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生日的习惯,尤其是小孩子,不仅可以收到礼物,还有美味的蛋糕。人们常说“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十月怀胎,一朝生娩,生孩子的痛苦,只有当了母亲的人才懂。
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日应该好好庆祝,约着朋友一起花天酒地,唱歌跳舞,进行嗨起来。然而,在生日这一天,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自己的母亲。
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在我们国家,有2种计算日期的单位。一种是阳历,另一种是阴历。
阳历又被称为公历或者西历,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为基础的一种算法。每个月都有固定天数,从28天到31天不等,一年总共有365天或者366天。
阴历又被称为农历或者夏历,以月亮的盈亏变化为基础的一种算法,每个月大约29天或者30天。为了让农历和阳历尽量保持一致,通常会在农历当中增加一个“闰月”来平衡两者的差距。闰月一般在正常的月份之后,所以阴历的1年当中,会有12个月或者13个月。
中国人过生日的由来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来自于佛教,因为佛教文化当中非常重视诞辰日。即便是现在,观音菩萨、佛祖的诞辰,很多地方都会大肆庆祝。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民间百姓也开始纷纷效仿,给老人、小孩过生日。只要双亲健在,有条件的家庭,每年的生日都会设酒宴庆祝。即便是父母已经亡故,孩子的周岁生日也是照办的。
生日,过阳历还是过阴历?因为我们国家有两种历年,阳历和阴历大概差11天左右,所以生日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过。那么,生日应该过阳历还是阴历呢?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人应该采用阴历过生日。
首先,在中国的古代,只有阴历一种历年。而且,中国人非常讲究“生辰八字”,不管是结婚还是乔迁等喜事,都需要通过生辰八字来寻找良辰吉日。而“生辰八字”,就是采用阴历的生日。
阴历过生日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而西方的阳历过生日才流行几十年。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也都是阴历过生日比较好。
其实,不管阳历过生日还是阴历过生日,都没有什么忌讳。怎么合适怎么来,自己和家人的意愿最重要,只要意见统一,过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生日,都无伤大雅。
过生日的一些禁忌1、年龄逢“10”不过生日
九乃数之极,并且九和“久”是谐音,代表着长长久久,寓意很好。古代的帝王,都用“九五之尊”来形容自己。
“月盈则亏”,九已经是最大的数字,再往下就是10,有一个“零”,代表着没有的意思。并且,10代表着圆满,是十全十美的意思。然而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随意,才有了年龄逢10,不过生日的说法。
2、73岁,84岁不过生日
按照传统的说法,老人过了60周岁生日以后,就不能大张旗鼓过生日了。尤其是73岁和84岁,在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虽然比较迷信,但是老人年纪大了,都会比较忌讳这些说法。因此,生日可以提前一年过,比如73岁的生日,在72岁的时候过。84岁的生日,在83岁的时候过。
还有一种说法,古代都是尊崇儒家思想,遵循孔孟之道。而圣人孔子在73岁的时候去世,孟子在84岁的时候去世。平常人不能够逾越,所以不在这两个年岁的时候过生日。
其实,老人年纪大了,精神和体力都比较差。最好不要大张旗鼓过生日,简单意思一下就好了,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过生日只是一个纪念意义,过阳历还是阴历并不是很重要,只要家人意见统一,选择哪个都一样。不过,按照几千年的传统习俗,还是选择阴历比较适合。
在中国,过生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年龄、地域、民族,都有各自的习惯和风俗。
那么过生日是按照阴历还是阳历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回答。
因为中国人传统上是按照阴历过生日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开始按照阳历过生日了。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吧!
其实中国最早的生日纪念方式并不是按照阴历或者阳历,而是按照岁数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岁,也就是出生时就算一岁,每过一个春节就加一岁。
这样做的原因是古代人认为出生就是一种幸运和祝福,所以要多算一岁来表示感恩和尊重。
而且,古代人对阴历和阳历的概念并不清楚,所以只能用岁数来表示年龄。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那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按阴历过生日呢?
阴历是中国特有的历法,它是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而制定的,与自然界的节气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
阴历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属相、生辰八字等文化习俗相联系;很多人还会根据阴历来选择吉利的婚期、搬家日期、开业时间等。
因此,过阴历生日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一种对祖先和祖国的敬意和归属感。
当然,过阳历生日也有它的好处和理由,比如:
1、阳历是世界通用的历法,与西方的星座、国际节日等文化习俗相联系,过阳历生日就是一种与时俱进和与国际接轨的表现。
2、阳历更方便记忆和安排。由于阳历是固定的,所以每个人的阳历生日都是不变的,这样就容易记住自己和亲友的生日,也方便提前准备礼物和庆祝活动。
而阴历生日则需要每年查看日历才能知道,如果不注意就可能错过或忘记。过阳历生日就是一种简单和便捷的选择。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些关于过生日的讲究。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关于过生日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由于古代人对天命、命运、寿数等方面的信仰而形成的。比如:
六十之前不过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是很多人不清楚或混淆的一个原则。
在古代,他们认为六十岁是一个人寿命的极限,如果在六十岁之前就过寿,就会引起天妒和妖孽,导致寿命缩短。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六十是一个完整的周期,代表一生的圆满和成就,所以过六十岁生日是一种隆重的庆典和祝贺。
而六十之前的年龄都是不稳定的阶段,代表一生的变化和挑战。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只能过六十岁生日,而不能过六十之前的生日。
特殊日子不过生日:这是因为古代人认为特殊日子是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清明节、忌日等,如果在这些日子过生日,就会影响自己的运势和命运。
当然,这些讲究都是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很多人已经不再迷信这些东西了,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过生日。
所以,我们在选择过生日的方式时,没有必要拘泥于阴历还是阳历,也没有必要担心这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毕竟,生日是一个人最特别的日子,只要你开心就好!
