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汉字五行

姓蔡的历史名人(姓蔡的历史名人简介)

时间:2024-01-19 00:57:25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追溯蔡姓的起源,历史上蔡姓名人典故。

中国的姓氏是源远流长的,其中蔡姓也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渊源的姓氏。

蔡姓起源于商周时期,其祖先是商朝时期的贵族姬姓,后来因为封地在蔡国而改姓为“蔡”。《史记》中记载:“周武王封太公遗少东海之滨蔡山,因以为氏。”

而在现代,蔡姓人口已经非常庞大,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份。

尤以江苏蔡姓人口最多,占全国蔡姓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蔡姓祖先

蔡姓祖先有两个,一个是西周时期的“太公望”,另一个则是东汉时期的蔡邕。

据传说,太公望的祖先姬昌曾在商朝时期为商汤的理财大臣,而他的父亲姬瑕则是商代名将。在商朝灭亡后,姬瑕的后代分散在各地。

太公望的祖先最初来到了山西太原一带,后来来到了东海的一个小岛上,称为琅邪峙。

太公望出生于这个小岛上,在他十八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周朝,让他做周文王的门客。

之后,太公望又跟随周武王一同征战,协助周武王灭掉了商朝。

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发放大量封地来安抚各地的贵族,而太公望也获得了周武王的封赏。

他被封在山东涓嶂一带,随后他在周武王的命令下移居了蔡山,并改姓为蔡氏。

太公望因为在周朝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子孙后代也继承了他的社会地位,成为著名的贵族,蔡姓也由此传承下来至今。

太公望对于中国历史有很大的贡献,他曾在周武王驻扎的荥阳地区修建仪门祭祀,建立了周朝的国家制度,并与周成王一同编修了《周礼》。

而蔡邕则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和诗人,也是蔡伦的堂兄,被誉为“东汉第一才子”。蔡邕的书法和绘画技艺也非常出众,被后人称为“三绝”。

他为人正直善良,深得当时的皇帝汉灵帝的器重。但是,由于他的名气过于显赫,最终惹来了朝廷的忌恨,被罢免官职,并被迫自杀。

蔡姓名人典故

蔡姓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丰厚,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人物的典故。

蔡文姬:著名女性文学家,东汉女性中的佼佼者。据传她曾经与汉宣帝有过一段风流情缘,但是终究因为持守道德而被宣帝所敬重,赐给她官职,并称她为“妇道无敌”。

蔡邕:东汉时期著名的诗人、音乐家、书画家和文化名流。被称为文学、音乐、绘画“三绝”,曾经编撰过《司马相如传》和《琴赋》等经典作品。因其才华超群而被东汉官方重用,被封为博学鸿儒,但最终因为政治原因被讨伐。

蔡元培: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在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实用主义学派”,倡导新文化运动,走在了当时的时代前列。

蔡锷:清末民初的护国名将,革命人士和政治家。广州起义和辛亥革命的领袖之一,他不仅是中事史上杰出的将领,还是革命和文化改革的杰出代表人物,被视为当代爱国英雄的楷模。

:南京大时期的南京安全区主席。作为一个民族大团结的旗手,他拯救了南京数万难民,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并积极向日方发出声讨和抗议。后来,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被评为当代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

这些人物不仅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贡献、受到了众多人的敬仰,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承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人物•蔡邕,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简介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 )人。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轶事典故

焦尾琴

蔡邕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柯亭笛

柯亭笛,也简称"柯笛"、"柯亭"。相传为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

伏滔《笛赋序》:"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 及《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等皆有记载。

人物生平

生性至孝

蔡邕像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喜好黄老之术,汉平帝时曾任郿县令。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他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

师从胡广

蔡邕少年时即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喜欢文学、数术、天文,还擅长音乐。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权不法,听说蔡邕的琴鼓得好,于是告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启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假称生病,返回家中。

蔡邕在家里无所事事,品玩古董,不与时人来往。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设疑自通的启发,于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中正确的而纠正不对的,创作了《释诲》来警惕和自勉。

校书东观

蔡邕半身像建宁三年(170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受到桥玄的厚待。后出任河平县长,又被召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

当初,朝廷认为州郡会相互勾结结伙营私,于是下令互为婚姻的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互相担任监察官吏。后来又有三互法,规定互为婚姻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禁忌更加严密。选用官吏,非常不容易。天下十三州,有十一州的人都不能担任幽、冀两州的官职,致使二州的官职缺职很久都无人接任。蔡邕上疏建议灵帝废除近禁,不要拘于时间与三互法,只要合适的就可以任用。但灵帝没有理会。

