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斜什么时候读xia(斜什么时候读xie)

时间:2024-01-22 03:03:59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读“xia”还是“xie”?学霸妈妈很心累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背诵古诗已经悄悄成为最让孩子们头疼的环节。

这不,前段时间网络上就流传着一段宝宝背诵古诗的视频。晦涩难懂的古诗将这个只有5岁的小萌娃难到大哭崩溃。这一幕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同情,纷纷说道:“背古诗的样子,像极了我家孩子。”

其实不光是孩子,由于孩子们常用的教材编排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动。许多古诗中个别字词,甚至是读音和过去相比,都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即使是家长读起来都“错误百出”。

新教材和父母固有认识之间的冲突,似乎让家长们见到了真实的“曼德拉效应”。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到底怎么读?学霸妈妈被儿子问到生无可恋

前段时间,后台收到一位妈妈这样的求助。表示自己被儿子的问题问到“难以招架”。

虽说这位妈妈是一位理工科研究生,也自认为是一名妥妥的学霸,但在陪孩子读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时,面对孩子的问题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甚至于生无可恋。

●问题一: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到底读“xie”还是“xia”?

这位宝妈一开始根据自己的记忆,满怀信心地选择了“xia”这个读音,却没想到当场就被宝宝质疑了。宝宝告诉妈妈,学校老师上课教给他们的读音是“xie”。

宝妈当场一脸诧异,在看到宝宝书中的标记后,才发现这个字果然读“xie”。

其实关于这首诗的“xie”“xia”之争已经很久了,最终官方在经过多次修改后选择了“xie”这个更加迎合大众阅读习惯的读音。

实际上,学界对于这个字读音的标注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xia”音的斜更像是一个动词,描述了一种攀岩而上的动态美感,而“xie”音的斜则更像是一个静态石路。

第一轮,宝妈败。

●问题二:停车坐爱枫林晚,坐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算是将宝妈完全给难住了,哼哼唧唧半天最终也没有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实际上,这个“坐”字不能简单理解为坐下来。现在的主流教材都将“坐”字解释为“因为”:我之所以停下车,是因为我太爱这里枫林晚景了。

《明史·海瑞传》中的“坐谪兴国州判官”,以及《乐府诗集》中的“但坐观罗敷”中的“坐”字其实都是因为的含义。

第二轮,宝妈败。

不难发现,仅仅是一首《山行》就包含了这么多的知识点,更不要说知识点更加丰富的古文了。如果父母想为孩子今后学习古文奠定基础,不被其他同龄人落在起跑线上,就必须从小抓住孩子的古诗词学习。

林志颖育儿“潜规则”被曝光,教育态度和国家安排不谋而合

林志颖曾经在某社交平台上晒出两张照片,照片中两位宝宝的学习过程无意间透露出真正豪门的育儿之道。

图片中的两位宝宝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古诗词绘本阅读。

其实不光是林志颖,就连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叶嘉莹以及学者康震,都表达过对于孩子学习古诗词的重视,这种重视近些年来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展现。

这两年,国家教材编排“大换血”,从2017年9月份开始,小学阶段孩子的古诗文学习增加到55篇,占全部课文总数的30%;等到中学阶段,这个数字上升至124篇,占全部课文总数的51.7%。

一位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坦言,高考正在惩罚不学习古诗词的孩子。

正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为了让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线上,父母必须要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古诗词的学习。

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帮助孩子进行古诗的学习?

1)让孩子从兴趣出发

北大教授孙玉磊认为:

古诗依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产生对古诗的兴趣,认识到古诗的“美”和意境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古诗词学习也是这样。即使是那位宝宝各种难解的问题都是宝宝对诗词产生兴趣的开始。

父母要学会通过解释孩子的疑问,在孩子心中营造出“石径斜”的动态美景和“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动态画面,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理解诗句中的美。

2)寓教于乐很有帮助

诗词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能够采取许多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古代的“曲水流觞”“飞花令”其实都是古诗词学习的好方法。父母不妨抓住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让孩子通过玩一些诗句填空卡片的方式,掌握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

小学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a?别被教辅误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选录了杜牧的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斜“字读xia还是xie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同老师教学不统一也让不少学生很是苦恼。那今天就带大家研究一下,小学古诗《山行》中的”斜“字的发音。

“斜“的古读音为”xia“,《辞海》中对”斜“字的解释为:斜xie,旧读xia。这从《山行》中也可以看出来,诗中的二、四句都押韵a,根据七言的押韵规律,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也应该押韵a。

如果是这样,那么此诗中的“斜“字应该读作xia。然而,教材一般不采用汉字的古读音。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单元“基础知识”《诵读的要领》中指出:“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

异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古诗词或古文中,是存在一些需要异读的字的。比如初中课文《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王”字作名词用,应读二声,但是在这篇古文中,“王”字作动词“称王”,因此读四声,这就是“破音异读”;小学古诗《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字是“现”字的通假字,因此读作xian,这就是“通假异读”;匈奴单于的名字“伊稚斜”,其中“斜”应读作cha,二声,这是“古音异读”。

“斜”字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普通话辞书上只有一个标准音xie,在古诗《山行》中是“曲折不直”的意思,并没有特定的含义,就没有必要在读古音xia。

1985年12月27日,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并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此表为准。值得注意的是,《审音表》中并没有收录“斜”字,这是因为“斜”字已经取消了古音读音。这更加佐证了小学古诗《山行》中的“斜”字,应该读xie,而不是xia。

你对取消“斜”字的古音异读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也欢迎私信小编,获得更多汉语言知识!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到底该怎么读?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ɡōnɡ,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ɑi。“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ɑ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王安石

在拼音中,ɑ、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ɑ,uɑ,uɑi,Iɑo,iɑn,uɑn,üɑn,iɑng,uɑ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ɑ,iɑ,uɑ,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杜 牧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 南 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如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选自《诗词格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诗词格律》

王力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2

这一本小书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明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

我们先要熟谙格律,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王力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

结 语

读完这本书,背诵完150首古诗词,既懂得了诗词格律,更能出口成章写诗啦。一举两得,还不快来读书?

来源: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原文有删减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