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星座配对

生长最快的淡水鱼(生长最快的淡水鱼是什么鱼)

时间:2024-01-16 10:12:02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罗非鱼“粤闽1号”长速快雄性率高,产业前景好

品种名称:罗非鱼“粤闽1号”(品种登记号:GS-04-001-2020)技术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福建百汇盛源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亲本来源:该新品种以2008年来自中国台湾的尼罗罗非鱼30000尾和奥利亚罗非鱼30000尾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形态为主要指标进行选育。以经过连续 5代选育的尼罗罗非鱼雌性个体为母本,以奥尼杂交获得的超雄罗非鱼为父本。其中,父本以通过选育的尼罗罗非鱼为核心材料,通过转性及测交获得超雄罗非鱼(YYn♂),然后YYn♂与经过选育的奥利亚罗非鱼雌鱼(ZW♀)杂交获得WY型雌鱼,WY♀再与 YYn♂杂交获得超雄罗非鱼 YYa♂。

性状优势: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规格均匀、出肉率高。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罗非鱼“粤闽1号”平均体重比同期养殖的吉富罗非鱼提高 23.77%。规模化生产时罗非鱼“粤闽1号”的自然雄性率达到98.31%。罗非鱼“粤闽1号”头小体高,规格均匀,在同等规格和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其平均带皮出肉率比吉富罗非鱼高2.54%。父本超雄罗非鱼制种容易,方便推广。

养殖要点:以面积7~20亩的长方形池塘为宜,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沙壤土或壤土,不渗漏,淤泥厚度少于20厘米。水源充足,井水、温泉水、河水、湖水、水库水均可。进排水分开,配备进排水设备;养殖池塘水质和使用应符合国家规定。每3亩配备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放苗前20~30天排干池水,充分暴晒塘底,然后注水10厘米左右,每亩使用50千克生石灰或10千克漂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一周后,用60目密网过滤进水至60~80厘米水深,施基肥,培育水质。通常每亩施有机肥200~500千克,投放前需经发酵并用1%~2%生石灰消毒,加水调稀后全池泼洒,以水色逐渐变成茶褐色或有绿色为最好。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游动活泼的苗种,在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放养。

在华南地区,通常在3月底~4月初放苗,以符合国家规定的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一次。注意观察摄食情况,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投饲量,阴雨天或鱼浮头时应停喂。每天早、晚注意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每15~20天注水一次,高温季节可视情况增加注水次数。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机一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开机时数。

适养区域:适宜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罗非鱼产业已形成了集遗传育种、种苗生产、成鱼养殖、饲料、加工、运销以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出口创汇和渔农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水产种业厚积薄发,罗非鱼行业涌现了一批新品种,其中“粤闽1号”就是新一代养殖品种,在养殖户中形成了一定口碑,苗种曾一度供不应求。

据了解,“粤闽1号”罗非鱼是利用群体选育、家系选育和杂交选育等相结合的育种方法,经多年培育而成的罗非鱼新品种,生产性状优势明显,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等优点,规模化生产种苗时自然雄性率达到98.3%。该研究成果创建了YY超雄罗非鱼自繁维持体系,解决了传统YY超雄鱼制种需不断进行性逆转和测交筛选YY超雄鱼和YY伪雌鱼的繁琐操作困局,突破了超雄罗非鱼亲本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为建立养殖鱼类精准性控育种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新思路。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吉富罗非鱼相比,6月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3.8%,出肉率高2.54%,遗传全雄。此外,该新品种还具有超雄父本制种容易、利于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适宜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为评估罗非鱼“粤闽1号”的生产性状,试验推广团队曾在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全国罗非鱼主要养殖区连续开展了多种生产性对比试验和出肉率对比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推广试养过程中,罗非鱼“粤闽1号”展现出了优良特性,市场认可度与日俱增。“罗非鱼‘粤闽1号’的优势很明显,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比一般罗非鱼高出2%~3%,很受加工厂欢迎。”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卢迈新表示,“品种好不好,主要由市场选择,金杯银杯不如渔民的口碑。‘粤闽1号’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推广养殖很成功,为我国边陲山区养殖户创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收入。”

我国罗非鱼养殖业是出口主导型产业,出口加工产品占比很大。“加工厂更加青睐出肉率高的罗非鱼,而市场上养殖的品种出肉率不太理想。”卢迈新告诉记者,“选育和推广养殖全雄罗非鱼,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们的研究应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加快了优良品种的选育,通过选育和推广良种养殖,增加养殖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罗非鱼“粤闽1号”进入市场后就备受关注。2020年12月,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在广州开幕,汇聚全国水产种业创新成果,首次向世界亮出种业“中国芯”,同时公布了当年14个国家水产新品种,罗非鱼“粤闽1号”作为当年罗非鱼行业的唯一新品种名列其中。2022年,罗非鱼“粤闽1号”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被评为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1年度优秀科技成果,这意味着“粤闽1号”在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被寄予了厚望,具备良好的推广养殖前景。在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推出的主导养殖品种中,“粤闽1号”连续在2021年和2022年被推荐为水产养殖主导品种。

