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圆形集对称、和谐、均衡、完整于一身,它的形式美是任何图形都无法完备的。圆的美,是举世公认的。钱钟书说"形之浑整完备者,无过于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也曾明确的指出,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无论是团花,喜相逢还是圆寿纹,他们都被选择以形式最美的圆形呈现。然而对于圆形剪纸造型的研究,不应局限在它的形式结构上,探究它的文化内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如此,才能挖掘它的深层价值,准确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圆"在中国人看来,关联着特定的文化观念。圆形装饰纹样的形成,有其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背景,它们是圆形纹样存在的基础,活动的舞台。中国人民对圆的选择是有意识的追求,"中国人对圆形美的认识是由最初的简单模仿,到后来有意的精致设计,圆形在意识形态中逐渐发生变化,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的象征。"圆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具有多重文化含义。
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人生哲学、追求的人生境界,都是一种圆。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是因为"圆"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蕴含,才使圆形造型图案在剪纸
艺术中广泛流传,一直沿用,并最终成为一个极其精神内涵的,具有民族意义的符号。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团圆之圆圆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着团圆。中华民族是一个尚圆的民族,这不仅能从众多的民俗用语,如解释谎言叫圆谎、圆场,处事周全叫圆融,逢年过节称团圆,夫妻合葬叫圆坟,团圆节食圆子、汤圆,中秋节用圆形瓜果月饼祭圆圆的月亮,文学创作喜欢大团圆结局中体现出来,而且,最能反映民俗心理的民俗节日都是以团圆为主题的。我国许多传统的民俗节日,都是为团圆而设计,以团圆为目的。除夕夜团圆饭,元宵节汤圆,中秋节团圆饼,都离不开一个圆字,都要求阖家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这种团圆意识依附于我们的思想感情,伦理道德,宗法关系,审美心态,习习相因,代代相传,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处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如此崇尚团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中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血缘,亲缘关系的以宗族为基本社会结构的国家。在这种结构形式的家庭中,有着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人们重视亲情,血缘联系,尤其重视家庭团聚与家族的繁荣兴旺,竭力追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这种重聚合轻离散的观念也是传统节日民俗中团圆主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团圆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团圆,渴望幸福美满的人生,恰恰是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中极富民族特色和人性魅力的所在。团圆意识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标识。由传统节日团圆主题所形成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特民族心态,"人间骨肉,同此团圆"的深切民族心理,至今还深深的影响每一个中华子孙,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心理屏障。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对民间美术的影响是深层原因,那么受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民俗活动,民俗心理则是民间美术造型发生的直接原因。因为,中国社会的阶级划分导致两种文化的存在,统一的国家制度又使两种文化互相影响,民俗文化的形成受到主流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明显的表现团圆主题,是民俗心理选择的结果,它必定表现在为民俗心理代言的民间美术创作中,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民间剪纸中的尚圆造型。
圆满之圆圆还有圆满之意,它代表了中国民众心理的祈盼,一种吉祥、幸福人生理想的追求。中国民俗文化专家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说:"中国民俗文化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特征,即对和合圆满的理念追求,中国民俗文化把"圆"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来对待。"可见,对圆满人生的追求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这种"圆满"观的形成与在中国深入人心的佛教有很大的关系。佛教中的"圆融"观念是中国佛学者把印度的圆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圆观念的文化内容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在佛教中,圆融就是大圆满、非常圆满,包括慈悲、智慧、三昧、吉祥、福德功德、归依、赞叹等十种光明。如果把它引申展开,就是全部的佛法。
佛学在中国的普及对民众圆满人生观的形成影响很大,因为佛教的教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人生圆满的智慧。佛学者曾解释道:"佛教即是佛陀对于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即佛教是教会人们怎样去追求一个完美的人生,怎样使自己的人生达到大圆满。在教育无法普及的古代,佛教的人生观成为中国民众的精神支持与向往,对"圆满"的向往就像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民间剪纸的创作和欣赏。
在一系列的岁时节令,婚丧寿诞的民俗活动中,民间剪纸艺术家创作出不同形式的圆形剪纸作品,寄托他们的对生命、繁衍、欢乐、圆满、幸福的祝愿,并积淀形成了一系列的吉祥纹样,如团花、富贵不断头、五福捧寿、福禄寿喜等,在造型上体现繁荣与圆满,在内容上追求吉祥如意,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太极之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圆"还与"太极"有不解之缘。易学中,"太极"即是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是天地宇宙世界万物之本源。"道"与"圆"相关联,"道"的重要规律是循环往复,遵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法则,与"圆"无穷无尽,无始无终,流转变化,完美和谐的特点密切相关。《淮南子-精神训》中有:"始终若环,莫得其伦,此精神之所以能等假于道也。" 在易学史上,很多人都尝试用一种图去表现它,明代时最终确立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圆形"太极图"。太极图为什么以圆之体来呈现?王夫之《思问录外篇》说:"太极,一浑天之全体。","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也,非有匡廓也……取其不滞而已。"也就是说,太极何浑全,不可分割,故以圆来描绘;太极乃体气充凝,运转不息,所以似圆。
以太极之圆为基本结构的圆形剪纸造型蕴含的文化含义有三:首先,它代表了具有生命力的圆形结构。太极图的外圈是一个大圆,它昭示着具有生命力的圆形结构。太极思维认为,万物起源于混沌的状态,太极八卦还刻画出了一个混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64 卦的进程。
《老子》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是指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动物器官,老子把它比喻为能够孕育万物的"道",而"道"是存在却无法看到的"大象无形",最后以"圆"来表示,可见太极之圆是无限生命力的象征。其次,它代表了对事物发展之循环规律的认识。《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大曰逝,逝曰返。"把万物的发展规律作为一个循环的过程,《周易》也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把大自然的运行看做一个循环系统。可见,太极思维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发生→发展→消亡的圆形运动规律。最后,"S"阴阳相负形代表了中国的传统阴阳协调观念。
阴阳观念是中国人的基本哲学观念,古人认为一切现象都以正反两个方面呈现,如日光的向背、气候的寒暑,就用阴阳这一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相互消长的势力。《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太极图也表现为阴阳相守,肯定了阴阳之矛盾势力是存在于一物中的两个方面。太极图及其代表的阴阳八卦观念对我国的民间剪纸造型影响很大,其造型之圆在民间剪纸中被广泛应用,其内涵也被继承其中。
结语:民间剪纸中的圆形造型主要可以分为圆形组合纹样,圆形文字纹样,圆形人物纹样和其它纹样类,他们主要具有造型的完美性,装饰性,构图的程式性,表达的寓意性,民俗的实用性的特征。它们还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为对圆满之圆,团圆之圆,太极之圆的体现。民间剪纸是在民俗中生发和成长的艺术形式,其圆的造型形态也体现出了民俗实用性特征。圆形剪纸造型的"圆"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即对圆满人生的向往,对团圆的热衷,而且,还体现了中国民众朴素的传统哲学太极阴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