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宝地

老人整天睡觉什么预兆(老人整天睡觉什么预兆而且自言自语)

时间:2024-01-21 12:11:29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老年健康宣教】老年人的睡眠周期变化

老年人的睡眠周期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在睡眠方面遇到了各种问题。其中包括睡眠周期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以及如何应对它们对于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老年人的睡眠周期会发生自然调整。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模式往往会变得更加碎片化,这意味着老年人可能会在夜间多次醒来。此外,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也可能会有所减少,通常每天可能会少于7小时。

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是生物钟的变化。老年人的褪黑素水平往往会下降,这可能导致他们早睡早醒。此外,松果体对于光线的反应也会发生变化,使得老年人更难以入睡和保持睡眠。

另外,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也可能对睡眠产生影响。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针对老年人的睡眠周期变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健康状况。

首先,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日间小睡,尤其是在下午。这有助于维持夜间睡眠的连续性和深度。

其次,老年人应该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应该尽量保持一致的睡眠时间表。这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老年人应该注意睡眠环境的设置。卧室应该保持安静、凉爽、黑暗,并且尽量避免噪音和干扰。床垫和枕头应该舒适,以帮助老年人保持舒适的睡眠姿势。

另外,老年人应该避免在睡前饮用含的饮料或吃大量食物。这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影响睡眠质量。此外,老年人应该尽量不在睡前进行刺激性的活动,如看电视或使用电脑等电子设备。

最后,老年人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放松技巧和药物治疗来改善睡眠问题。例如,松弛训练、冥想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如果睡眠问题严重且持续存在,老年人应该考虑与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人的睡眠周期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蹊跷!老太太每天自言自语说胡话,医生:子女们忽略了一个细节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浙江新闻

转载请注明全部来源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收治了一位84岁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家人表示,老人的病很蹊跷,一整天总是在自言自语地说胡话,到了晚上也不睡觉,还在不断地说话。至于和谁说,家里没人知道。两三天以后,女儿觉得情况非常不对劲,这才送到了医院。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医生的前期筛查,老人的这种症状,属于老年谵(zhan第一声)妄的一种表现。而导致这种病情发生,一般是用了错误剂量的感冒药!经询问病人,果然不出医生所料,原本一天吃两次、每次吃一片的药,老太太吃了三倍的剂量。

医生表示,这样的大剂量,即便是健康的成年人,都会受到一定的药物影响。而上了年纪的人,代谢等功能都会比正常的成年人弱很多,影响自然更大。

事实上,服用错误剂量的药物所导致的老年谵妄,并不仅限于感冒药。医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子女认为,如果老人身体有不适,只要带去看过病就好了,往往会忘记最后一步,那就是叮嘱老人服药的剂量。在此,医生提醒大家,如家有老人服药,千万要叮嘱好,切莫过量服药。

老年人经常嗜睡,别大意,或是这3种疾找上门了,需重视

大家都知道,睡眠对健康有着不能取代的重要意义,只有在充足睡眠的情况下,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为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也正因如此,我们已经养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好习惯,科学建议成年人睡眠时间应当维持在6-8小时左右。

不过,这一数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全身各个器官功能也在不断下降,而且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范围相对较少,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往往或有缩短,每日保持5-7小时左右的睡眠,就足以满足身体需求。

而且,在生活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有很多老年人都存在睡眠时间过短、失眠早醒等问题。

当然,也有部分老年人在生活中容易困倦,这往往是受到了过于劳累、夜间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

但是,如果老年人夜间睡眠质量较高,白天仍然犯困,甚至是达到了嗜睡的地步,这可不是一个好的表现,而是疾病已经找上自己的信号。

比如以下三种疾病出现后,老年人就容易犯困: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疾病最为典型的症状是打鼾,但与普通的打呼噜不同,患者每晚睡眠过程中,打鼾往往存在间隔,每次呼吸暂停超过了10秒以上。

如果在每晚过程中,呼吸停止反复出现了30次以上,就可被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类疾病患者看似可以进入睡眠,但是由于氧气吸入不足,所以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所以,患者表现为了白天出现困倦或嗜睡感,他们可以立刻入睡且无法控制;

2、脑梗:这种疾病指的就是向着患者大脑供血的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狭窄,又或者是突然有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供血氧不足坏死,继而诱发了脑梗。