近年来,罗非鱼“粤闽1号”在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等罗非鱼主要养殖地区进行产业化推广养殖,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相比普通养殖品种综合效益提高2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助力渔民增收,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记者:曾凡美

来源:海洋与渔业

我国常见的7大淡水巨型鱼类,个个都是巨无霸,刷新你的认知

提起我国巨型鱼类,估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华鲟、白鲟等等,这些鱼类并非是纯淡水鱼类,而是洄游性鱼类,那么我国有哪些巨型淡水鱼类呢?

1、达氏鳇

达氏鳇是鲟科、鳇属软骨鱼类,又叫鲟鳇鱼、黑龙江鳇、鲟鳇鱼等。头尖、尾歪、体长,颜色黄褐,身上无鳞,而在背脊和两侧有5列菱形的骨板(硬鳞)。鳇鱼长可达5.6米,重可达1000千克。

达氏鳇分布在我国与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中,为淡水鱼类,不洄游入海,常年生活在黑龙江河道,古时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供皇家享用。由于滥捕滥捞,如今已经所剩无几,成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虽说我国对达氏鳇出台了保护政策,但是黑龙江对面的俄罗斯并没有,而鱼子酱的原材料为鲟鳇鱼的鱼籽,对于这种鱼类的前景来说堪忧。

2、巨魾

巨魾又称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木瓜鱼,面瓜鱼等。为鲇形目,鮡科,魾属一种热带淡水鱼类。巨魾分布于我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体型巨大,外貌奇特,原产地为著名的游钓鱼类及食用鱼,同时可作为观赏鱼。

巨魾是真正的大型鱼类,体长可达到200厘米,体重可达150公斤以上。在云南当地传说:木瓜鱼会潜伏在河边,伺机捕捉到水边戏水的儿童。然而在印度恒河,这种行为成为了现实,号称“食人鲶”。

在我国境内由于面瓜鱼在当地为食用鱼,受到滥捕滥捞的影响,巨型面瓜鱼不多见,如今更是个体越来越小。在200年澜沧江景洪段出现面瓜鱼大量死亡,专家分析缺氧导致,面瓜鱼的种群进一步萎缩,如今成为二级保护动物。

3、青鱼

我国巨型青鱼的记录在南京,南京的金牛湖在2004年捕捞到一条巨型青鱼,到了2005年又捕捞到一条,这2条青鱼体重分别是212斤和228斤,都被制作成标本,存放在金牛湖景区的标本室内,供游人参观。

在我们印象中,青鱼个体一般几公斤几十公斤,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它能长这么大!主要是鱼类的寿命长,只要没有死亡,一生都在生长!至今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常见的淡水鱼类能长多大,因为捕捞严重,鱼类很难长寿,几乎不可能寿终正寝!

4、大红鱼

大红鱼学名哲罗鲑,是在淡水中生活的凶猛的冷水性名贵鱼种,为世界第六大凶猛淡水鱼,它以鱼类水鼠,野鸭,及同类为食,成年时体重可超过100公斤,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密林深处的喀纳斯湖,以及黑龙江。

在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新疆喀纳斯湖怪一度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喀纳斯湖的考察者记述:"我们估计,喀纳斯湖的大红鱼一般长3-5米,最大的可达10多米。后经证实,所谓的喀纳斯湖怪为成群的大红鱼游动,形成的波纹。

5、鱤鱼

鱤鱼,又叫黄颊、黄颊鱼、鳏鱼、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等,属鲤科鱼类,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这种鱼类体型能达到70公斤以上,属于巨型鱼类。

鳡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该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

6、鳙鱼

鳙鱼又叫花鲢、鱃鱼、皂包头、皂鲢、黑包头鱼、鳙头鲢、包头鱼、胖头鱼等。生活于江河干流、平缓的河湾、湖泊和水库的中上层。属于中大型鱼类,巨型个体能超过50公斤。

鳙鱼的原产地在我国,分布极广,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流域的我国东部各江河、湖泊、水库均有分布,但在黄河以北各水体的数量较少,东北和西部地区均为人工迁入的养殖种类。

7、鲶鱼

鲶鱼又叫念仔鱼、廉仔、鲲鱼等,这种鱼类适应性强,栖息底层,游动迟缓,耐低氧。白天在草丛间、水底凹凸处或石缝洞穴中,很少活动,黄昏或夜间出来觅食,为夜行性鱼类。

鲶鱼成熟时间比较早,但也属于中大型鱼类,这种鱼类生长迅速,能够形成巨型个体,世界上最大的鲶鱼为湄公河巨鲶,体长2.7米,重达293公斤。我国的鲶鱼也能形成几十公斤的个体,也有捕捞到50公斤的记录,只是如今鲶鱼的个头越来越小,数量也来越少。