远避江海

之前,蔡邕与司徒刘郃不和,蔡邕的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不好,阳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让人写匿名诬告蔡邕、蔡质几次因私事请托于刘郃,刘郃没有答应,蔡邕于是怀恨在心。决心要陷害蔡邕,灵帝因此下诏给尚书,召蔡邕质问。蔡邕上疏为自己辩白,但他与蔡质还是被送入洛阳狱,有关部门认为应该将二人弃市。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灵帝求情,灵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话,于是下诏将他免死,与家属被流放至朔方郡,不得因赦令而免罪。阳球打发刺客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不为阳球所用。阳球又贿赂有关官员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无事,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蔡邕之前在东观时,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正遭流放,所以没有来得及写成。他因此上书所著的十意,分别首目,附在书尾(《邕别传》记载有《律历意》、《礼意》、《乐意》、《郊祀意》、《天文意》、《车服意》 )。灵帝爱怜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回原籍,蔡邕自从放逐到被赦免,历时九个月。

蔡邕正准备启程回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舞劝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骄贵,丢了面子为宾客所嘲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蔡邕振衣而去。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

受卓所敬

蔡邕画像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汉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董卓听了他的话。

初平二年(191年)六月,发生地震,董卓为此询问蔡邕。蔡邕对他说:"地动,是阴盛侵阳,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远近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对堂弟蔡谷说:"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谷说:"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这样,想躲起来,难啊!"蔡邕才打消了这个主意。

无辜遇害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杀,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并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岁(《后汉书》误作六十一岁)。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著名经学家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兖州、陈留郡间都画蔡邕的像来纪念他。

成就

文学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他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以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

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据《后汉书·蔡邕传》载,蔡邕曾收集汉朝历史,没有看见写下来作后史。只有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乱散失,大多亡佚。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共104篇传于世。

蔡邕诗歌现流传有400多首。但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均由其女蔡琰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家存藏书还有四千多卷。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绍仪《全汉诗·卷七》亦载其作品。严可均《全后汉文》卷69~卷80对其奏疏词赋等作品多有收录。

书法

艺术创造

蔡邕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灵帝命工修理鸿都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作品行情

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至罕见。

经学

熹平四年(175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任,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一体石经)。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墓址

蔡邕墓位于河南省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为逍遥岭,其阴有汉中郎将蔡邕墓。岭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汉隶体字,字大二寸,为蔡邕亲书。此碑曾坠入颍河,现为白沙杨氏获之。蔡邕,东汉书法家,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体法多变,长于碑记。

熹平四年(175年),灵帝诏蔡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曰石经。蔡邕死葬于此。其东为白沙镇,其北为白沙水库,湖光潋滟,景色一新,为旅游胜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东安社区西安村夏庄自然村村北又有一蔡邕墓。

◆◆作品欣赏◆◆

中华姓之——蔡姓

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起源始祖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4]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蔡叔度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部分得姓始祖

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蔡仲,姬姓名胡,又称蔡仲胡,周文王之孙,蔡叔度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国君。

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弟叔度封于蔡,建立蔡国。成王继位后,蔡叔联合管叔等进行反叛,失败后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蔡叔之子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蔡氏足迹已经遍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地区。战国时,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发向南进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秦汉时期,蔡姓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在豫东与鲁西一带形成了济阳蔡姓,这是蔡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名人辈出,影响深远。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浙地区。唐朝时期,中原两次大规模移民福建,蔡姓为主要姓族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蔡用元乃蔡氏入闽始祖,到宋朝时,蔡姓已经散布于江南各地,蔡姓主力已经在福建形成。明末清初蔡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蔡姓大约有44万人.排在第三十六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山东、河南,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河北、湖北、江苏五省。全国形成了闽赣浙苏东南沿海区域、鲁豫冀鄂中原地区两个蔡姓人口聚集中心。

蔡姓分布

明朝时期,蔡姓大约有46万人,为明朝第四十六位姓氏,而浙江为蔡姓第一大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苏,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二省。宋元明期间,蔡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特别是向沿海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苏蔡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蔡姓的人口已达552万,为全国第四十四位姓氏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台湾、安徽、福建,这五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在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些区别,虽存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情况,但向东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时也出现了向西、以及东北的移民。

姓氏名人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进步人士,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首任教育总长。

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蔡国庆,1968年9月17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流行音乐协会常务理事,一级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歌唱家。解放军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客座教授。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全国声乐大赛流行唱法评委。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残联、中国保护长城委员会形象大使、国家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预防肝炎”爱心形象大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并获全军为兵服务先进标兵。1986年步入歌坛,截至2016年,21次登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舞台。获全军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文艺汇演演唱金奖。在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演出担任剧中主要演员。