有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近80%脑梗患者在病发前的半年,都出现了睡不醒、嗜睡、频繁打哈欠等症状表现。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患者脑动脉已经十分狭窄,大脑组织供血不足,继而产生了嗜睡感,同时患者还会伴随头晕目眩、经常头痛、记忆力和注意力双重下降等症状表现;

3、糖尿病:如果老年人在困倦的同时,还伴随了全身疲惫、乏力等症状,也可能是糖尿病找上自己的信号。

因为糖尿病的病发机制,就是患者胰岛功能受损或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只能调动机体原本储存的肝糖和脂肪燃烧供能,且糖尿病还会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问题;

所以容易让老年患者产生疲惫、困倦感,并伴随吃得多、身体消瘦、喝得多、尿多等症状表现。

总而言之,老年人嗜睡并不是一个好的表现,因为人每日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有限,在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之后,就应当是头脑清醒、体力充沛的状态。

如果老年人近期非常爱睡觉、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状态,就应当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筛查。

老人在临终之前,常会出现这六种征兆,子女们早知早好,别留遗憾

随着疫情全面放开后,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大规模感染,随着国内感染人数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被感染,有基础疾病的人被感染,重症患者的增加,医疗系统压力的增加,死亡人数也将逐步增加。

看看最近的报道,仅在12月23日当天,就有4位院士因病去世,最年轻的才57岁。

在疫情当下,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防疫药品依然是一药难求,疫情刚开始时是哄抢退烧药、感冒药、酒精、消毒水,如今XBB变异毒株或将入境,全网又开始哄抢蒙脱石散和补液盐。防疫药品问题没有解决,如今又出现了殡葬“黄牛”。

殡仪馆火化需要预约排队,据北京的网友吐槽,因近期死亡人数居多,导致北京好几家殡仪馆都需要排队预约火化,排队至少要等到一月初左右,不仅如此,殡仪馆的冰柜全部爆满,很多逝者都没有地方存放。

不少市民苦等了好几天也没有位置,没办法只能把逝者拉回家中。目前不仅北京火化如此,全国很多地方的殡仪馆都出现了排队的现象,就连一些县级殡仪馆也是如此。

很多人把这个情况怪到了疫情头上,虽然老年人很容易感染新冠重症,近期因新冠死亡的也都是老年人为主,但也不能把所有事情全部归责于新冠。

就算没有新冠疫情,每年冬季,也是感冒的高发季,更是死亡高发期。

我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今年也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冬季因为天气寒冷多变,室外气温低,室内温度高,一冷一热非常容易感冒,所以冬季本来就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根据2015年南京统计的数据表明,死亡人数在12月和1月份最多,占全年死亡人数的9.86%和9.25%,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大的元凶。

老年人本来身体素质就不如年轻人,而且老年人一旦到了岁数身体各个机能就开始衰退,容易引发各种基础性疾病,所以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只要免疫力稍差一点、体质稍弱点,就很容易感冒,感冒后就容易诱发身体原有的疾病,一些身体本就不好的老人,扛不过去就直接因病去世了。

很多子女都认为老人去世的太突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昨天人还好好的,睡一觉后突然就下不了床了,卧床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让人措手不及,倍感难过。

其实人在临终前,是会出现很多“征兆”的,身体也会发出各种信号来提醒家属们“我快要不行了”,这些你们有了解过吗?

当人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反应,如果我们能及时了解每种反应所代表的含义,早点察觉出病人的异样,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也不至于徒留遗憾。

今天我们来一起谈谈关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给大家简单科普下相关的“冷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

一、家属们注意了!一旦老人出现这种症状,就说明老人离死亡不远了

生活中不知大家是否遇到或听说过类似的特殊情况:

明明老人已经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身体极度虚弱,吃不进饭,也喝不进水,所有人都在等待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老人在第二天突然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甚至一些卧床多年的老人,能够坐起身来,有些还能扶着床下地走两步。

就当大家以为老人扛过来,病情逐步好转之时,突然间老人再次倒下,如同昙花一现,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为什么老人会出现这种离奇的状态?

