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好事还是坏事)

时间:2024-01-25 04:28:36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八:乙肝的传播途径

截止2022年7月,中国约有86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科学地认识和确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身健康状况、传染源作用和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是正确对待和处理相关问题的前提。

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和血液里的完整成熟的病毒含量成正比。乙肝携带者体内病毒最少的为0(这是因为仪器的精度已经无法检查出血液里的HBV DNA),多的甚至可达到10的13次方。成熟的完整的乙肝病毒在血液里大约占到1/10000。所以每个乙肝携带者体内的病毒浓度也大不一样,传染性也就大不一样了。值得注意的是:表面抗体阳性的人不代表没有传染性,无症状的乙肝携带者也不代表传染性弱。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很多,包括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接触传播。

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等,均可传播乙型肝炎。血液传播是乙肝的传播最主要的一种途径,理论上只需0.001毫升血液就可以传染上乙肝病毒。因此对血制品应用的原始血液材料和献血员均应用敏感的方法进行筛选,以防止血液和血制品的传播。

医源性传播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大量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引起的感染。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镜检查、针刺、纹身、甚至工作人员的手而传播乙型肝炎。国内外因针灸或针刺传播乙肝的实例也不少见。医务人员在乙肝的传播中亦不应忽视,医务人员不仅有受到HBV感染的一面,也有传播HBV作用的一面,但只要严格实行预防措施,也是可以避免的。

母婴传播。包括孕妇带毒者可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乙肝母亲通过哺乳对胎儿的感染。

婴幼儿时期的传播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没有完全形成,一旦感染乙肝就无法清除,几乎必然慢性化,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宫内传染的可能性<5%。现阶段我国的婴儿的预防措施得当。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已被大量流行及血清学调查所证实,其传播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乙型肝炎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家庭或集体单位成员中有聚集现象。含HBV的血液、唾液、乳汁、等,可能通过口腔、食道粘膜破损处等途径侵入而感染。另外由于HBV的排出对外界环境形成广泛而严重的污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因接触外界环境中的HBV而经皮肤或经口感染,被含HBV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食物,饮水或生活用具等媒介物,通过间接的方式亦可经口摄入,经口腔和食道粘膜破损处感染。

近十多年来,国外许多学者相继开展了异性间的性接触引起乙肝病毒传播的研究,结果表明,异性间的性接触是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方式。过去曾经报道的不明来源的成人乙肝病毒中,估计大部分是由于异性接触引起的。国内虽然尚缺乏类似调查研究资料,但丈夫或妻子患乙肝后分别传播给对方的比例占15%左右。

吸血昆虫(如臭虫,蚊子和虱子等)传播已受到注意。经实验研究证明HBV在这些昆虫体内不会增殖,只是具有机械性携带作用,但其携带的病毒的量有限,传播的病毒的量很少,一般可以忽略。

(明日更新: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九:乙肝是如何转变为肝硬化的)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评论,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乙肝疫苗会失效,没有抗体需及时补种

6月9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发布《2023年4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病例和死亡情况》。其中,乙型病毒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新增病例11.64万例,仅次于流行性感冒。

众所周知,乙肝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约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患者多达上百万人。因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28岁的陶女士在前段时间的乙肝五项检查中发现,自己的乙肝表面抗体呈阴性状态,也就是说,她的乙肝疫苗保护力“过期”了。

我国在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就要接种乙肝疫苗。记者经调查发现,同样是在出生时接种了乙肝疫苗,在同年龄阶段的人中,有些人检查依然有抗体,而有些人却像陶女士一样,体内乙肝疫苗失效了。

我国曾是乙肝病毒感染高发区,近40年来,针对乙肝防控,我国在预防接种、血液筛查、诊疗服务的监管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通过多年免疫规划的实施,我国儿童乙肝防控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仅靠出生时接种的3针乙肝疫苗就万事大吉了吗?成人群体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何选择乙肝疫苗,使用多大剂量等问题,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

成年后,你接种过乙肝疫苗吗

在我国,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很低。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59岁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35%,而且城市高于农村,年龄越大,接种率越低。2014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29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也仅为38.2%。

虽然很多人出生时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但常常忽略了乙肝疫苗注射后产生的抗体并不是终生有效,随着时间推移,人体内的乙肝抗体会逐渐下降或消失。而且,乙肝抗体产生保护作用的时间也并不固定。“乙肝表面抗体保护作用的时间因人而异,与其在体内浓度和每个人的免疫反应有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剑认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疫苗后产生的表面抗体,其有效浓度可以维持5~10年。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显示,我国目前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高达86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为2000万-3000万例,肝硬化和肝癌的人数约为270万。乙肝的传播方式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除此之外,修足、文身、扎耳洞、医务人员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容易造成乙肝传播。

