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随着岁月的推移,生活在尘世间的我们时常会思考生死与传承。而“上坟不带三人,子孙代代富”这句古训,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祭祀活动的一种重要理念的体现。在古代,人们视祭祀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仪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子孙的祝愿。本文将以这句古训为引子,深入探讨上坟祭祀的讲究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上坟,即祭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举足轻重的仪式活动,通常在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或祖先忌日举行。其目的在于怀念祖先、传承家风、祈求福祉。然而,一直以来,上坟都有着一系列的讲究。
首先,上坟时“不带三人”,这句话表明了祭祀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三”是一个煞神数字,容易招来厄运。因此,年过七旬的老人、女婿、孕妇及儿童被认为是祭祀活动中不宜出现的人群。老人岁高,身体虚弱,容易受到外界气场的干扰;女婿代表了新的家庭,对于祖先祭祀来说并非合适;孕妇、儿童则代表了新生命,需要保护,也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
其次,上坟活动中对于场地的选择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祭祀地点应选择在祖坟或祖堂,这是因为祖坟或祖堂被认为是祖先的灵魂栖息之所,也是子孙们向祖先致敬的地方。同时,祭祀时要保持肃静,不可随意大声喧哗,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此外,祭祀仪式中的供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常情况下,祭祀的供品包括酒、食物、糕饼、水果等。其中酒代表着尊敬和敬意,食物则代表了对祖先的思念和怀念,糕饼和水果则寓意着祈求美好的未来。这些供品要摆放整齐,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此外,祭祀活动中的祭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祭文是祭祀仪式中表达敬意和祝愿的文字,通常由家族中最有文才的成员撰写。祭文内容通常包括对祖先的回忆、对子孙的期许以及对家族团结的祝愿。
最后,祭祀活动中的敬献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祭祀过程中,子孙们会依次向祖先敬酒,表达尊敬之情。同时,也会进行三鞠躬的敬献动作,以示对祖先的虔诚。
总的来说,“上坟不带三人,子孙代代富”这句古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可以怀念祖先,传承家风,同时也可以凝聚家族的团结力量。这一传统活动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对家族历史的认知,也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上坟祭祀活动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人可能会更加注重形式的庄重,同时也会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以使祭祀活动更富有个性和创意。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一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能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力量。
不知不觉,父亲已经走了三年。这三年每到过年,门口对是空荡荡的,人们常说,三周年是个喜事,需要挂上新对联、置办酒席冲喜。然而父亲走了以后,这几年我一直惶惶度日,即便已经成家立业,仍像一个毫无着落的孩子。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他很少在我面前哭泣。这一年在他的坟前,我也不会哭。
张元军 | 文
01
三周年是一个喜事儿。
至少农村是按喜事儿办的,那天要置办酒席,鼓乐喧天,大宴宾朋。门上三年都没贴对联了,这天要贴上大红对子。
多年来我给人写过无数三周年对联,都尽量拣着不悲伤的词写,这几天就要给自己的父亲写,一想到这里,还是止不住悲伤。
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三周年当成个喜事儿来办的,专门查了资料,说三周年是亡灵和家人会晤的最后机会,此后将转世投生,所以要借此庆贺一番。
传统致辞结尾有这样四句话:自此以后,生活自便,红妆轻理,暂露笑颜!也许就是通过这种仪式,提醒我们悲伤终有时,别再沉浸其中,马上开启新的生活,也有“冲喜”的意思在内吧,借此冲散心头三年的一些阴云。