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回光返照现象”。

对于“回光返照”一说,有人说是老人放不下尘世间的眷恋,不愿意离去;也有人说是老人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等待未归的儿女归来,看最后一眼后才愿意安心;也有人说老人这种症状是药物最后的刺激导致,刺激的效果过后,人也就不行了。

回光返照并非人们杜撰出来的经历,在医学上确实有回光返照一说。按照医学上的说法,回光返照是指人在去世前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突然出现反常的清醒状态,可能之前不能喝水吃饭,突然间变得食欲大增;之前精神萎靡不振,突然之间变得容光焕发;之前卧床不起,可能突然间能扶着下床走路。

二、回光返照现象并非迷信,背后有科学依据。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些反常的症状,是因为人在临终前,身体的各个机能逐步退化,体内的细胞也开始逐渐死亡,身体的内分泌变得异常紊乱,器官也相继衰竭,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求生欲。

当大脑接收到这种求生的信号时,就会开始想办法,于是大脑就会下意识地控制身体,让身体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来控制血液的流动。

这个过程中人体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多不寻常的举动,其实说白了就是人体本能的求生欲控制着肢体做出的一些让人震惊的行为罢了。

比如在一些地震、火灾中,我们经常听到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在地震中不被掉落的巨石砸中,把孩子紧紧护在胸前,用自己的后背为孩子撑起了“保护伞”,等到救援人员把人从倒塌的房屋下挖出来时,母亲的后背早已血肉模糊,脊骨早就断裂,但是母亲彷佛感觉不到疼痛一般,依然呈现出弯腰的姿态。

人在受到危险的那一刻,力气会突然变得很大,这是因为人的求生本能被激发了出来,从内分泌的角度上讲,这是人体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使肌肉力量上升,神经更加敏感。

当然这些临终的老人也是如此,人在临终的那一刻,虽然身体各个机能开始逐渐衰败,但大脑还是在飞速运转的,有些病危的人会下意识产生“我不想死”的强烈求生欲。在医院里,不少患有癌症的人,在临终前都会拼命拉住亲人的手,祈求亲人“救救自己”。

就是因为人体内的激素在作怪,它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在短时间内做出类似的“应激反应”,所以才会让家属们恍惚间觉得垂危的病人“病情好转”,但是这种应激反应是短暂的,持续的时间有限,当体内激素耗尽后,大脑也就彻底失去了下指令的能量,人的生命也完成走向了终结。

所以回光返照也可以理解为老人们身体做出的最后挣扎,这种挣扎不会持续很久,往往最多十几个小时或者不到一天。

三、除了回光返照外,生命临终前,老人会有哪些征兆?

家人们可以多留一下,如果家中老人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那就说明时日无多了,请好好珍惜这最后的一段时光,好好告别,完成老人的心愿吧。

1、生命临终前,人的各项身体机能也会慢慢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些手脚冰凉怕冷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手脚发热的情况。也有些老人临终前会说心里发热,想要吃凉的东西,一些病重的老人可能在最后会吵着要吃冰棍,也有些老人会突然觉得全身发冷等。

2、老人们在弥留之际可能会情绪突然高涨或者萎靡不振,情绪高涨可能会出现不停地说话,大笑亢奋的现象,萎靡不振则是会出现不吃不喝,不想搭理人,只想一人独处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会出现精神错乱,会胡言乱语甚至乱发脾气,这时家人们一定要多包容。

3、有些老人也可能会出现半梦半醒的状态,分不清梦境和现实,醒来后可能会痛哭流泪,也可能会告诉家属们自己见到了父母和已经去世已久的亲人,脑海中或许也会有走马灯一样的画面闪现。

4、临终时,有些患重大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因为器官的衰竭,人体肛门附近的括约肌也会变得松弛,病人们无法控制肌肉收缩,所以大小便也掌控不了,这个需要家属们多留意,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净身”,意思就是说人在临走前会把身体内的所有污秽之物全部排泄干净,干干净净的上路。

5、也有可能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比如我爷爷临终前在家几乎都处于昏睡状态,后来也是因为陷入了半昏迷状态,才反应过来人可能不行了。其实不是因为病人们没睡够,只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都在衰退,可以说是接近衰竭了,此时人的呼吸会变慢,意识和神志也会开始变得模糊,是不由自主的就想睡觉。

6、最后一个就是上述介绍的回光返照。可能病人们会突然间变得容光焕发,生龙活虎的,看上去就像健康人一般。其实这是身体再做最后的“抵抗”,最终还是会油尽灯枯,走向生命尽头。

四、如果老人在家中去世,家属正确处理流程是什么?