达氏鳇、巨魾、青鱼、大红鱼、鱤鱼、鳙鱼、鲶鱼,这7种鱼类都能成为巨型鱼类,但是想要成为巨型鱼类太难了!原因有4点。

①、捕捞的严重、影响鱼类资源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捕捞严重,无节制的捕捞鱼类想要长大很困难,虽然如今环境保护和禁渔期早已人尽皆知。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谁都想多挣点,想要杜绝灭绝性捕捞,以及电捕鱼估计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②、水污染、环境污染是鱼类种群以及密度大量减少的一个原因,工业的发展伴随着污染的加剧,一些污染物直接被排入水中,造成鱼类死亡,或者慢性死亡。可喜的是,如今水污染已经在慢慢改善。

③、栖息地被侵占、如今只要有山有水的地方,基本被开发,或者被承包给个人,鱼类能够自由自在生长的环境太少了,栖息地被侵占,也是鱼类长不大的一个原因。

④、食物的限制、鱼类想要长大,还有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食物的限制,能够自由觅食形成巨型鱼类的几率大大增加。但是有些地方为了美化环境,河岸早已被硬化,水草也被捞走,不仅造成鱼类更容易被有心人捕捉,并且鱼类的食物也减少了。

最后:如今想要看到巨型鱼类太难了,但愿以后随着环境保护的深入人心,以及杜绝灭绝性捕捞,鱼类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鱼类的个体越来越大。

“四大家鱼”谁长得最快?为什么?

2013年9月,捷克科学院脊椎动物研究所的雷查德和同事在非洲发现了一种鱼类——

拟鳃鳉鱼属。该属有70多种不同的物种,这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因为该属的一些鱼类是生长最快的鱼类和生长最快的脊椎动物之一。

根据马丁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来自无臂鱼属的无鳃鱼卡德莱奇(Nothobranchius kadleci)在孵化后一天内体长可增加23%。以此速度生长 17 天后,Nothobranchius kadleci 将达到性成熟并具有繁殖能力。这段时间,它的体长会从几毫米增加到3厘米。

青春期过后,假鳃虎鲸会继续生长,但生长速度会减慢,直至长到约5厘米后(从出生起)3-4个月后死亡。然而,这个生长速度和直到性成熟的发育期是所有鱼类中最快的,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快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鱼都长得那么快,而且长得太快的鱼通常死得也更快。我们常见的“四大主鱼”也是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鱼类,但是它们的生长速度比假鳃鲨要慢很多,寿命也更长。那么,“四大主鱼”中哪一种生长最快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种主要鱼类

四种主要鲤鱼是盐鲷、白眼鱼、草鱼和白眼鱼。这四种鱼在淡水鱼养殖业中所占的份额最大,因此被称为四大鲤鱼。事实上,在唐朝之前,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家养鱼类。但唐朝皇室称鲤,所以唐朝鲤鱼的养殖和销售是被禁止的。

为了填补市场空白,人们找到了鲤科这四种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鱼类,重新开始人工养殖。即使在今天,淡水养殖鱼仍然是最常见的。

四种主要鱼类的食性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它们经常混养的原因。其中青鱼是肉食性鱼类,通常生活在水体中。

中、底层以蜗牛、河蚌、河蚌、苹果螺等底栖软体动物为食。

黑龙江也是一种淡水鱼,我国南北江河各水体均有分布。阿穆尔鱼是杂食性鱼类,偏爱草食性食物。多生活在水体中下层,以水生植物、藻类等为食。正是由于这种食性,草鱼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引入新西兰和美国,以控制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快速生长。这导致了今天“亚洲鲤鱼”在美国的泛滥。

黑头鲦鱼俗称黑头鲦鱼,主要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最后是黑头鲦鱼。黑头鱼俗称黑头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它们的食性与大眼鱼基本相同,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

上面我们提到了“亚洲鲤鱼”。事实上,“亚洲鲤鱼”是美国鲤科鱼类的俗称,包括至少8种。其中,四种大型鱼类是美国最“野生”的,它们对食物的要求非常高。它不太挑剔,生长速度也很快,现在已经入侵了美国五大湖。

四种巨鱼中哪一种长得最快?