这倒又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遗言“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
我是个性情寡淡的人,本不在意各种仪式。但父亲去世,让我意识到了某些仪式的重要性。
父亲是突然去世的。之前我以为我不是会哭的人,而那几天,我除了哭,其它什么也不会。其实那也不是哭,是哀嚎,是悲鸣。
突然之间,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被遗弃孤岛的小孩,周围一片汪洋,黑夜笼罩。我渴望见到每一个亲人,甚至自私地希望他们都要和我一样痛哭。
泪水里的盐分在眼皮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壳,一触就痛。原来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葬礼要搞那么大声势,现在才明白,那是因为失去至亲的悲痛太过巨大,需要很多人一起才能共同承受。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整日不绝的唢呐声、古老繁琐的仪式,不只是为了祭奠亡灵,更多的是对家属的慰籍。一遍遍地下跪、磕头、站起来,等等这些看似机械的动作,却能令痛苦慢慢消减。
02
我不知道世间有没有鬼神,但那天,一定是有个不怀好意的恶鬼在我头上盘旋。
早上刚起床,有个编辑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一篇文章要发,并让我准备几张照片,做配图用。这是我此生第一篇可以发表的文章,不由的心中狂喜,感觉身体都在微微发抖,我发誓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儿子起床晚了点,怕迟到,我开车送他去学校。回来后,一个人坐在餐桌旁吃饭,母亲在卧室叫我,说她叫不应对面床上的父亲,我赶紧跑进去,大声地喊:“爸!爸!爸……”却怎么都不应,摸他的手,还有温热。
120来了,他们检查过后,拒绝再往医院拉,催着我在死亡通知书上签字……
这只恶鬼不只是想简单地捉弄我,它是想撕碎我,在一个小时内让我从高山之巅跌向无底之渊。
第二天,我在自家院子的边上发现了一只猫头鹰的尸体;父亲经常喂的那只狗,产下的三只狗仔,全死了;我身边充斥着死亡的气息。
我真的想过死。
但最痛苦的不是我,是母亲。开始,我们把她安排住进医院,不让她知道父亲已经去世。想慢慢告诉她,慢慢让她接受。家人换着去陪她,怕她生疑,我却不敢去,我知道自己无法掩饰住悲伤。
母亲和父亲感情极好,互相依赖。我们把他们屋里的家具全换了新的,怕她睹物伤情。我们整天围在她身边,给她说话,大伯母晚上陪她睡一间屋里,怕她想不开。
而母亲除了睡觉、失神地发呆,就说一句话:“我能想的通,你们别管我!”
她只要求看了我给父亲写的悼词,说你们几个傻孩子总算知道你爸咱这个家出了多大力!她白天不哭,晚上我从门外边听到她在蒙着被子,小声啜泣。
母亲为我们而活。
一周年时,我们按照风俗要穿上孝衣去坟上祭拜父亲,母亲却不让我们穿孝衣,说马上就要过年了,别白花花的,影响人家心情。
两周年前后,我带她第一次去了父亲的坟前。母亲没哭,只是嘴里小声嘟囔:这老头儿,活着的时候受一辈子罪,现在躺这里享福了。
现在,母亲每天都很忙,做饭,种菜,还带着我的孩子——她刚满一岁的小孙子。小生命都是可爱的,一看到孩子,母亲总眼里含着爱意,脸上泛着笑意。
03
父亲没去世之前,我怕过黑夜,怕过人,怕过许许多多,但是后来,这颗曾经死过的心,不再害怕什么。
但,怕吃饭之前去厨房拿筷子,好几次已经数好了,忽然觉得不对,又重新放回去一双;怕接电话,接那些卖各种药的回访电话,我不知怎么回答,只得慢慢放下;我不唱关于父亲的歌,回避关于父亲的任何话题。
有次出差久了些,几天后,坐了一夜火车,早上终于到家。
坐在餐桌前,顿觉轻松了许多,这时母亲走了进来,我几乎要脱口而出:“妈,我爸呢?”又赶紧低头端起碗喝汤,不敢让母亲看见我的眼。
父亲这一生,我只见他哭过一次。
那是爷爷三周年时,父亲给爷爷奶奶及列祖列宗立了碑。在坟地上,我们举行了各种仪式,众多亲戚在一起拍了照片,然后大家有说有笑往回走。
父亲落在了最后,他回头看了一下爷爷的墓碑,走了几步,又停下回头看,终于忍不住,跑回来趴在墓碑前大声恸哭。
我当时是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突然这样。现在似乎明白了一些,生活中那么多苦,一个男人无处倾诉,唯有在父母面前才可以不顾颜面地哭;无论他们在与不在,我们都知道,那是世界上最疼你的人。
这三年,是我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三年,每逢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父亲,只有在他的坟头我才可以找到安慰。
父亲的三周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姊妹三个商量着怎么办这件事,母亲在旁边说;“人死如灯灭,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别浪费钱。”
可我们不忍,觉得不能搞得太过冷清,请来鼓乐,邀来亲朋,热热闹闹送父亲最后一程。
我知道,站在他的坟前,也像他站在爷爷的坟前一样,我会说不出话。
但我不哭,会在心中默念:爸,你走吧!别再管人间这些破事儿,下辈子找个好地方投生,别再那么苦自己,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肆意人生!
