叛乱。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批准设漳州郡,从而使漳州一带方圆千里无烽火之举,号称乐土。

陈元光是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此后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陈元光也被后世尊称为“开漳圣王”。他的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洋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

此外,浙江“海宁陈氏”也可算是颍川陈氏的支系。

其中一支源自高姓。其原籍“渤海”,宋太尉“高琼”之后,高琼第十六世孙“高谅”入赘海宁城东皇冈“陈明谊”家为婿,其子高荣便承继母姓为陈氏,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颍川陈氏。

又如一支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也成为海宁望族。

陈元光

其二、源自帝尧祁姓,源于刘氏改姓,是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的后代,广陵张氏的始祖是刘胥的后裔刘矫。

陈矫是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天长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他本姓刘,因过继给母族而改姓陈。

早年避乱江东,后被广陵太守陈登请出担任功曹。后先后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属、丞相长史、尚书。魏文帝曹丕称帝,封他为高陵亭侯,迁尚书令。魏明帝继位后,进爵东乡侯,后转侍中,加光禄大夫,又拜司徒。

广陵张氏由此兴盛。

刘矫

其三,源自白氏改姓,称为万年陈氏,始祖是白永贵。

白永贵是隋初的一位将军,原来是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约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地区的胡人,姓白,原为龟兹王帛氏,甚得杨坚宠信,官至柱国,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他的孙子陈令英则是大唐名将,年十八,投笔从戎,屡经征战。高宗朝,擢授原州都督。武则天临朝,迁幽州都督,加清边军副大总管。迁金吾将军。延载元年,为丰安道总管,从薛怀义击默啜。后官岐州刺史。陈子昂还曾经为他写过一篇文章,即《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

其四源于鲜卑族侯莫陈氏改姓,侯莫陈氏的始祖是侯莫陈肃。

侯莫陈,中国古代极为少见的三字复姓,起源于北魏少数民族鲜卑族的一支,这支鲜卑游牧部落叫侯莫陈,这个部落里的人,便以侯莫陈为姓。

而在《侯莫陈涉墓志》中又有记载:侯莫陈涉本姓刘,是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即刘交后裔有避难逃入鲜卑族中的,后与鲜卑族人通婚,逐渐被其同化,子孙繁衍,成为侯莫陈部落的成员。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侯莫陈氏为鲜卑大贵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于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侯莫陈氏名臣辈出,如侯莫陈崇、侯莫陈芮等。

据《唐相州刺史侯莫陈肃碑跋》所述,北魏孝文帝时,侯莫陈肃被赐姓陈氏。因为皇帝亲赐侯莫陈为陈姓,于是这一族人众皆仿效。纷纷将“侯莫”去掉,改成了单姓“陈”。

其五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

如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此为完颜陈姓。

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此为“蒙古陈姓”。

此外满、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都有改为陈姓者。

历史上陈姓名人众多:诸如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西晋史学家陈寿;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唐朝诗人陈子昂;南宋思想家陈亮;明朝画家陈洪绶;清代抗英将领陈化成、维新派陈宝箴;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革命者陈天华、中国创建人之一陈独秀,革命家陈潭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元帅陈毅,数学家陈景润,历史学家陈寅恪、陈垣等。

关于陈氏的起源,一直有“天下陈氏出义门”和“天下陈氏出颍川”的说法。

其实,归根结底,颍川陈和义门陈是一脉相承,同源于陈胡公。义门陈始祖陈旺又是颍川陈始祖陈寔的后代,是先祖与后裔的关系,因此应当“天下陈氏出颍川”的说法更为准确。

综述一下,陈姓得姓始祖是陈胡公妫满,陈完是陈姓的开基始祖,颍川张氏的开基始祖是陈寔(陈太丘),长城陈氏的开基始祖是陈达,义门陈氏的开基始祖是陈旺,固始陈氏的开基始祖是陈元光,广陵张氏的开基始祖是刘矫,万年陈氏的开基始祖是白永贵,侯莫陈氏的始祖是侯莫陈肃。(本文为咖啡随笔原创,剽窃可耻)

自制示意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