乙肝疫苗最主要的意义是保护未成年人。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也有3%-6%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乙肝起病隐匿,大多数人在感染乙肝病毒时,并不出现明显的症状。即使是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症状。乙肝感染后易转为慢性,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易传染、病程长及难根治等特征。在中国,乙肝是负担很重的一种疾病。据估计,我国有2800万例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但目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仅约350万例(占比12.5%),87.5%的慢性乙肝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张剑表示,随着时间推移,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多年后,当其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体内表面抗体的浓度”。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提纯的乙肝表面抗原。注射乙肝疫苗后,身体可产生高水平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当血液中出现了乙肝病毒时,表面抗体能刺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激活后能够及时灭杀病毒,保护机体不受乙肝病毒侵袭。张剑认为,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疫苗后,95%以上的人,体内会产生高浓度的乙肝表面抗体。

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成人的接种对象包括:所有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18岁以上人群,及所有自愿接种乙肝疫苗的18岁以上人群。也就是说,只要你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乙肝抗体阴性,不论多大年纪,都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对于成人群体来说,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抗体需要检查乙肝五项指标,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首先看乙肝表面抗原:如果定性检测为阳性、或定量检测值>0.05IU/ml,表示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再接种乙肝疫苗也是无效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其次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定性检测阳性,一般不需要进行接种,但是这种检测方式无法知晓表面抗体的浓度大小及其对人体保护作用的强弱。因此最好能够进行定量检测。在定量检测中,当表面抗体值>10mIU/ml时,定性检测即可表现为阳性,但是结合我国的流行状况,一般认为表面抗体达到100IU/ml以上会起到比较强的保护作用。因此,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在10-99mIU/ml,这属于“低应答”,可以考虑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如果五项指标全阴性,或者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则称为“无应答”,即体内无乙肝抗体,那么需要进行3针全程序的乙肝疫苗接种。

尤其是对于以下4类高危人群,世界卫生组织乙肝检测指南建议开展接种后检测:乙肝患者的家属;长期需要使用血液制品的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高风险的职业人群(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等);免疫力弱的人群(如艾滋病毒感染者)等,每年接受一次乙肝表面抗体检测。

如何选择乙肝疫苗

不论儿童还是成人,只要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又符合注射的条件,都要完整打完3针疫苗才起作用,并且需要按时接种。乙肝疫苗的3针中每一针都发挥不同的作用,只有完整注射才能有保护作用。不完整注射可能会使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过低,或者没有产生抗体,达不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在注射完乙肝疫苗后,也需要复查乙肝五项指标,以判断是否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疫苗接种后,大概有5%左右的人对乙肝疫苗是无反应的。主要见于40岁以上、肥胖、饮酒、接受血液透析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者。

张剑表示,通过国家质量检验的乙肝疫苗,都可放心接种,无须特别选择。关于疫苗剂量,我国《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里早已明文规定,成人注射20μg的乙肝疫苗才能达到保护的效果。

张剑建议,在接种完第3剂疫苗后1个月,可以检测血清表面抗体浓度,以明确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浓度。少数人在接种完3剂疫苗后没能产生表面抗体,可再接种1剂60μg或3剂20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种程序后1-2个月时,再次检测血清表面抗体浓度。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剂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202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成人普种乙肝疫苗对减少乙肝病毒相关疾病负担具有很大意义,不仅可以降低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还可进一步减少暴发型肝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和乙肝相关疾病死亡风险。(见习记者 陈晓)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235阳性?这个乙肝五项检查结果怎么看

乙肝两对半提示1235项阳性,也就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e抗原和核心抗体4个阳性。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肝病专家杨丽华表示,1235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当中,不太多见、也不少见的一种情形,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急性乙肝恢复期,同时在产生抗体的情况。事实上,更有可能是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不同亚新或者病毒产生了变异。患者感染了至少两种乙肝病毒亚型,其中有一种被人体清除后产生了相应呢抗体,但是这种抗体不足以清除所有的变异或者亚型的病毒,因此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依然阳性,说明病毒依然在复制。出现这种情况,建议系统系统的检查一下,包括肝功能、肾功能、B超、甲胎蛋白、乙肝病毒DNA,有问题及时抗病毒治疗,没有问题也要注意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检查指标全面解读【注】以下称:乙肝表面抗原为1,乙肝表面抗体为2,乙肝e抗原为3,乙肝e抗体为4,乙肝核心抗体为5。乙肝表面抗原的数值越大,则更为确定患者感染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体的数值越大,则更为确定患者未感染乙肝病毒;乙肝e抗原的数值越大,则代表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愈加活跃且传染性更强;乙肝e抗体的数值越大,则代表患者体内的病毒越少且传染性越低;而乙肝核心抗体的检查数值大于正常值则表示患者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正处于乙肝病毒的恢复期。

专家提醒:检测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有一个动态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判断病情的时候,需要结合多次的结果进行一个对比,来明确乙肝是否需要治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