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人口之谜:揭秘多出的1.5亿人口来源
中国人口庞大的规模一直是国内外瞩目的焦点。然而,近年来,关于中国人口数量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4亿,但一些专家却认为实际人口数应该更高,达到了15.5亿。那么,这多出的1.5亿人口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一秘密。
人口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官方人口统计数据的来源和真实性。中国的人口普查通常在每十年进行一次,而平时的人口统计则依赖于户籍登记。然而,这种统计方法有其局限性,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出实际情况。在中国,迁徙人口和流动人口并不在户籍登记范围内,因此会造成数据的缺失。
农民工与流动人口
农民工是中国迁徙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工作机会的吸引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大量农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并未在城市落户,而是以临时居留身份生活。这样的流动人口在官方统计中难以准确计算,因此可能是这1.5亿多出人口的一部分。
非法移民与非正规人口
除了农民工外,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各种非法移民也涌入国内。这些非法移民大多来自邻国,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机会,他们选择非法入境并留在中国。类似情况还有涉及人口统计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些非正规的人口成为了多出的1.5亿人口来源之一。
计划生育政策下的隐性人口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起到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某些地区或家庭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导致未被统计的人口出现。这些隐性人口可能包括非法生育、隐藏的孩童、或是瞒报年龄等,造成了人口统计数据的误差。
技术手段的局限与新浪潮
人口统计的过程也受到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例,虽然为人口统计带来了便利,但仍然无法准确捕捉到所有人口数据。另外,随着新浪潮的来临,部分人口群体可能选择不愿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也可能导致数据的缺失。
中国的人口数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人口普查工作十分复杂,难以全部覆盖到。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者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往往难以准确统计到人数。因此,公布的14亿人口只是一个估算值,并非完全准确。
造成人口估算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流动。中国人口流动性大、迁徙频繁是众所周知的。从农村到城市的农民工数量众多,每年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更是惊人。这些流动人口通常不在户籍统计范围内,所以导致人口估算数比实际户籍人口数量更高。
人口普查的不完全还可能导致人口估算增加。人口普查是根据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往往只覆盖到一部分人口,其余人口则根据抽样结果进行统计。而由于我国人口分布面广,涉及到的调查工作量非常庞大,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这也是导致人口估算数偏高的原因之一。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人口数存在这么多不确定因素,难道我们无法准确统计人口数量吗?其实,并非如此。为了更准确地统计人口数,各级政府部门已经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增加人口普查的频率,提高普查的覆盖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统计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少人口估算数的误差。
解开中国人口多出1.5亿之谜,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和研究。从农民工和流动人口、非法移民与非正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下的隐性人口,到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和新浪潮的影响,都可能是导致人口统计数据误差的原因。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
总之,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备受瞩目。尽管人口估算数比实际人口数更高15.5亿与14亿之间的差异看似不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背后涉及到了复杂的统计工作和人口管理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统计方法的改进,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人口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10月12日)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在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方面,《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查询发现,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数量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062万人。
《公报》指出,2022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2022年全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7.57万家,提供的托位数362.4万个,全国千人口托位数2.57个。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两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78.0亿元,比上年增加37.5亿元。
在妇幼健康方面,2022年我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7.9%,产后访视率96.5%。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2022年全国住院分娩率为99.94%,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
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202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婴儿死亡率4.9‰,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5.7/10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022年全国共为816.2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1.8%。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2022年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
《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平均每人每年6次。《公报》显示,我国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
《公报》显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到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32918个,比上年增加1983个。全国共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75.0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21年的6.70张增加到2022年的6.92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441.1万人,比上年增加42.5万人(增长3.0%)。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1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71人。
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4846.7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8.2%;社会卫生支出占44.8%;个人卫生支出22914.5亿元,占27.0%。人均卫生总费用6010.0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7.0%。
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24686万,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居民年住院率为17.5%。
2022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42.7元,次均住院费用10860.6元,日均住院费用1186.5元。其中,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30.3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38.0%,比上年(37.5%)增加0.5个百分点;医院次均住院药费2640.5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24.3%,比上年(25.1%)下降0.8个百分点。
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3.1%,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4.0%。
2022年末全国共有县级医院17555所
在基层卫生服务方面,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22年末,全国共有县级(含县级市)医院17555所,乡镇卫生院3.4万个,村卫生室58.8万个,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13.5亿,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2.1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2.8亿。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44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9亿,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4亿。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21年的79元提高至2022年的84元。2022年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2708.3万。2022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3亿,比上年增加0.2亿人次。
来源/中国青年报、国家卫健委网站、央视新闻
编辑/刘斌
审签/侯晓然
监制/周志飞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中国人口并非大众以为的14亿,而是15.5亿!多出的1.5亿去哪儿了?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邻居家,不是常说的13亿+1(这“1”指的是你),实际上还多出了不少人头。
我说的是中国人口,并非大众以为的14亿,而是15.5亿!心中是否有那么一丝震惊和不解,多出的1.5亿究竟去哪儿了?