四种主要鱼类中,大目鱼和大眼鱼的生长最慢,这与它们的食浮游生物习性有关。一般情况下,四大类鱼一龄的重量约为0.5-1公斤。但土拨鼠和土拨鼠在到达第二龄时就会变得虚弱。当时它们的重量只有2公斤左右,而同样处于第二龄的草鱼和咸鱼的重量已经达到3.5公斤。

最重要的是,二龄是白眼鱼和白眼鱼生长最快的阶段,而草鱼和白眼鱼要到3-5岁时才达到最快生长阶段。因此,啄木鸟和啄木鸟显然被淘汰了。

除了白眼鱼和白眼鱼外,黑草鱼和草鱼的生长速度确实相差不大。他们的疯狂期通常集中在1岁至5岁之间,每年体重增加2公斤左右。此后生长速度会减慢,每年最多增加1公斤。大约公斤。但我们可以将自己与最伟大的人进行比较。

在四种主要鱼类中,有记载的最大的鱼类是鲱鱼。此青鱼产自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金牛湖。 2015年7月13日,金牛湖渔队从金牛湖捕获,经准确称重,该青鱼长1.76米,重114公斤。

由于该牛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牛群,因此将其制作成标本,放置在金牛湖风景区的展区。已知最大的草鱼重40公斤,长1.5米。

最后

四大鲤鱼都是鲤鱼科中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鱼类,因此经常被养殖。如果非要比较的话,草鱼和咸鱼的生长速度稍慢一些。 ,这与它们的摄食习性密切相关(浮游生物体型太小,营养级低,需要经常觅食,而软体动物体型大,营养级高,不需要经常觅食)。

草鱼和盐鱼的习性相似,所以生长速度也差不多。不过,目前最大的本土鱼类是鲱鱼,而不是草鱼。

养了一夏天的鱼,状态好生长迅速,秋天一加温全完了,为什么?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让我们轻轻松松养水、快快乐乐养鱼。

刚聊到秋季加温的事情,就有鱼友来问题了,说是自己饲养的一缸地图鱼,都是从半大的小苗养起来的,尤其是今年夏季,生长速度可快了,一直都是大量投喂,就这几天感觉水温有点低了,决定给它们加温。

既然加温,那就一步到位吧,直接把水温升到了32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怕有白点、水霉之类的疾病爆发,所以权当是检疫了。

没想到一夜之间水质根本就无法控制,观赏鱼全部浮头缺氧,已经死伤过半,鱼缸内还有其他鱼也死了。

问,为什么?之前的体质很好啊,绝对百分百没有问题。

90的鱼缸饲养六条地图鱼,而且已经接近成年个体?

首先一点就是,我们没有关注观赏鱼的成长性和水质、密度的关系。

咱先不说鱼缸内还有鹦鹉、银龙等其他鱼,就这六条地图鱼,养到现在,在这个鱼缸内,它们也觉得憋屈。

虽然之前成长得很好,那是因为它们之前还是小鱼苗,在这个鱼缸内还能将就着饲养,并不会有什么不良的问题出现。

但是随着它们个体的逐步增大,本来应该适度分缸饲养的,这一步我们根本没有去做。

从22度直接升到32度,腐烂物质大爆发,这也是原因

从22度或者20度,直接一夜之间升到了32度,而且在升温前,依旧在大量投喂,因为升温后,观赏鱼的状态活跃,都等着要吃的呢,所以,还刻意加大了投喂量,夜间加了一餐……

这个时候,我们可想而知:

水温突然升高,各种物质会更加地加速腐烂,这里就甭提什么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赶不上其他有害菌了,就这个高温下,扔块馒头在桌子上摆着,一下午它就长毛了,何况鱼缸内的封闭环境?

有没有提前换水呢,咱也不知道,幸好投喂的还是鱼饲料和活鱼呢,如果是冰冻鱼虾,那可能这缸鱼死得更快,基本上就会死绝了。

所以问题的最终原因就在这里,主要有三点。

密度大、升温过快、过高,不该升温当晚大量投喂

饲养密度大,水质无法保持,升温过高、而且很快,导致异养菌群大量爆发,水质迅速走向、毒素严重超标。

饲养的又是中大型观赏鱼,只要鱼缸出现缺氧现象,哪怕只死一条鱼,这个个体的占比就很大了,整缸水质立刻玩完,其他观赏鱼跟着接着死,越死水质越完蛋,而且在升温当天晚上,还在那里大量投喂呢。

观赏鱼的饲养密度过大,一定要注意减密,一定要注重中大型观赏鱼的成长性,饲养密度大,不能升温过快、过高,可以每天升温一两度、慢慢来啊,逐步观察观赏鱼的状态和反应,可以适当停食,保证水质慢慢走向好转。

当然了,如果密度过大,说什么也没用。

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原因,导致了这缸观赏鱼的基本阵亡。

我就不明白了,天天发视频、天天在看,我的一米鱼缸才养了几条地图鱼,几条皇冠三间,80厘米的鱼缸养了几条七星刀?它们才多大呢?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