蔡徐坤,1998年8月2日出生于浙江温州,籍贯湖南怀化,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音乐制作人。参加综艺节目《向上吧!少年》和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并在赛后担NINEPERCENT的队长。出道后获得亚洲新歌榜、音乐盛典咪咕汇的颁奖,今日头条年度盛典“年度偶像人物”。2019年1月被授予“中牙友好大使暨中牙杰出青年领袖人物”称号[;2月首登北京台春晚便包揽词曲,为其创作歌曲《那年春天》,在今年四月份为抗击疫情创作的《Home》歌曲正式在全平台上线。

这位开国少将名叫蔡爱卿,毛主席开玩笑地说:可我不是皇帝啊

这几天,历史客栈介绍过好几位名字很有趣的开国将帅,今天再来介绍一位:开国少将蔡爱卿。

看到“蔡爱卿”这个名字,你会想到谁?估计都是古代那些姓蔡的大臣吧,比如宋徽宗叫蔡京就叫“蔡爱卿”。

开国少将蔡爱卿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后来改的,如果不是,那就说明他的父亲想法很不一般。

蔡爱卿1913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县,3岁时,父亲就病逝了,母亲扔下他远嫁他乡,还是同族的婶婶看不下去,把蔡爱卿接到了自己家抚养。

1930年,红军来到了岳阳,17岁的蔡爱卿闻讯后,就辞别了婶婶,跑去参军。

因为他长得又瘦又小,红军的领导不相信他17岁了,不想要他,但蔡爱卿没有放弃,缠着领导,还说:“红军就是我的家!”最后领导才同意了。

1935年3月,红军准备夺取娄山关,而眼前的板桥镇驻扎着敌军,取道娄山关必经板桥,于是,攻打板桥镇的任务就交给红三军团第4师11团。

当时,蔡爱卿就是11团7连指导员,作为红11团的前锋,率先出发。

连队赶到板桥镇时,已是拂晓时分,蔡爱卿立即部署战士们准备战斗。当时,连里新兵多,蔡爱卿特意嘱咐说:“我们老兵先冲在前面,新来的战士们随后再冲!”

战斗打响后,蔡爱卿率军杀入敌人阵地,敌人根本没想到红军会突然出现,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一路逃窜。蔡爱卿继续追击,等到红11团主力部队赶来后,将残余之敌全部消灭。

在此战中,蔡爱卿表现非常突出,给当时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老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建国后,彭老总还回忆说:“板桥之战的胜利,是夺取娄山关的关键,蔡爱卿同志和七连指战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4月,红军占领云南广顺,蔡爱卿所在的11团又接到急令:抢占贵州的白贞渡口。

团长张爱萍随即带领部队,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完成了160里的奔袭。但是到达北盘江东岸时,意外却发生了:渡口只剩下两条船,其余的船都被敌人拖到了西岸!

情急之下,张爱萍决定派人强渡北盘江。这时,蔡爱卿第一个站了出来,大声说:“个子高的跟我下水!”说完就跳入了水流湍急的北盘江中。

4月的北盘江,冰冷刺骨,加之他腿上有旧伤,双腿不停发抖打颤,但是蔡爱卿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蔡爱卿的带领下,100多名战士们渡过北盘江,很快就占领了制高点。但是,刚打下制高点,山下又是人头攒动,原来,敌人派来了一个连的援兵。蔡爱卿对战士们说:“全团都指望我们了,我们决不能退,一定要让全团都过江!”

在100多名战士的拼死力战之下,红11团顺利过江,将敌人全部消灭,但是,蔡爱卿却不见了踪影。

战士们立即展开寻找,最终在一处草丛中,发现了早已昏死过去的蔡爱卿,随即被送往卫生所。

醒过来后,蔡爱卿第一眼就见到了张爱萍,张爱萍握着他的手说:“第一个下水渡江,蔡爱卿同志,你了不起啊!”

蔡爱卿羞涩地笑了笑,说:“团长,换作别人也会这么做的,实在不足挂齿!”

建国后,蔡爱卿被授予开国少将,毛主席知道他的名字后,还跟他开玩笑地说:“你是蔡爱卿,可我不是皇帝啊!”

1978年3月,蔡爱卿将军不幸病逝,享年65岁。

在临终前,蔡爱卿对妻子和孩子们说:“我一生无愧于人民,你们无论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都要听党的话,做一个有益于祖国的人。”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