老人在家已经确认死亡后,接下来正确的处理流程是什么样的呢?

一位在殡仪馆工作的师傅告诉我:当老人在家去世后,家属们先别着急哭,立刻用棉花或者纱布团塞住死者的肛门和口鼻,否则体内的排泄物和气体就会流出,这并不是不尊重老人,而是让老人走的更加体面。

那么具体的流程我们来一起看看:

1、当确认老人死亡后,先用棉花塞住肛门和口鼻。

用棉花团或者纱布团塞住死者的口鼻和肛门是一种流传至今的入殓手法,在古代时就已经存在。一些有经验的入殓师或者医生在人死后,也会以这种看似不体面的方式来操作,以免死者身体里的有害气体通过口鼻、肛门排出体外,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腐烂的体液流出,用这种方式能让死者走的更加有尊严、体面。

2、简单地给老人处理干净后,联系殡仪馆上门接运遗体。

如果是常年在家卧床的老人,要是身上扎得有针管或戴的有氧气罩之类的东西,可以提前帮老人去掉,要是身上有血迹之类的也可以帮老人擦干净,尽量让老人干干净净的离开,处理完如果决定把老人遗体先寄存在殡仪馆,就可以联系他们上门接运遗体即可。

如果决定把老人暂时存放在家里,那一定要租借一个冷藏棺材,因为人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慢慢地开始腐烂,腐烂同时也会散发出一些有毒的气体,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会加速遗体的腐烂。

要是老人身前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且家里空间悠闲,家中还有孩子或其他老人,建议还是存在殡仪馆比较合适。

3、在殡仪馆把遗体接走后,家属们及时给亲朋好友发送讣告。

在殡仪馆把老人遗体接运走后,家属们要给亲朋好友发讣告,讣告一般是向亲朋好友们告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在遗体告别仪式之前发出,以便亲朋好友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在出席葬礼前有一个安排,比如送花圈、花篮、挽联等。

如果老人生前还在工作,那么也要及时通知一下老人的单位,有些单位有专门的治丧部门可以协助家属一起来处理后事。

4、向社区卫生所报备,办理老人的死亡证明。

殡仪馆有规定,在遗体火化前家属们需要拿到老人的死亡证明,之后殡仪馆才能安排后续的火化事宜,所以如果老人是在家中正常死亡的,且家属们对老人的死亡没有任何疑义,那么家属及时去辖区社区进行报备。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具的《居民死亡推断书》(每个地方名称不一样),之后家属拿着这个证明去附近医院保健科换取正式死亡证明。

这个属于人生中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证件,家属们一定要提前办理好,以免耽误遗体火化。

筹办葬礼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情,家属们最好也给工作单位请好丧假,以免耽误工作,有的工作单位可能要求出具老人的死亡证明方便日后丧假报销,家属们在办理好老人死亡证明后最好多复印几分备用。

5、与殡仪馆沟通老人身后事的处理和遗体的火化流程。

待所有的文件都办理齐全后,家属可以跟殡仪馆商量老人身后事办理事宜,包括购买墓地的相关咨询,也可以直接找殡葬一条龙服务,让他们为老人准备好寿衣、寿盒。

一般在殡仪馆来家中接运老人遗体时,殡仪馆工作人员就会给家属们介绍殡葬一条龙的服务内容,包括葬礼全部流程、葬礼期间需要注意的什么事项、葬礼期间家属们需要准备的什么东西等,如果家属们觉得满意,可以直接采用。

接下来就是跟殡仪馆预约老人遗体火化的时间,一般来说人死后,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都需要停灵3天再下葬,即便老人遗体寄存殡仪馆也是需要等3天才开始告别仪式。而殡仪馆几乎每天都有遗体火化的,时间非常紧迫,为了给老人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火化,家属们最好提前跟殡仪馆预约。

6、火化完成后,领取老人骨灰进行安葬。

在老人遗体火化时,一般亲朋好友都是在悼念大厅里等候,火化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广播提醒家属们去装殓老人骨灰。