(部分图片来自秦军校)
作者简介
张元军,巩义人,七零后,一个喜欢写农民的农民。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牢记灾难,告慰逝者!!!
1、“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14年过去了,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总会想起那段记忆。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2、14年了,我们见证了废墟上的重新站立,也见证了中国力量勇毅前行。今天,缅怀逝者,祝福汶川!
3、14年前的汶川地动山摇,14年后的汶川坚如磐石------从救灾到重建,从震后到振兴,从悲情走向豪情,汶川14年,是沧桑巨变的14年!
4、山川抚平伤痕,汶川走向重生。祝福汶川,祝福中国! 山川永纪,浩气长存。
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间抚慰伤痛,也见证重生,往后岁月,风雨无阻,齐心同行。
6、14年前,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世人的心。灾难发生时那些悲痛的事迹,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铭记让我们一起缅怀历史,悼念遇难者,深切哀悼512地震遇难同胞。
7、跨越14年,感动仍在,热血犹温,致敬守望相助的中国力量,不辜负每一个初生的朝阳!
8、在汶川地震十四年之际,让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大爱无疆、震后重建的守望相助!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山川永纪,浩气长存!
9、山川永纪,山河永念!不论十四年前,十四年后,不曾忘记,不会忘记,致敬重生,愿安好!
10、14年,自强不息,浴火重生。14年,守望相助,山河焕新。伤痛不曾遗忘,更要勇敢前行。愿祖国山川无恙,国泰民安,山川永纪,浩气长存。
11、山川永纪,山河永念!不论十四年前,十四年后,不曾忘记,不会忘记,致敬重生,愿安好!
12、岁月抹去满目疮痍,抹不去疼痛记忆。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大爱无疆、震后重建的守望相助。祝福汶川,祝福中国!
13、今天是5.12汶川地震十四周年祭,伤与痛的裂痕处,爱亦生生不息。
14、祭奠,只为告慰天堂的亲人、我们活得很好。祭奠,只为让自己明白、如水平静的生活下,我们始终没有彼此相忘。
15、14年间,从救灾到重建,从震后到振兴,汶川在伤与勇中重新出发,祝福汶川,祝福中国!
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农历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怀乡最为迫切的时期,因为一年的辛苦为的就是在春节,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带去幸福和喜悦,而亲人之间的团聚,也大多数选择在过年的时候互相走动。
不过,想要回家过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里大大小小的亲人在等着自己,算下来怎么也得好几千元的开销才可以应付过去。这还不算,还有更多的村民的人情世故,在等着你去上礼随份子,一年下来腊月天办事的就蜂拥而至。
之所以会选择在腊月办事请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时期在外面的人都回来了,老百姓也农闲了,腊月天加上正月天刚好也是大家最为休闲的时候。这个时候办事请客,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而请客吃席自然就得随礼,这样的风俗玩的本来就是人情世故。
我是“正哥看生活”,和你一起追踪社会热点,感受百姓生活,解读人间百态。
1月14日,北方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山东菏泽某农村就有村民举办了一场,老人去世三周年的露天宴席。被宴请的大大小小的村民无一例外,都在被请的行列里,刚好当天又天降瑞雪,大家都只好冒雪吃席了。