在这个星球上,最多的国家人口属于中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你知道吗,即使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仍然存在许多“漏网之鱼”——那些在统计中被遗漏的人口。
一、不为人知的统计难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漏网”的人口呢?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偏远的山区、村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统计人员难以到达。而那里的居民可能并没有智能手机或网络,自然也难以被纳入数字统计中。
这部分人虽然生活在中国,但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中,他们却成为了“隐形”的存在。除了偏远地区的居民,还有一个群体也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城市的流动人口。
他们或许来自农村,为了生计涌入大城市。没有稳定的住址,没有正式的工作,他们就像城市中的“幽灵”,时常被统计遗漏。然后,有一部分中国公民,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前往国外。
尽管他们可能长时间或永久地居住在外国,但在法律上,他们仍是中国公民。这部分人口在国外的统计数据中被计入,但在中国,他们可能被视为“已出境”,从而导致统计上的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漏网之鱼”如此重要?答案很简单,因为人数巨大的误差将影响政府的决策。比如,一个城市可能因为忽视了大量流动人口而导致公共服务不足,例如医疗、交通、教育等。这不仅会导致服务的下降,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国际组织在人口统计上的作用。例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经常会发布关于中国的人口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与中国官方数据存在出入。不是因为他们故意要“夸大其词”,而是因为统计方法、定义及采集手段上存在差异。
名人名言引用: 正如英国统计学家乔治·博克斯所说:“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些是有用的。” 对于人口统计也是如此,它可能并不是绝对准确的,但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那些“漏网之鱼”其实并不真的“失踪”,他们只是在统计中被忽略了。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真实人口状况,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减少误差,确保每一个人都被计入其中。
二、新时代的财经挑战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如今正面临一个崭新的时代挑战——人口老龄化。当我们提及老龄化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银发族的笑颜,但这背后所隐藏的财经挑战,却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持续的人口增长曾是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中国,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劳动力优势,曾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表现。但如今,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这个“黄金队伍”逐渐被高龄、退休的人口所取代。
为什么老龄化会成为财经挑战?从劳动力的角度看,随着年轻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生产力难免会受到影响。这不仅仅意味着企业招聘难度增大,还包括工资成本上升、技术创新减缓等多重问题。
其次,国家财政支出也会受到挤压。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公共医疗、养老保障、福利等领域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减少,税收的增长速度却难以匹配这些增长的支出。
这使得国家在预算平衡、政策调整、资源分配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消费结构也会发生改变。老年人群的消费习惯、需求与年轻人截然不同。
例如,他们可能更关心健康、养老、休闲等方面的消费,而对于科技、娱乐、时尚等领域则相对冷淡。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重新调整策略,满足这一特定人群的需求。
名人名言引用: 如同比尔·盖茨所言:“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会发生的变化,却低估未来十年。” 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经挑战,可能短时间内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长远来看,其深远影响却是无法忽视的。
所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已经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调整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到提高退休年龄,再到加大养老金投入,这些都是为了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培养和利用这一巨大的老年人口资源,让他们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都能继续发挥作用。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中国正处于这一挑战的前沿。如何转危为机,将是未来每个决策者、企业家、普通民众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时至今日,当我们谈及中国人口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只关注数量。然而,背后的财经挑战和社会问题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数字游戏”。
那“多出的1.5亿”,既反映了统计难题,也揭示了未来的财经挑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这背后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
说明:
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2022年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为23908万人,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89263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