这个环节结束后,整个葬礼也基本到了尾声,家属们可以提前为老人买好合适的骨灰盒、墓地、缴纳好相关费用后安排墓葬。

有的地方风俗是在人火化后需要寄存骨灰3年,3年到期后才能入土为安,家属可以把骨灰带回家供奉,也可以直接寄存在殡仪馆里,这个看家属们自己决定。

7、处理老人户口和存款等相关事情。

如果老人生前还有一些存款或可以领取丧葬费、抚恤金的话,建议先不要去派出所注销老人的户口,先办理好老人抚恤金、丧葬费等资金问题,要是老人生前银行卡里还有存款,家属们先去银行把老人卡里的钱取出来。

所有跟钱有关的事情全部办好后,家属可以带着老人的死亡证明、老人身份证、户口本、去当地派出所进行注销户口。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人死后注销户口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公民死亡一个月内办理,如果超过了时间,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节,给予治安行政处罚。

写到最后。

老年人是新冠肺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因为上了岁数之后,免疫力本身就比较低,更可能会让病毒趁虚而入,并且老年人还可能会出现沉默式缺氧的情况。

在疫情当下,子女一定要重点关注家中老人的身体情况,除了常见的症状外,最好定期为老人监测血氧饱和度。

如果是已经身患重病且情况不乐观的老人,如果感染上了新冠,家属最好第一时间把老人及时送医治疗,不建议在家擅自服药治疗,不要抱有那种“破罐子破摔,反正也活不久”的想法去对待这些即将临终的老人。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关爱这些特殊群体,尽可能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即将离世的老人能走的安详和体面。#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资料:

[1]《濒死时会出现哪些征兆,该如何处理?》.吉大一院宁养院. 2014-11-25

[2]人临终时有无回光返照[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6:36-37.

[3]《如何判断老年人即将去世,老人临终前的种种征兆》.黄昏老年网.2018-12-25

老人白天爱打盹可能预示痴呆

老年人白天打盹在衰老过程中是很正常的,但它也可能预示着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痴呆症。根据一项新研究,一旦被诊断出痴呆症或其常见前兆(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打盹的频率和/或持续时间就会迅速增加。

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共同完成。研究表明,痴呆症可能会影响大脑关键区域的促醒神经元。这与老年人白天小睡只是为了弥补晚上睡眠不足的理论相悖。

相关研究3月17日发表于《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痴呆症》。

“在调整夜间睡眠的数量和质量后,我们发现,白天过度打盹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仍然存在。”论文合著者之一、UCSF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的Yue Leng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追踪了1401名老年人的数据,这些老年人被芝加哥拉什阿尔茨海默氏症中心的“拉什记忆与衰老项目”跟踪了14年。这些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81岁,其中大约3/4是女性,他们佩戴了一个类似手表的设备用于跟踪其行动。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每一次长时间不活动都被定义为打盹。

每位参与者每年连续佩戴该设备14天,每年接受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以评估认知能力。在研究开始时,75.7%的参与者没有认知障碍,而19.5%的参与者有轻度认知障碍,4.1%的参与者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

对于没有出现认知障碍的参与者来说,白天打盹时间平均每年增加11分钟。在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后,这一时间达到24分钟;在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后,这一时间达到68分钟。

研究人员观察了24%的参与者。他们在研究开始时认知能力正常,但6年后患上了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人员将他们与那些认知能力保持稳定的人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打盹习惯有所不同。与每天打盹不到1小时的参与者相比,每天打盹超过1小时的参与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高40%;每天至少打盹一次的参与者比每天打盹少于一次的参与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高40%。

这一发现证实了Leng于201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的结果,即每天午睡两小时的老年人比每天午睡少于30分钟的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概率更高。

研究人员表示,UCSF其他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可以解释打盹现象的增加。该研究将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死后的大脑与没有认知障碍的人进行了比较,发现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人大脑中有3个区域的促醒神经元较少。这些神经元变化似乎与tau蛋白缠结有关——tau蛋白缠结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标志,其特征是酶的活性增加,导致蛋白质错误折叠和结块。

“我不认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得出具有因果关系的结论,即打盹本身导致了认知衰退,但白天过多打盹可能是衰老加速或认知衰退的信号。”Leng说,“未来的研究将会非常有趣,即探索打盹干预是否有助于减缓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文乐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10.1002/alz.12636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