从现场拍摄到的画面可以看到,在整个村道的路上摆放了很多的桌子和板凳,这些村民每十几个人围坐成一桌,一边缩着脖子一边就着满天的雪花,在吃着桌子上摆放的酒席,这样的场景不得不说太少见了。
如果说以前的人们为了一口吃的,可以在办事的时候吃一顿好的,大家随一点份子钱,热热闹闹吃一回席还算奢侈。那么现在这一桌的饭菜,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就再正常不过了,所以这下雪天吃席,吃的就是人情世故了。
这些村民人手一个山东大馒头,然后还夹着桌子上的菜肴吃了起来,就着酒席放在桌子上的纸杯里,应该是主家准备的酒水。不过在这样的天气里吃席,再好的菜肴也没有兴致了,光是冷飕飕的风就让人扫兴。
但是天气的恶劣并不影响吃席人数,在整个镜头画面里面,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张摆放在村道上的桌子,旁边都坐满了大大小小的村民。这些村民很自然的按照年龄段,分成了大小的十几桌子,自成一个小团体。
这就包括了年轻人在一桌,小孩子们在一桌,老人们在一桌,更小的孩子就跟着老人和中年人坐在一桌。但是每一张桌子上的菜肴,都是一样的品类和数量,足以让大家大快朵颐。
在农村如果说到吃席,那么首先让人想到的肯定就是上礼随份子了,这些钱是肯定要出的,不然主家专门准备了这一场宴席,只想着免费宴请大家就真的没有必要了。而宴请村民的目的,自然就是收礼钱了。
而所有的宴席都是经过成本核算下来,才会准备了宴请的名单和宴请的桌数的,这样一来普通的菜肴在农村,也就是一桌四五百元的成本。而一桌大概坐十个人,每个人上一百元礼金,那么下来就是有一半的收入了。
当然,这样的宴请风俗之所以会座无虚席,是因为在当地所有的村民都这样,今天东家请了后台西家请,再后天就有左邻右舍办事的请帖发来了,你不去还真的说不过去。
对于这些吃席随礼的村民来说,反正今天我家儿子娶媳妇你吃席上礼了,下一次你家出嫁闺女我就要随回去,这宴席肯定是要去吃一顿的。礼钱必须得上那么这吃席,就是把随的份子钱吃回来了。
难怪有网友调侃说:“不要说天上下雪了,哪怕天上下刀子,也得把随出去的礼钱给吃回来呀,不然就真的太吃亏了!”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不可否认有很多村民真的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山东菏泽发布视频的网友称:“我们一个邻居去世三周年了,我们这边的风俗就是这样,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这都是这样!”
河南一位网友跟帖留言称:“钱给了,不吃白不吃。”山东德州一位网友回怼:"错了,这种事不随礼,出殡才随呢。人情世故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
浙江一位网友留言称:“我们老公他们哪里都随,一周年三周年都办事,哪有不上礼的宴席,主家还不赔死。”辽宁葫芦岛一位网友回复:“我们这边都随礼。”广东一位网友回复:“我们这里三周年好像也随礼。”
湖南一位网友称:“回老家过年吃了两天席,又开始咳嗽了,随了礼钱不吃可惜,吃了又冻着了真的不合算。”看来,这全国各地都一样,不仅仅是山东菏泽有这样的风俗,而下雪天露天请客还真的很少看到。
现在农村很多村镇都有饭店,主家如果真的考虑周到的话,会提前通知村民到镇上的饭店用餐,而不需要冒着风雪在露天里吃席。这样的天气里一般身体弱的人去吃席,还真的要吃出病来了。
之所以主家要露天摆放宴席,无非就是为了省钱而已,同时也为了方便宴请村民。而这些村民守着家门口的宴席,想推脱也推脱不掉,只能乖乖出来吃席上礼随份子了。而上了礼钱就得去吃,不吃就真的吃亏了。
农村人的人情世故,说白了都是用礼钱来说话的,你给东家上了礼钱,东家没有给你上礼钱,你肯定会把东家记恨一辈子。这可不是所谓的风俗和人情世故说话,而是用利益来说话的。不在于上礼的钱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还礼。
大家对于这种农村下雪天露天宴请村民吃席的场景有什么想说的,你们当地也有这样的风俗吗?欢迎跟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