2021年1月8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45周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人的一面不朽旗帜。他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中,重庆的8年岁月,是周恩来革命生涯中辉煌的历史篇章。1938年,周恩来就来到重庆,直到1946年5月,他和他领导的南方局的同志们一边团结国内国际的友好人士,一边同分子针锋相对,如今我们常说的红岩精神,就是以他为主要代表的。
今天,我们就从周恩来在重庆期间的几件小事,来重温一下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重庆岁月。
一次祝寿
1942年11月的一天,周恩来、董必武等特意约请“自然科学座谈会”的七位科学家到虎头岩下《新华日报》编辑部见面。他们原本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急忙赶到编辑部。到了以后,看到桌上摆放着酒席和寿桃,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正在纳闷的时候,周恩来走来高兴地说:“今天是梁老的六十寿辰,我们为他老人家祝寿。”一句话说得他们差点流出泪来,特别是梁老,激动得半晌没说出话来。
原来,梁老梁希先生是他们“自然科学座谈会”里年纪最大的,连好朋友谢立惠先生也只知道梁老60岁左右,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的寿辰。周恩来日夜为国事奔忙,却记得这个日子,并想到为梁希祝寿,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周恩来的亲切谈话,使大家感到异常温暖,后来也就不那么拘谨了,慢慢的,都打开了话匣子。他们推心置腹、酒过三巡,以致有一位同志,竟然喝醉了酒,站也站不起、坐也坐不住,突然滑到桌子下面去了。
一次拒绝
周恩来在重庆。 (资料图片)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的农历45岁生日。可他和邓颖超都没有丝毫声张,准备和往常一样,度过这普通的一天。为了让周恩来的45岁生日有一点“气氛”,南方局的同志们决定“热闹一下”,同时也可以鼓舞机关的士气。
周恩来在会议完毕后回到二楼办公室,同志们委托邓颖超大姐上楼请“寿星”。可是一等再等,就是不见周恩来下楼。
为了不让请他的同志为难,周恩来缓和了一下语气:“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请把这些茶点留给加夜班的同志吧!”周恩来坚决而婉转地谢绝了同志们为他准备的生日茶话会,只让厨房为他做了一碗普通挂面作为纪念。
吃完面条,周恩来就回到办公室,还亲笔撰写了200余字的《我的修养要则》一文。
一次合影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机共出动飞机72架,首次大规模地对重庆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市区进行轮番的狂轰烂炸,史称“五三五四大轰炸”。这次轰炸使山城重庆被炸成一片火海,数日不熄。重庆街头随处可见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到处都是断壁残垣,重庆一片惨状。
轰炸中,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驻地机房街70号也不幸被炸毁。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连夜撤往城郊正在修建办事处大楼的红岩村。
这时,身为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站到被震坏的大楼前面,坚定地对大家说:“日寇企图用轰炸来摧毁我们的抗战意志、迫使我们屈服投降,但我们是炸不走的。”说完,他特意让办事处的同志给他和邓颖超在大楼震坏的墙壁前照相,以示其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次交流
1941年4月,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与夫人玛莎抵达重庆。周恩来和海明威夫妇用法语进行交谈。宾主双方谈笑风生,毫无拘束。海明威向周恩来讲述一些两广战区的情况,周恩来则谈了“皖南事变”和中国的抗日方针,还把针对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和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关于“皖南事变”的声明专门写的两个纪要,拿出来交给海明威,希望他转交美国政府,作为了解国共关系的参考。见证人王安娜也回忆道,直到现在,我有时也还回想起与海明威会见的情况。在那一个小时中,周恩来只说了两三句话,其它时间全是这位著名作家独自讲演,内容与解决远东诸问题有关。
双方谈话时间虽然不长,但周恩来的良好风范给海明威夫妇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一次演讲
1946年2月7日,周恩来应邀到重庆大学作《当前形势和中国问题》的报告。图为周恩来步向会场情形。
1946年2月7日,周恩来应重庆大学学生爱国运动委员会的邀请来到重庆大学,做了题为《当前形势和中国问题》的重要演讲。
他一开始就说:“今天我是来向沙磁区的同学们学习的!”大家听了一愣,觉得他是我们尊敬的长者,学识渊博,久经锻炼的政治家,向我们学习什么呢?他随即解释说:“我原来是南开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学没有毕业。你们大多数是高年级学生,我怎能不来学习呢!”此言一出,笑声四起,同学们的心一下子同这位革命家贴近了。
演讲中,周恩来不用讲稿侃侃而谈,一口气讲了近3个小时。他首先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回答了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很快打起来?他说:“不论是苏联还是美国,现在都是不愿打仗的。苏联在战争中受的损失最大,他们极其需要和平。美国是一个富强的国家,视人的生命为宝贝,他们决不肯轻易牺牲。至于英国,他们也知道从战争中是找不到出路的。其他的国家就更谈不上了。”
周恩来的讲话给同学们很大鼓舞。讲话结束时,会场内外又是大鼓掌。
散会后,前来听演讲的同学们自发护送周恩来和他的随从人员走出大厅,许多同学跟在周恩来后面,一路走,一路交谈,一直把他送上车才离开。
事后得知,重大四年级一个绰号“大眼睛”的学生从后台递上来一封信,要台上的人交给周恩来,信中提出一些挑衅性的问题,要求当场作答,以便乘机起哄。但他的信被台上的人扣下了。有几个党团分子挤在前排,准备伺机闹事,但是被周恩来大义凛然的气势所震慑和精辟的讲话内容所吸引,不禁和同学们一起拍了巴掌,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
上游新闻综合自:重庆党史、红岩春秋、红岩联线、重庆政协报等
来源: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